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降低法律服务成本 | 律师展业系列沙龙

田庭峰 申浩律师事务所
2024-08-25


(本文系2022年9月29日晚上19:45申浩律师事务所同名直播课程文字稿,根据主讲人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田庭峰律师直播录音整理编辑。)

 

前言


很高兴与大家再一次在周四晚上相聚申浩视频号,我会持续和大家来交流律师展业的过程当中所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交流的主题是如何降低法律服务成本。


服务行业的主营业务成本是由单位劳效成本叠加核算而成,单位劳效成本通过劳动产生的时间价值得以体现。我们整个行业的固定成本其实是相对比较低的,但是法律服务的可变成本就非常高,这就是法律服务业普遍收费较高的根本原因。有许多法务转行成律师,在他们刚刚独立律师执业的时候,我会问他们:“你的法律服务定价的依据是什么?”,他们通常会说对比原来当法务时的收入高就行,比如原来一个月收入是两万块钱,在对比提供法律服务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后,一个法律服务定在三万就会很开心。这就是典型按照既往成本定价的方式来估算法律服务费用。包括很多律师在刚刚独立执业的时候,实际上也是这么算的。但是律师执业到了一定年数时,我通常会建议法律服务收费要考虑如何平衡自己的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根据法律服务能为客户端所带来的价值并结合自己的单位小时费率综合计算收费的标准。所以律师的收费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能像刚刚开始做独立律师的时候,通过与法务的工作简单对比来得出自己的法律服务价格。
在没有互联网,法律服务也没有大量采取招投标时代前,律师主要是以法律服务对应的客户端收益来进行评估收费(一般按争议标的额取费),因为没有互联网、高铁,跨时空的信息互联互通的环境,在我们律师行业没有内卷得这么严重的前提下,通常都是直接与客户磋商,直接达成委托合同。今天有位法律界的同行来拜访我,提到他们在为某大型互联网公司提供知识产权诉讼类服务,每一单只收1,300。我听完很震惊,认为这和我们行业的通常认知已经背道而驰,但是他说就有律师愿意做而且还能挣到利润。我想他们一定是在降低法律服务成本上做足了功课。评论区有人提到是靠批量业务,我认为即使是批量业务,也不一定能够把成本降到能够赚钱,这里面一定还蕴含了一定的降成本方式,比如说可能把所有的争议解决过程进行了分解、标准化、模块化,才可能实现这么一个低收费,而且还能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基本观点


第一,减少无法计费时间是降低法律服务成本的核心


我们是专业服务业,对我们而言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比如说我现在所在的上海中心75层,很多人会问说你们上海中心75层的租金很贵吧?我说:“1平方/天是16元,算上物业费的话,1平方/月就是530元。如果我们仅仅是将场地用于简单地办公,其实是没有办法平衡这个成本的。但我们仍然选择去做这件事情,核心的价值是什么?实际上是为了降低律师的法律服务成本。比如说,如果我们律所没有租上海中心75层,客户想会见律师,律师作为乙方有时候不得不赶往客户的公司。这个业务如果能谈下来,花费一些时间成本也没关系,如果这个业务最终没有谈下来,那对我们律师来说,不仅贡献了我们的智慧,还贡献了我们的交通往返时间。如果我们在上海中心75层,那我们就可以和客户讲,请到我们上海中心75层的会客厅来看一看,你可以一览陆家嘴整个上海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你会看到整个浦江两岸璀璨的夜景,这样是不是客户可能更愿意来?我们上海现在有400多名律师,假设平均每个月每名律师带20位客户,一个月的接待量是8000人次。上海中心观光厅的门票很贵,假设来我们这里来参观以100元钱一张门票计算,8000人次乘以100,就产生了80万的价值,一年就是960万。整个75层的租金也不过才1400多万,这笔投入是划算的,如果申浩律所不去算律师的小时费率,仅作为律师办公室使用,其实这个账是没办法算过来的。总之,减少各类无法计费的时间是降低法律服务成本的核心。


