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能只要结果,不问过程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2-10-08
之前谈过《中国的问题在于总想“走捷径”》,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多困难根源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不过是日积月累,随着增量放缓,矛盾就凸显出来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现在也确实采取了很多努力,看起来投入也很大,但效果并不理想。比如说在生育问题上,今年有可能将第一次出现年度死亡人数大于出生人数的“死亡交叉”。
再看看周围邻居,日本今年上半年新生儿仅仅只有38万人,创22年来最低纪录,韩国已经连续三年生育率全球倒数第一,同在东亚,中日韩都需要想办法解决越来越严峻的人口问题。
上个月,国家卫健委联合17部门印发了旨在鼓励生育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多项促进生育的政策:
扩大生育保障覆盖面、普及普惠幼儿园、平衡教育资源、支持企业建立多子女的家长弹性工作制度、多子女家庭申请公共住房享受优待、要求全国各地在今年全面推行“一老一小”相关解决方案,等等。
看起来声势很大,措施很全,但坦率地讲,小镇不认为会有什么效果。
关键就在于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投入的资源也远远不够,颇有些政府请客、企业买单的意思,这在预期不振、经济下行,大家都在准备过冬的时候,很难有什么实际的效果。
生育,关系国家未来,不能简单压给各地、各企业、各家庭,一定要国家统筹,尤其是舍得出资源,这需要大魄力。
孩子生得少了,除了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的影响,生活艰难、育儿成本高更是关键。在农耕时代或者较为落后的时候,多一个孩子多一个劳动力,生育的边际成本是下降的,那自然愿意生。
但是现在呢?
生孩子的回报率非常不确定,而生育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需要投入海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虽然孩子还有感情因素,但经济性也是要考虑的,如果成本远大于收益,难免心里打鼓。
想要解决生育问题,还是得国家真金白银的砸钱,砸的少了还不行,一年几万亿是必须的。现代国家不是古代金银本位,只要未来产出能够覆盖成本,就完全可以干,何况人口本就是未来,为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花点钱又算得了什么?
就算是因为多发钱,导致整个社会通胀增加一点,稀释财富,也是值得的,这也相当于给愿意生育的相应补偿,每一个孩子都是国家的未来,都会给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也就造福了所有人。
但这需要大魄力,生育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前人口仍然相对过剩,大量人口就业困难,只要短期内还过得去,就很难下定决心去解决,总觉得事不关己,可以过几年再说。但每一年都会有新的问题,于是往往一拖再拖,直到问题大到不解决不行了,最高层拍板,集火突击,但这时候变革的成本就大得多了,效果也差了很多。
有些时候,想要推动一项重大变革,还真就得等问题更严重一点,去年新生儿1062万,如果今年暴跌到950万甚至900万以下,事情就不一样了,或许就会有更进一步的大措施。
比如前面说的,真金白银的投入。
做事,就得有政策、有人、有钱,当年搞计划生育也是把这三个落实到位才做到的,那现在想要刺激生育,在这三个方面就必须有更大的力度。
比如直接给企业减税,让企业觉得自己的员工多生孩子对企业有利;又比如把更多的育儿成本纳入个人所得税抵扣,要比现在每个孩子税前抵扣1000元更进一步,不仅要大幅提高抵扣额度,还要增加更多税前抵扣项,把孩子的养育成本更多由国家和社会承担,而非让企业和个人直接承担。
除了政府少收钱,还要开始发钱,但不能是荒唐的消费券,而是直接发现金,现金发放要有针对性,针对一定收入以下的人群发放。甚至不仅补贴个人,还要对城市进行补贴,凡是超过人口增长目标的城市,中央单独补贴,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算是缓解各地财政危机。
钱当然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现在五花八门的政策太多,什么加休产假、加强培训等等,数量有了,力度不够,也不到点子上,这样是不可能把生育刺激上去的。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必须先有正确的过程才能拿到想要的结果,不能总想着天上掉馅饼、守株待兔。
就好像我们想要解决卡脖子问题,想要在科技领域追赶甚至超越美国,光喊口号是没用的,就得把钱给足了,还得把阻碍科技进步的底层问题解决好,搞好科技进步的土壤,并且种下一颗健康的种子,我们才能够收获成果。(参考《重器轻人,一将功成万骨枯》)
生育也是一样的,没有真金白银,总是要求企业、个人多付出,而劳动者的工作、生活环境又如此不理想,又怎么可能让人愿意生育呢?
中国是大国,比日韩有更多转圜空间,短期的生育率下降也不是无解的,但必须从更深层次入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现在社会就业已经出现畸形:一方面每年海量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上似乎只缺体力劳动者;一方面是干啥都要年轻人,40来岁就不好找工作,另一方面年轻人也不好找工作。
这显然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比展现出来的生育率下降更加严重,如果不去解决这些底层的问题,就想着把生育率硬推上来,那又何尝不是“只要结果,不问过程”,就算一时有效,也难长久。
一个危险的信号,不过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
其他文章推荐
■  女王离世:旧时代的彻底终结
■  霸权的神经与耳目:美国国家安全局
■  打破牢笼,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未来
■  全球凛冬将至,我们个人该如何做好应对?
■  安家立业、避坑发展:普通人的购房指南
■  破局未来:2022年的中国经济与政策调控
■  2022年中国房地产政策、房价及个人选择
■  经济如此困难,中国会重新刺激房地产吗?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