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1
3
起源 解读 龚
4
妈 分享 回
5
123456
6
南京李志
7
写小说
8
@六镇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1
3
起源 解读 龚
4
妈 分享 回
5
123456
6
南京李志
7
写小说
8
@六镇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桐城一派|倒在“跨年夜”的龚书记,13个字换来免职调查冤不冤?
比佟丽娅还恋爱脑,怀孕7次流产4次,目睹丈夫背叛却选择原谅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讣告!又一知名女星在家中去世,终年54岁,曾是无数人白月光…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2年10月26日
2022年11月17日
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何时调整疫情防控政策?
Original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2-10-26
- 1 -
上周,围绕疫情防控的疑问,白岩松对话梁万年(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提到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有没有一个时间表,在未来几个月加强各方面准备,比如明年春天逐步放松,是否可行?
梁万年回应:从科学上无法明确时间表,但一直在优化完善防控策略。
一直以来经常有读者留言询问小镇对疫情防控政策如何调整的看法,而且留言往往以某些时间点作为标志,认为过了某个时间点或者标志性事件就会变了。一个多月前小镇还专门分享过一篇《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没有时间表
》,也一直回复:
在中国,疫情防控是科学,不是政治。
政治才有所谓的时间表,而科学必须实事求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比如病毒掌握远远不够,病毒仍然在持续变异,在这种情况下,从科学的角度不可能给出一个明确调整的时间。
如美国等国家确实在以某个时间点或者某个事件为标志,进行政策的调整,但这种调整一定是不科学、不尊重人生命安全的,才是政治性的。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人民的生命不是简单的数字,以人民为中心绝不是空话,不能以人民的健康为代价。
我们要区分好。
长期以来,中国国内疫情控制得非常好,在“动态清零”和全国一盘棋的协力下,国内民众其实对疫情的严重性认知非常不足,总觉得疫情没什么大不了的;对疫情冲击下,收入下降、生活不便的感知却非常强,产生疑惑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有一个最基本的悖论:如果新冠疫情真的没什么,那中国为什么还要如此严阵以待?美国为什么老想让中国放开?各级政府为什么要给自己加这么重的工作负担?
总不能是为了所谓的“核酸经济”吧,那才几个钱,而且核酸检测回款账期很长,从检测公司角度,这是一个利润微薄甚至有可能严重亏损的生意,不可能为此去影响决策,也影响不了决策。
国家一直坚持“动态清零”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坚持“动态清零”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付出的成本,就是因为病毒仍然有着巨大的威胁。
一些具体的数据不多说了,传播率、死亡率、长期新冠以及对有效工作时间、社会和经济运转等等带来的冲击极为巨大。很多人把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觉得防控放松了,经济就好了,于是愿意赌一把。但有没有想过,匆忙放开,大概率既要遭受病毒的伤害,付出健康代价,经济还会变得更差。
一些更加具体的研究报告、数据今天暂时不展开了,重点聊聊未来疫情防控政策会如何调整,以及背后的决策考量,也有助于理解中国政策制定和调整。
- 2 -
中国的决策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极端选择,而是保持一种基本稳定但持续改善的状态,中国的政策不可能一夜之间方向大变,但一定会边际改善。
而这种改善,主要来自于一线的实践,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太大了,中央从不会拍脑袋就对关系全国的问题大包大揽,也不会出一套必须严格执行的教条,而是在地方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研判、认定再向全国推广,在允许的范围内给以地方更大的灵活空间。
