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举办体育赛事能促进经济增长吗?

聂海峰等 经济学报 2022-04-24


体育产业是现代经济中重要的产业,各类赛事时刻吸引着媒体和大众的注意。进入21世纪以来,地方政府在举办各类大型赛事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将举办此类赛事当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举措。


然而,也有相反的观点认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所需的巨大财政支出可能带来财政资金的浪费、挤出私人投资、影响正常经济活动等负面影响。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经常是赛事举办方的宣传重点,因而评估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带来的经济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先后举办了北京奥运会(2008年)和广州亚运会(2010年)等重大国际赛事;代表国内体育竞技最高水平的全国运动会的规模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2001年初,正式发布了《关于取消全国运动会由北京、上海、广东轮流举办限制的函》,采用申办形式确定承办综合性大型运动会的城市,申办省份和城市通过竞争获得承办资格。这使得赛事承办城市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外生性,可以把承办赛事作为是对主办城市的一种政策冲击,进而评价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的经济影响。评价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带来的经济效应,重要的是构造主办城市如果没有举办赛事时候的虚拟经济增长,从而估算出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带来的经济效应。


聂海峰、邢春冰和赵瀚穹(2016)利用1997-2011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项目评估模型中的面板双重差分法、Hsiao, Ching and Wand(2012)提出的面板处理效应模型和Abadie, Diamond and Hainmueller(2012)提出的合成控制法等评估方法分析了政府投资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给举办城市带来的经济影响。国际赛事选取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国内赛事选取了第十届江苏全运会、第十一届山东全运会和第十二届辽宁全运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全运会和国内城市举办的奥运会、亚运会的经济效应,全面分析了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


研究发现,政府投资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与赛事的规模有着一定的联系。

1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存在促进效应。利用人均GDP作为经济增长的度量指标,体育赛事平均使得主办城市经济增长约6.6%

2不同赛事的经济效应存在差异。奥运会和亚运会等国际赛事的主办使得主办城市的人均实际GDP平均增加了12.7%,而全运会国内赛事使主办城市的人均GDP平均增加2.8%,但是统计不显著。

3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主要发生在赛事的筹办时期,在赛事举办之后主办城市的经济有回归平均的趋势。


国内和国际赛事在政府支持、投资规模、赛事规模和相关收入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可能是产生国际赛事和国内赛事不同的经济影响效应的来源。

首先,国际赛事代表了国家的形象与实力,投入来源不仅仅局限于举办城市,而往往来自全国。

其次,奥运会等国际赛事的投资规模要大于全运会,其所创造的就业岗位的数量也要大于全运会。虽然全运会的投资规模在逐渐增加,但是赛事投资主要影响第二产业。

第三,赛事规模和媒体关注度存在差异。赛事规模差异导致国内赛事的相关收入和带动的旅游服务等业务相对较小。国内赛事受到媒体关注的程度较小,对赛事支出等投资使用的公众监督也相对单一,使得国内赛事的投资效果弱于国际赛事。


虽然国际赛事筹办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发展,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效应在赛事筹办和组织期间最明显。在赛事举办之后,赛事的经济增长效应就迅速消失了。大型体育赛事是一件综合性的活动,它的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从文化、体育等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举办城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而,在公共资金使用时,需要平衡政府投入的经济和非经济方面的考虑,对投入的综合效果进行评估和决策。


文章作者:

聂海峰: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邢春冰: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赵瀚穹:晋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来源:《经济学报》2016年12月第4期(85页-114页)

引文格式:聂海峰,邢春冰,赵瀚穹. 2016. 举办体育赛事能促进经济增长吗?[J]. 经济学报, 3(4):85-114.


往期推送,点击红色文章题目阅读

董事长职能背景与企业战略

腐败对中国经济的侵蚀:出口贸易模式扭曲的视角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理论及其新进展

计划生育损害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吗?——独生子女是否愿意选择创业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如需全文电子版,请点击这里阅读原文”,或在《经济学报》网站下载。


本刊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钱颖一教授主编,内容涵盖经济学科的所有学科领域,发表原创性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综述和评论性的研究论文,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