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然型景区复工抢跑:日子本不好过,这次能否“逆势改命”?

曾建中 执惠 2021-03-30

更多景区已复工,或正在复工的路上,若以时间来看,景区尤其是自然资源型景区(主要是山岳、湖泊类等景区),在各类文旅项目中,被给予了“抢跑”机会,最先复工,有了时间“红利”,但同时也做了“限速”,包括严控客流等。


这个抢跑红利期多长,要看疫情走向,也看政策走向,大体预估,上半年乃至暑期高峰期,自然资源型景区(以下简称“自然型景区”)都会有一定优势,这背后有该类景区的资源产品优势,也有疫情中、疫情后消费需求使然。


更大些层面看,这给了日子不太好过,日渐饱受新需求、新业态新项目等冲击的自然型景区,一次缩短彼此距离,乃至通过“抢跑”争取再次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结合文旅消费大势,这甚至可以视作自然型景区有了一次难得的“转型改命”的机会。说大点,“改命”机会不多,但这些景区能抓住吗?


01


抢跑、限速


两个关键词:抢跑、限速。


先说“抢跑”。


自然资源型景区的抢跑机会至少可从两个维度来看,一是政策带来的时间红利。当前政策下,因面积空间大、空气流通性好,自然资源型景区先期开放,其他项目比如室内景区、文化类景区以及其他类型的大小文旅项目,都暂时被更多“摁住”,要么还继续闭园,要么开放限制条件更多;诸如一些人造文化主题类景区,体验型产品是其中一大吸引力,但这有游客停留时间较长和人员聚集的风险,对其开放会有制约,对吸引力会有折扣。


同时,疫情这类因素下,游客出游信心的恢复有滞后性,虽然出现江西武功山近期游客爆满的情况,但当前难以有持续性和普遍性。



国泰君安最近研报认为,旅游业本身具有人口流动属性,传染病期间,人心的恐惧会放大疫情对出游选择的影响,将所有地区视为不安全。只有当全国疫情几乎完全解除后出游信心才会恢复。


这对自然型景区客流有影响,但反过来,这类景区也自有首先获客的机会。


二是游客出于安全心理考虑,以及疫情期间舒缓身心等需求。自然型景区在当下,以及未来一定时间区段里相对更受欢迎,除了原来的存量客流,还将有增量客流,后者本来已不够青睐这些观光型景区,但因可选择的项目空间限制、自然型景区资源属性优势,会将他们重新拉回到这类景区。


参看当前疫情防控境况,4月底将可能是一个转折节点,随之就是五一、暑期两个高峰期,以及国庆黄金周,这基本是今年留给文旅企业的黄金时间,尤对北方文旅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冰雪项目,基本就是淡季了。


由此,至少在上半年乃至三季度,自然型景区在开放的抢跑、领跑方面,都握有不少先机。


但这个抢跑目前是“限速”的。


景区开放抢跑机会是受控的,疫情防控、安全开园是景区开放的前提,包括不少地方出台的政策:分时段控制人流量、游客保持间隔1米或1.5米以上,疫情解除前景区最大承载量不超过原核定承载量的50%等。


最近文旅部发布的《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也提出严控游客流量、防止人员聚集、落实实名登记等规定。景区开放严控客流是为必然。


而“限速”时长,要看疫情走向,客流承载量相对宽松化,在上半年预计难有大的空间。


02


不在同一起跑线了


这次的抢跑机会,将其提到自然型景区“转型改命”的高度,在于它们此前的日子不太好过,压力在走高。


以景区金字塔尖的5A景区来说,至少面临几个问题,包括门票降价、(未来)实名预约限流和新业态新项目分流,进而影响客流和门票收入。


我们看看三家上市景区,窥斑见豹下。


去年前三季度,黄山旅游、丽江旅游、张家界营收分别为12.39亿元、5.58亿元、3.24亿元,其中黄山旅游增幅不到10%,丽江旅游和张家界分别同比减少0.29%、11.39%。同期,黄山旅游、丽江旅游和张家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20.16%、27.29%、8.94%。



门票(索道)降价是一大缘由。游客量保持较好增速也有挑战。以黄山为例,其近些年的游客增速难有亮眼提升,2014年—2018年游客量增幅分别为 8.2%、 7.1 % 、3.71%、2.1%、0.6%,增幅五年连跌。


黄山作为景区“老大”的吸引力自然还在,且较强,但世势已变,游客的新需求正逐渐被新产品新业态所承接,传统景区的客流蛋糕正更多被新的业态切走。


再看一些数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年国内文旅项目投资及签约概算总额近4万亿元,特色小镇、主题乐园、房车营地和田园综合体等业态是投资集中领域。具体到主题乐园,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1月,云南已建成、在建、规划建设的主题乐园已近20个,近两三年签约与开业的项目占比超90%。


在执惠此前统计的国内百强房企中布局文旅地产者(约57家),除了也参与景区开发外,更多聚焦于主题乐园、度假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文旅综合体、康养项目等,整合的业态元素囊括了游乐IP、医疗机构、影视IP、文创、体育和教育等。


