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谈最新的人工智能sora,技术并非最大难点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去年年初是GPT,今年年初是sora,过去一年,全球市值增长,可以说基本来自于人工智能相关概念。
目前消息一波又一波,微软、苹果、谷歌、英伟达、mate市值超过70万亿人民币,自然引起极度关注,后台很多留言颇为消极。
资本市场、股市如何,不想去谈,股市和实际并没有必然关系,就像ai的确很重要,但要说值如此高的市值增长,那也远不至于。
小镇第一时间就想试用下sora,但目前只对测试人员开放,就不多折腾了,大概看了下技术说明,也请教了下业内人士,接下来的分享,欢迎讨论。
sora能够用文字生成时长高达1分钟的视频,这其实并不是啥关键突破,对于ai来说无非增加一个时序维度罢了,毕竟视频的本质还是图片的集合,最核心的还是对文字的理解,而非通过传统的渲染。
基本原理仍然是谷歌几年前关于神经网络的理论研究,目前这篇论文引用已超过4万,两位作者已经离开谷歌创业。
这时候按照后台一些留言的逻辑,需要质问下:
为什么谷歌没能拿出GPT或者sora这样的产品?一定是谷歌的机制问题。
实际上理论提出者也曾经在谷歌内部推动过,但大组织跟中小创业公司很不一样,有很多程序,投入资源也有很多的考虑,不可能像中小创业公司那样全力投入。
大有大的好处,当然也会有弊端,这并不奇怪。
当然,从基本理论到最终产品,需要攻克的难题有很多。就像同时期苹果推出的Apple Vision Pro,实际早就有多个类似产品,国内现在也可以立刻拿出八成水准的类似产品,只是体验感的提升,需要攻克的难题并不少。
回到ai,核心技术原理都知道,这就意味着对于门槛之上的国家或者公司,并不存在技术的代差,如果只考虑技术,还是能够推算具体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远短于很多人的悲观想象。
但openai之所以能够推出这样的ai产品,最关键的并不是技术,而是数据,更是法律对人的隐私保护,这涉及一国的科技伦理
在个人隐私保护立法上,美国要松得多,中欧态度比较一致,倾向于更加严格。
而且数据并不是只看量,更要看质,openai使用的数据是又多、又好,这才是最难的关键,英文世界的数据质量和开放度、统一度,有体验的都知道。
肯定有人留言说自己的隐私被泄露、滥用等,确实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但这里说的是法律,是对前沿科技的科技伦理约束。
比如从技术上,现在完全可以做到对一个人完全的监控,利用大量数据可以做到比本人更了解他自己。
但是现实中,设置了层层限制,比如虽然各地都有负责数据跟踪的部门,可以调动数据,但是绝不是想动就动的,就算出现重案甚至命案,办案部门按程序提出要求,技侦部门反馈最终结果,也是黑箱运作,确保隐私保护。
这当然有利有弊,但必须明白:法律保护的恰恰是弱者,而大多数人都是弱者。
所以,当前国内对数据的利用,其实更倾向于工业和产业领域,处理与个人隐私无关的数据,这也是有意识的方向引导。
至于技术方面的评判,目前没有公认的评定理论,小镇就不妄论了,这个方面也很敏感,不想再像去年年初那样,核心说到这也就可以了。
其他文章推荐
■  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将走向何方?
■  大变革:2024年的中国战略与决策方向
■  未来的重大改革:剑指金融,重塑分配
■  理解中国的底层逻辑: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  乌军溃败,泽连斯基需要考虑如何自保了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