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酒店+共享健身仓”,华住投资公园盒子,这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作为共享经济的新兴业态,共享健身仓无论是引流还是作为增值服务,对酒店都具有强大吸引力。但共享市场厮杀激烈,共享健身能否走得更远还需要时间去证明。
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崛起,带动了中国式共享经济热潮。中国的共享经济已覆盖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生活服务等众多领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共享经济也成为投资者积极布局的蓝海,各路资本争相涌入,追赶下一个“风口”。
近日,共享健身仓品牌“公园盒子”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融资,由华住酒店集团领投。这是“公园盒子”成立一年以来获得的第四笔风险投资,也是共享健身仓2018年获得的第一笔公开融资消息。
此前的共享单车烧钱大战让不少单车品牌倒闭,而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舱、共享雨伞、共享篮球还不成气候且充满争议,共享健身仓的出现不禁让人思考其背后商业逻辑及发展前景。
作为自带新零售属性的业态,共享健身仓在2017年一度成为投资风口。2018年,这道风还会继续吹吗?华住此次投资“公园盒子”是否预示对行业未来的持续看好?这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01
健身市场前景几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健身已不仅仅为了减肥瘦身,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健康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使运动健身逐渐成为大众生活中的常态。
速途研究院在2017年发布的《2017年Q3共享健身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经常健身的人数将达到4.16亿人,并且人数还在持续增长,只有7%的人从不健身,居民的健身意识正在逐渐觉醒,全民健身时代正式到来,健身市场成为众多创业者和资本眼中的蛋糕。
我国经常健身人数、增长率走势及预测(来源:速途研究院)
在健身领域,传统健身房为健身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更为专业的健身空间。传统健身房的盈利方式为销售会员年卡和私教课程,如今,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使不少健身年卡成为冲动消费的牺牲品,健身房一味的推销也极大的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此外,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各种活动的大肆折扣让健身房人满为患。更有甚者,在用户会员还未到期,就出现健身房关闭的情况,种种问题让想要办卡健身的人顾虑重重。
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借着“共享”的春风,健身行业也开始探索新的方向,共享健身进入了大众的视线。
共享健身仓作为共享经济的新产物于去年开始运营。2017年下半年共享健身仓开始落地,主要集中在小区。
创立之初,入局企业均拿到了融资。其中,“觅跑”在去年10月完成了7500万的融资。之前“觅跑”已于去年5月完成了1000万的种子轮融资,于8月完成的1500万的天使轮。几次融资间隔之短,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对行业发展潜力的信心。而主打空气净化功能的健身仓“纯净跑”也在去年9月完成了由少海汇金控投资的1000万元的天使轮。此外,奥运冠军陈一冰也同样看好共享健身市场,成为“全民酷跑”的投资人兼合伙人。
但随着众多企业的入局,在共享健身仓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也逐渐形成。各个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力,都在通过差异化来为健身爱好者提供服务,在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的共享健身仓市场,如何通过创新来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成为重中之重。
那么,“公园盒子”在运营模式上又有何不同,缘何受到华住青睐?
02
华住打造“酒店+”生活方式
住宿业是共享经济影响较早也较深远的行业之一。在共享经济的浪潮下,住宿业已经走过了初始期,而且也有了中国国情的商业模式,涌现场景空间共享、内容运营共享、异业联盟合作等多种酒店共享模式。
在共享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转变思维,做好存量资产现金流价值与资产价值的提升,如何跳出酒店的惯性思维,打破酒店的设施规划与功能布局常态,利用空置的公共空间和酒店房间,引入更多的跨界业态的有机融合,这是每个酒店资产业主们需细细思量的问题。
中国本土酒店管理集团从经济型酒店领域摸爬滚打至今,开始奋力转型发力中高端领域。据中国饭店协会和盈蝶资讯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酒店连锁发展与投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1月1日,国内中端酒店营业数为3519家,客房数403337间,客房同比增长31.43%;而同期经济型酒店营业数为32444家,客房数2009738间,客房同比增长仅为9.95%。
