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趣味德语】“爱因斯坦”是“一块石头”?!

西瓜然 杰然不瞳 2021-03-12



“爱因斯坦”是“一块石头”?!

——大师帮你记单词


本篇目录

引子:名字里暗藏玄机

一、爱因斯坦其实是“一块石头”    

二、巴赫是一条潺潺的“小溪”       

三、马克思的老师是“着火的小溪”?         

四、“上帝与我们同在·康德”       

五、“虔诚的”爱情大师     

六、“年轻的”学生反老师  

七、“快乐”的雪茄男        

八、“嫩树枝”擅长刻画人物          

九、“织布工”成了社会学巨擘       

十、“商人”转行搞法律     

尾巴:你的名字?      






  

                   

每个人都有名字,但有些人的名字会被千百年的人们所熟知,而有些人的名字则会被时间所遗忘。说起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茨威格等人的名字,只要是经历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童鞋,我相信多少都会有所耳闻。主页君今天就要揭秘这些大师姓名背后的“玄机”,以供大家在学习、工作之余一乐。


名的解析


德语不好学,但我相信当你了解了这些大师的名字,就会觉得它非常有趣。接下来,就让我们在“搞笑的故事”里轻松学习单词吧!在看正文之前,主页君先按文章顺序给大家念一遍这些“可爱的名字”,你能猜到都是谁嘛

 

西瓜然倾情献声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就是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这个名字我相信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听说过。但是,只要你上过几个小时的德语课,你的“三观”就会被颠覆:因为“爱因斯坦”是德语Einstein的音译。

 

这个词是个合成词,即是由“ein”和“Stein”组成的。ein在德语里是基数词“一”的意思,而“der Stein”在德语里是“石头”的意思。如果按意译就是——“一块石头”。依此类推,两个爱因斯坦就是“两块石头”、三个爱因斯坦就是“三块石头”……没错,咱们伟大的爱因斯坦就是这么得朴实无华!

 

恶搞“爱因斯坦”

 

如果我们只认为爱因斯坦是个无趣的物理学家,那就错了。他和另一位物理学家,即量子力学创始人普朗克,他俩的音乐造诣都很高。爱因斯坦本人就非常擅长钢琴和小提琴,对自己热爱的物理和音乐,他曾说道:

 

音乐和物理学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是不同的,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表达未知的东西的企求。它们的反应是不同的,可是它们互相补充着。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

 

爱因斯坦拉小提琴


那么,爱因斯坦到底都弹了哪些音乐家的曲子呢?



 


被爱因斯坦欣赏的音乐家之一,是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人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此人一生创作了无数的音乐作品,精通管风琴、大提琴、小提琴等各类乐器。但他的作品在生前不太受欢迎,被当时的许多人评价为“刺耳”。

 

然而,时代总是公平的,有些人在死后才开始再次重生。他的一系列弥撒曲、受难曲、协奏曲以及《平均律钢琴曲集》,都对后世的音乐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被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有趣的是,这位“音乐教父”却有一个低调的名字——“巴赫”。“巴赫”是德语单词“Bach”的音译,而“der Bach”在德语里是“小溪”的意思。对于这样一条“小溪”,美国历史学家房龙评价道:

 


有人计算这个精力充沛的伟大艺术家的作品,需要多少人用多少小时、多少天、多少月、多少年才能抄完。他不是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溪——巴赫名字的本意为小溪,而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甚至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我们能够从这样的对比中轻易地看出巴赫与其他人的差别,和他巨大的创作能量相比,其他任何人都会自惭形秽。事实上,巴赫创作的作品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质量特别高,直到今天仍旧魅力不减。

 

确实如此!比如去年上映的电影《火锅英雄》,里面又出现了“小溪”的身影。

 

一段背景音乐改编自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恶搞“巴赫”

 



都说哲学家的大脑和常人是不同的,那他们的名字是不是也这样呢?有些还真是非常“奇怪”的,比如说“着火的小溪”——要是巴赫还活着,他看了肯定会很想笑。这个名叫“着火的小溪”的人到底是谁?他就是伟大的马克思的老师——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1872)。

 

简单来说,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过程中,明确地提出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理,对马克思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

 

他的名字费尔巴哈是德文“Feuerbach”的音译。这个词也是个合成词,是由“Feuer”和“Bach”构成的。Bach的含义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小溪”的意思;而Feuer则是“火”的意思。合在一起就可以意译成“着火的小溪”,真是太逗了

