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在行动 | 大学英语抵“疫”前行,以文化人

开篇语我校于2月1日发起“把牢政治方向,加强课程思政”倡议,进一步落实学校“每门课程讲德育,每位教师讲育人”的总体规划目标,鼓励广大教师在尊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本次疫情阻击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等育人元素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此前,已推送了化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紫金矿业学院的12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详见:共克时艰不停学,课程思政在行动今天将继续为大家推送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编号:13-17),以期给其他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更多启迪。













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承担全校近万名本科生的大学英语和拓展系列课程。在疫情防控期间,公共英语老师们秉持思辨与思政密不可分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云”课堂教学优势,在线上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德育元素,将疫情防控中丰富的思政素材融入到教学实践中,通过语言表象剖析其所传达的文化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道德情操,取得了良好反响,绽放出朵朵初蕊。





案例13:姚玲老师

主讲《中国文化》





姚玲老师主讲《中国文化(英语授课)》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课程通过“理念+方法”的教学思路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理念创立、教学设计与应用全过程。

在第一章“儒家思想”的讲解中,课程以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事迹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些事迹中所体现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学生课堂讨论热烈,课后书面作业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爱国、敬业、和谐、友善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在第二章“道家思想”的讲解中,课程认真梳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之中思政元素的关系,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即让学生设计思维导图,对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进行比较分析,评价这些思想对现实社会的积极指导意义。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梳理帮助下,对两种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探究,进而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前人优秀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又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从而坚定了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决心。


在第三章“中国汉字”的讲解中,课程从汉字特有的方块字形状特点入手,讲解汉字是由若干笔画以不同形式排列组合成一个方块而成,因而中国汉字自古以来便蕴含着集体主义精神。课程再结合新冠疫情中“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事迹的讨论,引导学生在社会主义集体中既要有个人使命感,又要加强团结合作,在社会主义集体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案例14:绳薇老师

主讲《美国文化》




绳薇老师主讲《美国文化》课程,从课程知识里引申并融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价值,将“美国梦”和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客观思辨,提升感性认识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四个自信,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在第一讲中美洲土著人的来源时,从人类进化的角度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自古就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第二讲中讲解美国核心价值观时,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传统价值观和中国传统价值观。说明美国核心价值观之一的个人自由与自立密不可分,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在当前的疫情状况下,如何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生在课堂反映强烈。

案例: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most cherished core value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at are the core values cherished by Chinese people?

学生的反馈:


在随后的学生小组展示中,学生能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异分析在新冠疫情期间中美两国政府和社会的反映,显示出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讲授美国梦的口号”from rags to riches”时,引入中国梦的核心内涵,引导学生对比中国梦与美国梦的精神内涵以及中国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和解读。课堂讲授语言和文化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心中厚植理想信念,使思政和语言文化学习相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引导学生形成文化自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案例15:郑颖峰老师

主讲《大学英语(三)》




郑颖峰老师主讲大学英语(三)课程,结合第一单元话题“Dream”,引导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精神实现理想和梦想。引用习总书记“五四”讲话,引导学生要有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在讲解课文《 Mr. Doherty builds his dream life》的主题——Mr. Doherty(多尔蒂先生)如何从拥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到将理想付诸实践,开始创建自己的理想生活时,开展课程思政,通过设立抢答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入什么是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以及“四有”的英文翻译。鼓励学生争做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青年。同时,结合《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总书记在对新时代青年的第一条寄语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新时代青年具有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课文第二部分描述Mr. Doherty打造自己理想生活过程之艰辛。郑颖峰老师在课堂上结合当前国家面对疫情困难,却不放弃每一位中国公民,而是举国之力保卫武汉,让学生讨论The good life can get tough. What should we do?(当代大学生面临困境该如何面对?),鼓励学生身处困境时不仅要坚守“四有”,还需有担当、有勇气、有毅力,乐观面对绝不轻言放弃。通过鼓励让学生抢答习总书记“五四”讲话中的六条寄语,让学生重温习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谆谆教诲,特别是第三条:“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和第四条“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鼓励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要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






案例16:谢雁冰老师

主讲《大学英语(四)》




谢雁冰老师主讲大学英语课程,结合单元话题“Job”,有条理地引导学生体会梁启超先生百年前的家国情怀,鼓励学生自觉培养爱国精神,在疫情防控中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第一部分:用相关核心英文词汇描述疫情爆发情况,分享歌曲《空城》,介绍歌曲创作背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What happened? What have you experienced? And how do you feel? (疫情爆发的一个月以来,我们经历了什么?你的感受是怎样的?)2)What can we do as ordinary people? What have you done to support your homeland? (在特殊背景下,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够做些什么?)3)Who are you? Are you ordinary people?(你们是普通人吗?) 4)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job as a medical worker? (你如何看待医护人员的工作?)


第二部分:引入《少年中国说》英文版节选,提问学生思考问题:Who is the writer? And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did he write China’s Youth? Are you ordinary people?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在新时代中的蕴含之义,即新时代青年是祖国的栋梁,应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案例17:杨海晓老师

主讲《跨文化交际》




杨海晓老师主讲《跨文化交际》,紧紧地抓住课程特点,在课程设计上下足功夫,以思辨为手段,引导学生在知识思辨中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愫,使理性思辨和爱国情感一道注入学生的学习动机,让课堂思政教学不但有“血”有肉”,更有“筋”有“脉”。


第一讲中从提问“课程学习动机是什么”、“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更能服务祖国,实现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辩证统一?”和“怎么做?”入手,引导学生讨论目前中国发展和面临的问题,触发学生庄严的时代感,引导他们思考作为福大学子该有怎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内在学习动机。最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达成共识: 增强文化自信,有理有利有节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同时,在课堂作业点评时,具体到篇章、语句和批注讲解,让学生明确思辨能力和辩证观在跨文化交际差异分析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联系对最近新冠疫情中假新闻和谣言的分析,以及国际西方媒体对中国抗疫的非客观报道,进向学生传递在目前跨文化学习和将来面对纷繁错杂的国内或国际形势时,保持独立思辨,辩证地、有策略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增加课程学习的使命感。



结语外国语学院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并在公共英语教师们中形成了共识——充分发挥外语学科优势,把思政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每堂课中,让教学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强大思政功效。今后,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探索思政教育与英语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努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切实承担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往期推荐

共克时艰不停学,课程思政在行动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