查看原文
其他

快时尚巨头接连中国“消失”,谁来接棒

陈艳艳 商业中国 2020-12-27

衣服甚至比袜子还便宜,挥泪清仓大甩卖!超低折扣、大甩卖、大撤店,快时尚巨头,一个接一个在中国“消失”。曾是风靡全国的快时尚,如今的局面令人唏嘘不已。


当快时尚大面积撤出中国,谁来接棒,谁将主宰时尚潮流,主导市场风向标?


潮牌成“前浪”


因林青霞火爆的“时装之王”ESPRIT撑不住了。Esprit宣布将于5月31日全面关店。事实上从2月份开始,Esprit的中国门店、官网就通过1折销售清库存。 


大多数中国人知道ESPRIT这个品牌,是源于著名女星林青霞的代言。ESPRIT这个品牌在亚洲的代理由香港富商林青霞老公邢李原一手打造。

对于这次ESPRIT的撤店,网友们纷纷表示,“款式落后”“设计过时”“不能彰显个性”“没有品质感”。


在时尚教主清妍网友看来,快时尚难以抓住年轻人,在于原创能力不足。她说,现在大家对原创和个性化追求越来越高,快时尚品牌的核心是模仿,这套策略已经行不通了。


倪琦对快时尚的态度是,快时尚品牌上架速度比其他的品牌要快很多,的确能激起购物热情,很多人因为贪便宜买来,但穿几次就丢掉。而买过几次,丢过几次之后,开始关注衣服的品质,所以快时尚品牌越来越不受年轻消费群体青睐。


李桃对快时尚品牌也有自己的看法,以为低价就能永远揽住人心,也以为“超快”的上新速度是自己的保命牌,依旧保持着三流的产品+三流的价格,妄图吃老本赚新钱。快时尚一味求快,忽略了产品本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岁月奔涌,潮牌终于也成“前浪”。


近两年,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风光早已不再,加上疫情在全球市场持续蔓延,快时尚品牌的处境也愈发难过。线下布局全面萎缩,头部品牌也遭受重压,大批的国际快时尚巨头纷纷撤出中国。现在谁也无法在这场意外中独善其身。


·去年4月,Forever 21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去年10月,Forever 21申请破产并相继在中国、日本等市场关店退出。


·2018年12月10日晚间,英国快时尚品牌New Look在官方微博正式宣布关闭位于中国的店铺。


·ZARA于去年年底,关闭武汉四家店,官方称在改造升级中。据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披露的半年报,集团在2019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7%至128.2亿欧元,净利润增长10%至15.5亿欧元,毛利率同比增长7%,不及分析师预期。此前,集团在2018年度净利润增长仅为2%。


·GAP自4月底,账上现金告急,8万员工停薪“休假”,削减高管薪酬,以及不支付被临时关闭的门店的4月房租。2020年第一财季销售额将损失约1亿美元。


·H&M、优衣库等受疫情影响,今年的营收大跌。3月1日至5月6日期间,H&M 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32%。4月,优衣库在日本的销售额继续大幅下滑,包括线上销售在内的总销售额同比下降了57.7%。


山雨欲来风满楼。快时尚在中国市场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也侧面印证了老牌快时尚品牌已没有往年那么好过。


窥探其背后有三大原因


1. 国内电商的迅猛发展,对快时尚的冲击无疑是一波比一波猛。


2. 从早期简单的快速上新,发展到现在小众定制、直播订货,整个服装产业链都在不断适应与改进这种模式,但本质上,以需求来反推生产,也是互联网的商业逻辑。


3. “唯快不破”的打法已经过时。年轻人对时尚的审美已经从追逐大牌同款,演变成喜爱有个性够独特的产品。随着消费环境的不断变化,鞋服市场的快速发展,快时尚也走到了求变的十字路口。


据了解,为了更好的“引导”消费,一线快时尚品牌全年推出新品2.5万款,每款新装的平均设计时间仅为20分钟。


为了快生产,忽略品质,也是快时尚品牌的硬伤。价格确实低廉,但是质量与标价配不上。外套穿上两天就起球,T恤穿一周就变形。对此多个业内人士的感触是,通过质检部门的测试,很多大牌的质量还不如杂牌好。


