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又有新动作!加码入局医疗旅游“富矿”,能平地起高楼吗?
海南在医疗旅游上有了加码动作,积极入局分羹意图明显。
6月16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条例》(简称《条例》)公布施行。其中有四章四十条细则对发展医疗旅游提出了相关政策,涵盖引进医疗机构、人才,以及财政与土地等。
当前海南的医疗旅游整体基础依然偏薄弱,但自贸港政策、优质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等,使其成为国内发展医疗旅游最适合的区域之一。而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简称“先行区”)是我国第一家以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低碳生态社区和国际组织聚集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开发园区。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医疗旅游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其集医疗、旅游、养生、保健等于一体。从既有市场规模以及医疗旅游消费发展势头看,这是一个新兴而日显庞大的细分产业。
海南省高层去年曾引用公开数据表示,全国每年大概有60万人去国外看病,这60万中国人去国外看病,为的是寻求国外最好的药物、最好的医疗器械。
这是海南发展医疗旅游可寻求转化的既有存量。医疗旅游的游客、钱,源源不断流向国外,确实可惜,但怎么留下来?海南的医疗旅游能平地起高楼吗?
01
基础薄弱,但时机不错
2019年1月1日,海南省印发《海南省健康医疗旅游实施方案》提出,该省将围绕医学治疗、医学美容、康复疗养、养生保健四大医疗旅游关键领域,打造“一心、五区”医疗旅游体系,并拟用十年左右时间,将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和世界医疗旅游主要客源地,实现健康医疗旅游总收入400亿元。
医疗旅游,“医疗”前置,医疗实力是前提。由此,医疗的便利度、价格优惠度、医疗条件质量、医疗人才层级、可享受的医疗服务完整性,以及国内稀缺药品的丰富性等,都是其中关键因素。
而这些都是当前海南发展医疗旅游的薄弱环节。
早在去年9月,海南发布《关于支持建设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即重点提出了多个补强短板的多项举措,包括引进国内知名公立医疗卫生资源、引进和培育国际先进水平医疗机构、健全人才发展政策、建设国家级医学教育科研交流基地、加快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方便境内外患者诊疗等。
其中不乏亮点。其中“方便境内外患者诊疗”方面提到,研究出台外籍医务人员、患者及陪同人员到先行区诊疗的入境、停留居留便利化政策措施。在患者备案承诺基础上,有条件允许先行区医疗机构患者带合理自用量的进口药品离开先行区使用。
参考此前海南省高层的说法,这意味着已在美国、日本和欧盟已注册的药物,在国内还没注册时,少量急需的可以在先行区先用,且对某些慢性病人还允许将药品带出去。
公开信息显示,一些在国外已使用的药品、设备和耗材,引进国内一般需要3-5年,而在先行区病人需要的药品和设备最快两个月就能送达。
此外,建设国家级医学教育科研交流基地方面,将开展真实世界临床数据应用的研究。上述海南省高层曾对此表示,真实世界临床数据的应用,有四方面的意义:一、能够极大缩短全球创新药物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我不是药神》里的故事可能不再重演;二、可以极大降低全球创新药物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使国际企业有更高的积极性将全球最好的药物、最好的器械带到中国市场;三、能够使更多的中国病患得益于全球最先进的药物和医疗器械;四、能够进一步巩固先行区作为全球最新医疗技术进入中国门户的地位。
这四种可能如果实现,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在国内医疗旅游的先发引领优势,以及在世界范围医疗旅游市场的地位,都将得以显现。
在《方案》中,也提及制定《海南经济特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条例》 ,授予授予先行区管理机构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等更大自主决策权。
这次的《条例》中,除了也涉及上述《方案》的多个举措外,还有其他相对突出的新政策。包括鼓励境内外资本在先行区投资举办医疗机构,放宽境外资本股比限制。民办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准入、社会保险定点、职称评定、等级评审、科研教学和学科建设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平等待遇。
大概率来说,先行区医疗机构等资源的吸附和构成,外资医疗机构与国内民营医疗机构将是很大一部分构成,相关的政策松动或优惠是关键因素。
而要吸引这些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院的积极入驻,财税政策、土地政策也很关键。
虽然《条例》中未涉及具体的企业税收政策,但参考最近的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提出的低税率包括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等,也将可能在先行区落地。
