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德合作,从内部拆解西方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昨天《想要迈进下一个时代,没有第二个选择》,题目起得太差,阅读非常低。
这一篇在小镇计划的文章体系中,还是挺重要的,这篇文章重点谈成熟、规模庞大的新兴产业,对于世界主要国家争夺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智能革命)入场券的重要性,结论是:当前,唯有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担当推动科技广泛、持续突破的重任

正因此,西方世界尤其美国、欧洲绝不可能放弃新能源汽车,尤其不可能放弃电动汽车,这就决定了,西方终将选择拥抱中国,除非西方有魄力让全人类倒退回工业时代之前。

这里面的逻辑,感兴趣的推荐阅读。

小镇之所以说西方世界终将选择拥抱中国,这并不是拍脑袋胡说,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联盟,组织度一定不会高,内部的摩擦、利益的纠葛要比单一国家激烈的多,所以秦灭六国而不是六国合纵灭秦。

国家之间体现为组织度,国家内部则体现为纪律性,对应在集体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的定位,这是一个度的问题,过于偏向任何一方都不行,需要达成一定的平衡。

但,工业生产以及建立在工业基础上的人类科技进步,组织度、纪律性极为重要。

任何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一定是极其讲究纪律性,更侧重集体主义的,起码当这个国家工业鼎盛时一定如此。比如美国,美国工业发展最核心的移民群体恰恰是德裔,目前大概有6千万人,仅次于英裔。
虽然不能搞种族歧视,但必须承认不同民族的确有自己的天赋,而美国最辉煌的时代,也恰恰是美国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最盛行的年代。特朗普就出生、成长于那个年代,他以及他代表的群体,也正是希望回到那个年代。
但是美国注定回不去了,移民成分越来越复杂,极大稀释了美国工业化的基因,冲淡了美国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而美国对外发动颜色革命、制造认知混乱,颠覆一国历史、混乱国族认同,一定会反噬己身,于是美国也就进入了后现代社会,曾经风靡全球的好莱坞电影,也因为精神内核的异化,影响力大大缩水。

正因为美国纪律性、组织度的快速衰退,直接导致美国的生产制造与科研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断裂带,目前仍未看到缩小的迹象,来自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技术工人,看起来是一样的,实际工作起来,在极为复杂的现代工业中,这一点点内核的区别,就会导致巨大的偏差。

波音飞机最近接连发生问题,就是典型代表,而波音不过是一个缩影罢了,早晚有一天,我们甚至可能看到,美国靠自己的工业体系甚至无法维持航母、核潜艇的正常制造、维护。

曾经的美国,也强调自由,但是当必要的时候,可以为了捍卫自己的自由做必要的牺牲,能够团结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比如小说《飘》,小说中角色各有不同,有的浪荡、有的温驯,但是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战死沙场却是自己以及家族共同的骄傲。

然而现在,成了什么样?

再次强调,科技创新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工业生产体系之上,否则一定是无源之水,难以长久。具体参见《想要迈进下一个时代,没有第二个选择》。

纵观西方世界,仍然能够保持组织度、纪律性的国家已经不多了。瑞典、挪威、芬兰、荷兰、丹麦等国家保持得还不错,在一些细分领域很有竞争力,但体量太小,人口不过500万、一千多万,必须依赖于一个体系。

整整西方,保持足够纪律性且规模较大的,只剩德国。这也是德国能够经历两次重大失败,仍然能够再起的关键原因,民族天赋必须承认。

如果暂把战败国、无核等政治负面因素放在一边,德国是确凿无疑的欧洲中心。
以欧洲各国最大贸易伙伴为例,欧陆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是德国,包括:法国、波兰、意大利、瑞士、比利时、丹麦、奥地利、挪威、瑞典、罗马尼亚、土耳其、希腊、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基本在德国周围的国家都是,只有在欧陆的边缘例外。

比如英伦三岛和爱尔兰最大贸易伙伴是美国,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影响力也较大;而在东欧,立陶宛、白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是俄罗斯;欧洲最西边的西班牙、葡萄牙则更靠近法国。

