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中共中央
4
1
5
妈 分享 回
6
@六镇
7
123456
8
南京李志
9
写小说
10
百度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中共中央
4
1
5
妈 分享 回
6
@六镇
7
123456
8
南京李志
9
写小说
10
百度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桐城一派|倒在“跨年夜”的龚书记,13个字换来免职调查冤不冤?
比佟丽娅还恋爱脑,怀孕7次流产4次,目睹丈夫背叛却选择原谅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讣告!又一知名女星在家中去世,终年54岁,曾是无数人白月光…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3年6月3日
2023年6月3日
2023年6月4日
2023年6月4日
2023年6月5日
2023年7月15日
2023年7月16日
2023年7月17日
2023年7月17日
2023年7月18日
2023年7月18日
2023年7月19日
2023年7月19日
2023年7月20日
2023年7月20日
2023年7月21日
2023年7月21日
2023年7月22日
2023年7月22日
2023年7月23日
查看原文
其他
转型的阵痛,无法回避
Original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3-06-03
网传阿里大裁员,又被阿里辟谣了,强调仍然在继续招聘,今年计划新招聘1.5万人,其中校招3千人。
目前网络上流传的大多数确实是假的,有的还是一两年前的内容,当不得真,但裁员和招新都是真的,这也没啥可以避讳的。
阿里一向热衷于效仿体制,每年4月都会进行总结复盘、规划未来,到了5月就是机构和人员调整,每年这时候阿里裁员都会获得或多或少的关注,而且从阿里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3月31日员工数为235216人,而去年12月31日为239740人,今年一季度人员减少4524人,考虑到新招录人员,实际离开的人只多不少。
互联网人员流动大、裁员频繁,也不是啥秘密。
从个人角度,内部涨薪难度太大,幅度不高,然而如果跳槽,跳一次涨30%并不稀奇,翻倍的都有。
从企业角度,加薪容易降薪难,想压低一个人的工资没那么容易,所以互联网公司往往把薪资分为三块,工资、奖金和股票(期权),好歹能自我调控一下。
这几年互联网行情不太好,关键是发展模式转变,从过去靠钱砸流量的资本扩张转向挖掘自身潜力、降本增效的精细运营模式,融资少了、项目少了、岗位也少了,从企业到个人都发生了变化。比如有的公司从过去年底发奖金按照每个人的薪资发对应月份,前些年改成了整个公司搞一个内部系数,一般员工根本不知道到底怎么发的,去年直接把奖金停了,这在过去肯定要闹翻天。
但大多数员工忍了,就是因为大环境不好,裁员一波又一波,跳槽别说加薪了,能稳住薪资就已经可以了,挂在招聘网站上的岗位很多都是虚假的,不过是保持日常招聘、收集简历罢了,实际工作机会远少于公开发布的。
相比很多中小型互联网公司(员工几千人左右),一年人员变化超过50%,阿里一个季度人员只减少2%,已经算得上稳定了。毕竟按照劳动法要求,公司经济型裁员有很多复杂流程,比如需经工会同意,成规模的裁员方案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一次性裁员超过一定比例和数量的,也需要事前向当地政府报告等等。
任何实质和程序工作没有依法做到位,员工打非法裁员官司胜算很高,虽然对大公司来说,裁员的决定下了,有时候并不太在意裁员成本,毕竟裁员成本是总量控制,个别人员成本高点能够承受。但在成本之外,公司还要考虑社会影响和企业形象,有的想要上市的还有仲裁或法院案件的影响,这就不只是钱的事了。
但这是在平时,当整个大环境都不好,各家都在裁员的时候,裁员考虑的也就只是成本了,反正大家都一样。
从企业角度,早就想裁员了,尤其是前些年快速扩张的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跟金融还不同,金融行业习惯了动态薪资,一年多一年少很正常,但互联网过去十几年已经习惯了永远上行,薪资必须越来越高,但怎么可能呢?
