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镇做题家”理应自豪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2-10-08


- 1 -


这两天,“小镇做题家”这个词再次流传起来,事情起因很简单,有几位明星考上了国家话剧院(正在公示中,尚未正式录取),于是引起了关于考试程序、公平等方面的热议,本来这没什么,只需要等国家话剧院回应就行了。


但偏偏有些人不知道怎么想的,跳出来说一些非常侮辱人的话,更可恨的是“公器私用”,比如某中国开头的周刊,就发表了一篇署名“杨某某”的文章《****凭什么不能考编?又为什么要考编》,需要说明的是这位“杨某某”就是该报某部主任。


小镇一直认为,针对一个热点事件各抒己见是正常的,也应该鼓励,但是不同身份的人说话要求不同。作为普通大众,影响力有限,也不可能对一些专业的事情特别了解,基于自己朴素的认知说一些话无可厚非。


这就像前不久安倍晋三被枪击身亡,很多普通中国人秉持朴素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好恶,把安倍晋三视为某种代表,说一些激烈的话,这没什么,不值得上纲上线,更没必要反思;但国家层面无论领导人还是外交部一定会恰当地表达态度,这就是层次不同、责任不同。


而在“明星考编”这件事上,专业的媒体人决不能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尤其是堂堂的大报文化部主任亲笔所写,应该有基本的客观、公正,更要在这基础上增加一些深度和情怀。但很可惜,杨主任的这篇文章政治立场含糊、思想极为偏颇、逻辑思维错乱,更重要的是对人民没有感情。


就在今年4月,总书记就特别深情地对中青年干部嘱咐:“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媒体工作者当然不是领导干部,但手中的笔是另一种公权力,作为官媒也更应该“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否则何以秉持公心?如果一个媒体没有了公心,那距离靠舆论影响力谋取私利还远吗?


早在2021年,以中宣部等10部门就联合开展“持续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就是要加强传媒监管、营造良好新闻舆论环境、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就是要打掉“公器私用”的坏毛病。


- 2 -


对于“明星考编”这件事,前几天就有读者希望小镇谈谈,小镇其实不想谈的,因为这个话题有些混淆视听,国家话剧院的“编”和很多人愤怒的“编”不是一回事。小镇非常理解就业困难,很多人努力很久就是希望获得一个可以安心的保障,于是掌握更多资源的明星获得了一个编制,还有一些说不清楚的地方,于是产生了共情。


但还是要说,这是两码事。


“编制”有很多种,普通人关注的公务员、教师等是一种,国家话剧院的是一种,企业也有编制的说法,比如互联网公司常说的“headcount”,也就是HC。


先说最后一种,任何公司都需要平衡人效,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不可能随意增加、减少人员,越大的公司越要有体系,于是就有了HC。今年上半年很多公司都在集体裁员,为什么裁员这有很多种原因,今天暂不展开,目前有不少人正在招聘面试流程中,但很多需要等一等,等的就是HC,裁员首先就是压缩各部门的HC也就是编制。


更容易理解的就是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也就是“正式员工”,这些人可以说拿到了企业的编制,收入高、地位高还极少被裁;目前日本公司已经很少雇佣“正式员工”了,改以“非正式员工”或者说“契约员工”为主,其实就是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


所以,都叫编制但截然不同。


在中国演艺界,有三大位居鄙视链顶端的存在,分别是国家话剧院、北京人艺和上海人艺。


一个明星首先是演员,无论他(她)流量再大、赚钱再多,在演员圈子里也未必上档次。在2012年八项规定之前,吃个饭叫一些二三线明星过来凑个热闹、表演个节目啥的很常见,也不需要多么高的地位就能做到。


但是一旦有了国家话剧院、北京人艺和上海人艺的身份,那就不一样了,这不是钱的事。同样的也比如中国文联下属各国字头协会,比如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等等,能有这些国字头身份,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的认可。


所以很多明星当然希望进入,但这跟公务员、老师的编制是两码事。


国家话剧院是文化和旅游部唯一直属的国家艺术院团,地位自然极高,国家也确实每年有一些拨款,但是国家给的钱是让国家话剧院制作高水平、符合国家文化导向的精品节目,不是用来发工资的,每一笔拨款都是专款专用、事后审计。比如2010年曾编排有“中国反腐第一剧”之称的《这是最后的斗争》。


2010年,国家话剧院就已经进行了“全员聘任制改革”等为核心的企业化改革,自负盈亏,所有国家话剧院工作人员的工资都要靠话剧院自己去赚,国家不管。


2010年的时候,国家话剧院就拥有260名演员,其中就包括唐国强、章子怡、张丰毅、孙红雷等70余名一线演员,全都是明星。当时国家话剧院改革明确要求“凡和国家话剧院签约的演员必须首先服从话剧院的工作安排,如接戏必须向话剧院交纳一定费用。”