现在品质消费的需求在增长,这部分购买群体已越来越不满足质量上一季甚至几次的使用。撞衫容易、时尚感不够。当前新一代消费主力军的消费喜好正在改变着整个消费市场。10年前快时尚对消费者是很有吸引力的事情,可现在同质化的服装让人觉得乏味,并不能让消费主力军买单。


快时尚如何自救


关店、破产,这只能算是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商业探索中的正常表现。


过去10年,全球消费零售行业都是快时尚品牌跑马圈地的时代,现在整个市场已经高速饱和,供给已经过剩。而且竞争对手却越来越多,无论是国内网红品牌,还是一些海外品牌,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强竞争的态势。


那么,从整个快时尚品牌来说,辉煌是否已成过去?如何自救? 


北京万商联行总经理刘智勇表示,“快时尚撤店是因为快时尚品牌线上也形成了流量池,线上走量有一定保障了而成本大大降低,所以是在做渠道配置。”


快时尚与电商进行合作,这是一种策略。比如说优衣库,很多年前就进驻了天猫,一直是著名的天猫爆款,以强大供应链结合他的品牌,抢占了先机后就比H&M和ZARA活得好很多。 


一个快时尚品牌要做大做强,要有一个扩张路径,在一线城市的商业区开旗舰门店,然后跟随一些商业地产项目下沉到二三线城市,与此同时做好线上电商平台。


但现在快时尚已经不再是10年前快速增长期,面对越来越多样化的消费环境,老牌的快时尚品牌必须要投入更多资源,花更多力量去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国潮”正在“驱赶”国外快时尚


曾几何时,国际品牌才是舒适、现代化、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标志。而随着消费者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改变,中国品牌逐步通过品类创新推动市场规模扩大,并努力升级产品的品质、性能和价值,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


5月10日,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发展报告》就指出,过去一年,中国人的购物车里装着的有八成都是国货。消费者只会为有品质、有态度的产品买单。

2019年,文化在服饰行业的符号价值越来越高,“国货潮”正成为本土服饰品牌的加分项,越来越多高质量、高品位、高颜值的“国货之光”崛起,如中国李宁、太平鸟、波司登等得到年轻人的喜爱。


“国潮”正在“驱赶”国外快时尚。2018年被称为“国潮元年”,中国李宁登陆纽约时装周,不到一分钟,秀场同款即在电商平台售罄。与之相对应的是平台“国潮”搜索量呈几何式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1-7月,各大电商平台“国潮”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392.66%以上;95后成为“国潮”最大支持者,贡献了超过25.8%的销售额,远超其他年龄段。


据了解,支撑起国潮崛起的,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国内新一代消费者是快时尚的主力消费群,这些年轻人不再迷信品牌。回力和李宁这些品牌,甚至一些小品牌也都能被年轻人认同,年轻人消费这些产品并无障碍而非著名快时尚品牌。”刘智勇指出,对现在的年轻人,只要东西好,对品牌根本就不看重。


“国潮”与“国货”,两者是内核上有重合,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国货的侧重点在于国产,“国潮”则指带有中式元素的设计。

但说到底,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变化,无论是“国潮”还是“国货”,随着中国本土设计品牌的快速成长,在快时尚品牌寒潮来临的时候,非快时尚品牌要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用新理念、新商业模式填补快时尚品牌留下的市场空缺,获取市场先机,扩大市场份额。


让品牌保持年轻这一点很重要。并非换个包装、换个UI那样浮于表面,而是在产品、在营销、在战略,是真正的创新。

推荐| 中房商业公众号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彭尼、Stage申请破产,尼曼、J. Crew闭店,美国零售挺不住了

实现“五年万店”的全时便利店,豪气不再

商管周末|重启经济,管理者怎么办?稻盛和夫《活法》告诉你

     欢迎关注、投稿、爆料。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