 

马克思思想的重要来源

 

千万不要把这位哲学家与其同时代的另一位刑法学家搞混了。这位刑法学家也叫费尔巴哈(Paul Johann Anselm von Feuerbach,1775~1833)。即使没有学过法律,你可能也会听过“罪刑法定”这四个字。其实这个说法最早就是这位刑法学家费尔巴哈提出的:



拉丁文:nulla poena sine lege

德译:keine Strafe ohne Gesetz

英译:no penalty without a law

中译: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的经典表达




既然说到了哲学家,不得不提的就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康德要是生活在现代,我们肯定会叫他“大宅男”,因为他总是喜欢待在家里。据说他有个每天下午3点钟准时出去散步的习惯,邻居们因此都拿他来对手表。只有一次他迟到了,原来是躲在家里看偶像卢梭的《爱弥儿》太入迷!

 

康德作息时间表

 

除了著名的“三大批判”,他在刚出道时还研究过天文学,并提出了“星云假说”;后来还在《永久和平论》提出了现今“联合国”思想的雏形。不过最可惜的是,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康德的墓志铭取自他《实践理性批判》(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1788)的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赶紧读一读,提升一下逼格~):


Zwei Dinge erfüllen das Gemü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 je ö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äftigt: Der bestirnte Himmel ü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

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邓晓芒中译)



其实,康德除了这个姓被后人熟知(德国人也是姓在后、名在前),他的名也大有文章。因为他的家族都是信基督教的,所以父母就根据《新约·马太福音》(1:23)给他取名为“伊曼努尔”(‫Immanuel‎),这个词来源于希伯来语,意思就是“上帝与我们同在”(Gott mit uns)

 

路德所译《圣经》中的“伊曼努尔”



 

既然说到基督教,我们会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个基督徒呢?没错,就是“虔诚”~但这个宗教用语似乎不满足于形容一个教徒对教义的信仰,还经常跑到生活用语中来,形容一个人“恭敬而有诚意”。

 

接下来就来说说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由于出生在犹太家庭,他的家族姓叫做Fromm。这个词在德语里就表示“虔诚的”意思。看来,内心虔诚还不够,连姓名都要“虔诚”一把,上帝耶和华才会感到满意

 

《爱的艺术》中译本


 1956年的时候,他写了一本书,叫做《爱的艺术》(The Art of Loving),现在看来也毫不过时,里面有好多经典名言,比如下面这句: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其实,弗洛姆一辈子都在进行一项工作,那就是修改他老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契合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人的精神处境;也因此,弗洛姆被称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

 

修改弗洛伊德的理论




 

说完弗洛姆,不得不提他的一个师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这个人可谓是决定了老师家长对我们小时候的“性格定位”。怎么说?因为正是荣格提出了人格“内向型”(Introversion)和“外向型”(Extraversion)的划分。你小时候是外向的呢还是内向的呢?

 

内向?外向?

 

可见,我们在说一个词的时候,多数情况下并不知道它的来源,“内向”、“外向”就是一个例子。再比如,晚上宿舍夜聊,相信众多男生中肯定会有“XX情结”(想歪了嘛?),实际上,“情结”(德:Komplex,英:Complex)这个词,也是荣格提出来的。

 


你有哪些“情结”?


就连有些学者在分析一个群体事件时常常挂在嘴边的集体无意识(德:kollektives Unbewusste,英:Collective Unconscious),同样也是荣格的首创。更值得敬佩的是,他对中国古代的《易经》以及产生于印度的佛教等东方文化也都深有研究。

 

就是因为在精神分析理论上,荣格的大多数观点都得不到他老师弗洛伊德的认同,两人最终还是从亲密无间到了分道扬镳。都说“年轻人有魄力”,这位以“年轻”(jung在德语中的意思就是“年轻的”)为姓的伟大心理学家,虽然反对老师的观点,但却同时开创了属于自己心理学体系,值得敬佩。不过,他俩各自都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荣格自传




 

从弗洛姆到荣格,说了这么久,终于要轮到他们的老师出场了,他就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他跟荣格到底有什么理论上的冲突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分为“前意识”、“意识”和“潜意识”的【参见主页君前作“《梦的解析》:译本的选择(中篇)”】,但荣格却认为应该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