我们律师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不喜欢先谈收费,喜欢先谈法律服务方案。我个人认为在谈法律服务之前应该先谈法律服务收费,要明确告知客户,这一单业务委托我们律师来做,大概要支付多少律师费?如果客户根本没有支付意愿,或者没有支付能力,那么迅速婉拒这一单的前期沟通比较好。如果客户没有支付能力,我们应该立即判断是否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劝当事人去法律援助,这样律师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我们很多律师前面谈了一两个小时都没有谈收费,我们作为专业服务业,先评估客户有没有付费意识是同样重要的,有的客户可能连付费意识都没有。一定要先告知客户可能会承担的法律服务成本,也能够让客户事先做一个大致的判断,然后再谈具体的法律服务方案。一般一个潜在客户坐在我的面前,我都会先大概了解潜在客户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再决定客户委托前在这个潜在客户身上花费的不可计费的时间投入,希望大家能够用各种方式来减少无法计费的时间。


第二,尽量多提供专业高效安全的在线法律咨询、合同审核等服务

我个人认为这次疫情,对我们行业最大的一件好事就是帮我们训练了与客户线上开会、法院线上开庭的习惯。根据法律服务的重要程度去评估如何满足客户的服务感受,如果客户有重要事项的需要那我肯定会亲自去。比如法院开庭,如果我是原告,我会尽一切可能建议在线下开庭;如果我是被告,那我通常会愿意线上开庭。因为对原告来说,线下开庭的效果肯定会比较好;但对被告来说,线上开庭的效果会更好一点,这也值得大家去思考。今天我们谈论的主题是降低成本,这里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节约时间。有的案子第二、三次开庭的时候,我一定会努力和法官说,有没有可能线上开庭?如果只是对一个证据的事实进行核实,那我们就完全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来解决。

评论区有人提到网络推广的律所好多都盯着免费咨询的字样。大家可以观察下,我们这个行业一直通过线上免费咨询获客的律师最终成为大律师多吗?相对会比较少。免费的其实就是最贵的,要教育我们的客户去理解这一点。如果过分追求免费,这类客户对律师来说并非优质的目标客户,要尽一切可能避免和减少,否则律师的时间成本难以下降。

如果刚刚开始做律师,可能不得不在80%的情况下提供免费咨询。那么目标能不能设成如果每年创收实现提高5—10%,就不再80%的情况下提供免费咨询了?能不能只对非常熟悉的客户或者一些特殊情况才提供免费咨询。我觉得这是要逐步提升的,因为每个律师执业的时间长短和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尽量减少免费法律咨询一定是正确的。

第三,增强解决法律问题能力,提升办案效率,就是降低法律服务成本

比如说有的案子原本能够一次开庭就解决,而因为律师的前期准备不足,导致案件不得不开第二次庭。这种情况下除了按小时收费的律师,对其他律师来说,多花的时间成本不会因为多开一次庭就可以要求客户增加法律服务成本。所以我们一定要增加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提升办案效率。比如说一个争议解决的案子,律师能够迅速地给客户开出一个证据目录清单,问题清单,请客户整理好一次性发给律师。客户最烦的感受之一就是律师这次要几个证据,下次又要几个证据,到底还缺什么,难以一次性说清,过一会儿又打个电话问这,问那的。这对客户而言感觉很不好。律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一次做对,一次做完,一次做好,实际上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四,分工交换,彼此成就


这也是我们律所的口号之一。当律师提升了能力以后,获得差异化的交换条件,就具备了和同行分工交换的资本。我们律师有一个特点,认真钻研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如果自己拼命去学,很多事其实都是能凭自己的能力完成的,但是我们要评估一下自己有没有必要每件事都去学。比如拿律师遇到相对最多的婚姻家庭案件举例,很多律师其实都能做,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否有利于成本降低?我觉得不尽然。实际上,律师行业的专业分工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成本的降低。我们把这种婚姻案子批量交给专门做家事的律师就提升了效率。


我们为什么愿意到大城市生活?大城市是不是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可以提升生活的效率和质量?小城市没有那么多人,就没有那么多市场,没有那么多市场,就不会有那么多司机等更加细分、专精的服务行业。没有市场,就没有专业,不要以为这个活儿你会干,就一定要自己干。我们律师的想法还停留在“如果这活我会干我为什么要和同行分呢,我为什么不自己干呢?好不容易接到案子为什么要给别人呢”?如果从降低成本的角度上考虑,需要更充分培育律师间内部市场,完成更高效的分工交换。当然作为律师自己也要有分工交换的基础,就是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行业深耕出的专业能力。万金油律师是不可能显著提高单位小时费率的,如果没有办法专注一个业务领域,逐步提高客户层级,往往一百万对万金油律师来说就是门槛。许多律师很多年一直就只能创收一百万左右,再也上不去,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不能做到充分地分工交换,不能把自己打磨成某一个领域内的专家型律师。


