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四五”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革命(上)

经济学报 经济学报 2022-12-31

本文系《经济学报》编辑部根据4月29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刘玲玲教授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十四五规划解读”系列学术讨论会上报告,整理成文,分(上、中、下)三部分发布,以飨读者。(已经刘玲玲教授授权发布)。

刘玲玲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1996年6月至1998年5月从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1998年5月至今,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公共财政、税法和税制、宏观经济、农村经济与财政政策、转型经济与现代化理论、经济博弈论与财政体制的设计。“十四五”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革命
——中国版的模范城市运动

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革命。

目前我们相当于在走美国走过的30年的路,如果称美国为1.0版,中国即是2.0版,关键的问题在于解决每个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产业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持续性。

需要解决的第个问题:在中国版的模范城市运动中,在解决乡村和城乡一体化中,乡村振兴如何能够可持续。很多发达国家现在比较大的难题是一些小城镇建设衰败,年轻人流失。所以,如何留住年轻人,产业如何吸引年轻人,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而中国这个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家会在空间上进行新的选择和迁徙。

篇幅较长分三次推送:一、建设好湾区经济(上)二、“强省会”计划(中);三、“特色小镇”(下)。
一、建设好湾区经济

1、胡焕庸线与城乡产业布局

胡焕庸线——中国人口分布为两个密度特征区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1935年: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4.3亿人);

2000年:线东南方43.18%国土居住着93.77%人口(12.2亿),GDP占全国95.70%。

1949年9月27日党中央宣布将北平改名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宣布后,有科学家认为从整个地貌来看,北京是个非常大的平原,作为行政首都其水资源不足以支撑太多人口聚集。50年代初期美欧等国也正在推进城市发展规划,思考城市布局,全球科学家都在关注此项事业。我国的科学家也在积极建言和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产业、人口资源、环境布局问题。胡焕庸线提供了重要线索。在胡焕庸线以下地区作为城市产业发展的主要布局区,包括农业,并标注出每平方公里可以住600人以上及50~100人的区域。

但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党中央认为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按胡先生的思路布局,从战争的角度看,不可能把炼钢炼铜厂建设到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只能在北方发展。东三省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主要还是它地理位置重要。胡焕庸线的思路没有条件规划出来,但是党中央认为将来中国的后人一定有机会来实现。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国家发展建设可以不再把战争的规律作为第一规律,而是符合以下三个规律。

第一,经济的规律湾区。经济在全世界主要呈现出城市群的形态,船运货物成本是最低的,占世界物流的八成左右,同时海陆空又聚集了大量的人口资源,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体现高效发展模式,符合经济学规模效率的规律。

第二,自然的规律。中国自然条件较好,海拔较合理的地方沿海地区,非常适宜人类开展大规模的经济活动。而中国西部尤其高海拔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从全国的角度看,要全力构筑“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绿色发展的生态轮廓。

第三,社会的规律。今天中国的年轻人容易自由迁徙,同时,由于就业机会的优势,选择进入城市群、都市圈。

首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科学治理,推进综合施策”等基本原则;将重大工程重点布局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重点区域,根据各区域的自然生态状况、主要生态问题,研究提出了主攻方向。中国这些地区的生态屏障绝对不可以突破,同时开始配备专项资金推进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的总体设计。

“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的优势农业布局,包括七大农业主产区和小麦、玉米、棉花等总计二十三个农产品名称。 “十四五”期间升级了战略布局,2018年开始了东北林区森林保护,规划了海岸带及丘陵区域,借鉴美国财政部的经验,通过财政专项资金进行长期的转移支付保护。同时,借鉴美国加州政府“水银行”的模式;试点“水银行”和“水期货”。通过金融手段来保护资源,是一个全新的关于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的布局。

其次,建立粮食主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布局。

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布局示意图

本图来自“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1)粮食生产功能区

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9亿亩,其中6亿亩用于稻麦生产。以东北平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优势区为重点,划定水稻生产功能区3.4亿亩;以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西北及西南优势区为重点,划定小麦生产功能区3.2亿亩(含水稻和小麦复种区6000万亩);以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黄淮海地区以及汾河和渭河流域等优势区为重点,划定玉米生产功能区4.5亿亩(含小麦和玉米复种区1.5亿亩)。