 

关于老弗的牛逼之处,主页君已经在文章“《梦的解析》:译本的选择(前篇)”提过了,这里想再多说一下他的姓“Freud”。

 

这个词在德语里准确的写法应该是“Freude”,意思是“快乐、欢乐、高兴”的意思。例如席勒在1785年创作的诗作《欢乐颂》(德:Ode an die Freude,英:Ode to Joy)就带有这个词,后来贝多芬还拿它1803年的修订版谱过曲。但是,Freud(词尾不带e)在极少数固定用法里也会出现,比如in Freud und Leid(同甘共苦)。


对于这个姓氏,弗洛伊德曾经也自嘲过,他说自己在上学的时候经常被同学取笑,就是因为它太容易被人联想到“快乐”这个词了。不过这一点甚至还启发了他写作《梦的解析》:人们在梦境中通常都是通过“自由联想”来进行画面重组的,关注的是图像背后某些意义的关联。

 

“联想”

 

对《梦的解析》,主页君也已做了详细的分析,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轻点“《梦的解析》:译本的选择(中篇)”。这本产生于1900年的书有多厉害呢?2006年上映的《红辣椒/盗梦侦探》、2010年上映的《盗梦空间》以及2015年上映的《头脑特工队》,里面关于“造梦”的主要思想,其实都已经包含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了,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动画电影《红辣椒/盗梦侦探》经典片段

 

来看看这位酷爱抽雪茄的老男人给朋友的信里是怎么夸自己的吧~

 


翻译成中文就是:



你相信吗?总有一天,这间屋子里会放上一块大理石,上面刻着:“1895年7月24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博士在这里揭开了梦的秘密。”




上面说到的弗洛伊德,他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开创了新纪元,而且私底下还经常跟其他名人“搞关系”。比如咱们一开始提到的爱因斯坦,他们之间就心心相惜,彼此为对方的“物理学/心理学”知识感到惊讶。再比如,弗洛伊德还跟这位老乡——奥地利文学家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关系甚好。茨威格有一本传记《与魔鬼作斗争》就是献给弗洛伊德的。

 

《与魔鬼作斗争》及其献词

 

但茨威格最著名的人物特写要属《人类的群星闪耀时》(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还记得初中课本里的“斯科特队长”吗?就是选自这本书。

 

初中语文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茨威格这种擅长刻画人物及其心理的写作方式,其实是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当然同时也得到了弗洛伊德的巨大赞赏。因此,茨威格也经常被人称为“精神分析学家”。

 

其实,茨威格的名字是很逗的。茨威格音译自“Zweig”这个词,该词在德语里是“嫩树枝”的意思。也许最初的人类就是用树枝、石头等原始的工具来描画人物的吧~想知道“嫩树枝”刻画人物心理的水平有多高,咱们可以看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Brief einer Unbekannten)中的两段话(沈锡良中译):



    Ich war ja erstdreizehn Jahre alt, und die leidenschaftliche Neugier, mit der ich Dich umspähte und belauerte, wusste im Kinde noch nicht, dass sie schon Liebe war.

        那时我才十三岁,好奇心十足,四处窥探你的秘密,追踪你的行踪,但我还是个孩子,不知道原来这就已经是爱情了。

 

    Wie soll ich es Dir sagen? Jeder einzelne Vergleich ist zu gering – Du warst eben alles, mein ganzes Leben. Alles existierte nur insofern, als es Bezug hatte auf Dich, allesin meiner Existenz hatte nur Sinn, wenn es mit Dir verbunden war. Du verwandeltest mein ganzes Leben.

        我该怎么对你说呢?任何比喻都太过贫乏,你是我的一切,是我整个的生命。世上万物唯有和你相关才存在,我人生的一切唯有和你相连才有意义。你改变了我的整个生活。



 



既然“嫩树枝”都成为了一位文学家,那么还有没其他有趣的“人名”也成了伟大人物呢?有的,比如这位和茨威格差不多年代的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

 

都说“上高中的时候只知道马克思,上大学才知道还有第二个马克斯”,没错,韦伯在社会学、宗教、哲学等领域都占有很高的地位。特别是在社会学中,他和马克思经常一起出现,作为社会学三大巨擘之一(还有一位是法国的迪尔凯姆/涂尔干,Émile Durkheim)。


