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因利而聚,利尽则散:“削藩”势在必行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2-10-26
中国古代曾经非常流行分封,尤其是秦之前,大量册立诸侯国,即使秦一统天下改为郡县制之后,也不断反复,比如汉的“七王之乱”。
册封以稳定全国,削藩以强化主干。但归结到根源,还是由于信息、交通、物流、治理等各方面能力有限,中央不得不将权力分下去,类似的还有“皇权不下县”,核心仍然是能力不足,而非不想。
到了现代社会尤其是数字时代,一切已经发生了变化。最近一直有读者留言希望谈谈数字经济以及数字经济带来的变化,今天就拿几个例子谈一下,这也涉及到很多行业未来的发展变化。

- 1 -
治国和治企,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开头提到的分封问题,企业也存在,那就是直营与联营之争,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利益格局,导致企业内部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博弈,一些曾经辉煌的企业就倒在这上面。
中国是一个非常内卷的市场,大家都想要快人一步,抢夺更多的市场,尤其是在增量时代,由于企业自身力量发展远远落后于行业发展速度,在一些地方吸纳当地有能力的人加入进来,以联营建立利益共同体成为必然选择。
举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但不易察觉的例子,电动自行车。这个行业不起眼但是利益颇大,经过几十年的潜移默化,已经形成了非常复杂的联营体系,或者说经销商体系,反过来压住了各大品牌商。
电动自行车行业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萌芽,到21世纪初由于全国性的禁摩开始迅速发展,成为摩托车的主要替代品之一。一些地方也曾经试图限制甚至禁止电动自行车的存在,比如北京2002年就发布“禁电”令,明确电动自行车临时牌证有效期截止到2005年底,到期后不再核发、换发并禁止上路。
但实际上北京的电动自行车根本禁不住,反而从2002年的5万辆激增到现在至少400多万辆,类似的很多地方也是如此,比如上海数量已经超过千万辆。
这里面当然有老百姓刚性需求没法禁止,面对亿万百姓的出行需要,监管方只能妥协。但是在看不见的地方,为了突破“禁令”,行业企业也做了很多工作,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措施就是把各地一些有影响力的人拉了进来,以联营的方式迅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体。
这个利益体来源非常复杂,不同的省份、城市各有不同,比如某两轮大省,就是由摩托车经销商转过来的,还有的是在历次转企改革中形成的,具体不一一阐明了。
这确实迅速扩大了市场规模,但也出现了“弱干强枝”问题,车子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要经过经销商的多轮加价,利润的大头落在了经销商手中,而凭借几十年的积累,经销商也掌握了一定的管理权限,比如各地协会、标准制定、准售目录等等。
各大厂商苦不堪言,但没有办法,毕竟渠道为王,同质化如此严重,如果得罪了渠道商,反而投奔其他品牌,那就得不偿失了,于是就这样慢慢放血。
在增量时代,其实还可以忍,而且过去也没有办法直接建立厂商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但增量时代和数字时代同时到来,就有了变革的契机。越来越多的生产商开始想要进行原有渠道的改革,建立属于自己的直营体系,但是直到现在仍然算不上成功。
为了强化理解,交通领域再讲一个故事,那就是我们日常使用比较多的共享两轮车。
2016年开始资本大量涌入共享单车,抢占市场、提高订单成为各品牌的头等大事,赚钱不赚钱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面前什么都不是,反正赚的是投资人的钱以及未来股民的钱。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靠直营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推广,实在太慢,更何况共享两轮车由于占用城市路权,属于典型的强监管领域,得到许可就能合法投放,就能赚钱拿订单,这又成为一个强关系的行业。
于是联营成为各大品牌必然之路,就拿存活至今的几大品牌来说,联营和直营最起码对半分。有的品牌也曾经想过把联营转为直营,这确实有些不符合商业道德,但对企业来说,也实在不想再受制于渠道方。
但是一场混战下来,想要改革的企业极为狼狈,后来也就不提这事了,就等着渠道方不想干了。
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面,而且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此消彼长,需要改革,但是一定要有足够的把握,搞清楚、别盲动,一旦开始就回不去了。中国历史上失败的削藩导致的动乱实在太多了,做企业也需要好好熟读历史。

