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要迈进下一个时代,没有第二个选择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20年前小镇还在读大学,那时候信息获取难度特别大,当时想如果互联网再发达点,是不是就不这么难了。
20年过去了,互联网带动信息空前爆炸,但有效信息获取难度反而大增,有效、真实的答案就像沧海一粟,这如何寻找?
所以,如张雪峰这样的考学咨询就特别有价值,他对于各行业的了解也不过皮毛,但经过筛选后,能够把信息质量普遍提高到60分,而不是让人在0-100之间碰运气,这就是稀缺性。

再叠加水军、追逐流量的误导,问题就更严重了。

比如今天要谈的重点: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谣言、错误认知满天飞的领域。从纠正近期谣言开始,论证今天的观点。

最近有一些谣言,说欧洲放弃电动车计划了,取消2035年禁售燃油车计划了,还说欧洲放弃碳中和了,多个国家已经退出哥本哈根协定了,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也有一些看似的论据,比如德国重启火电等等。
现在的造谣成本太低了,一句话、一张截图、一篇文章就可以轻松实现,想要识别难度太大。

先做技术性反驳,再从根本的发展角度彻底反驳,进而论证今天的主题。

欧洲从未放弃电动汽车计划。
注意欧洲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计划是欧洲议会批准的,要注意欧洲议会可不是冯德莱恩领导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作出的决议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欧洲作为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经过几百年的政治磨合,集体作出的法律绝非像美国那样说推翻就推翻。

也绝非某些人说的,欧洲可以搞擦边球,搞插混、混动来规避禁售燃油车的禁令,欧洲议会通过的禁售法案,是全世界最严格的,根据法案规定,到2035年整个欧盟范围内,禁止销售所有使用燃油的轻型汽车,注意是所有使用燃油的。

这个禁令非常严格,就连插混PHEV都不行,更别说油混HEV了。

至于有国家退出哥本哈根协定,更是无稽之谈。因为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就没有达成任何有实际意义的结果,更没有签订所谓的“碳中和协议”;2016年的巴黎气候峰会,虽然确实签署了一个关于碳中和的共同承诺,但是这个承诺没有任何限制效力,也没有明确规定任何国家在何时实现碳中和,无非强调了碳中和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而已。

这样两个没有任何实际成果、没有任何约束力、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的协定,有什么退出的必要吗?难不成就是想被全世界指责不顾人类共同利益?

而认为西方给中国挖坑,等中国开始推进碳中和,欧盟就放弃碳中和目标,那更是荒谬至极。欧盟作为整体确定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这个目标从未有任何改变,目前也只有丹麦的哥本哈根市自己承诺2025年实现碳中和,一个城市而已,达不成延期也就是了。

至于说德国放弃2035年碳中和目标、放弃电动车等等,更是胡扯。德国从来没说2035年实现碳中和,又何谈放弃?
而且德国在2021年还宣布将碳中和目标从2050年提前到2045年,注意这是法律明确的,众所周知,德国以法制健全著称,法学教育也是全球顶尖。

的确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由于能源和电力短缺,不得不重启火电,2021、2022年的化石燃料发电量不降反增,2022年更是高达50.78%,但是造谣、传谣的从来不说,2023年德国化石燃料发电量已经骤降到38.57%,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首次超过50%,碳排放创70年新低。

德国重启火电,在电动汽车推进上不达预期,这是事实,但德国把碳中和目标提前5年,这也是事实。
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僵化教条的进行国家治理,当现实有需要,短期内当然要灵活调整。就如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在能耗方面一度卡的很严,出现了“拉闸限电”问题,很快就纠偏了,2021年首次提出煤炭产能储备制度,这两年火电行业发展迅猛。

这就像一个人要减肥,当然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但是已经生病卧床了,难道还要继续坚持控制饮食、继续运动?当然先养病,等病好了再继续推进,怎么能一根筋不知变通呢?