其他国家,更像是次级关系,比如克罗地亚、波黑、阿尔巴尼亚最大贸易伙伴是意大利,实际上也通过意大利接入了德国的体系。

而德国、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是谁,相信大家猜得出来,当然是中国。

虽然美国现在的最大贸易伙伴已经变成了墨西哥,但是如果观察下墨西哥的进口结构,不难发现最终的源头其实并没有多少变化。工业哪里这么容易发展,一个没有组织性、纪律性基因和培养的国家,是不可能支撑更高层次的工业。

归根到底,整个欧洲以德国为枢纽,实际接入的还是中国的产业体系。

当前的欧洲,在对华贸易问题上的确有一定的分歧。
对于南欧、东欧等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偏低端的国家,它们其实有些纠结,可能更倾向于保持独立,从而扶持本国产业发展,最近几年全球化受阻后,这些国家的经济表现反而好于西欧和北欧,如意大利、西班牙2023年的就业率达到了历史新高。

这些国家担心,如果融入全球体系,会导致本国利益受损,但内心又很清楚无力阻止,也因为这种无力感,所以在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合作、融入中国体系上,总有一种“不敢信”的感觉,总是在刻意逃避。

但是逃得了吗?不过是等待事态不断发展,直到只剩一个选择,不得不信,不得不抱紧早就伸过来的橄榄枝。

而在这个过程中,急不得,需要这些国家自己想通。

当下最重要、也最有机会的恰恰是德国,而新能源汽车更是关键的一步。

基于昨天《想要迈进下一个时代,没有第二个选择》的论述,美国、德国等汽车强国绝不可能放弃新能源汽车,这是通往下一个时代的关键。

而全球汽车市场,当前无非分为中国、北美、欧洲、日韩-东南亚四大块。
以2024年1月全球671万销量为例。中国销量244万台,占全球38%,已经是全球毫无疑问的最大单一市场,体量等于北美(135万,20%)和欧洲(120万,18%)之和,日韩-东南亚大概与欧洲市场相当,以上四大市场合计约占全球的90%

由于错失新能源汽车,日韩汽车已经注定走向没落,未来只能融入一个汽车体系,再也不可能维持曾经的辉煌,日韩-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也只能融入中国体系。

而以美国的霸道,北美市场绝不可能轻易放出来,球更广大地区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发展,需要汽车售价更大幅度下降,那么当前还有竞争悬念的成熟市场,只剩下欧洲的两成市场。

除了中国市场,欧洲的汽车市场是德国的命根子,跟美国合作,德国很难得到公平的待遇,而且内在的矛盾更大,跟中国因为遥远的距离和文化背景差异,反而有了更大合作空间。

那就是新型的“市场换技术”,开展中德合资,德国背靠欧洲市场换取中国汽车技术支持,以德国品牌对欧销售,真正融入中国汽车体系。

这并不是开脑洞,当前欧洲特别欢迎的电动车,一个是沃尔沃,另一个是Smart,从关键部件上看本质就是吉利,只是车机软件、内饰、悬挂等由欧洲团队负责,欧洲团队对欧洲的消费需求也更了解,更有利于销售。而德国车企也在不断加强与中国方面的联系与合作。

德国以工业立国,绝不甘心丢失国本,时间紧迫,必须有所抉择,又能选谁呢?不说利益,美国最拿得出手的特斯拉,也是建立在中国汽车产业生态之上。

以汽车为切入口,带动更多领域的深入合作,再通过德国这个枢纽,影响到欧陆。

这确实是一个极度简化的理想推论,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理论上有可行性。

美国的影响力再大、手再长,欧洲也终究不是美国本土。


其他文章推荐
■  未来怎么走:重塑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
■  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将走向何方?
■  大变革:2024年的中国战略与决策方向
■  未来的重大改革:剑指金融,重塑分配
■  想要迈进下一个时代,没有第二个选择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