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 | 上好医学生的思政“三堂课”——北京大学医学部探索搭建贯通课堂、校园、社会的思政教育平台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记者 柴葳
通讯员 武慧媛
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验篇
“病人血压不稳定,可能会心脏骤停,敢不敢麻醉?”
“你敢做我就敢麻醉!”
这是多年前时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的刘玉村在一台特殊的手术前与麻醉师之间的对话。他们共同面对的是一名原本由别的医生负责、突发紧急情况的病人,且面临较大手术风险。“明知有风险,但在生命和自己的利益之间,我选择尽力救他一命。”如今已是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北大医学部党委书记的刘玉村将这段对话带到思政课堂上时,脸上仍带着当年的那份笃定。
“领导专家进课堂”活动是北大医学部创新思政课模式的一次尝试,而这只是北大医学部组建坚强有力的思政工作体系,推动三全育人的一个“点”。在完善的顶层设计下,北大医学部探索贯通课堂、校园、社会的思政工作平台,推动形成了专业教师、政工干部、专职队伍全员参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齐抓共管的思政教育生态。
坚守教室“小课堂”
2018年9月7日下午1点整,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准时站在了逸夫楼309教室的讲台上,这堂课他讲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以“爱国与励志”为主题给2017级基础医学专业学生上思政课。
如何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北大医学部把文章做在了改进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上。除了举办“领导专家进课堂活动”,北大医学部在日常教学中还探索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拓展历史情节展示、专题文献阅读、故事讲述会等课程组织形式,推进“中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形式,着力提高实践教学、现场教学在教学方式中的比重,拓展课堂教学外延。
“学校领导、专家学者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带领我们认识医学和医者,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和担当。”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吴漫琪说。
为深入扩展思政教育的载体,北大医学部深挖专业课程的思想育人功能,积极发掘医学部教师参与抗击非典、灾情救助、援藏援疆、海外救治等经历,将其融入专业课教学中。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当初一字一句念出这段医学生誓言时,2015级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刘雪松的心是懵懂的,她并不懂得“奋斗终生”究竟意味着什么。“每天看似忙碌地往返于教室、实验室、宿舍,但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始终缺点儿什么,直到一次课上听老师讲到在抗击非典战斗最前线光荣殉职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王晶的故事。”刘雪松说,那次课让她第一次正视自己学医的初心。
如今,刘雪松已在北大医学部求学的4年中找到了自己追梦的方向——努力成为一名研究肿瘤分子机制与治疗的科研工作者。“那次课在我内心种下了一颗种子,之后不断生根发芽。”刘雪松说,如今自己对医学生誓言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这份理解源于时间的积淀,更源于学校“不止于理论”的思政教育。
拓展校园“中课堂”
刚开始临床学习的医学生是一群满怀梦想、潜力无限的年轻人。然而,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微妙的医患关系等,他们也会感到迷茫。
2017年,一门名为“厚道故事会”的特色医学人文课程正式列入北大医学部思政教育品牌活动中,邀请资深专家、青年教师和优秀校友为刚接触临床的医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畅谈人生理想,给他们的全面成长铺好路。截至2018年12月,“厚道故事会”已举办14期。每期举办前的集体备课和结束后的满意度调查,让这门课与学生的心越走越近。
“校门口大石上的‘厚道’两个字与医学精神有着哪些深层次的联系,这一直是我心中的疑惑。”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樊碧娆说,“厚道故事会”给了她答案:这两个字的背后是纯粹、无私、温暖的情感,是追求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精神境界。
北大医学部号召全体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强化学生的人文修养,打破专业教师、政工干部与专职辅导员在思政育人工作中的制度藩篱。试点机关管理人员兼职担任辅导员,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调动起一线专业教师深度参与思想教育的积极性。
在北大医学部药学院教授史录文的课堂上,“冰桶挑战”“抗癌药代购第一人陆勇被捕案”等热点话题引发的“药品公平可及”这一研究方向的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到罕见病患者这个特殊群体面临的实际困难。
“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不仅需要先进的专业技术,更需要从业者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史录文说。事实上,药事管理研究生班的学生们已经行动起来,与罕见病中心建立了长期的志愿服务合作。
在专业教学中,药学院坚持开展“三个一工程”——每堂课至少以“一句话”的形式,传递一个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观点;每门课结束时提交一个结合讲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典型案例;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参与一件有助于学生成长、专业教学之外的活动。
北京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红梅说,药学院教职工人手一册《思政工作记录手册》,要求教师将参加活动或自学情况记录在册,担当起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走向社会“大课堂”
北大医学部有这样几组数据——
2018年,通过理顺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和组织模式,13个基层单位广泛动员组建135支实践团队,共计学生1449人、教师180人,前往全国28个省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60家各类学生社团中,已有34家学生社团成立团支部,发挥正向引领、凝聚人心的育人功效。
近年来,北大医学部各学生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强化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育人成效。
2018年,北大医学部进一步加大了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顶层设计和重点扶持。一方面整体提升基层学院的工作经费;另一方面为更好发挥重点实践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医学部团委从百余支实践团队中评选出20支团队确立为重点团队大力扶持。仅2018年暑期,医学部便有1449名学生报名参与暑期社会实践,180名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随队实践或进行前期指导,来自医学部13个单位的135支实践团队奔赴祖国各地,分别开展文化之旅、红色之源、改革之路、公益之行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课堂之外,有更广阔的思政教育空间,需要我们动员更多的力量、挖掘更广的资源、搭建更大的平台,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多角度、多环节促进学生成长。”张红梅在实践中发现,在众多的资源中,校友的支持是很重要的方面。“药学大咖谈”就是一个优秀校友与在校生面对面的活动,校友众筹的咖啡厅也变成药学院延伸的课堂,优秀校友的榜样力量在育人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着。
社会大课堂的春风化雨,不仅滋润了一批批医学生的心灵,也给从事学生工作的青年教师以滋养。
在2018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医学部离退休工作处、关工委、学工部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联合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发挥老同志在学生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学生和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全过程。在理论学习、工作交流、革命圣地参访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环节中,青年辅导员与老教师、老干部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感受榜样的力量。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组成的,也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带出来的。”青年辅导员白砚华说,各位老教师、老干部就是他们的好老师,通过与老同志的近距离接触,真切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感动于此次培训中无处不在的爱党爱国情怀,青年辅导员李贝贝在活动结束后即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图 / 秘书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完—
观点 |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中国农业大学46年扎根河北曲周服务乡村振兴纪实
政策 | 数字看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及人口家庭发展——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六)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原文”
喜欢我们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