而《条例》中已提出通过债券资金、专项资金、补助等多种方式对先行区予以财政扶持。土地政策方面,篇幅相对不少,包括先行区土地利用应当符合先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需要,实施严格的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益;统筹安排先行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在先行区可以采取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者入股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允许以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者入股等方式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产业项目建设。
可见,先行区的新增用地保持相对紧缩控制但也留有开口的状态,关键可能要看落地项目的体量大小或重要程度。综合来看,地产商将可能是重要的参与者。一方面,随着当地医疗条件、环境等方面的提升,医疗养老的需求将提升,为相应的康养地产打开更多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地产商拿地及发展康养地产的需求,以及康养地产的前景、先行区的优惠政策、可想象空间等,都会是推动地产商入局分羹的缘由,况且,他们携资金、医疗资源等进入,也将能与先行区加快推动建设形成合拍。
那么一个隐忧在于,如何避免医疗旅游的地产化,先行区建设前期乃至中期,在更积极推动医疗机构入驻、医疗资源聚集等方面需要有更多动作和实质成效,而对地产的介入,需要保持一个相对审慎的态度,在投建节奏方面相对控制,为医疗机构等医疗资源的入驻留有一个相对较好的空间。
02
机会不小,但生意难做
从当前医疗旅游发展阶段来看,当前欧美国家的医疗优势整体突出,但发展中国家也有着发展医疗旅游较好的机会,比如泰国、印度等,都已是知名的医疗旅游目的地,这些区域医疗技术水平已有较大提升,同时在药物使用、诊疗等方面保有一个相对有竞争力的价格,凸显了医疗的性价比,加之旅游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两者相结合共同作用。
对应到海南,其打造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在政策支持方面层层加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解决医疗资源、医疗水平的短板问题。
同时,从消费趋势看,医疗旅游的客单价、消费客群及消费能力等将呈现一个整体上升的态势。但受疫情影响,出境游包括出境医疗旅游基本停摆,不过需求依然存在,每年去国外看病的约60万人将在一定时间里被迫或主动的将需求在国内转化,可以说海南有了一定的时间红利期,这至少是其缩小与周边医疗旅游目的地差距的机会。
这就又要看海南在医疗+旅游的融合能力,坦诚说海南具备生态环境及政策优势,算是目前国内发展医疗旅游最适合区域之一,其中医疗资源的吸引聚集提升不算很难,但要将医疗、康养与旅游有效嫁接融合,使得落地的医疗资源能具备更好的市场转化效应,也要看医疗旅游产品的新供给能力。
参考现有的医疗旅游境况,医疗旅游者选择医疗旅游目的地会有多个因素影响:1、医疗条件(便利度、设备、药物、环境等)较好、价格相对较低,医疗的性价比较突出为佳;2、医疗服务完整与优质,这些人虽也看重价格,但毕竟多属于消费能力较高群体,有一定预算,愿意花钱,但前提是对服务的完整性和品质要求不低;3、旅游体验的差异化,既要诊疗较快速有时间来旅游,也能享受目的地特质的旅游体验等。
上述《条例》也提到,旅游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先行区管理机构、卫生健康管理等部门促进医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依托全省旅游资源,指导发展高端体检、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中医养生保健、特色康养等医疗健康产品服务,加强医疗健康养生产品开发和旅游路线设计,发展医养结合、休闲养生、健康农业等医疗旅游延伸项目。
同时,鼓励国内外旅行社等机构为先行区开展专业化医疗旅游中介服务,加大医疗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提供医疗旅游全流程服务。
大体来说,海南的医疗旅游产业,可以是先内化出境游,同时扩大国内既有长线游,再扩大或同时扩大入境游的逻辑,也即先尝试将出境医疗的60万人(接下来会更多)中的一部分尽可能“拦”在国内,转化在海南消费;同时,基于医疗旅游领域的开拓,将有助吸引更多国内长线游游客,同时做长消费链,提高客单价;此外,通过类同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性价比优势,吸引更多的入境医疗旅游者。
但相比医疗水平和条件环境的升级,医疗旅游系统性的供给体系构建,复杂不少。这个供给体系除了核心的医疗旅游产品的打造与升级,以及产品的打包或整合,产品营销及目的地品牌塑造,还直接串联着旅行社、航司、酒店、医疗中介咨询、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翻译、消费金融、营销机构、入境或免签政策等,碎片化资源多,供应链长,对服务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品质度等,都要求很高。
其中,在众多医疗旅游目的地中,大家各有差异,海南是旅游大省,但仍欠缺具备标志性成体系的、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海南的医疗旅游差异可以在哪里?比如中医,可能会是一个可尝试的突破点。
在去年1月,博鳌超级中医院正式挂牌落户上述先行区,将打造集传承、医疗、推介、孵化四位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和诊疗平台。其中挂牌后签订的第一个项目是藏医药大健康产业中心。
中医虽当前评价不一,但从特色或差异化来说,依然明显,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保有一定体量的拥趸。如何将这种差异化真正落地为有实效的医疗旅游产品,还会有一个过程,这也是海南发展医疗旅游诸多切面的其中一个。
所以,您认为海南的医疗旅游前景如何?
END
「 精华文章值得看看 」
执 惠
助力中国文旅目的地生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