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中共中央
4
妈 分享 回
5
1
6
南京李志
7
123456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写小说
10
百度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中共中央
4
妈 分享 回
5
1
6
南京李志
7
123456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写小说
10
百度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桐城一派|倒在“跨年夜”的龚书记,13个字换来免职调查冤不冤?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讣告!又一知名女星在家中去世,终年54岁,曾是无数人白月光…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制造业已立于不败之地
Original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3-10-17
这不是鸡汤,而是基于客观现实的推论。
欢迎反驳,但反驳前还请耐心看完。
不败不是求败,更不是完美,有很多需要继续完善的短板,也会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但大趋势是确定的。
以一个问题开头:
制造业的根基到底是什么?
创新能力?市场份额?品牌?专利?还是掌握核心技术优势的领军企业?这都是一个强大制造业需要有的,但深挖本质,制造业的根本一定是不起眼的
零部件供应商
。
这些零部件供应商可能规模不大、利润也不高,就像蜉蝣一样没有存在感,但一切人类造物都是由数量不等的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的质量水平和易得性,直接决定了一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不要小瞧零部件生产,
真正体现技术含量的恰恰是这些零部件
,比如汽车整装厂看起来非常先进,实际就是组装、质检,精华在更上游的零配件上。
比如经常被举例的“1元打火机”,小镇不抽烟,但家里也有4、5个,不知道从哪得来的赠品,几年过去了照样能用,非常稳定。过去的20多年里,啥东西都涨价了,打火机却牢牢守住了1元钱的零售价格,还能不断优化创新,全世界大多数打火机产自中国,2022年仅湖南邵东县就向一百多个国家出口了35.2亿个打火机。
但就这一个小小的一次性打火机,就包含20多个部件,涉及50多个生产环节,其中模具、电气自动化、火焰控制等等都属于精密工艺,更离谱的是,
出厂价甚至不足3毛钱
。
工业生产,在性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价格低就是最强的竞争力。
这就是大量零部件供应商的威力。
同样是搞电子产品研发设计,在广东就是比在北京效率高。在北京想做一个新模具得跟《木兰辞》写的那样得跑遍东西南北市,也不确定能不能找到可以生产的厂商,工业园区内部行业众多,但关联性较弱。
反观广东就便利很多,设计图、说明文件出来了,48小时甚至24小时就能给出样品,这背后是广东以工业园区为单位聚集了大量相关零部件供应商,任何一家老板接单以后,在极端时间内就可以把需求拆分给不同工厂,真正费时间的反而是路上的运输时间。
不要小瞧这个优势,为什么这么多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一定要在中国组织生产,核心还是零部件的充分供给能力。
20多年前,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生产水平确实参差不齐,质量也不稳定,但经过20多年的打磨,全球竞争最激烈、最充分的市场培育出了全球顶尖的零部件供应能力。
这个过程是互利共赢、彼此成就,如苹果、特斯拉等企业进入中国,带来了更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生产技术和标准体系,带动中国产业链向前发展,而中国产业链也大大提高了这些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逐步形成了
“国外研发+中国生产”
的合作模式。
在这个合作中,我们确实交了学费,比如汽车领域多年来“市场换技术”,市场给出去了,核心技术却没拿到,在发动机等关键专利上一直受制于人。但站在体系和长远的角度,这个过程大幅提高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品质水平和管理能力,形成了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产业链,培养了海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零部件厂,更培养了大量相关人才。
就算一个企业、一个品牌倒闭了,这些零部件厂、人才还在,从代工转向自主创新不过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手机就是典型范例。苹果等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培育形成了中国的手机产业链,在这个基础上,让手机从一个科技产品变成了简单的购买零部件组装的加工业,诞生了大量“山寨机”,有很多人对“山寨机”颇为不屑,但正是山寨机的百花齐放、激烈竞争,最终催生了华为、小米这样自主巨头,落败的出海也打出了一片天地,毕竟像中国竞争这么激烈的市场全球罕见。
新能源汽车正在复制这一进程。
从品牌销售总量看,日韩德等传统汽车强国仍然优势巨大,以2022年全球销量为例,丰田以1010万辆、全球份额13%位居榜首,随后是大众(785万、10.1%)、现代(683万,8.8%)、雷诺日产(639万,8.2%)、Stellantis(634万,8%),中国自主品牌中有三个进入前15,分别是第11的吉利(230万,3%)、第13的比亚迪(186万,2.4%)、第14的长安(185万,2.4%),特斯拉则以131万辆位居第15名。
中国汽车品牌进展神速,仍有距离,但未来在我们这边。
道理很简单,新能源汽车已经是确凿无疑的未来方向,虽然从总量上仍有差距,但这更多是时间积累,而中国国产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电动化上占有极大优势,目前领先的日韩德由于传统利益掣肘,转向颇为吃力,这就是机遇。
真正的关键还是零部件供应这个制造业根基。
