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书 | 我订了传说中的小众杂志(一共三本)

越水 PINKGAL 2019-05-06

当『小众』这个词语变得越来越流行,下一步追求的就是更小众,比如从Jo Malone到Le Labo。


杂志也是一样。Kinfolk都出了中文版,再看就没什么优越感,于是Stack Magazines就这么进入了视线(但其实人家2008年就存在了)。这是英国的一个小众杂志订阅网站,每年还会评『Stack Awards』以选出年度最棒的小众杂志。


各种各样的月订阅服务里,这大概是最文艺的一种。


创始人Steven Watson会亲自从N本独立杂志里挑出一本寄给你,具体是哪本,没到手之前不知道,但绝对不会让人失望——毕竟Stack Awards的评委名单里都有纽约时报的设计总监,本人目测也是个品位上的处女座,他能看上眼的料想不会差。


(请假装看不见这个巨大的影子)


于是我就试订了一轮。一共四种选择:一个月寄一本的话,月付15刀,季付40刀,年付150刀;如果想一口气集齐12本不同的杂志(当月全部寄出)是170刀。PS. 今年的小众杂志库里共有27本。


另外,全球都可以寄但如果选中国会变成欧元结算……也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我订了一个季度,如今三本已经全部收到,稍微迟到了一点但还在接受范围内。



第一本到的是《The Exposed》(『Searching for Utopia』)。来自丹麦,刚刚发行Issue No.2……简直小众到唱片店里靠墙角落了。一开始看见黑乎乎的封面还有点失望,毕竟我对探索世界没什么兴趣。


然而翻开才发现玄机:就像《The Exposed》的口号一样,人家主打的是『A magazine that goes beyond the printed page』(一本超越纸张的杂志),你所看见的,其实是全部内容的一半都不到。




怎么说?《The Exposed》的玩法很特别。


首先,要去下载一个同名APP,然后开始扫这本杂志。带👂的是可以听的音频;带👁的是可以看的视频,很像戴耳机去博物馆参观,一路都有人导览。


比如开篇主题『The City of Possibilties』,扫完点开就是一个男人讲述自己的阿布扎比之行音频;『People of Pattern』,看起来是静态的印花摄影展示,视频里就有不同人不同城市不同花纹的互动。


总之很有意思!毕竟从未从一本纸质杂志上get到这样的玩法,以及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个很有创意的,让人下载APP的手段……


下个月到的是《Weapons of Reason》(『Power』),从名字就嗅到一股死理性派的味道,打开一看简直是infographic教科书。


《Weapons of Reason》是2015年Stack Awards评出的新刊奖+最佳插画奖。虽然字体都是圆滚滚的,配图用色也充满了流行文化的夺目感,但讨论的问题却一点都不萌,比如第一期就是全球变暖,第二期是超级大城市……这一期,也是第四期的主题是『力量』。


卷首语第一句就表示『冷战后,个体和组织的清晰界限被打破』,接下来所有文章都针对这个问题做延伸。包括恐怖主义,消费主义(『在商业化的社会中,你/一个人是否成为了一个产品?),中国与美国,不同世代之间的游戏,所谓『好』的独裁者,以及名为『力量』的摄影作品。


我曾经说过我的失眠问题。例如《经济学人》这样的杂志,字多间距紧,读几页就很容易让我入睡。但事实上《Weapons of Reason》讨论的角度与深度并不比它轻浮,只是色彩明快,排版具有极好的设计感,加上很有质感的纸张(个人趣味)就变得易于阅读。




相比之下,第三本《Real Review》就是相反的例子。原本我对它的期待很高,因为这是拿下了2016年Stack Awards的年度新刊奖的,但打开后过了没多久就有点乏味。


不得不承认《Real Review》的外观式样很好,像酒吧菜单或是Moma的地图,细长的开本很小巧,一页页翻阅也很方便,但字实在是太小了……对我这种本来就挣扎着不戴眼镜的近视眼很不友好。


《Real Review》的定位是建筑和空间设计刊物,专业度上也比前两本更甚一些。虽然也有广义的,针对当代艺术界和社会现状的访谈,但篇幅极长,字间距极紧,堪比大学的小抄……还好中间有插图喘气,不然这一本杂志可能会耗尽我全部的视力。


PS. 有一篇Eddie Blake的《Jungle is Massive》还挺有意思,很有不同领域之间的齿轮咬合感。从壁纸开始,以设计为题,还提到了Vetements流行背后所运用的历史元素,中间直接放了一个开页的Win98屏保画面。





Steven Watson说小众杂志的意义是『讲述自己独特的东西』,这自然不错。但对我而言,这三本杂志最大的惊喜是一种『out of box』的创意。


比如《Weapons of Reason》从平面到数字化的无缝转换;《Weapons of Reason》对数字和信息的可视化设计;以及《Real Review》直接把面积一切二的思路,都已经超越了内容本身。


接下来还有什么花样能玩呢?抱着这样的念头我打算继续送钱给Stack了。




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工作/生活日程),同一天能催出四篇文基本是不可能了……但好消息是想了想决定那就分开发,这样一周还能多见面几次233333


这篇老早就想写了。我们平时中午吃完饭没事就爱去杂志店转一圈,然后在『啧啧啧』的声音中离开,有时候买,有时候不买。都说『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但对于杂志来说,这件事没这么罪恶。你可以看话题,可以看插图,可以看封面,甚至看形状或是摸纸张都很快乐。


就好像本周朋友圈刷屏的百雀羚广告,经历了爆文——转化率低——是否要追求转化率的一波三折,最后也没有个结果。关于做一件事的意义,和要不要有意义的问题,我们的态度始终是八个字:


各取所需,开心就好😏



PINKGAL | 随机推送

 Sample Sale | 复古衣柜 | 失眠 | 星座 | 服务业

 小说药方 | 拍照 | Balenciaga | 护齿单品 | 面膜

 Function of Beauty | 护发单品 |  | Le Lab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