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三件事:浦东新区改革、央企市值管理、外资100%持股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最近有很多乍一看很唬人的政策,引起来各种遐想,后台也有不少读者留言,希望小镇谈谈,这几天也大概看了下网上说的比较多的说法,大开眼界,真没想到还能这么看。

有几个关注度比较高的,简单点一点让小镇特别“震惊”的观点,然后再简单谈谈小镇的看法,如果有兴趣,下周再好好展开:

第一个,1月22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

这个网络上有的解读令小镇叹为观止,有的甚至跟深圳联系起来,说以后浦东搞外循环、深圳搞内循环,还煞有介事的跟所谓的梯队斗争暗戳戳的联系起来,真是太敢想了。
第二个,1月24日,国资委副主任提到“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

这个表态很多人非常兴奋,引起了当天中字头股票大涨,这几天就有些资本圈的朋友在聊这个事,只能说想法很有创意,可能国资委都没想过原来他们是这个意思。

第三个,1月25日,金融监管总局宣布“外国资本可以持有银行保险机构100%的股权”。

关于这个政策,网络上有些两极分化,有的嘲讽说外资都要跑了,才想起来挽留,还拿最近花旗银行宣布停止个人信用卡交易功能作为例证;但有的有些担忧,忧心这会不会引狼入室。

上面三件事基本跟资本、金融有或多或少的联系,金融和资本市场并不是小镇特别关注的领域,原因有三:

一是未来几年金融领域要进行几十年一遇的彻底改革,目前还只是搭建了初步的愿景和目标,比如上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提出的“六个强大”等,还没有明确的框架、路线,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

比如金融管理总局,过去半年多的重点也是进行内外、上下、央地权责的梳理,在省部级班之后,梳理的进度会大大加快,但是具体成型还需要一番工作和磨合。

二是国家要走的路绝非西方资本主义道路,金融是服务、配合、从属、听令行事,上一篇《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将走向何方?》谈金融改革,因为被屡屡打回,所以如人事梯队方面的内容删去了,等把这部分分享完,大家就会有比较直观的认识,计划分享在小号上再转发。

三是国家的未来战略重心已经非常明确的转移到制造业和产业升级上,制造业目前正干得热火朝天,2024年将进一步加力推动,这将是经济层面决定性战役的开始,更值得关注。

其实近期还有一些其他政策,比如央行的0.5%的降准,还有赋予各地房地产调控自主权,亦或者前几周开始讨论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养老改革,以及资产价值重估、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等等,而具体到一些领域,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光伏、环保等也各有规划,而在其他领域,反腐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未来几年各领域的变化会很多,对于各类信息,需要提高甄别能力。
比如开头提到了三件事,如果不了解更长时间的发展脉络,就很容易想偏,这些事其实最好由发布部门主动讲清楚,哪怕找一些专家谈一谈,但这又不太现实。

今天周末,也不多展开细节了,简单点一下,如果大家有兴趣,也请在次条填下问卷,之后展开谈。

关于第一件事:《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

小镇的看法是,对这个方案,现在网上的评论调子起得太高了,现在资本圈也在炒作浦东概念,有想法参与的建议冷静思考。

试点是国家一个宝贵的经验,这几年中央授权的地方改革试点区已经有五个了:深圳的“先行示范区”、浙江的“共同富裕示范区”、浦东的“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海南的“自由贸易港”、福建的“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有类似性质的还有一些,比如之前提到的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关的自贸区改革等。

但浦东这个方案,并不是突然天上掉下来的,只不过晚了几年。

现在有的文章强行把浦东和深圳与双循环等强行关联,很有迷惑性,但严重偏离事实。

其实这类重大改革,都有两份大政策文件,也就是“1+1+N”制度体系的“1+1”,两个“1”中的第一个是顶层文件,第二个是实施文件,从文件的级别上,前者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后者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

比如深圳,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顶层文件《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2020年10月总书记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随即印发了第二个“1”的实施文件,也就是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

对应的浦东,原本是类似的,因为2020年也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总书记也去讲话了,只不过顶层文件是在讲话后印发,也就是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改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如果按照深圳的先例,应该2021年或者2022年就出第二个“1”的实施文件。

但实施文件迟迟没有推出,直到2024年也就是最近,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这个文件也就是最近热炒“浦东新区”概念的由来。

今天是闲谈,就先不展开了,如果有兴趣,再聊聊小镇对于为何时隔3年才出台,以及对这份实施文件的具体看法。

第二件事:“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

国央企市值管理纳入业绩考核这已经是老话题了,最早应该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就已经讨论过,当时是明确被否掉的,只是后来又提出了,而且除了国资委,证监会也在讨论,一些央国企负责人也公开谈过。

这不是啥新鲜事。

但不要认为主管部门公开说的就一定会成真,注意也只是“进一步研究”,资本圈特别热情,可能还是想偏了,毕竟这几年市值管理都成了什么肮脏样,把一个原本很正常的操作给搞的妖魔化了。

所以这个事也不用太兴奋,国央企重新估值、进行市值管理是改革要推进的一个方向,但是具体做法绝不是现在资本圈流行的那套烂玩意,什么虚假重组、伪造重大利好消息更甚至直接操盘等等,这些都是违法犯罪,央国企不会这么干。

到底怎么干,今天也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市值管理”真正的正统做法。

第三件事:“外国资本可以持有银行保险机构100%的股权”

这个也是被扭曲解读了,其实也没啥好紧张的。核心是引入鲶鱼,推动国内改革,但这条鲶鱼的力度还不如特斯拉之于汽车。

第一:可以持有100%股权,不代表能够做到。

宝贵的核心资产谁舍得卖出去?而且中国银行保险当前的行业结构已经基本定型,如此大的规模,就算放开了让随便买,全世界有哪个机构敢于、能够吃得下?

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下银行、保险业头部机构的行业占比。

第二:这不过是循序渐进的既定改革步骤,而且实话说已经有些慢了。

其实2019年就有过类似的事,2018年原定2021年取消证券、期货、寿险外资股比限制(放宽到51%),但2019年7月宣布提前到2020年,现在不过是在2020年基础上进一步放开。

第三:外资早就进来了,而且规模已经不小。

具体数据还没查,就用印象数据吧,毕竟闲聊嘛,大数肯定是对的。

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应该已经设立了几十家法人银行了,总机构数量近千,总资产在3万多亿元;而保险方面,外资公司总资产大概也有2万多亿元。

所以目前银行、保险业,外资机构总资产已经在6万亿元左右,在银行业的资产占比低一点,保险的话已经相当于大陆保险业总资产的一成左右。

当然这里面也会有一些变化,比如有的中小银行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契机,不过小镇不炒股,仅做方向判断,风险自负。

说是简单聊聊,结果也3千多字了。

看到这里还请花几分钟填下次条问卷。


其他文章推荐
■  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将走向何方?
■  大变革:2024年的中国战略与决策方向
■  未来的重大改革:剑指金融,重塑分配
■  理解中国的底层逻辑: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  角度不同,大相径庭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