马克斯与马克思

 

韦伯的名字也很搞笑,因为“Weber”在德语里是“织布工”的意思。就是这么一个“织布工”,不好好干活,反而去搞学术研究,研究了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考察了中国的儒教与道教、还提出了对法学影响极大的概念“理想类型”(Idealtypus)……真是太“可恶”了是不?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封面

 

不仅是他,还有很多其他的“织布工”也都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比如19世纪的物理学家威廉·韦伯(Wilhelm Eduard Weber,1804~1891),磁通量的单位就是以这位“织布工”的名字命名的;在音乐领域也有一位卡尔·马利亚·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这些家伙都是不好好做手工活反而在其他领域干出一番事业的天才。


 



这年头,好像大家都喜欢“跨界”,你看,除了“织布工”,很多其他职业的德国人也爱不务正业,比如这位考夫曼先生(Arthur Kaufmann,1923~2001)。他的姓氏“Kaufmann”在德语中就是“商人”的意思,但偏偏这个“商人”要转行搞法律!一搞还不得了,参加的两次国家考试(德国要考两次司法考试)都拿第一名。

 

考夫曼给老师写的传记

 

会考试还不算什么,他还是法哲学家拉德布鲁赫(Gustav Radbruch,1878~1949)最后一位关门弟子,从研究刑法、刑事诉讼法等部门法开始出道,之后又在法哲学领域大放异彩。他的《类推与“事物本质”》、《法律哲学》等著作,被台湾和大陆抢着翻译,对当下的法科学生影响巨大

 

《法律哲学》台湾译本在大陆出版

 

他对语言的掌控能力几乎可以和他的老师拉德布鲁赫相媲美,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俩的文笔吧~



        【拉德布鲁赫】法律秩序所关注的是,人类不必像哨兵那样,两眼不停地四处巡视,而是能够不时无忧无虑地举目仰望星空和放眼繁茂的草木,举目所及是实在的必然和美好。(《法学导论》,米健译)


        【考夫曼】语言形塑真实,谁有语言,谁就有世界。谁可以称谓东西,谁就可以给予它意义,也因此可以控制它。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东西,如果还没有任何有理性的人给予它一个名称,就没有任何“意义”。它是“外于世界”,它对任何人都不“存在”。给予名称,是一种创造,一种真实的创造。(《法律哲学》,陈惠馨译)


 

其实法学家并不都那么严肃,除了“商人”转行搞法律,还有从“农民”转行过来的法学家,比如写《德国物权法》的“鲍尔”父子(Bauer在德语里是“农民”的意思)。有些法学家更甚,直接拿“德语”作为自己的姓氏(Deutsch在德语里就是“德语”的意思)!这跟“蔡英文”这个名字有得一拼。

 

“农民”(Bauer)和“德语”(Deutsch)都成了法学家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德国人还有许多非常有趣的名字,比如菲舍尔(Fischer)代表“鱼”、曼(Mann)代表“男人”、舒马赫(Schumacher)代表“鞋匠”……听过这么多搞笑的大师名,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名字的意思呢?估计主页君的名字要是被人拿来恶搞,就应该翻译成“brand new”或者是“ganz neu”,哈哈。

 

动画电影《你的名字。》海报

 

最后我们把本文中出现过的姓名按字母顺序再罗列一下,以加深大家的印象(德语的名词首字母要大写)。相信在笑过之后,我们就能更好地记住这些词了。对重要的、相关的事物进行联想记忆,据说就是“最强大脑”的秘诀,赶紧来试试吧!

 

Bach 巴赫(小溪)

Einstein 爱因斯坦(一块石头)

Feuerbach 费尔巴哈(着火的小溪)

Freud(e) 弗洛伊德(快乐、高兴)

fromm 弗洛姆(虔诚的)

Immanuel 伊曼努尔(与上帝同在)

jung 荣格(年轻的)

Kaufmann 考夫曼(商人)

Weber 韦伯(织布工)

Zweig 茨威格(嫩树枝)




农历2016年马上就要结束,主页君就要踏上去哈尔滨过年的旅途了。真希望我能在东北遇到这个名叫“敬业福”的家伙,让我“扫一扫”拿个红包~

 

“敬业福”,你在哪里?

   

谨以此文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

新的一年,“杰然不瞳”依然会用“新角度”带给大家“新视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