第五,作业流程标准化

标准化可以大幅降低我们的成本。因为法律服务是非标产品,产品本身难以成为格式模板,我们只能说将流程更加标准化。每件事情都按照标准化的流程去处理,越是流程标准化,越是能够降低法律服务成本。


第六,尽量为一个客户同时承办更多的业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比如说一个企业委托买卖合同纠纷、应收账款纠纷等,但是如果只有这一单业务,我就会去引导客户,询问他们单位一年总共做多少产值?平均账期是多长时间?实践中的应收款项账期往往比合同约定账期时间要长很多,那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我就会主动帮客户分析,并且让客户想明白:坏账的损失远远没有预期账款所带来的利息损失大。并劝客户要不要把整体的解决方案委托给我们?比如说未来所有的应收帐款,因为现在诉讼时效是36个月。到了第27个月的时候就整体委托律师来做催发律师函的工作;如果到了第32个月,那就无论如何都要起诉,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流程,建立一个标准,镶嵌到客户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个客户就真正稳定下来。发律师函的工作也可以和客户商量,只收少量律师费(例如2000元),但是如果不能回款,这两千块钱在诉讼的时候还可以折抵律师费。如果能够回款,能够帮客户要回来那么多钱,只付两千算什么?比如说担任企业的法律顾问,律师可以主动思考客户还需要什么业务,然后把所里特别擅长这类业务的律师主动向客户推荐,所有律师都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收益。


例如:一个争议解决的案子中法律检索基本上可以占到全部工作量的40%多,包括检索在全国范围内这类案子总共有多少、主流的裁判观点有哪些等。比如这个案子一审在哪个法院,这个法院总共有多少位法官参与审理,法官的主流审判倾向性意见等。如果案子进入二审,二审的改判率是多少?改判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尤其对于青年律师而言更需要做大量工作,资深律师通常可以凭借长期经验节省这部分时间。团队分工的时候比如把这部分工作交给实习律师来做,资深律师去做更多有价值的工作,各司其职,这样的分工就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认为法律服务产品化倒不如法律检索流程标准化,因为很多时候商业谈判是没有办法标准化的,但是合同的起草和审查我觉得是可以标准化的。比如我们在帮某一个大型的客户审合同的时候,他们的法务团队会做一个合同审查的标准指南,他们的目的应该是想减少律师修改合同的差错率,并且解决不同的外部律师提供法律服务时标准尺度不一的问题。他们在进行法律服务费谈判的时候就会提到说,可以让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律师来改我们的合同,这样对你们的律师队伍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锻炼,大家能实现共赢。要注意,企业内部的法务合同审查的工作量繁重,很多大型企业对这一部分业务都有外包的意愿,外包合同审查的服务可以降低企业法务部的工作成本,合同审核外包对企业法务部来说,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不同的外部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标准尺度差距太大,目前尝试通过合同审查标准指南来解决不同的律师有不同的审核尺度问题。



降低法律服务成本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工作集约化:集中面谈,集中签约,集中撰写。有了智能手机后,容易导致我们的工作时间严重碎片化,这也将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比如我今天要谈客户,那么我会尽一切可能像医生问诊一样选择在一天内坐诊。大家不难观察到医院医生的问诊是不是会统一安排,例如某位专家固定在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五的完整的时间段统一坐诊。剩余的时间用来深度跟进自己的病人治疗情况、展开实务研究。


律师一定要记住用80%的时间去思考,用20%的时间去行动。如果是希望律师能够24小时随叫随到,连一天都不愿意等律师的客户,我认为这也不是好的目标客户,没有也罢。如果在一天内同时安排好与四个客户的面谈,律师的效率可以大大提升,客户的感觉也会更好。我们的客户守时率其实是不太高的,如果一天内安排好四个客户的面谈,平均每个客户在一个小时左右,在时间基本上都是无缝衔接的。如果有人迟到了,你就说请客户等一会儿,因为客户来晚了,按时来的客户就可以优先安排。


