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要给一切奋斗者落脚的地方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2-04-25


- 1 -
很多城市都有城中村,尤其是大城市。
 
一般各种声音往往将城中村跟拉丁美洲、印度等国家城市贫民窟联系在一起,态度比较负面,倾向于拆掉。
 
但小镇有些不一样的看法:城中村确实需要改善乃至逐渐拆除,但不能过快,步子太大未必是好事。
 
在中国,有一个维持社会稳定非常重要的机制,那就是农村的耕地。中国目前有数亿农民工背井离乡,经济稍有波动,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农民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2000多万农民工返乡;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仅仅当年就有近3000万农民留乡返乡,接下来的2021年和2022年仍然为数众多。
 
在这样的巨大冲击下,中国社会大局仍然保持稳定,关键是农民在老家有地种、有房住,心里也有底气,大不了回家嘛。
 
正因此,中国一直对耕地红线卡的很死,对农民的宅基地和耕地更是三令五申不得妄动,就是要留下农民工返乡的根,抵御风险冲击,这就是中国城市不会形成贫民窟的根本法宝之一。
 
就在2020年12月28日,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就特别强调了上面提到的这个作用。总书记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长期过程,农民在城里没有彻底扎根之前,不要急着断了他们在农村的后路,让农民在城乡间可进可退。这就是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特色,也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回旋余地和特殊优势。
 
这是乡村,那么城市有没有类似的稳定器呢?
 
小镇觉得就是城中村。只是这个稳定不是有退路,而是有希望。
 
- 2 -

城市生活成本远大于农村,城市越大往往生活成本越高。中国人非常勤劳,愿意到大城市辛苦工作,改变自己和后代的命运,这正是中国梦的体现。
 
城中村确实没有规划,相当一部分堪称“脏乱差”,居住条件也不理想,对于快速发展的大城市来说,在城市核心区域及周边,有这么一块像是“牛皮癣”一样的地方,确实糟心。一是损害城市整体环境,二是觉得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担心,如果城中村不尽快解决,当城市发展壮大,拆迁费用越来越高,那人员密集、房屋众多的城中村就很难拆得起了,越往后就越难以解决。
 
于是很多城市都在对城中村进行大拆大改,把原本的城中村改成商业区、办公区或者居民小区等等,这个过程确实大大提高了城市核心区的整体环境,也带动了经济的增长。
 
但这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与一直放着不管,都不是什么好的做法。
 
最突出的就是生活成本问题。
 
比如某座比较大的城市,在多年前有大量的城中村,那个时候一天的工资就够交一个月的房租,城中村成为了进城务工人员、刚毕业的年轻人以及囊中羞涩者的根据地。
 
低廉的房租、人口的聚集,也使得其他生活所需同样便宜,也诞生了非常独特的城中村生态,各种小吃、店铺林立,非常具有人间烟火气。
 
很多曾经在这些城市奋斗过的人,可能已经离开了、或者住进了更好更大的房子,但对于那段城中村的生活仍然充满怀念,亲切的仿佛第二故乡。
 
极为低廉的生活成本让大量外来人口得以在大城市立足,更短的通勤距离也让就业更加便利,在巨量的较低成本劳动力供应下,形成了遍布城市的各种中小型制造业和加工厂。几年后,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更高的收入,他们为了自己和后代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慢慢从城中村搬到了城市的小区,实现了从外来者到落户的过渡。
 
诚然,城中村有各种问题,但城中村绝非一无是处。就如农村的一亩农田、一块宅基地是农民工心中的压舱石,大城市里的城中村也是低收入者在大城市筑梦的奠基石。
 
的确,城中村已经成了一些大城市的老大难问题,也有一些城市已经进行了比较彻底得清理,也确实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杭州进行城市环境大改造,大大提高了城市整体环境,旅游等其他产业收入大增,极大促进了城市发展;又比如北京经过多年整顿,各类小胡同、大杂院等有了明显改善,更加符合首都的城市定位。
 
但是城市的发展经验不能盲目学习。如杭州、北京等城市的大规模提升改造,是基于自己城市的发展战略和比较优势,已经有了新产业,也需要对城市产业结构乃至人口结构进行调整,市民普遍的收入水平也可以承担更高成本的生活方式,有预见性的改造当然更加顺畅,可以称为“腾笼换鸟”。
 
但是其他一些城市呢?是否因地制宜了呢?
 
大拆大建之后,新的产业并没有跟上,在城市核心区域再难以找到便宜的住所,还带来了群租等新的问题。
 
比如,过去城中村的出租屋大体是一室一卫一厨,一个月200多元;拆除之后,只能去小区找房子,两室的隔成四室、三室隔成五室,每个隔间租金提高到了近千元,整套房子价格更是暴增到3000乃至5000,居住的地方距离市中心更远了。
 
短短几年,居住成本如此暴增,但是产业的升级、城市劳动者收入水平提升很显然跟不上。当一个月仅仅房租就从过去的二十分之一暴增到四分之一甚至更高,因为人口的分散,吃饭等生活成本也进一步提升,其结果必然是大量人口的流失。
 
这些人口虽然看起来确实是收入比较低的、承担不起大城市生活成本,但这些人一方面为整个城市的运行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保障,当他们大量离开,必然导致城市各项劳动服务价格提升,进一步拉高整个城市市民的生活成本;另一方面,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这些人里面有多少几年后本可以在城市定居呢?
 