(2)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划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38亿亩(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叠8000万亩)。以东北地区为重点,黄淮海地区为补充,划定大豆生产保护区1亿亩(含小麦和大豆复种区2000万亩);以新疆为重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主产区为补充,划定棉花生产保护区3500万亩;以长江流域为重点,划定油菜籽生产保护区7000万亩(含水稻和油菜籽复种区6000万亩);以广西、云南为重点,划定糖料蔗生产保护区1500万亩;以海南、云南、广东为重点,划定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1800万亩。

(3) 复垦区。

近8年的时间,国家每年投入1万亿人民币,改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综合治理。一些地区的复垦区,包括清华大学化工系参与了研究解决稀释土壤重金属问题。

再次,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利用快速轨道交通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布局将主要的城市群全部连接起来。新疆分别在北中南布局都市圈城市群,南疆城市群以喀什为区域中心。

 城镇化空间格局示意图

                  本图来自“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2035年人均GDP计划达到2.5万美元,2050年GDP有望达50亿美元,人均GDP3.8-3.9万美元。未来15年近两亿多的人口将从乡村转移到城市。面向世界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正在建设中,目前全国10大城市群已初步形成,奠定了城市群作为城镇化主体形态的空间格局。未来会更加坚定大城市和城市群发展路线,20个城市群迎来发展新机遇。

最后,现在西北东北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大,人口流出的趋势难以改变。未来沿海可构建从能源、制造业到服务业立体产业群,聚集巨大能量。比如曹妃甸先进的新首钢临海钢厂,40万吨的船直接可以靠港。不仅淡化海水,炼钢过程实现全循环零排放。化纤纺织业也同步发展。宁波舟山港等各个沿海港口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货运吞吐能力提升的同时,有些环境适宜的港口建成大型号邮轮码头。

曹妃甸新首钢:临海钢厂全循环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许多能源企业和高污染的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技术创新不断进步。像中国建材等企业,实现水泥厂可以做到无粉尘、零排放、低噪音。因此,未来广东、福建、广西沿海地区均可发展重要的能源企业,同时石油化工、煤化工等产业同步发展,延伸出来非常强大的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产业链,形成产业和城市的集群。

2、中国:深度城市化——人口双向流动

(1) 未来中国经济在生产力提升方面,将出现两个增长极:

一个是依托湾区经济以大城市为代表的城市群+都市圈;一个是以特色经济为依托的县域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众多“特色小镇”。

未来30年中国大城小城都会发生巨幅变化,地方政府开始新一轮的更高水平、更精准的竞争,因此产业一定要匹配适合的资源禀赋,也就是地方特色。这一轮的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本。农村居民的迁徙,要落实李克强总理强调的“新市民”概念,就是要让农民3件衣服不脱,5件衣服穿上。

3件衣服不脱:一是承包耕地;二是林地;三是宅基地(如重庆试点的每亩不低于9.6万的补偿等)。

5件衣服穿上(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相当于每安置一位进城者要花费8万元人民币;安置1亿人口,即花费8万亿。

上图表示5件衣服穿上

(2)深度城市化

未来15年,城市化率有望从当前的60%继续上升75%左右,增加2亿——2.2亿多新市民。

在2030年将形成五大超级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首都(京津冀)城市群、大湾区(粤港澳)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平均规模将达1.2亿人口,接近日本全国人口数量,为中国贡献75%的经济增长及过半的城市人口增量。

(2016年开始,338个地级以上城市,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的平均加权计算,评出15个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汉、天津、南京、重庆、西安、长沙、青岛、沈阳、大连、厦门、苏州、宁波、无锡。之后每年的评选,城市排名有所调整。)

中国城市群发展规划:

打造20个城市群:其中,重点建设5大国家级城市群,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5大城市群。稳步建设9大区域性城市群(国家二级城市群),包括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江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9大城市群。引导培育6大新的地区性城市群,包括呼包鄂榆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

中国城市空间版图的再造

一是允许东北、西北的部分城市收缩;

二是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

三是发展长江经济带;

四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共有9个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成都、武汉、郑州、西安。)

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部分城市积极打造)

青岛:产业国际化程度较高,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海洋经济等都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

青岛将依托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食品和农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同时依托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打造中日韩消费专区。

继续办好国际帆船拉力赛、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青岛国际啤酒节等系列展会、峰会等,以此为契机扩大对外交往,提升青岛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长沙: 作为南北走向的京广高铁、东西走向的沪昆高铁交汇点,长沙交通区位优势发达,“甚至去往世界各地都非常方便”。

此外,长沙的湖湘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以及书院等传统文化资源都相当丰富,这也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一大优势。