加急不加钱,那么不利于保证服务质量。比如说很多年前,冲洗黑白照片的服务,需要等3—7天,如果想提前拿照片请付加急费,通过加急费用来筛选客户。评论区有位律师提到现在网络电视的超前点播,这个例子非常好。我们要有一个标准的服务流程,比如负责法律翻译时通常可以规定需要五个工作日,如果需要加急那么需要额外支付加班费。


如果说我今天一天决定要是撰写法律文书,那我就会把手机放到一边,花完整的四个小时进行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升。所以工作一定要集约化,集中一段时间来做某件事效果会好很多,尤其是集中签约谈客户,会大大地促成谈判成功率。因为当你在办公室中与客户谈,其他四五位客户在外面等待的时候,客户一定会产生一种巨大的信任感。尤其对于偶发刚需的争议解决案子,不相信大家可以试一试,集中在一天谈客户,签约成功率会暴涨。


第二,一切皆可标准,一切皆可定制,定制中的标准化。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我建议大家集中精力做一个领域的业务?因为当你集中精力做一个领域的业务时,可以更便于形成标准,也可以区分出哪些更适合定制。比如说我记得很早以前流行一种东西叫做十字绣,现在已经被手机淘汰了。十字绣对用户来说是艺术品,因为他是靠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但是对于十字绣的生产厂家而言,它是标准化的产品。客户感知到的是艺术品,但是对生产者而已实际上是标准化的产品。这就是艺术品和产品之间会产生非常大的感知上差距。尤其对于服务行业,明明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但是客户感觉却是定制的,专门提供给客户的。


还有一句话叫大力出奇迹。比如说我们所有的计算机都在讲算法,但如果计算机的算力足够强大,到了那时候就不需要讲算法了。当我们讲究技巧的时候,往往是因为实力不够,当实力可以碾压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技巧。比如说九四年世界杯的时候,那个金色轰炸机克林斯曼的时代,大家看看当时的德国战车,踢球的方式就是靠实力碾压,德国队就重视两点,第一是一脚出球,第二是快速跑位。当实力碾压的时候,技巧就没有那么重要了。而现在互联网的时代来临,律师怎样提供让客户感知是艺术品,而实际上是产品化的法律服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会大大降低法律服务的成本。


第三,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估整体的时间成本。我发现很多律师的报价仅仅是简单地与标的挂钩,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对的。我前一段时间就犯了一个错误,杭州律协邀请我在律所主任培训班中进行交流分享。我当时就欣然同意,认为杭州律协肯定把活动安排在杭州,高铁过去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后来我才了解到为了更好的培训效果,杭州律协把活动安排在安吉县的一个酒店,从安吉东站到安吉县城,需要50分钟,此时我的时间成本就增加了很多。律师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估全流程整体的时间。


第四,不吃全鱼,一鱼多吃,可以更好地降低成本。这一点之前已经讲过,就不再重复了。


第五,尽量多做可以重复利用的工作成果。例如培训课件,我不仅可以在直播中用一次。而且可以在线下交流讲课时使用,如果我讲10次课就能有10次成本分摊,讲20次就有20次的成本分摊,最后的成本可以变得非常非常小。这就是可以多次重复利用的工作成果。
第六,会谈时间的合理安排。如果我的助理替我和客户约时间,通常客户说十点、十点半助理就不再沟通直接同意,我一定会问这个助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客户的时间可以协调的前提下,客户约十点半就意味着上午最多只能做一件事情。所以我和客户约时间一定会约九点、下午一点半或者下午四点。为什么?大家想想,因为如果你约十点会很尴尬,你出门的时间正好是上班早高峰。给大家举个例子,今天我和客户约了下午13点到14点的会,因为这件事情必须要面谈,我选择11:30分从办公室出发,然后告诉客户,请帮我准备一份盒饭,然后我12点半到达,用20分钟吃完饭后开始开会。会议结束后,14:50分回到上海中心75层,这时还可以安排下午的工作。所以一定要考虑到我们的时间成本。坐飞机一定要坐早班机,早上的第一班飞机一定不会延误,所以我去北京一定是早上坐飞机去,晚上坐高铁回来。因为飞机像公交车一样是来回往返的,前序航班只要延误了一次,后面的航班如果不合并就必然导致延误。所以如果我当天往返北京,一定是早上坐飞机过去,晚上坐高铁回来,高铁是保证准点的。
第七,尽量让客户来找我们。有的时候确实要兼顾客户的服务感受、自己的议价能力以及其他综合情况。但要有意识地促成客户来找我们,这值得一试。比如说我们租上海中心75层,律师就可以主动邀请客户前来会谈,一起看看夜景。同样的道理,尽量让客户把我们服务的工作安排在当天事务中的第一项,首先安排的工作是收到各项突发状况影响最小的,效率会比较高。