就拿疫情防控政策来说,边际的改善一直在进行,疫情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已经从第一版到了第九版,都有很大变化,相关的政策和组合一直在优化完善。
在实践中,中国实在太大,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点基于不同的权重考量,会做出不尽相同的行动,这就出现了
基层创新与基层加码并存
的局面。
基层加码的都很熟知了,就不多说了,对于很多地方来说,就连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尊重企业、不吃拿卡要都做不到,甚至还对招商引资时承诺的食言而肥,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指望在疫情防控上平衡好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这样的地方,就难免出现“一刀切”“层层加码”,导致在经济层面,防控带来的成本有可能大于收益。
但是中国仍然有很多地方,正在持续想办法,而且是基于自己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也被中央采纳用于更新指导全国的防控方案,而这些地方往往是营商环境比较好、经济活力更强的地方。
比如深圳,在年初应对奥密克戎的挑战时,探索出了高频核酸检测的应对方式,成功抵御了病毒入侵。这一经验也被国家采纳,要求区域核酸检测24小时内完成,与病毒赛跑。此后,在深圳经验基础上,各地从实际出发不断优化核酸检测的节奏,尤其大城市形成了动态核酸机制,时间周期不尽相同,一般在3到7天不等。
比如北京
目前就采取了72小时检测一次的动态机制,严格落实进入公共场所扫码制度,地铁公交卡也与核酸检测结果绑定,超过72小时未进行核酸检测,无法乘车。
执行动态核酸检测,还成功实现了对市民生活影响尽可能小。这一切有赖于北京相对强大的基层社区力量,人口也相对稠密,在“15分钟生活圈”的基础把核酸检测搭载进去,大多数市民步行15分钟内就可以找到便捷的核酸检测点,一般排队2-5分钟就可以完成采集。
最近北京又来一波疫情,国庆结束后基本保持在每天新增确诊10余人,小镇常去的一家商超也因为有密接而暂时关闭了三天,今天刚刚开放。但北京整体上控制得很不错,除了每3天需要做一次核酸以外,生活基本没受什么影响,媒体报道也比较柔和。
当然在这背后,相关工作部门付出了巨大努力,也付出了极大资金和人力成本,受到影响的人也确实不少。但从整体看,还是可控的。
但是北京的这一套放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就不适用了,也不适合基层社区力量薄弱的地区。而有的个别地方,凭借资金优势,甚至能做的更彻底,雇佣大量社工,一个月能给大几千元,当地市民受到的影响就更少了。
对很多力量薄弱、财政紧张、治理能力不足的地方,一刀切或许已经是最高效的办法了,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病毒,彻底实现清零,然后再放开,反而能把影响降到最低。
这些地区在中国才是多数的,这就需要一二线以及占据关键位置的大城市,必须扛起更多责任,为全中国大多数地区抗住疫情的冲击。
一定程度上,一二线等大城市的“动态清零”,就是在为全国大多数中小城市、农村“守国门”,就像东西部互补一样,这同样是全国一盘棋,如果大城市“躺平”了,那对全国大多数地区是不公平的。
- 3 -
总结一下。
中国的政策是相对稳定的,能够更长期的坚持既定政策,政策当然可以调整也需要调整,但绝非决策者直接拍板。
更多
依赖地方创新,尤其是各个城市
的治理者以及一线工作者,而中央要做的就是对这些有效的做法进行认定,然后向全国推广,如此循环向前。
所以就不可能存在一个疫情政策调控的时间点,不可能一夜之间或者一两周内政策就发生重大偏转。现实中一定是循序渐进的,通过无数个环节、细节的微调,最终实现政策的调整,这个周期很长,长到不专门梳理甚至感觉不到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直到有一天,各方面工作都已经做到位了,才会出现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但在这个标志性事件之前,大多数人其实已经没有感觉了。
不仅是疫情防控,其他关系全国的政策也都是如此。所以解读关键节点的报告,一定要跳出来,从更长的时间周期去体悟。
比如我们常说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三者的关系,在过去的20多年里持续变化,最终实现了质变,把这些变化串起来就是趋势。
其他文章推荐
■
方法论分享:小镇是如何完成一篇文章的
■
八爪鱼也压不住全世界的“刺头”
■
美国即将收割世界,中国如何破局?
■
打破牢笼,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未来
■
全球凛冬将至,我们个人该如何做好应对?
■
安家立业、避坑发展:普通人的购房指南
■
破局未来:2022年的中国经济与政策调控
■
2022年中国房地产政策、房价及个人选择
■
经济如此困难,中国会重新刺激房地产吗?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