华住也不例外。
2017年,华住全年新增开店665家,以每两天开业超过三家酒店的速度,使得华住全年新开客房总数达到了20%的增长,若扣除关店影响,也达到了15%的增长率。同时,华住在对于经济型酒店进行品质升级的同时,还增强了中高端酒店领域布局,新增中高端酒店品牌CitiGO、漫心以及汉庭优佳。2017年,华住净增中高端酒店316家,占华住净增客房总数的82%。
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增强用户体验,不少酒店管理集团都推出各种创新业态,融入酒店场景。以麗枫酒店为例,通过推出自动窗帘、音乐花洒等智能化服务,引发了外界的好评。而如家、锦江之星等则开始尝试VR客房体验,都市118等酒店则推出了机器人服务。
作为共享经济的新兴业态,共享健身仓无论是引流还是作为增值服务,对酒店都具有强大吸引力。
据了解,“公园盒子”并没有采用以往共享健身仓企业推出的单人仓形式,而是通过8、18、28平方米三种形态的仓,来满足用户陪伴式健身需求。其主要覆盖区域以住宅、园区以及白领公寓为主,离用户更近。在线上产品的设计中,“公园盒子”的“盒约”功能,能让用户在线上基于地理位置约就近的教练或达人进行健身教学,强调了“他人激励”的重要性。
在本轮融资用途上,除了用于研发更多形态的健身盒子外,还将帮助“公园盒子”从社区场景拓展到酒店场景,其中就包括了未来两年内华住酒店集团500个酒店项目。
“公园盒子”CEO黄晓蕾表示,与华住酒店集团的战略合作,主要就是看中其旗下在全国的酒店资源,也是想通过酒店优质的地理位置,渗透到周边的社区和办公区的用户。
华住CEO张敏则表示,“如同在汉庭大堂引入咖啡一样,华住与公园盒子的合作也是希望打造一种全新的‘酒店+’生活方式,不仅为酒店客人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也能辐射酒店周边的社区居民,为他们提供更新颖、更便利的健身方式。”
03
共享健身仓能走多久?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健身仓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类似MiniKTV,仅有4-6平方米,只能容纳1个人进入,通常只放置一台跑步机,主营跑步运动,“觅跑”、“抖吧”是这类健身舱的典型代表企业。
另一种则会推出不同规模的健身仓组合。以“公园盒子”为例,其三种形态的仓分别能承载2人、4人到5人,所有盒子都会配备跑步机、哑铃组和以智能教练设备为核心的练习区。
不同模式逻辑的差异,本质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不一样。
从收费设计来看,“觅跑”目前是需要支付99元押金,按照每分钟0.2元、单次运动20-30分钟计,单个人单次运动的花费在4-5元。按照日均5-6小时的有效使用时长,单个运动舱的单日收入在70元左右。觅跑创始人曾表示,回本周期在8-10个月左右。
“公园盒子”采取 29 元/小时的单次收费模式。用户购买 99 元一年的权益卡后,就变成 10元 /小时。根据公园盒子提供的数据,通过对近三个月的用户后台数据显示,用户留存率是25%,用户到健身仓运动的频次平均为6.44次/月。
虽未透露其集装箱以及健身器材的投入成本,但对于回本周期,CEO黄晓蕾曾表示,以当下每个月人均消费5.1次,早晨和夜间是最活跃时段,按照计划可以在6到8个月回本。
不过这些都是基于理想的消费频次和使用状况之下。与传统健身房相比,虽然有更多的灵活性,但是从长期看,它不如传统健身房空间多、选择性多、社交范围大。这类健身房现在或许可以借助共享的风口获取一部分用户,但是用户是多变的,用户的忠实度也是问题。伴随门店的扩张,如果将维护成本、设备折旧费用以及运营管理成本纳入其中,共享健身舱的盈利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盈利模式也必须多元化。
业内分析认为,共享健身仓的大量投入,会提升人们对健身的兴趣,满足更多人的健身需求,单次计费的灵活模式也顺应部分用户的健身消费习惯。虽然这种模式避免了强制性办理年卡的浪费,但是对于经常健身的用户而言,使用共享健身仓的累积消费额却远远超出传统健身房,且部分仓位器械单一,无法满足更为全面的健身需求。
共享健身仓创造了一种新的健身方式,而且做为一种社区流量的线下获取渠道,其获取流量的效率与潜在的变现能力具有想象空间。但目前行业还在探索阶段,面对巨大的消费潜力,共享健身还需进一步优化仓内环境、使用和支付流程、设点选址等问题。此外,还应不断推陈出新,提供更全面的健身服务,针对不同使用群体优化定价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共享健身的优势,更好的服务于健身群体。
鉴于摩拜和OFO在共享单车市场上的激烈厮杀,共享健身市场的竞争想必也会风生水起,共享健身能否走得更远还需要市场去证明。
不过,随着人们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高涨,对健身场所、相关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体育+”消费能力上升,料将带动体育健康休闲相关产业的发展,“体育+”的发展模式也将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18年6月7日8日,由执惠主办的《CTCIS2018第三届文旅大消费创新峰会》将在北京举行,大会将全方位解码中国文旅大消费产业的前景和未来。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参会、查看峰会全部议程。
5月10日,《第二届国际海岛游产业峰会》将在深圳瑞吉酒店开幕,本次大会主题为“海岛2.0 深耕产业链”,40+嘉宾,10大主题演讲、4大圆桌研讨,从海岛生态化到新生活方式进化助推海岛产业,实现海岛游市场从1.0向2.0阶段进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参会、查看峰会全部议程。
END
「 精华文章值得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