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项纠结已久的根本改革,在谨慎中推进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自古以来,只要与土地有关的改革,总是慎之又慎。历史上因土地改革带来巨变,继而引发不可控因素,最终极大冲击乃至颠覆一个朝代的惨痛教训,数不胜数。

不仅中国,放眼全球,也是一样的。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土地改革一直非常慎重,尤其涉及农村土地。
最近的一次改革是2014年12月深改小组会议通过的《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但试点几年后,也没下文了。

再往前,2008年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办法”,探索城乡土地指标的流动。
在这个政策的支持下,重庆探索了“地票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超越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关于城乡行政分立影响土地价格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城乡土地市场的分割状态。
而成都则探索了土地流转,2010年成都面向开发商举办了首场拍卖,但仅仅开始不到两周就被叫停,主要原因是被认为涉嫌违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主管部门认为为了盈利的开发商进入农村土地产权改革领域,容易变味。
其他地区也各有探索,比如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的配置股权分红,天津的宅基地换房等等。

但都没有继续扩大。

长期以来,农村、土地都是中国社会极为重要的稳定器,不可轻动,这背后有极为复杂的考量和博弈。

那么不涉及农村的土地改革就容易吗?
比如跨省的土地指标交易,这样可以解决土地指标的跨省调剂。

但这一条也没有放开,直到为了支持“脱贫攻坚”,帮助连片贫困地区筹集扶贫资金,因此特批了“三区三州”(三区:西藏、南疆、四省藏区;三州:甘肃临夏、四川凉山、云南怒江)形成的增减挂钩指标,可以与东部发达省市交易,同时还制定了交易的省市、价格、数量等。

为了防止东部发达省市不缺建设用地指标而不去购买“三区三州”的土地指标,中央还要求适当减少每年下达给东部省市的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目前土地指标流动改革,基本就上面两类,但从时而推进、时而暂停来看,能够感觉到很纠结。

直到2024年2月19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的意见》。但是这次会议也强调严守三条控制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这项改革,已经拖延了很久,早在2019年8月举行的中央财经委第八次会议就已经提出了进行此项改革,当时说法是“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在这次会议上,重点讨论的就是区域经济布局,从而形成优势互补。

简单地说,可以将全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优势地区,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为代表,重点是发挥经济和人口承载优势;其他的地区,重点是安全功能,比如粮食、生态等。

这次会议涉及到一个重大的方向问题,那就是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到底更侧重哪一方面?
从会议的结论看,重点强调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作用。
但这并非放弃其他地区,而是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国家城镇化建设中心,也从过去的城市建设为中心,转向农村建设为中心,弥补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在这个思路下也有了后来的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鼓励人口的自然流动,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劳动效率均等化。

但2019年之后,这项改革实际进展缓慢,最关键的就是土地指标分配,优势地区土地需求得不到满足,优势地区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而其他地区获得的土地指标却远远用不完,负债搞没有实际效益的工业园区,反而浪费了有限的资金。

在土地指标上,计划式分配与市场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各地各方呼吁了也很久。比如去年8月举行的2023年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年会,演讲的多位嘉宾,时不时就点一下土地指标问题,土地指标不足已经明显压制了优势地区的发展。

别说地区诉求,就算是发改委、商务部主导的大项目,也常常面临土地指标的限制,比如上海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广东的巴斯夫项目,土地指标都是最大卡点之一,最终只能一事一议,通过中央层面的协调,特批解决。这也是大项目特别重视地区能量的原因,否则建设用地指标都搞不到,还搞什么落地。

过去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毕竟土地改革事太大了,宁可慢一点。

变化出现在最近两年,也是形势逼迫改革。

一个特别重要的节点是2022年提出的“经济大省挑大梁”,这几年也有很多人谈到过,经济发达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现实需要经济大省多承担责任,那总得解决一些地方解决不了的重大难题,最关键的就是土地指标,这也是经济大省年年提、天天催的事。

再加上,如上面提到的,一些本来就没有发展空间,当地也没有找到差异化发展道路,只是单纯滥用土地指标,大规模借债搞重复建设,红红火火了几年,肥了一些人,但是留下的钢筋水泥变成了无用之物,拆都拆不起,带来了很多隐形债务,这才是地方债风险最高的地方。

于是去年发行的万亿特殊再融资债,优先支持了12个高风险地区,这些地区普遍存在土地指标滥用、借债搞无价值项目的问题。这些地区,在其他资金项目审核时,会更加严格。

土地制度作为根本制度,必须要稳,所以全国范围内计划式的土地指标分配不会动,不同地区获批的土地指标也需要更长时间慢慢微调,但也到了打开一扇窗的时候。

比如先对与高质量发展有关的项目放开,只要是与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方向一致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就能够得到土地指标的特殊优待。

但是绝不包括房地产,虽然像深圳这样的城市,确实生产效率极高,土地资源也很匮乏,长期土地供应太少导致深圳房价居高不下,但是口子是不能开的。

不过这项改革并不会快,很可能还是要走走看看,毕竟在通过改革意见时,深改会也强调了“对一些探索性但又十分紧迫的改革举措,要深入研究、稳慎推进”。

但终归是一个开始。


其他文章推荐
■  未来怎么走:重塑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
■  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将走向何方?
■  大变革:2024年的中国战略与决策方向
■  未来的重大改革:剑指金融,重塑分配
■  走正道,莫绕歧路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