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蛊惑人心,意欲何为?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2-10-08

4月份的经济数据比预料的最差情况还要差。无法假设如果没有疫情,会不会也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困难,但全国各地正在发生的局部“肠梗阻”一定导致经济表现变得更差。
 
坦率的讲,从四月经济数据上讲,国家承诺的加大资金供给已经出现效果了,比如M1、M2双升,M2同比增长10.5%,从整体而言社会上并不缺钱。但是明显各方面都在进行保护性收缩,不愿意消费、不愿意贷款、不愿意扩大生产,直接导致社融增量跌破万亿。
 
具体的数据也不多说了,如果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形容:经济基本面没大问题,关键是如何调整预期,尽快打通“肠梗阻”。
 
于是新冠疫情防控再一次备受瞩目,未来到底该怎么走?
 
- 1 -
 
先介绍下一位梁教授的研究成果,他认为,虽然美国因为新冠死亡100多万人甚至降半旗,但是他预测中国就算放开管控,最悲观的情况下死亡人数是15.3万人。
 
这远远低于之前多位国家疫情防控组专家预测的可能死亡人数,令人震惊又充满期待。生命当然不能仅仅是数字,但是如果真如这位自称“人口经济学家”的梁教授所言,最多死亡15.3万人,那我们的防控政策当然需要进行调整。
 
需要先介绍下梁教授的学术水平,虽然梁教授常年经商刚刚从事研究,但毕竟掌控一家千亿级别互联网公司,拥有数以千亿级数据,在Field Experiment(实地实验)领域具有极强优势,当年刚到北大光华兼职就在《经济学季刊》发表了论文,可以说极具学术潜力。

可见,财富自由了再做学术研究还是很有优势的。
 
针对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这样影响数以万计人民生命安全、经济影响更是难以计算的重大领域,相信梁教授一定会特别谨慎地研判。
 
于是小镇重点学习了梁教授4月18日的一篇雄文,在这篇文章里,梁教授通过对比香港从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4月13日死亡数据对中国放开后可能死亡人数进行了预测。
 
他明确表示,不能简单套用香港0.12%的死亡率去推测中国内地可能死亡167万人,理由是香港老人比例比中国内地更高,疫苗接种也低于中国内地。
 
当然为了计算简便,梁教授默认中国内地全境人均医疗资源与香港等同,也默认如果中国全面放开,也能够得到来自“外太空”或者“平行宇宙”的医务人员无私支援。毕竟也不多,按照香港当地和大陆支援情况,只需要“无中生有”几百万训练有素的医务工作者和3万张ICU床位及配套设备、人员就可以了,小镇大概算了下,中国1年GDP全砸进去加上10-20年时间就差不多了。
 
所以,梁教授对于这种无关紧要的因素进行合理删减,也完全符合经济学要求的减少变量的要求,非常“科学”。
 
我们还是看最关键的,为啥别人套用香港死亡人数推算假如大陆放开会死亡167万人,甚至有的人估算死亡数百万人,而梁教授基于同样的数据测算最多死亡15.3万人呢?
 
小镇找到了关键的一段,如下图所示:


 
到这里其实没啥特殊的,梁教授就是按照香港不同年龄接种疫苗和死亡情况大概进行估算,然后不停的算不同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然后梁教授就得到了这么一张表:


 
按照梁教授的测算,假如中国完全不接种疫苗死亡人数大概307万人(按比例比大量接种疫苗的美国都低),如果全员接种两针死亡人数是32万人,如果全员三针就降为死亡6万人。
 
梁教授又做了一次近似,认为中国不同年龄段、性别、民族、人群等等疫苗接种情况完全一致,同时又在纸面帮助中国提高了近10个百分比的两针接种率,至于梁教授怎么实现的对两年都不愿意或者无法接种的高龄、基础病、身体不适等人群接种,那就不得而知了。
 
梁教授又认为,香港统计的4个月死亡8735人过于宽松,认为其中至少一半不是因为新冠而死。
 
经过梁教授一轮轮“精准而又科学”的近似计算,最终测定中国就算放开管控,死亡人数最多也就15.3万人。梁教授还进一步说,如果把对比对象换成日本则中国死亡3.77万人。
 