降低法律服务成本的误区


我很喜欢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讲的一句话:普通人常常不计算机会成本,而经济学家往往忽略沉没成本。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睿智,实际上机会成本是非常大的一笔成本。大家注意,我们律师行业不得不面对一个现状,律师行业原来是一个增量经济体,比拼的是谁能创造机会,现在是个存量经济体,需要依靠专业能力主动出击。其中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占比会越来越大,因为现在许多当事人身边至少有5—10位律师,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机会成本以及沉没成本。
比如许多法律行业的毕业生最先选择了成为公务员,几年之后觉得公务员不适合,希望出来做律师。所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沉没成本,许多律师因为无法忍受沉没成本进而付出了更多的时间成本。同样的道理,律师认为都已经提供两次免费咨询了,再坚持一下说不定客户就委托了。要记住一个没有付费意愿的人,不要指望提供多次免费咨询后,客户就会产生付费的意愿。评论区有句话说得对,实际上及时止损也是降低法律服务成本的重要一环。许多律师有时候没有太重视这一点,在法律服务过程中主动提出不再给对方提供法律服务。许多律师认为法律顾问都签了,这一年就干完吧,亏也亏了就干吧。这是不对的,因为如果你做了法律顾问服务,可能一定程度上会浪费律师的时间。律师的时间留着也许可以在无形之中得到更多法律服务的机会。现在做律师一般都是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再加上实习律师制度,需要15—18个月才能拿到证,跟着师傅一般要干3—5年才能真正独立执业。我认为现在的律师要在30岁左右才能达到独立执业的年龄,同时我们这行业又是重体力劳动,基本上55岁后就干不动了,工作的时间比其他任何一个行业都短,但是我们前期投入的时间成本实际上很高。
我很喜欢一句话:我们能够成功不是因为我们善于解决难题,而是因为我们善于远离难题,只是找简单的事做。我们律所有一句口号,叫做“简单工作,快乐生活”。但大家千万不要把简单工作理解为工作简单,这是两码事。工作简单肯定不适用于我们律师行业,连客户都不信你怎么可能工作简单呢?我们的职业就是通过帮客户解决麻烦来获取收益的。只找简单的事情做,这句话里其实存在着很多的学问。大家要注意到,怎么样才能够化繁为简?用简单的方式解决客户的复杂问题,其实一定程度上讲,就是降低了服务成本。
送一段话给大家: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们这一行要想真正地降低法律服务成本,一定要注意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我们有很多的律师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大的成本。比如说我经常劝律师,你的手机号、微信号、邮箱等所有对外重要的联络工具,没有特殊情况就永远不要变。如果我来上海的那天知道我的手机号要用这么多年,我一定花点钱选个好点的号。我的手机号是花100元随机在电话亭里买的,一直用到了今天,而我的邮箱从05年到今天都没有变过,我的微信号从注册到现在也没有变过。到了今天我偶尔还能接到十多年前客户打的电话,他们往往会很惊讶,表示只是想试试这个电话还能不能打通。
以从银行出来做律师为例,我认为如果纯粹是从银行的法务部出来律师相对而言不如从银行业务部门出来的律师。比如说银行的创新业务、业务单元的设计、重大金融产品的交易结构等,有这类经验的律师未来的发展空间会大。结论:在细分专业领域内,行业律师的发展空间比专业律师更大。
我认为现在资深的律师在转所时已经不再把提成比例放在第一位,越来越少去问提成比例。更多的是说,比如我有五个比较大的客户,请问在你们律所是否存在利冲?如果有利冲,是达到什么程度?要去评估如果转所后,律师的损失是多少。因为律师在开发新客户,服务成本、获客成本重要的成本之一,律师要去和客户沟通一下如果转到申浩所后,客户端的入库有没有障碍?客户对于律师以申浩所律师的名义来提供法律服务有没有意见?这两个问题一旦确定,就是这位律师决定转不转入申浩所的核心。
评论区有律师说国内很多人不习惯用邮箱,这个比较可惜。其实我认为邮箱是比较好的,我相信渐渐地会有更多的律师和客户习惯于用邮箱这种方式来交流。邮箱其实能够起到留下工作痕迹的效果,绝对好于不适合工作留痕的微信。
我们这个行业无论讲商业、讲获客方式、讲专业,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这一行最核心的本质,属于专业服务业,必将回归专业,只有专业才能降低成本,才能够获得更多。
我自己的办公室在过去的半年里经常被征用来让所内律师接待客户,我们申浩律所决定扩租港汇一座37层,短期之内就有了更多容纳优秀律师的空间。我们欢迎大家在现在这个时间段转入申浩律事务所,这也是我们律所在上海办公室达到预期500人的规模之前最后一次大规模招人。往后我们将是“找人”模式,寻找的找。我们也欢迎任何认同申浩律所价值观的朋友们和我们一起干。