注意:服从国家话剧院的工作安排、接戏要交纳费用,其实不仅仅这两点,与国家话剧院签约的任何人包括明星,在接戏之前必须经话剧院同意,如果有损话剧院形象,就不能接,这些是明确写在合同里面的。


如果从赚钱上看,一个明星进入国家话剧院,赚的钱只会更少:


一是国家话剧院有工作任务。签约的演员必须首先完成话剧院的工作安排,老老实实的去排戏,一年起码一两个月,这就已经减少了演出赚钱的时间。

北京人艺重排《茶馆》,老中青三代演员荟集


二是对形象有更高的要求。国家话剧院是中国最高的艺术院团,代表国家的认可,一旦进入就必须对国家形象负责,就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德艺双馨”是基本的要求。


既然对形象有很高的要求,那对外演出、综艺也必须挑选,这又一次减少了收入。


要求的不仅仅是言行道德,更是演员基本能力,比如现在特别让人诟病的演员拍戏竟然不背台词,上去就念“1234567”,这在国家话剧院绝不允许,明确要求对40岁以下青年演员进行台词考核,谁不合格就踢出去,无一例外。


三是对外演出要向话剧团交钱。2010年国家话剧院已经进行了企业化改革,要自负盈亏,相当一部分工资就是靠签约的明星缴纳的钱,可以这么说进入国家话剧院以后,一个明星交上去的钱很可能是自己工资的几十倍、几百倍。


北京人艺、上海人艺也都是类似的,正是因为有这么多限制,而北京人艺又是一贯的演出安排极多,非常影响明星的职业发展,所以国家话剧院才成为明星首选,但是想进入门槛很高,一般人够不着边的。


小镇非常理解很多朋友的愤怒,但国家话剧院的编制是企业自己的编制,与公务员的行政编、教师的事业编是两码事。国家话剧院的演员本来就允许在外演出赚钱,只要符合规定、向话剧院缴纳一定费用就行了。


至于不考笔试,演员本就是靠“演”,国家也明确规定这一类招聘可以不考笔试,笔试又如何能挑选合格的演员?难不成以后奥运会也别跑啊跳了,干脆就做题,谁体育理论知识丰富、考的分数高谁就是奥运冠军,这合理吗?


国家话剧院录取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这有待国家话剧院回应,小镇不认为国家话剧院有必要搞什么暗箱的事,以这几个人的过去表现,本就有实力进入国家话剧院,国家话剧院也希望能够有坚持走正道、有影响力的年轻明星加入国家的艺术队伍,这是双赢。


还是要再次强调,不要把普通人习惯的考试、考编的思维套用在一切领域,考试并不是唯一。


- 3 -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疑惑,既然加入国家话剧院,要求这么多,赚钱还少了,那图啥啊?


正如前面所说,明星首先是演员,而演员是有鄙视链的,能够进入国家话剧院,这相当于是国家对一名演员实力和品行的认可,一个明星再有流量、再赚钱,但是不符合标准也不可能进入国家话剧院。被国家认可,这难道还不够吗?


很多时候,约束和权利是共存的。


当然,除了精神上的被认可的喜悦,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收益,简单说两点:


第一点:这是一个强大的圈子,是走向更强的起点。


三大剧团,背后是三大圈子,影视圈本就是人情世故的人脉圈,不够档次、没进入圈子,一些事就轮不到。说的极端点,明星和艺术家这是两码事,比如在香港,明星做梦都想进入豪门,但是豪门并不在乎所谓的明星,明星嫁入豪门必须放弃事业、还必须伏低做小,但是被国家认可就不同了。


最典型的,奥运冠军郭晶晶与霍启刚成婚,霍家是豪门中的豪门,但是霍震霆说了一句话“感谢郭晶晶下嫁霍家”,婚礼当天,为显示对郭晶晶的重视,霍家邀请了近千位世界各地的政商名流,科威特萨巴赫亲王亲至,何鸿燊、李嘉诚、李兆基等大佬都只能屈居坐在宾客西。


这是什么差别?


当然,进入国家话剧院不过是开始,想要被国家认可,从明星变成艺术家还需要付出长时间的艰苦努力,但没有开始如何有结果?