于是梁教授就得出来了假如中国放开管控,因新冠死亡人口在3.8万到15.5万左右的最终结论。


 
然后在这个结论基础上,梁教授认为当前的防控政策过严,具体的结论小镇就不赘述了。
 
不得不说梁教授果然是学术研究领域的“鬼才”,更创造了人类医学的奇迹,比如梁教授得出的预测死亡人口,内含至少6个必须成立的假设:
 
第一个假设:中国60岁尤其80岁以上老人,包括有基础病不适合接种的所有人都达到中国整体疫苗接种水平。
 
这个假设如果成立,完美解决了中国现在疫苗接种中最头疼的事情。假如已经实现了,那深圳干嘛还给60岁以上接种的第一针补贴1000元,80岁以上的补贴3000元?那各地还愁啥疫苗接种啊?
 
第二个假设:疫苗效力不得衰减,人体抵抗力不得下降;
第三个假设:新冠病毒不得继续变异,只允许奥密克戎当前变种继续传播且不断弱化;
第四个假设:凡是接种两针以上疫苗的3-19、30-39岁年龄段的任何人,不得因为新冠病毒而死;
第五个假设:香港、日本、新加坡等一切地区自2022年4月13日以后,禁止再因新冠病毒而死亡。
第六个假设:香港统计的因新冠死亡人数太多,需要减半计算。
 
确实不知道梁教授是如何取得了上述如此令人惊叹的成就,相信以如此伟大成就,足以设立一个“梁教授奖”,地位远在“诺贝尔奖”之上。当然,与梁教授一同完成如此伟业的两位也值得被人类历史铭记,他们分别是:
 
沙研究员:活跃于多个投资领域的某资本管理合伙人、美国智库研究员、计算机硕士;何学者:写过几百篇有关人口和生育问题文章、出生于越南、要求法定婚龄降到18岁的自主生育倡导者;当然还有计算机硕士、创业多年、财富自由并在北大兼职研究教授的人口经济学家:梁教授
 
虽然没有一位有医学和公共管理相关学习和从业经验,但不妨碍他们做出如此卓越的研究。
 
虽然梁教授有些冷血,认为生命不过是数字,现行防控还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发展,那为什么应该掌握更多信息、有更多专家研究的决策层偏偏选择坚持“动态清零”呢?
 
- 2 -
 
其实仔细分析梁教授们的著作也没太大意思,毕竟人家本来也就是蹭蹭热点顺便实现自己的一些小目标,也没想到竟然会有小镇这样地真去认真看。
 
但小镇觉得梁教授有一点说的非常对:我们确实应该把防疫政策对于经济和死亡以及各种综合影响进行量化。
 
不但要量化,我们还应该好好向所有中国人说清楚,为什么国家在经济已经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仍然要坚持“动态清零”?更要说清楚,国外所谓的“共存”到底怎样了?新冠病毒现在以及未来又将发生什么?
 
最近全球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旗下《Naturereviews. Microbiology》发了一篇非常直白的关于新冠病毒的评论。
 
当然有些人会说这不过是“评论”,只是一种基于逻辑的推测,并没有非常严谨的论述,但是《NATUREREVIEWS. MICROBIOLOGY》影响因子高达20以上,可不是随便什么都能在这上面刊载。
 
这篇评论题目很直白“抗原进化将导致新的新冠病毒变种,其影响程度难以预测”


 
这篇文章小镇会结合其他研究专门谈谈,这里就不多赘述了,仅概括核心观点:认为病毒会向弱化的方向进化的想法基本是一厢情愿,至今没有可靠的理论支持。奥密克戎是第一个毒性较低的变异株,但很可能这只是一个巧合,未来仍有可能诞生毒性更高的变异株横扫全球,有可能已经存在或正在形成具备免疫逃逸的新变异株。
 
说得再直白点:别轻信新冠病毒为了和人共存,所以会主动变得毒性减弱,现在看着弱可能只是巧合,未来仍然可能出现高致命的新变种,换言之会死更多人,现在就“躺平”“共存”的只能祈祷不会发生更坏的情况。

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导致全球约5000万到1亿人死亡

 
实际上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知识就能明白,只需要好好看看中学生物,书上已经明确说了生物的变异是随机的,至于哪一种变异能长期延续下去,这说白了就是“幸存者偏差”
 
