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最年轻的女农场主

生活 收了 2022-04-25

生  活


2016年,海归女孩朱未末在上海金山租了一片60亩的农场。她离开城市,每天泡在农场里,在日晒雨淋中挖菜、捉癞蛤蟆、钓鱼、染布、做花艺。



-01-

自然的真实模样



朱未末的农场在春天格外受欢迎,那时桃园的桃花开得洋洋洒洒,摇弋生姿。亦或五月,麦田一片金灿灿,怎么拍都很美。访客们相约而至,或拍照打卡,或在桃花树下吃一顿桃花宴,又或者在麦田里野餐、晒太阳。 

但是经营农场却并不如大家想象得那般美好。春日雨后,农场里一片泥泞,干活踩泥是免不了的。夏日蚊蝇极多,列日下干农活必须扛得住暴晒。 

但是城市姑娘朱未未却很欣然地接受了这些改变,她认为这些看上去“艰苦”的环境,才是大自然的真实模样。 

 农场主 - 朱未末 


 经营农场却并不如大家想象得那般美好,
“艰苦”的环境,才是大自然的真实模样 



“农场不止是开花时才会美,不开花时也很美。风吹过不同的叶子,不同作物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落雨时的泥地别有风味,就连普普通通的蔬菜长在地里绿油油一片,也是好看的。”朱未末说。 

她还喜欢那些叫不出名字野花野草,每年风将他们的种子从不同的地方吹来,它们就在这里扎下根,开花结果地顽强生长。 

在朱未末看来,这些都是农场对她的“自然”吸引力。 

 风吹过不同的叶子,
不同作物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野花野草的种子从四面吹来,落地生根顽强生长 
在朱未末看来,这些都是农场的“自然”吸引力 



-02-

应季食材的一百种吃法



农场没有访客的时候,朱未末就自己研究各种美食。她偶然发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吃花的传统,于是种了许多花,用花做各种各样的料理实验。 

“自己做农场最大的好处,大概就是想吃什么,就种什么。”她说,农场里每个季节都会出产时令蔬菜,这些从地里拔出来时还带着自然清香的食材,最新鲜也最好吃。 

 农场没有访客的时候,朱未末就自己研究各种美食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吃花的传统,
于是朱未末种了许多花,用花做各种料理实验  



春日里朱未末喜欢挖二月兰(也叫诸葛菜),吃它的花朵。这些花配合着竹笋清炒或者凉拌,味道都不错。当然,竹笋也是朱未末自己在农场里挖的,水里烫一下焯出,又鲜又脆。 

油菜、二月兰、桃花、矢车菊,农场里的花在春季里一波接一波地成熟,朱未末便能用花入菜,不断翻新食谱。 

 朱未末喜欢用二月兰配合着竹笋清炒或者凉拌  



夏季,食用玫瑰花成熟了。她把鲜花蒸馏成纯露和糖浆,还能做蛋糕、果冻、糖果、饮料、和鸡尾酒。 

秋天,朱未末喜欢用菊花与板栗一同蒸饭。到了冬天,她就用白菜,茼蒿、萝卜等各式各样的青菜蒸炸煮炖。 

 朱未末还喜欢把鲜花蒸馏成纯露和糖浆,
用瓜果做蛋糕、果冻、糖果、饮料、和鸡尾酒 



-03-

自然、食物与农产



朱未末15岁便离开上海前往英国留学,在中央圣马丁学院读本科时修纯艺术,回国以后在艺术行业短暂地工作过。 

机缘巧合下她开始接触农场,却在这里找到大展拳脚的天地。 

朱未末追溯过往,其实从小时候就开始对农村生活充满好奇。每个寒暑假,她都在浦东高桥镇的亲戚家度过,她会跟表哥一起去田里捉癞蛤蟆和蚯蚓,再用芦苇制成的简易钓竿去钓小龙虾,太阳落山时钓回满满两大盆,拿回家红烧。 

 朱未末本科在英国中央圣马丁学院修纯艺术
机缘巧合下接触农场,却在这里找到大展拳脚的天地 


 朱未末回忆儿时捉癞蛤蟆和蚯蚓,用芦苇钓小龙虾
发现自己其实从小就对农村生活充满好奇 



成为农场主以后,她认识了很多种养的朋友,才发现上海本地也盛产很多美好的物产,包括南汇水蜜桃、嘉定的马陆葡萄、还有金山的蟠桃。 

她希望通过农场,让更多的朋友认识这些本地风物,于是会时常举办一些小活动,把农产品做成装置,摆上餐桌,让参加的人都能体会到农产品各个生长阶段的美好。 

和很多农场主不同,朱未未喜欢用艺术的方式对待作物,无论是吃,还是用,她总是能发觉并利用它们身上自然的美,她说:“希望每一天都能认真种食物、做食物,不辜负大自然的每一笔馈赠。“ 

 朱未未时常举办一些农场小活动,希望能让参加的人 
认识本地作物,体会到农产品各个生长阶段的美好 
 

 用艺术的方式对待作物  
认真种食物、做食物,不辜负大自然的每一笔馈赠  







  往期回顾  





点击 阅读原文 获取“收了店铺”商品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