总有人说新能源汽车只有中国在搞,中国上当了,还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有人买,是因为倾斜性的财政税收补贴,还说全球其他地区不需要新能源汽车等等。

但事实上,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并不是全球最高的,美国、欧洲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程度还要高于中国。

挪威2024年2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92.1%。挪威之所以实现如此壮举,就是因为对燃油施加了极为严厉的惩罚性措施,虽然是产油国,但油价高达16元一升以上,全国电力更是以水电风电等为主,电价有时候还是负电价。

不算挪威这种特例,整个欧洲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大概达到了15%左右,美国也达到了10%左右,在发达国家中,做得最差的就是日本和韩国,目前仅在2%到3%左右,这反而说明了日本、韩国的封闭落后,日韩汽车注定走向消亡。

是的,没看错,小镇认为日韩汽车注定走向消亡,当然这个消亡并不是完全消失,而是相对曾经的巅峰而言。就好像三星手机基本退出中国市场,但并不代表销量归零;日韩汽车产业作为其他国家的配套继续存在,在部分领域保持一定优势,但很难作为独立国家品牌继续辉煌。

纵观全球,但凡还对未来抱有期望的,没有任何一个有希望的国家敢放弃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汽车,当前西方国家放弃电动车的传言,纯属谣言。

小镇想来想去,从自媒体一贯的风格来看,大概率是不断扭曲、剪切、夸大导致的信息失真。

举个例子,说欧洲放弃电动车,大概率是这样的演变过程:

2024年2月22日,奔驰宣布把电动化目标推迟5年,延迟到2030年,并表示来十年继续更新内燃机技术

这个新闻是真实的,但是在后续传播中,就把推迟5年到2030年,也就是2030年前不实现全电动化,去掉了“前”,就传成了“奔驰放弃2030年实现全电动计划”,后来的传播中又陆续删去了关键信息,并且偷换了主语。比如去掉了“2030年”,就成了奔驰彻底放弃电动车计划,再把奔驰替换成德国乃至欧盟、西方,就成了整个西方放弃电动车计划。

谣言就是这么来的,一个接一个的接力,每一次似乎只是文笔上的微调,但就像口口相传,最多传两三个人,意思就大变。

但是,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一定要明白:新能源汽车是当前人类进入下一个时代最关键的钥匙,没有之一

目前有资格站在大门前的国家并不多,除了中国其他基本是传统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德国、日本等,除非一个国家不想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说第一次智能革命,想要继续停留在旧时代,彻底丧失竞争的资格,就必须在电动汽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任何一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尤其是关系到人类全局的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必须以足够的产业也就是盈利作为支撑,没有产业,技术再怎么先进,都是无源之水,很快就会干涸。

前不久,美国“重返月球”计划接连遭受重大失败,1月登月器自毁,2月登月器一只脚被卡住导致倾斜,最终只能宣告失败。

于是美国几十年前到底有没有成功实现载人登月的质疑再次出现,否则如何解释几十年后,连基本的航天器登月都接连失败?

但小镇相信,当年的载人登月一定成功了,之所以出现还不如几十年前的情况,除了航天本就是复杂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技术无法复刻,美国追逐股东利益、资本利益导致去工业化,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工业能力,波音飞机屡屡出现故障,就是典型。(参见《美国股市不允许美国再工业化》)
更重要的是,在当年美苏冷战时期,两国都以国家意志推进航天事业,砸进去的人力、物力、资金数不胜数,在海量的资源倾斜下,几十年前人类的航天技术才有了难以想象的突飞猛进。

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人类首次进入太空,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月,1971年人类航天器首次到达火星,每隔几年就会有突破性进展。

但是,技术没有足够的产业支撑、收益无法覆盖投入,当国家不再需要航天竞赛,航天技术的停滞、实际表现的衰退是必然的。

工业革命也是如此,已经发生的三次工业革命,都是有足够大的产业支撑,能够盈利就可以不断砸钱推进科研,不断迭代,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正循环,这才是人类科技进步的源泉,任何国家有形之手,也只能在少数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无法带动人类整体技术的前进。