前些年互联网大扩张,各家公司搞了很多业务,都想搞出来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对于性价比和成本并不在意,甚至有的公司为了给竞争对手添堵,根本不管自己是否需要,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都抢到手,挖墙脚就更别说了,只要给对手添堵就行。
这就导致前些年的人薪资太高,还有些行业也学会了互联网这一套,比如之前提到的哲库,给应届生开了40万的薪资,给企业带来了沉重压力。
现在发展模式变了,各家收缩经营,更重视自己的核心业务,互联网发展也基本到顶,毕竟互联网企业本质上就是广告和销售公司,收益更多是通过切传统模式蛋糕获得,并美其名曰“互联网化”,但现在能够互联网化的基本都完成了,甚至上厕所都互联网化了,没啥继续开拓的空间了。
比如广告典型的抖音,广告密度已经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小镇前几天做过测算,连续刷了50个视频,结果一半有广告,到这种程度已经是极限了,总不能广告密度提高到100%吧?但商家对广告推送和流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于是为了获得更多收益,平台开始尝试从外部引进更多原本看不上的“低质”流量;还逐步从过去的兴趣电商、直播电商升级为平台自有的货架电商,获得更多收益。
但这种调整相比过去的增量,要慢得多、少得多。正因此,最近两年新招聘人员的薪资压得低多了,大厂之间降级录用也变得比较普遍,比如去年某公司情况比较好,其他大公司裁员比较猛,就想着趁机提高自家职级的含金量,比如把自家的L9职级直接对标阿里的P9,但基本薪资也就开到5万一个月,这在过去基本是阿里P8甚至P7+的水平。
回到开头的阿里,去旧换新是理性的选择,普遍降薪压力太大,那就不如干脆裁掉,虽然短期成本高,但长期看还是划算的,裁掉一个的薪资甚至足够招2-3人,反正对大平台来说,讲究的是螺丝钉化,平台作用远高于个人,趁着经济形势不好,还能大幅压低新招录人员的薪资。
而阿里刚刚进行了“1+6+N”的改革,拆分出多个集团准备独立上市,比如菜鸟、盒马、阿里云等等,降低整体薪资开支,也有利于上市。
裁员的影响绝不仅仅停留在阿里内部,这只是开始。
阿里这次改革,核心就是“去中台化”,过去阿里推出了中台战略,把各个业务的中后台职能、支持、数据资源等全部集中到集团,搞“大中台、小前台”,引起互联网行业的集体效仿,这个改革确实提高了效率,避免重复建设,更关键的是实现了集权。
但事物有两面性,随着阿里规模越来越大,从当初推行中台战略的几万人,扩大到如今的20多万人,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反应迟钝、内耗严重。
还出现了集团与地区、业务部门的矛盾,不止一位朋友对小镇说,阿里集团的人瞧不起在地方和业务部门的同事,尤其是集团中后台的人更加高傲,总觉得自己出去代表集团,见的领导层级更高,就瞧不起同公司的同事,而集团的人晋升、薪资等各方面待遇也更高,各方面怨气不小。
这次改革,集团中后台部门是人员调整的重灾区,为了平稳过渡,安排很多人到下属各部门,其实很多部门根本不愿意接,毕竟这些人薪资太高、也不好用,更别说历史积怨等问题了。接收了这些人,自家原本的招聘就得停了,自己新招的人好用,还是上头空降的人好用,这根本不用说。
虽然未来几个月这些人的薪资仍然由集团承担,但几个月后呢?终归会通过各种途径慢慢让这些人“毕业”,必然会对就业市场产生冲击。
这就要说到阿里一个特点,那就是抱团,一个公司或者部门,但凡出现了一个阿里的人,只要他职位提升有了招聘权,一定会优先把在阿里的同事招进来,彼此抱团,这一波大裁员后,其他非阿里的人当然会受到影响。
有人带了头,其他公司也必然会跟进。毕竟大规模裁员还能避免社会关注的机会,并不好找。
关于裁员的事就说到这,总结三句话:
快速增量时代过去了,企业早就想裁旧招新,大幅降低人力成本,目前只是开始;
一切都有周期,波动前进才是常态,不要总想着未来一定比过去好,能尽可能维持巅峰状态就很不错了;
互联网虽然日子没以前好过了,但仍然是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好行业。
最后谈谈大环境。
发展模式需要切换的何止互联网行业,这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普遍难题,最典型的就是过去以房地产为核心的土地财政,由于土地资源的非市场化管控,为了尽可能平衡地区发展差异,有意识地将更多土地指标给了中西部等较落后地区,东部生产效率更高、人口流入的地区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这就带来一个恶果,那就是中西部地区不珍惜土地,为了招商引资半卖半送这也就罢了,更严重的是选择以大规模兴建新城带来短期的经济增长,城市项目建设动辄需要几年时间,换一任就有新的想法,导致重复建设严重,全国各地新城规划容纳人口数高达2亿,一个百万常住人口的小城,规划的新城动辄能容纳几十万人,可人从哪里来?
搞新城建设的钱来自政府信用,金融机构出于控制风险等考虑,也愿意把钱借给地方政府,大量的钱投下去并没有产生足够的回报,一座座新城建设标准动辄对标发达水平,但却没有相匹配的人和产业,又如何能偿还欠债?
虽然所有政府信用归根到底是中央信用,但借的钱终究是要还的,未来必将进入还债周期,当初花借的钱有多痛快,还钱的时候只会更加痛苦,从各地到各行业都要经历这场痛苦的转型。
怎么破解呢?
房地产短期刺激的老路绝对不能再走了,没听说过饮鸩止渴还能活命的。
未来只有更加市场化,必须承认基本的客观规律,不可能所有地方都能有同样的发展速度,相比总量需要更加关注人均和效率。
什么意思呢?
要回归到以人为本,根据人的走向分配资源和发展模式,这就要从思想和考核体系上进行调整。
就以东北为例,看上去这些年东北发展很不好,人口持续流失,经济增速也不行,但这是从总量的角度,如果改为人均角度呢?整个东北人均GDP增速反而排在全国前面。
以黑龙江为例,总量上从2010年到2022年,GDP只从0.83万亿元增长到1.59万亿元,年均增速不过是5.67%,但从人均角度,由于同时期常住人口从3833.4万人减少到3099万人,人均GDP年均增速是7.46%,对比下,浙江从2010年到2022年,人均GDP增速也只有7.37%。
现在东北由于人口流失,导致人口结构老龄化较为严重,但底蕴很足,坐拥4所985、11所211高校,从人均角度,东北不会被落下。
从全国看,放弃在总量上追逐的不切实际想法,更多关注人,通过人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反而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
只是这种调整不会好受。
其他文章推荐
■
透过机构改革,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
铸就决胜未来的“屠龙刀”
■
长城举报比亚迪:小心内斗为外人所趁
48小时未发文,点击这里
■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防失联,
请关注“大树乡谈2022、202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