- 2 -
那么成功的例子有没有呢?
还是有的,小镇最近装修,刚买了几台格力空调,明显感觉相比几年前流程和一些细节上不一样了,于是也了解了一下,格力悄无声息的干了一件大事。
家电是一个长期依赖渠道商的行业,格力同样如此。今年8月末,河北格力总代理徐自发宣布“不做格力了”,转做飞利浦,而河北一直是董明珠最重要的嫡系之一。
嫡系倒戈,绝不寻常,这背后正是物流、数字支持下,格力改革对原有经销商体系的巨大冲击。
董明珠不但没有妥协,反而立刻支持另一个经销商接手河北的经销权,还直接关闭了徐自发的售后服务平台。买过空调的都知道,买空调机子是一方面,安装的支架、额外的管子、配套的保护套以及后续的清洁保养等等,这方面的支出也不小,对经销商来说,售后服务才是盈利的大头。
因此,对这些经销商来说,取消售后服务资格,比不让销售格力空调杀伤力还大,尤其是现在的家电质量都很不错,小镇家里的格力空调用了3年多了,跟新的一样,估计再过5年8年也不会换,只是每年都需要杀菌除尘,那想赚钱可不就指望售后服务了。
按理说动了这么大的利益,如果像前面提到的电动自行车或者共享两轮车,一定会起不小的风波,推动改革的也会遭受质疑。但格力这次非常平稳,这充分说明格力早有准备,甚至是故意迫使原本的经销商倒戈,从而名正言顺的实现“削藩”。
这两年格力有一些新闻,最令人关注的或许就是格力董明珠参加综艺活动,特招孟羽童担任秘书,还说要把她培养成未来第二个董明珠。现在看来,这就是董明珠领导的格力重注网络营销的一招,董明珠都亲自直播带货,仅仅2020年到2021年董明珠全国巡回直播带货,累计销售额就超过500亿。
这一套打法收获很大,今年上半年格力营销费用下降近20亿,以至于格力在半年财报中明确表示:下半年要深耕基本盘的渠道改革,而且要在2023年二季度之前全部完成,说白了就是联营转直营,缩短格力与最终消费者的距离。
毕竟天冷了,日子不好过。过去大家为了赚钱走到一起,那现在为了利益分道扬镳也不奇怪。
数字技术为这场改革提供了太多的便利。发达的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厂商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只需要一个APP或者小程序就可以直面亿万消费者,还能够搜集消费者的关键信息数据,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比如小镇上个月就收到了西门子的客服电话,说小镇的洗碗机马上过保修期了,联系小镇推销延保,如果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想要把工作做细是很难的事情,但现在不过是APP推送的一个个任务单而已。
平台的发展还解决了相当多的售后服务问题,比如各种蓝领用工平台。小镇装修基本从淘宝买各种家具,几年前怎么安装是个问题,一般网店也没有能力在每个城市都准备安装人员。但是这几年蓝领用工平台迅速壮大,而且管理越来越完善,淘宝电商只需要在平台上下单就可以完成售后服务,而且也不用担心服务质量问题。
数字技术还实现了有效的服务监督。格力这种大厂商,自然在各地有成熟的售后服务体系,但是在数字技术还不发达的过去,怎么监督服务质量,遏制贪腐问题是一个难题。为了降低包括管理在内的成本,也只能把更多的服务打包给渠道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还是一个APP就可以监督上门服务人员位置是否正确、服务时间是否合理、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向用户收取额外不合理费用等等。
更关键的就是发达的物流体系。这一切都让“削藩”事半功倍,存量时代到来,过去那些中间渠道的生存空间必将越来越小。

- 3 -
变化还不仅仅这些,有的还在萌芽中。
第四个例子是新能源汽车。
这几年有了所谓的新势力和传统势力的说法,但在小镇看来,这不过是互联网的戏法罢了,华而不实、全是噱头。
车就是车,哪来的什么新势力、旧势力,在传统汽车时代,照样有先有后,那怎么就没有新旧势力的说法,这不过是互联网制造噱头的玩法,将自己命名为“新”,从而抢占用户心智。
倘若真的要说区别,新势力最大的区别或许就是经销方式,更加依赖互联网与用户建立更强的关系。典型的比如蔚来汽车,社群运营非常强大,蔚来相当一部分车是通过老车主人推人卖出去的,也提供了很多细致的服务,比如人工代充电、更多的线下活动,甚至包括邀请车主到车展当任志愿者等等。
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打法,但有一句话叫“羊毛出在羊身上”,好的服务不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超高的价格就是服务的根源。
但经销方式并非一成不变的,对任何汽车品牌来说,车子好、服务好、口碑好是一直追求的,具体内容当然要随着时代变化而变。
随着互联网、数字化的发展,传统造车品牌也在尝试与用户构建新型的关系,核心还是类似上面提到的,改革传统的经销商体系,缩短厂商与用户的距离,更加贴近直营,包括而不限于同用户直接建立联系、直接服务于用户以及更根本的直接经营与用户的关系。
相比造一辆好车,具有自主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经营方式其实要好学得多,但对传统汽车品牌来说,更需要处理好同传统渠道商的利益关系。
最终一定要从现在的“厂商-经销商-用户”的模式改革为适应直营的体系,但是改革过程中一定要稳,尤其是汽车销售可不是一般的行业,渠道商的影响力更大。还是要要向历史和国家学习,比如“分税制”改革,尽可能保护原有经销商的利益,在改革中为渠道商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当然这个机遇对不同品牌截然不同。
对核心竞争力极为强大的品牌,比如比亚迪来说,用户仍然在激增,完全可以不动存量,增量利益更多归属直营,逐步实现渠道体系的改革。
但是对大多数品牌,尤其所谓的新势力而言,未来de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毕竟经销商体系虽然有弊端,但也是销售的一大利器,现在很多新势力在商场搞了不少展厅,花的钱并不少,但真的有多大效果吗?
说到底,无论什么玩法,本质还是那些,不必把互联网吹得太高,还是要看怎么用,抓住根本。

- 4 -
本文举了4个例子。
还是一直强调的:改革就是动利益,一定会遭到反噬,如何处理极为考验掌舵者。
改革又是必然的,也要讲“天时地利人和”,一定要谋定而动、最忌反复,徐徐图之也好,雷霆万钧也罢,都不过是方式方法,关键还是要想清楚自己有没有把握,搞清楚对方的依仗和胆色,一旦乱来,就回不去了。

其他文章推荐
■  谈谈最近的官宣曝光
■  成为世界第一,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  美国即将收割世界,中国如何破局?
■  打破牢笼,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未来
■  全球凛冬将至,我们个人该如何做好应对?
■  安家立业、避坑发展:普通人的购房指南
■  破局未来:2022年的中国经济与政策调控
■  2022年中国房地产政策、房价及个人选择
■  经济如此困难,中国会重新刺激房地产吗?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