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是人类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产业,上百年来,全人类在汽车产业上投入的资金何止百万亿,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入,吸引了无数人才、无数劳动者加入,这才有了每年数十万亿的产值。

但海量的持续投入,也决定了,当前传统燃油汽车已经极度接近人类科技的巅峰,就算再往传统燃油汽车上砸1万亿、2万亿甚至更多,也不会有明显的提升,人类已经将传统燃油汽车挖掘到头了,这条路已经走到终点。
同样的道理,想要真正进入下一个时代,当然需要完成更加宏大的科技和产业革命,而这种革命,需要海量的投入,绝非任何国家能够承担的,必须依赖全人类的力量,这种力量只有靠市场、赚钱才能调动。

这就决定了,必须有一个足够庞大、能够赚钱的产业,以这个产业为基础,根据这个产业的需要,去有目的开展科技研发、迭代、升级。

全世界已经公认下一个时代是智能时代。
美国这一波ai潮,炒作的很凶,但是小镇根本不看好,原因就在于虽然市值很凶,但无论是GPT还是SORA针对的产业,规模太小了,就算渗透率达到100%,全球一年的产值规模也不过万亿元而已,何况渗透率100%根本不可能,因为在内容创作领域,人才是根本。

现在GPT、SORA等很红火,是因为巨量资金的投入,OpenAI仅2023年获得的融资已经高达百亿美元,取得的营收相当部分是左手倒右手,但就算把数字游戏算在内,目前取得的营收根本无法支撑自我更新,只要外部一停止输血,立刻就会死亡,这样的产业模式,至少目前不具备支撑智能革命的能力。

截止目前,唯一已经成熟、且规模足够大,可以支撑智能革命所需的技术不断迭代的产业,有且只有新能源汽车
这一辆汽车,凝聚了制造、能源、交通、AI等多个关键领域,全都是未来产业革命的重点方向,以此为中心,还能串联更多的新兴和未来产业,还能想到什么比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更完美的产业吗?

任何技术,除非是外星人直接恩赐的,只要是需要通过人类自己的手获得的,如果不能落地为一个可以自我更新的产业,那就一定是泡沫,无论多好看也只能是泡沫,靠讲故事割韭菜,能割几年?

只要完成了“技术-产业-技术”的良性循环,就获得了大势,大势之下具体的技术问题根本不用多虑。

比如无人机应用于战争,在俄乌冲突前还是很难达成共识的,普遍觉得难度太大,需要解决抗干扰、投弹、识别等等问题。然而,现实的大国战场上,民用无人机通过简单改装,都能够实现对传统作战体系的颠覆,一架不过几千、几万元的无人机,就能够对数百万美元的坦克造成致命威胁。

甚至,就连也门胡塞武装,都能对美国海军造成有效威胁。
这就是典型的只要符合大势,具体的技术细节根本不用多虑的典型案例。

这就是为什么,小镇坚定认为:
整个西方绝不会放弃新能源汽车,除非西方决定放弃未来,又或者决定在最后的优势期来个鱼死网破,全人类倒退回工业革命之前,但这种极小概率事件根本不值得多想。

正因为西方不可能放弃,这也就决定了,不管有多少波折,最终一定会选择拥抱中国,因为只有中国能够提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完整体系,而且这个体系具有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当然,别国可以选择闭关锁国,但是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进步速度放缓,此消彼长。

更何况,西方并非整体,比如德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对象,奔驰说放弃2030年前全面电动化计划,可没说不搞电动化,更没说不合作搞电动化,以德国品牌为表,建立新型的中德合资,德国以欧洲大市场换技术,未尝不可能。

未来的汽车产业,中、欧、美三方已经足够多了。


其他文章推荐
■  未来怎么走:重塑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
■  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将走向何方?
■  大变革:2024年的中国战略与决策方向
■  未来的重大改革:剑指金融,重塑分配
■  一项纠结已久的根本改革,在谨慎中推进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