更何况,互联网时代信息流传速度非常快,当一个城市生活成本暴增、收入提升远远跟不上的时候,很多原本想到这座城市拼搏的人自然就换地方了。而随着这些劳动力的流失,原本被这些劳动力撑起来的产业也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危机。
 
于是恶性循环就发生了。造成的结果非常复杂,比如房子卖不出去了、房价开始下滑,政府难以获得足够的土地出让金,拆掉城中村兴建的大量办公楼、商业区大量空置,进一步导致原有人口的流失,等等。
 
- 3 -

发展是必要的,城中村也是需要治理的。
 
但是规划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未来风险意识不足,尤其针对过去几十年从没发生过的事。
 
这不能怪规划者。2020年突发的疫情打击到了很多城市,中美贸易战、国际形势突变进一步激化,直接导致当初制定的宏大规划卡在中间。
 
如深圳、东莞的城中村尾大不掉确实是一个难题,但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庞大的劳动力人口支撑起了庞大的东南沿海产业集群。
 
更何况,中国的城中村绝不是国外的贫民窟。
 
中国的制度决定了任何地方政府决不会漠视任何民众的需求,中国仍在上升期,仍然有大量的机会;而中国人更是勤劳自强,哪怕自己不能留在这座大城市,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拼搏也足以让家人生活更好,到县城、城区乃至更大的城市定居,实现家庭的跨越,为下一代提供更高的发展平台。
 
小镇去过很多城市,看过CBD也去城中村。不同城市的城中村非常不同,相比高楼大厦更具有当地特色。让小镇印象最深的就是三亚的老城区老街,已经是几年前了,不知道这两三年棚户区改造后如何了。
 
当时的老街,当然算不上整齐,但是非常有生机,相比东边繁华昂贵的酒店沙滩,小镇觉得三亚的老街才是当地居民真正的生活。
 
当然,不能光说问题不说解决方案。
 
第一:城中村需要持续规划和治理。
 
不让城中村变成贫民窟,首先必须纳入城市治理,提供必要且安全的城市基本服务,包括水电气网下水道,也包括安全和监管。
 
城市和乡村的核心差别,不在于楼造得如何,关键在基础设施和治理体系,只要这两个有了,就不可能变成贫民窟。


什么标准呢?就是无论城市小区还是城中村,在这个城市喝同样的自来水、用同样的电和燃气,享受同样的通讯和网络,遇到问题可以得到一样的政府帮助,这些城市基本的服务已经足够了,而这些也就是城乡融合所要做的。倘若城市内尚不能实现,又何谈乡村振兴?
 
但是优化必须持续进行的,但不宜一刀切,谈妥一片拆除一片发展一片。根据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和劳动技能提升水平,结合城市产业转型,逐步调整,让外来劳动者、本地市民和城市经济之间不要断档。
 
对于其他尚未拆除的,要进行持续地改造。比如北京前几年对胡同进行了大规模的优化,一大核心就是厕所工程,大大提高了居住质量。
 
城中村仍然是一个奋斗的地方,要提高品质但更要兼顾劳动者的承受度。城市要给一切奋斗者落脚的地方。
 
第二:大规模兴建适合低收入劳动者的廉租房。
 
对于已经大拆大建的城市,无论再怎么反思也晚了,更应该想想如何渡过难关、实现此前发展规划,尤其在新冠疫情仍然持续的情况下。
 
恰好,今年房地产本就要进行一定刺激,而保障房更是一大重点。发展更适合较低收入劳动者居住的过渡性住房,刺激房地产市场、卖出更多商品房,这两个并不矛盾。
 
不必担心发展廉租房会导致商品房卖不出去,这两个对应的人群完全不同,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收入一定会努力在城市定居,有了足够的人口,还愁房子卖不出去吗?
 
只是在修建这类过渡性住房的时候,一定要接地气。小镇觉得一定要在靠近核心区域的地区兴建,绝对不能太远,这类住房核心就是要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让更多劳动者能以更低的价格在城市近中心地区生活,就必须充分考虑职住平衡。
 
有两种房型即可:一是仿照城中村带独立厨卫的一居室,二是在一居室基础上增加一个卧室。至于外部可以采取一些降低居住体验的大长廊、压缩室内面积等等。
 
也可以在合同上进行一定的约束,这些相信专家比小镇想的更周到。但关键居住价格一定要低,哪怕政府补贴一些,只要在30-50年内收回成本并且维持运营就足够了,才能承担起过去城中村的作用。

- 4 -
 
当一个城市对外来劳动者充满温情,任何人都能感知到,又何愁人不来呢?
 
一个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就好比池塘,一定要有大鱼、小鱼、虾米、水草和微生物,假如把其他都赶走只剩下大鱼小鱼,那最终池塘终归成为一潭死水。
 
希望城市的治理者能够更多关心城市的底层,他们虽然不起眼,但就是这个池塘的微生物,维持整体水体的蓬勃生机。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无法预知未来还会发生什么,相比激进的一步到位,小步快走或许更加稳妥。


其他文章推荐
■  不能禁止百姓雨天打伞
■  人生前35年的个人发展方法论
■  2022年中国房地产政策、房价及个人选择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