第二点:正能量含量高、风险低,让人放心。


影视娱乐界这两年很不好过,明星翻船太多,拍长剧集本来就投入很大、风险更高,好不容易拍完了要上映了,结果一个明星出事,片子就必须大改。如果是配角还好,主角的话那是改无可改,只能被迫放弃,几千万上亿的投资打了水漂。


不仅仅是拍戏,综艺、代言、商广等等也是一样,虽然签订了合同,如果因为明星自己的问题导致损失,明星要赔偿,但有些影响不是钱能计算的,何况明星也未必赔的起。


现在投资界特别讲究正能量含量,以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作为控制风险的第一关,CSR和ESG特别热门,本周生态环境部刚刚指导召开了“2022ESG全球领导者峰会”。影视娱乐界也一样,现在特别重视明星的格调,强调“正能量”,最好是被国家认可的,这样可以降低很多风险。


小镇有一位做节目的朋友,他计划邀请某特别有流量的嘉宾,问小镇意见,小镇当时就说,这个人流量确实高,但未必稳,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建议一定要以是否稳作为第一考虑,然后才是流量等商业化的维度,何况流量在他这个节目里并不重要。


最终这位朋友选择了流量不大但获得国家认可身份的嘉宾,而这位流量很大的嘉宾后来主动说贴钱上节目都没用,没过一个月,这位就暴雷了,大家肯定看到过这位的新闻。


所以进入国家话剧院,这就是一种国家认可的身份,由国家对明星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管控,明星更容易获得一些特别重视风险和正能量的机会。


- 4 -


最后,回到题目。


前面基本说清楚了明星考国家话剧院到底是什么回事,这跟公务员、教师考试截然不同,普通人不了解这些很正常,知道的人应该耐心的科普,不能因为普通人不理解就可以进行嘲笑,更不能以“小镇做题家”进行污蔑。


中国某某周刊的杨主任,他自己难道就不是“小镇做题家”了吗?对于普通人来说,“小镇做题家”是艰苦努力后才能获得的果实啊。


“小镇做题家”这个词诞生在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特指“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最初起源于一篇题为“写给小镇做题家们的一封信”的自述,在这篇自述里,作者写道:


“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家境、出身、父母资源、社会时局和运气也在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能考出来,一定会有乘风破浪的机会”;

“以后人生得意之时,也不要忘记自己的出身,不要去嘲笑那些深陷窘境的人是因为他们不努力”;


“小镇做题家”就是普通人努力奋斗的榜样啊,又何必因为被称为“小镇做题家”而觉得被侮辱?


小镇就特别喜欢“小镇做题家”的称呼,小镇就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没有显赫的出身、家庭资源,就是靠自己的努力,靠手里的笔一步步走到今天,现在也正以自己的笔勉励更多人,小镇这个自称也是为了记住自己的来处。


小镇第一次吃肯德基,还是在大二,发了奖学金以后,几位关系好的同学非要小镇请客,点名吃“全家桶”,这才第一次吃到;


小镇也是父母双方直系第一位公务员,第一次知道公务员考试这件事还是在大三的课堂上,当时小镇还挺激动的给父亲发信息,说以后想当公务员,后来父亲回信说,不用过于强求,不当公务员也很好。父亲这么说是为了减压,因为在十几年前看来,公务员那不就是靠关系才能当上吗,真能考个试就成了公务员?


但最后,小镇还是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公务员,但是与其他同事相比,对于公务员到底该怎么表现、如何争取机会很不了解;但后来还是多次获得别人羡慕的调动,甚至被同事认为有关系,还通过国考到了不错的单位,然后在机缘巧合下被认可,到了更加核心的部门。


小镇一直记得两件事:

第一件事:选择小镇的面试主考官后来对小镇说,有两位考生托关系找过他,但他都没选,觉得小镇更适合这个岗位,能够把工作做好,所以选择了小镇。(小镇后来了解,这两位考生托的关系最低也是正厅级)


第二件事:小镇进入相对更核心的部门后,有一次加班,处长对小镇说,你并不是最优的选择,事实上有好几次领导都犹豫了,觉得你不适合,但最终观察了半年,多位领导综合评价,最终决定给一个机会,让你留下。


所以小镇一直相信,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背景、没人指导,一定会吃更多的苦、走更多的弯路,但是只要自己不放弃,只要始终坚持自己的梦,就一定不会更差。


十几年前,小镇刚刚工作的时候,被年长几岁的同事笑称“来了一位小姑娘”,当时其实很内向,大学时候自我介绍都磕磕绊绊的,但现在呢?不要觉得相比有基础的人显得这也不懂那也不会就自卑,更不要因为同辈的压力就自我放弃。


今天小镇还想推荐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小镇第一次读应该是小学三年级,当时懵懵懂懂,还得翻着字典看,并没有看懂。但随着成长,当初看不懂的慢慢就懂了,更成为长久的力量。



无论是《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主角柯察金,还是“小镇做题家”们,不正是无产者的奋斗?

其他文章推荐
■  王道、霸道都不选,中国当走圣道
■  高处不胜寒,六国合纵攻秦还远吗?
■  全球凛冬将至,我们个人该如何做好应对?
■  破局未来:2022年的中国经济与政策调控
■  2022年中国房地产政策、房价及个人选择
■  经济如此困难,中国会重新刺激房地产吗?
■  中央部委公务员的待遇与发展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