长沙还是中国知名的“网红”城市,在年轻人群体中拥有旺盛人气。

把湖南美食、独特风景、文化资源充分展现出来,吸引更多的人来长沙消费。

西安: 最大的优势就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千年古都、“古丝绸之路”起点等多重身份,赋予了西安发展国际消费中心“最有利的条件”。

西安交通区位优势也相当突出。咸阳机场吞吐量位居全国前列,国际航班数量稳步提高;地处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位置,因此西安不仅服务于本省,也服务于中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从西安出发的中欧班列数量也居全国首位。

希望把历史文化和现代时尚有效结合,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以此吸引全球消费者前来“买买买”。

除此之外,重点是三大湾区建设: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发展

3、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优势:良港密布,约占全球远洋集装箱总运力的1/5;全球数字通讯创新集群仅此全球第一的东京-横滨地区;港深交易所总市值超过6.5万亿,位于全球第三;还有80亿吨石油储备。

未来有望建成拥有6000万城市人口,城镇化达到86%的世界级城市群,全球最大的湾区。

大湾区:沿海大都市是当代世界经济主体;沿海湾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大城市群发展的基础;沿海湾区都市群是国际竞争力和创新的载体。 

大都市群特征:多中心;交通走廊;规模特别庞大的国家核心区域;分工与合作。 

建设多层次城市等级:打造伞形网状城市规模层级结构(大、中、小有序分布);明确等级清晰的城市功能定位;推动层次合理的城市产业分工(制造业退出核心城市,信息产业向大城市集中);加快城市圈之间的互联互通。

长三角和珠三角正在村改,坚决关掉旧产业、杜绝环境污染。45个村改项目总土地面积接近7.5万亩,遍布十个镇街,为产业腾地。例如广东顺德的“村改”,发展顺德数字经济产业园以数字经济、互联网+、大数据为主导。

 打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

(1) 港珠澳大桥——发展的新空间

十四五的交通规划图中红色为把城市连接起来新开道。

 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规划图

                  本图来自“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2) 优惠的政策倾向,促进香港年轻人向大湾区聚集。

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宣布16项惠民措施,简述如下:

1)便利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买房屋;

2)支持香港居民在内地便捷使用移动电子支付;

3)在粤港澳大湾区试点推出香港居民异地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4)保障在粤工作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子女同等享受教育;

5)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

6)为非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往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提供便利;

7)容许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常用的医疗仪器;

8)香港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措施)法律顾问措施)特设考核措施;

9)进一步扩大建筑业专业人士资格互认范围;

10)扩大港澳建筑业专业人士在内地执业优惠政策实施范围;

11)给予保险监管优待政策;

12)取消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保险公估机构的年期限制;

13)支持港澳债券市场发展(巨灾债券);

14)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15)对进境动物源性生物材料实行通关便利;

16)放宽内地人类遗传资源过境港澳的限制。 

(3)“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

深圳与汕头签署深度协作框架协议,加速形成“核+副中心”动力机制,推动汕头建设高质量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引领深圳都市圈与汕潮揭都市圈融合互动发展,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样板示范。

共同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共同推动两市高铁直连贯通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合力打造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推动深圳“设计+”赋能汕头传统产业和带动汕头乡村振兴;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多方合作;推动干部人才互动交流,加强人力资源合作。

(4)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深加工业,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在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现代煤化工等重点领域建成国家和行业创新平台。

化学工业三大类:以矿山、化肥农药为代表的无机化工;以石油、天然气炼制加工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以塑料、橡胶、涂料、合成树脂、专用化学品等为代表的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产品,涂料、清洗剂、油墨、皮革、汽车制动液、农药、染料、日化用品、食品添加剂、电子、医药等行业的应用正在快速增长。如聚氨酯成为软体家具、鞋材、节能保温、跑道、胶粘剂等不可或缺的材料。

广东湛江吸引德国精细化工企业巴斯夫投资建设中国最大的精细化工基地。

4、长三角四省市:打造大湾区、大通道、大都市区——将成为世界超级经济圈

长江经济带

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

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图

                   本图来自“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1)上海大都市圈:

2018年《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方案初步拟定将覆盖上海 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等“1 7”市,陆域面积4.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500万人。

上海五个新城规划:到2035年各集聚100万人口,构建差异化人才、住房政策。

嘉定新城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 ;青浦新城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形成创新研发、会展商贸、旅游休闲等具有竞争力的绿色产业体系。;松江新城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发展文创旅游、影视传媒等特色功能;奉贤新城打响“东方美谷”品牌,打造国际美丽健康产业策源地;南汇新城创建面向未来的创新产业体系,建设国际人才服务。