特斯拉进入中国,确实带来了很多创新,这必须承认,也大大加速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进程,在类似于手机山寨机大战时代的竞争压力下,中国汽车产业零部件供应能力提升迅速。
虽然整车销量上差距明显,但往下拆解,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开始依赖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典型的如韩国,从中国大量采购零部件已经成了韩国对华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制造业规模太大,在工业上规模就是王道,就是能把成本压到极致,以至于韩国本地零部件厂无力招架,虽然从最终商品出口上韩国仍然保持原本占比,但拆解内部成本构成,中国占比不断提升。
韩国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占比已从2000年的1.8%上升到2021年的34.9%、2022年的36%,基本抢走了日本的份额。上个月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召开“汽车零部件产业战略圆桌会议”,计划在零部件领域投入约761亿元人民币扶持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就是为了减少对外依赖,抢占汽车零部件这个未来移动出行变革的基础。
但这显然不太现实。
从零部件角度,至少有两点会让占据规模优势的产业链越来越强。
一是零部件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市场有限容不下过多供应商,最终更靠近市场、处于更强供应链里的赢者通吃。
典型例子就是颇为有名的“圆珠笔滚珠”,一直传言说中国造不出来,但实际是因为这个市场需求太小了,根本不值得去专门做,有个小作坊去生产就够全球使用了,或许在舆论压力又或者市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中国自行生产圆珠笔滚珠,原本生产滚珠的企业也就无法继续存在了。
类似的例子很多,有太多零部件全球需求量就那么大,比如香水的喷嘴,不同价位的香水消费者使用感受最能拉开差距的就是喷嘴,要足够细腻,就得精准控制喷出的力度、喷出的数量,还是有一定技术要求的,所以主打中高端的香水一般从法国采购喷嘴,有时候还得去抢货源。
但要说中国没有能力制造这种喷嘴那就太可笑了,再尖端能比燃油喷嘴更复杂?说白了就是市场容量太小,国内香水品牌还在发展阶段,消费者还不能接受中国香水品牌享有过高溢价,那就得重视性价比,能省就省,喷嘴也就没必要用过于精细的,中国本土喷嘴供应商自然不会升级产线去生产更高标准的喷嘴。
但是如果有一天,中国自主香水品牌起来了,法国香水喷嘴生产商估计也就危险了。
这就是小镇此前在《
帮越南,就是帮未来的我们
》分享的市场的重要性。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近些年中国商品的设计感、质量直线上升,这与国家发展水平、民众收入和消费水平以及消费意愿直接挂钩,消费要求上去了,商品自然随之升级,配套的产业链、零部件供应商自然跟进。
这样一个体系成型后,以中国市场为基本盘,向海外进军,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二是创新研究终究需要落地,强大的制造能力由量变到质变。
我们必须承认,虽然我们已经开始进入技术创新井喷的阶段,但在底蕴上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我们正从后发追赶型向探索创新型转变,在创新上还有待进一步强化,这没啥忌讳的,有的国家之所以创新能力强也是因为汇集了全球智力成果。
但我们拥有把创新变为现实、进而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这项能力在全球遥遥领先。设计、创新、探索暂时差一点不要紧,何况差也是相对“外国”这个整体而言,但任何国家有了开拓性创新,想要从实验室拿到工厂工程领域,还是得到中国来,否则无法验证创新是否有效,进而形成闭环。
创新的第一步是小批量试生产,必须控制成本,时间要求更紧,零部件配套更齐全的中国具有绝对优势,能够以几乎全球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完成试生产验证,即时反馈调整,再进入小规模、大规模生产。
在这个过程中,确实会出现外国企业同时寻找众多同类中国企业报价,进而压低利润的情况,但也形成了对中国零部件配套体系的依赖。一个国家可以补贴少数产业、关键领域,但不可能补贴所有产业。
新老工业国交替的过程,必然会出现这种
“领先工业国创新+后发工业国生产”
的过程,但这仅仅是过渡,只要新工业国发展进程不被打断,在拥有最强的“1到100”的能力之后,“0到1”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在这个过程中,人才也会随之而动。毕竟无论信息交流和交通再发达,研发和生产之间的距离都是不能忽视的成本,随着越来越先进的产能转移,必将带动研发转移,再然后是全球人才的转移。
我们常说制造业“大而不强”,这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更是渴望获得更多应得收益,但实际上,小未必弱,大一定强。
最后谈几点:
第一:中国制造业立于不败之地,绝不是说我们没有困难和挑战,当然存在需要大量努力才能缩短差距的领域,比如芯片的一些领域,最近小镇与某GPU企业有所交流,对GPU和未来算力之争会单独谈。
第二:制造业的整体强大,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获利。比如尖端技术的外溢,先进生产技术应用到相对低端的领域,比如把光刻机的激光技术应用到服装的剪裁,可以摊平先进技术的研发成本,对整体有利,但对个体自然有差异。
第三:做大蛋糕也需切好蛋糕,只是动存量不如动增量。
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请注意用语。
其他文章推荐
■
掌控自我、赢得未来的方法论
■
透过机构改革,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
简谈下对国内外几件事的看法
48小时未发文,点击这里
■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防失联,
请关注“大树乡谈2022、202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