我们现在觉得好像所有的病毒都像有智慧一样,会小心翼翼的和人类共存,而实际上只不过是被病毒弄死的已经消失在历史中罢了,为什么能感染人类的7种冠状病毒有4个毒性很弱(注:新冠病毒是最新出现的第七种),仅仅是因为这4种在过去几十万年、几万年里杀死了抵抗不住的人类,剩下的人类都是强者。
 
不多说人类了,举个动物界的例子。比如澳洲兔粘液瘤病毒,当年移民者把兔子带到澳洲,结果没有天敌导致兔子大量繁殖,于是移民者大量投放兔粘液瘤病毒。
 
一开始兔子们被大规模感染有少量死亡,然后是稳定传播、病毒毒性减弱,然而由于新变种在大量传播基础上发生变异,骤然开启灭绝模式,被感染的兔子在极短时间内死亡超过90%。当然,现在的澳洲兔子又习惯了澳洲兔粘液瘤病毒,又开始增多了。
 
类似的例子多不胜数。
 
- 3 -
 
除非是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对于其他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观点,说的内容其实并不重要。
 
在理解某些人说的内容之前,一定要搞明白几件事:
 
第一件事:说这话的人是什么身份?
第二件事:这话是针对什么说的?
第三件事: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梁教授,他虽然看上去是在搞研究,但是一个研究搞得如此“超科学”,估计作为大学随堂小作业交上去都得被老师骂死,所以就不能当研究看了。
 
就必须考虑上面提到的三件事了,虽然梁教授今天写的文章看上去是驳斥李稻葵教授,但显然他并不是说给李稻葵教授听的,他是说给其他人听的,是国家决策机构?又或者中国人民?还是其他人?这不得而知。

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梁教授对现在中央要求的“动态清零”有些不同意见,他在文中也明确表达了态度,他认为(现在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零感染”
 
需要提醒梁教授,话可不能乱说,有些地方确实存在“一刀切”、动作过度,但是国家的防疫政策是“动态清零”,目的是在尽可能减少对社会影响的情况下尽快实现“清零”、让社会尽快恢复正常运转,绝不是所谓的“追求零感染”。

令人欣慰的是,就在小镇即将点击发送的时候,梁教授这篇严重扭曲国家疫情防控政策、错误百出地“谬文”已经被删除。

但是作为一名北大兼职教授,还是要严谨,也掂量下作为公众人物扭曲国家政策是否合适?而在引用美国的相关数据的时候,一定要多查证一下,比如这两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减少了“2.26年”,而不是梁教授文中说的毫无影响,这可是足以改变结论的关键数据。

《华盛顿邮报》网站4月7日报道:科罗拉多州、弗吉尼亚州和华盛顿特区的公共卫生专家研究显示,2021年美国预期寿命显著下降(注:首次低于中国预期寿命


我们更要明白,当前受防控影响最大的产业,旅游及相关住宿、票务行业一定排名前列,可以理解梁教授心焦。我们也都想尽快恢复2021年大多数时候的状态,能够更加自由的在全国旅行,但是这必须建立在科学决策基础上,必须建立在我们不会付出不可挽回代价的基础上。
 
人类对于新冠认知还很不完善,但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参考,比如美国。
 
美国已经宣布“新冠疫情结束”了,虽然美国现在仅不完全统计每天仍然有几万人被感染、上百人死亡;虽然新冠病毒由于不断变异、潜伏,一个人甚至会反复确诊;虽然英国等国家已经研究发现“长期肺炎”等后遗症。
 
但美国追究是宣布“结束”了,也就是说美国政府认为新冠病毒不是事了,那为什么美国还要专门降半旗向新冠患者致哀?有必要采取这种形式安抚美国民众吗?

 
更重要的是,美国啥时候变了,明明一直特别针对中国,好事从来不想着中国,为啥现在天天劝中国“躺平”、让中国放开管控,还美其名曰对中国好?
 
有些事何必这么复杂,只需要记住两句话:
 
不要轻易做敌人希望你做的事;开弓没有回头箭。

其他文章推荐
■  都1949年了,还想“划江而治”?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大象打架,小草遭殃
  破局未来:2022年的中国经济与政策调控
■  2022年中国房地产政策、房价及个人选择
■  人生前35年的个人发展方法论
■  中央部委公务员的待遇与发展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