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要求,要将发展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培育综合性节点城市。

(2)苏锡常都市圈:

苏锡常都市圈由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城市组成,被称为江苏最富裕的都市圈。它东邻上海西接南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承接区。圈内拥有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等全国百强县,其实力非常强劲。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3)杭州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南翼,以杭州为中心联结湖州,嘉兴,绍兴,黄山,衢州五市为节点长三角打造的“金南翼”。

杭州阿里巴巴总部

(4)合肥都市圈:

位于长江中下游沿江长三角西端,包括安徽省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桐城市(县级市)。其中的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与南京都市圈重叠。

 

中国声谷、量子中心合肥高新区

5)南京都市圈:“强省会”时代来临——南京

安徽的蚌埠前往南京对接,表达了渴望加入南京都市圈的诉求。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位于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地带核心地区,地跨苏皖两省,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其中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都是安徽的地级市。

2019年初,南京就将“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作为2019年工作重心之一。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南京都市圈的定位获得提升:

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向安徽腹地的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的进军,获得了政策的认可;南京的强省会,影响范围不仅在江苏,还包括安徽东部众多城市。南京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委世界文学之都。


5、京津冀协同发展

(1)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计划将30平方公里启动区的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面向全球招标,开展设计竞赛和方案征集。

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规划

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图

                  本图来自“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2)北京援助雄安新区“三校一院”工程

1)北海幼儿园:

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西北片B地块,建筑面积4495平方米,新建一所全日制9班幼儿园,每班不超25人,招生规模不超225人。

北海幼儿园是北京市首批市级示范园,北海幼儿园雄安园区将秉承北海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在新区建设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2)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项目:

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西北片C地块,建筑面积22350平方米,新建一所24班小学,每个班不超过35人,招生规模不超840人。

史家胡同小学始建于1939年,目前跻身北京市乃至全国名校行列。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将秉承史家小学的办学理念,在新区建设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小学,进一步提升新区义务教育小学教育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3)北京第四中学雄安校区项目:

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西北片D地块,建筑面积42615平方米,新建一所36班完全中学,初中每班不超35人,高中每班不超40人,招生规模不超1350人。

北京四中建于1907年,2002年9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将发挥北京四中在教学、育人等方面的优势,促进雄安区教育事业水平的提升,完善新区配套教育设施,促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

4)北京宣武医院雄安院区项目:

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A-1、A-2地块,地上9层,裙房4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09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11万平方米。建设一所600张床位、可独立运行的三级综合医院。

项目建成后,将延续宣武医院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特色的发展战略,着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鲜明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品牌,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首都功能核心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 :

1)老北京城——“回到明朝!”

地处北京城市中轴线最为核心的皇城内部分,故宫西侧的南长街、北长街正式启动腾退冻结。

根据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央政务区新总规的要求,皇城内也是完善政务区功能的重要承载空间。南北长街项目涉及约400户,全部外迁。

 

2)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8年-2035):保护更新;推进街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依托东城区17个街道和西城区15个街道进一步划分183个街区,每个街区面积大约0.4-1平方公里,大约涉及2-4个社区。


     东城区雨儿胡同30号院                  本图来自新华网

3)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




4)京津冀城市群

北京、天津、保定、唐山、廊坊、石家庄、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衡水、邢台、邯郸。

 

(4)新济南都市圈

济南将全面对接京津冀,主动服务雄安新区,打造环渤海大湾区重要增长极。



未完待续——接下来将推送:

二、“强省会”计划(中);三、“特色小镇”(下)


▼   往期精彩回顾  ▼

洪银兴谈新发展阶段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十大改变

访谈录|李子奈老师谈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

戴蕙阳,施新政等;劳动力流动与企业创新

《经济学报》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来源期刊(2021-2022)

【目录】《经济学报》2021年1期目

李梦云,廖理等;城市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究

清华经管学院举办“新时代经济管理学科建设论坛” | 37周年院庆

朱玉杰,张上冉;不同发审机制下的承销商声誉与债券融资成本

陈启斐,王双徐;发展服务业能否改善空气质量?来自低碳试点城市的证据

徐远华,孙早;中国工业加速创新的机制

管汉晖:中国的工业化:过去与现在(1887-2017)

许亚婷,许宪春,等:如何准确理解中国2020年一季度GDP增长数据

扫码关注我们
积跬步、至千里,经济学报》与您携手启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