互动交流环节


Q

问题1:律师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答:我认为律师这个行业的前景总得来说肯定是越来越内卷。但是我还是认为律师行业还是有未来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跨阶层流动还没有消失,但是传统守株待兔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律师行业不是现在难了,我认为是以前太容易了。未来拥有一定行业经验的人出来做专业律师,空间会更大。

Q

问题2:律师自身能力不是很突出,如何吸引其他律师来与自己合作?

答:我认为和律师之间的合作主要依靠差异化,差异化体现在三个方面:(1)专业的差异化;(2)服务语言的差异化,比如说你是朝鲜族的,你天生就会韩语,那你就多了一种与别人差异化合作的方向;(3)地域的差异化,我记得我们所里以前有一位律师想做刑事业务,但是他自己的专业能力不够突出,于是我就给他提了个建议,多去各类大学或专业机构办的刑事培训班。他去了几次之后和别人合作的机会明显就多了。为什么?因为刑事案件有非常强的地域性,最起码当地的律师会见会比别的地方的律师要容易得多。总之,利用差异化来和别人合作,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我认为这是比较好的一点。

Q

问题3:我遇到很多满足温饱的合伙人,他们不愿意走专业化,业务也不饱和,你怎么看?

答:我认为在这个时代谁也没有能力改变谁,所以不要有期待。甚至我们律师去培养实习律师的时候,我都会和他说一定要去找种有自驱力的人。如果需要别人去推动的人,我认为没有太大的未来。鸡蛋从外面破开叫毁灭,从里面啄开叫新的生命。你要去寻找那种与你志同道合的人。

Q

问题4:公职律师从公安退休以后转为社会律师,有哪些优劣势?

答:我们南京分所的执行主任叫贺达。因为南京是省会城市,派出所所长就是副处级,他是中国公安大学优秀毕业生,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刑警,曾经他还参与过一些惊天动地的案件,在南京比较出名,所以他较早地当了派出所所长。在他还没有出来做律师的时候和我讲过一句话,他说等退休了之后出来做律师。我给他的回答是,退休出来做律师叫发挥余热,你记住一点,我们这一行其实是有圈层的,比如说我现在这个年龄段,实际上是事业最好的时间,在我这个年龄段的律师基本上都在最重要的岗位上。比较优秀的人都是处级干部,或者是在单位的核心工作岗位上,话语权都比较重。如果退休了,那么劣势就很明显,因为你这个圈层的人基本上都退休了。

Q

问题5:请问是否赞成律师用软件写法律文书?

答:要综合评估这件事。我2004年接了一个批量业务,有一个律师专门开发了一个软件,你把当事人的名字写进去,他会自动生成一个文档,我们的起诉状包括金额等都能自动生成。如果是帮客户起草合同的话,我甚至不赞成上来就用合同的模板。你应该首先去告诉客户这个合同评估有多少风险点,把问题都列出来。然后根据客户的交易对象是外企、国企还是民企制定出来他们可能出现的风险概率。再根据这个概率,把合同条款进行筛选得出结论。

Q

问题6:能否推荐几本专业书?