这些构成了横纵向较为立体的业态深化或组合,不管是单体项目还是综合体项目,其所带来的体验满足感,都非一个景区所能持续对抗。


说直接点,大家不在同一起跑线了。


这也就有了黄山旅游、张家界和丽江旅游等所寻求的下山转型。


黄山旅游在打造“一山一水一村一窟”版图,黄山、太平湖、宏村和花山谜窟形成的业态组合,由观光到观光、休闲度假相结合,其中的花山谜窟的目标是成为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


丽江旅游正推进建设运营泸沽湖摩梭小镇项目,计划深度挖掘泸沽湖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打造成以摩梭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验、观光、研学的度假类项目;


张家界投资超20亿元建设大庸古城,计划建成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古城旅游综合休闲体。



这背后,紧跟新消费趋势,缩短与新业态新产品距离的诉求,不用多说,看它做什么就知道了。


03


能转型改命吗?怎么转型改命?


前面说了不少,还要回到一个根本问题:这次的时间红利期,自然型景区能抓住吗?能转型,能改命吗?


可以通过时间线来看,短期、中期和长期,以及拉新、留存和转化三个推进节奏看。


短期,接下来一到两个月,大概率尚处于疫情中,自然型景区游客也不会很多,景区可消费的产品也难有质的变化,能做的可能主要是,其一是开源节流,开门纳客,周边游、近郊游、自驾游和乡村旅游将先期恢复,中长线距离的消费恢复需要更长时间,景区的周边区域客流将是关键,先“抓住”这些人,除了观光产品,研发创新一些轻量级的主打健康或康养类的产品,增加对年轻游客的消费吸引,进行拉新;


其二,进行营销内容和方式创新,社群营销、新工具新渠道(比如短视频)更得利用起来,疫情影响,在线化的群体覆盖面和渗透率肯定要深化,在线营销得重视,况且自然型景区健康、自然等天然优势,在适时融入新产品,这时更容易戳中消费者痛点;


其三,反思复盘景区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短板,提升内部能效,多琢磨用户痛点,原来门票躺赚的模式得看看怎么调整优化。插个细节,自然型景区开放后,其中的演艺、游船和索道等可能导致游客较长时间和近距离聚集的项目,不太好开放,这块收入短期内基本没了。所以产品结构包括二消产品必须得赶紧琢磨,加快创新;


其四,景区智慧化建设要不要加快推进?条件还允许的话,大概率要了。一是大环境需要;二是各大厂商都在往里切,讨价还价的空间大了些;三是景区在运营管理、大数据分析、营销、资源整合和产品服务创新方面,智慧化系统带来的效能多大,比如美团,目前切入的景区不少,其本地生活服务的优势在与景区结合方面,彼此有叠加的可能,尤其在当前及未来周边游都会更突出的情境下,会更为显现。


短期“抢跑”引旧拉新打基础,在解决了消费者“憋久了” 释放的需求后,在中长期实现进一步拉新、留存、转化更为关键。



疫情逐渐控制,局势好转,非自然型景区类文旅项目将逐步复工开业,自然型景区的时间差优势将逐渐缩小,拉长到中长期看,比如半年一年或更长时间,这一优势将逐步消退。但同时,中长期里目的地和客源地的疫情局势好转,中长线游客会有增加。


文旅产业一个可预估的变化是,体验产品、文旅电商会得到加强,智慧旅游体系将会升级,消费者将更注重旅游产品的健康和安全,“体验、在线、健康”是三大关键词。


对应到自然型景区,“在线”前面已有描述,“体验、健康”怎么消化?


研学教育、自然(健康)教育,以及亲子教育(娱乐)的市场疫情后都将扩容,自然型景区具备了打造这类体验项目的资源优势,对应到康养、疗养、体育运动等产品服务也是如此。延伸说,观光产品是短期引流的一个直接有效入口,但在中长期里效能将被弱化,是一个产品体系的部分,景区要探索的形态可以是主打健康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将含有健康元素的资源凝练成目的地IP,是一个必然动作,再辅以观光、休闲度假融合的新业态圈层,才算是转型或有转型雏形,周边资源的整合工作必须得加紧推动了。


这样才有可能说,这些景区与那些新业态新项目缩短了距离,甚至尽可能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再次竞跑时不会拉下太多距离。


说易行难,自然型景区乃至整个传统景区的转型,都有着不低的门槛,而文旅大势中,本来留给自然型景区的红利机会几已消逝,这次呢?


自然型景区能转型改命吗?怎么转型改命?评论区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免费课程!!

END

「 精华文章值得看看 」


Ⅰ.文旅大咖公益直播20期合集!业内顶配高手亲授,深剖疫情下文旅业的趋势与未来

Ⅱ.疫情后,国内旅游市场需求走向会如何?这个报告说清楚了!

Ⅲ.魏小安:旅企复工急不得也缓不得,寄托疫后井喷式恢复或是一厢情愿 | 大咖谈疫情



执 惠

助力中国文旅目的地生态创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