答:我刚刚买了一本儿书叫做《图像与法律》,作者是吴志攀老师,值得大家阅读。

Q

问题7:如何看待客户希望找有信仰的律师?

答:人就是在世界上不断寻找认同感,如果是基督教的律师来做基督教的法律服务,我觉得你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但是我比较希望把工作的圈子和生活的圈子分开,我和好朋友之间尽量不要有业务往来。我可以给大家分享点经验,但是不保证任何情况都适用。就是尽量不要做你法律顾问单位企业老板的个人业务案子,尤其是离婚。因为离婚的过程中,你会知道他很多生活中的隐私。除非你是他生活当中很好的朋友,否则他一见到你就会想起那些悲伤的往事,他会想把你换掉。

Q

问题8:对法律服务产品怎么看?

答:如果把法律服务产品看作获客的方式,我个人认为当下还是很难的,效果不好。但是如果把法律服务产品看作降低法律服务成本的方式,我非常推崇,是可以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目标决定行动方案,你把目标定好了,后续就更容易获得成果。

Q

问题9:三四线城市的律师,客户大多是体制内的,应该开什么车见客户更合适?

答:体制内的人开什么车,你就开什么车。我个人认为其实奥迪是比较适合我们律师的车。我和体制内、国有企业、政府打交道的时候,我一般就开奥迪去。

Q

问题10:税务合规这个领域前景怎么样?

答:我认为很好。未来整个法律服务里的几个比较火领域我可以和大家讲一下。第一是破产,第二是商事仲裁。哪怕你不从事税务你也会需要税务。比如说律师给客户改合同改得最多的就是违约条款,改得更多的是争议解决机构的选择等等。大家一定要记住,当我们给客户改合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客户成功的一部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客户愿意给IPO律师付款?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他成功的一部分。为什么风险代理应收账款的收费可以很高?也是因为我们是他成功的一部分。我们改买卖合同增值税是多少?技术服务合同增值税是多少?同样一个合同,我们能不能把它分拆成两个合同?一部分是买卖合同一部分是技术服务合同?或者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帮他节约财税成本?当你有了这个意识的时候,你改合同就能想得更好。
所以说千万不要认为只有税务律师才需要懂税,税务能力应该变成我们律师的能力。金税四期之后我比较看好税务这块儿的未来。但是也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如果你不是税务系统出来的,其实这块业务做起来会非常难,因为税务是自成体系的。包括咱们国家的海关业务,就是核价、归类、补贴三个领域。海关律师,可以帮客户省钱都是几百万、上千万级一个归类。但是如果我们不是从海关不是从税务系统出来的,就会非常难。

Q

问题11:数据合规怎么样?

答:数据合规作为一个新兴的合规业务,我觉得未来的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现在所有的企业都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数字资产的重要性。国家也越来越意识到了数据资产的重要性。我前一段时间参加了一个上海统战部的培训班,里面有一个人专门讲数据。有一个宜家例子我当时非常震惊,只要去宜家买过家具,宜家是不是知道我们所有人的家庭住址?而且还有身份证号,中国人有个特点特别喜欢用自己的身份证号定银行以及其他机构的密码。通过大数据就能破译很多人的秘密等等。
上海的数字交易所的首批数字的产品要求每一家出具数据合规的法律意见书。我们律所有幸成为第一批入库的律师事务所,正在做数据合规的业务。为了推广他们的数字产品,还找了一些金融机构,这本身也加大了我们与金融行业交流的机会。也足以说明数据合规在未来是一个会被更加重视的领域。


(本文系2022年9月29日晚上19:45申浩律师事务所同名直播课程文字稿,根据主讲人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田庭峰律师直播录音整理编辑。)


围绕“律师执业的商业思维”、“律师展业”主题沙龙,您有希望主讲人重点分享的内容,或是您的见解、困惑、思路等等,均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随时反馈给我们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依据作者个人对法律、案例以及结合自身经验而形成,不对其准确性做完全的保证,不代表申浩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意见或对法律的解读。文为申浩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创,版权归署名的作者所有,转载须经作者本人同意。本文可通过微信转发功能全文无修改之转发,不允许通过复制等方式全部或部分的方式于其他账号中的再次发表。如您需要法律意见或其他专家意见,应当向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士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申浩律师事务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