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年游客人次12亿、年收入超万亿美元:巨阔的山地旅游市场,中国能分到多少?

Ethan 执惠 2022-08-01

截至7月29日,跨省团队游开放省域已超20个,景区恢复开放也有加速迹象,比如四川已恢复开放652家景区,开放率达90%。文旅行业正在逐步走向正常,但其中也有改变,包括需求变化,其中山地旅游将可能迎来更多的市场机会,成为国内旅游发展的一个增长点


自然风光、山体资源、地域文化形成山地旅游资源基底,叠加登山、露营、滑雪、徒步旅行、山地自行车、研学等体育、教育以及休闲度假业态,构成独特而丰富的旅游体验产品服务链,契合人们疫后更明显的亲近自然、注重健康等诉求。


山地旅游作为新生活方式的直接载体,本身体量甚巨。据《世界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2020版))》统计,2019年全球山地游客(过夜游客,包括国内和国际游客)已达12.2亿人次,全球山地旅游收入达1.36万亿美元。同时,山地旅游增长速度已超过旅游产业增长速度


中国的山地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且潜在空间巨大,但受制于多重因素亦有较明显短板。在进一步扩增的山地旅游市场中,中国能分羹多少?


01


疫情催生山地旅游市场释放新需求


疫情带给文旅业的不单是严重的冲击,还在于它影响着部分文旅业的需求端,进而影响到供给端。这大致表现在,安心安全、追求健康的消费需求已然更为明显,使得游客在旅游决策(包括目的地、产品与服务)择取时,相较以往已有明显变化。


比如,房车、营地、自驾、定制小团等相较疫情前有走高趋势的需求表现。而亲近自然、体育、探险、康养等旅游项目,也更受青睐,其中既有一部分的传统观光游,也有综合项目串联成体的休闲度假游。这意味着疫情后山地旅游将释放出更多的需求,将成为文旅细分领域中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今年5月底,由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中法山地旅游发展研究院、携程集团、猫途鹰(Tripadvisor)联合发布的《世界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2020版)》(简称《报告》)显示,疫情后36%的旅游者对山地观光旅游感兴趣


何谓山地旅游?参考《报告》对其定义,即山地旅游,是以山地为载体,人类在山地的基础上进行度假、观光、户外运动、康养、文化探寻等目的的旅游活动与行为。


《报告》同时还对“山地旅游者”提出定义,即以山地为旅游目的地,以追求深度的旅游体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寻求身心愉悦等为主要目的的游客群体。


这类群体已将山地旅游发展推至一个高位。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全球游客对山地旅游的关注度持续增长,山地旅游产品的消费人次逐年增加,与2018年相比,2019年消费同比增幅达34.93%


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统计,目前山地旅游已占全球旅游总量的20%,并呈逐年增加态势


若从供需两端视角来看,这些数据背后的缘由也并不复杂。


时代跃迁发展和消费升级,促推人们去寻求一种更为“高级”,契合幸福健康诉求的休闲度假体验乃至生活方式,山地旅游成为重要载体之一。


优质的山地因为特质属性,依托山地水体、动植物、立体气候等自然资源,成为重要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可以承载人们远离城市喧嚣,亲近或回归自然、追求健康、休闲放松等生活方式需求,以此为先导,山地旅游在单一的观光基础上,可以叠加餐饮、住宿、娱乐、教育、体育运动与休闲、休养等产品业态,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消费供应体系或链条。诸如健康旅游、体育旅游都与山地旅游有重要交集,乃至可归类到山地旅游领域。此外还有研学旅行、农业旅游和林业旅游等,也属“山地+”范畴。这意味着在一个核心业态或核心吸引物构建后,山地旅游的整体产品业态、服务供给的容纳度、可延展性都较大,而随着旅游项目开发主体能力的提升,将有可能进一步满足跃升的个性化、纵深化旅游消费需求。


其中,结合山地自然生态条件,进一步充分挖掘提炼山地文化资源,融合打造更富体验、更具特色的山地旅游产品,成为趋向之一。


不少山地区域历经时代更迭变迁,沉淀下了不少历史文化、浓郁本真的民俗风情,加之丰饶的乡土物产,地域特色鲜明,其价值挖掘打造,不止体现在历史人文景观修缮保护与开放,还在于提供的民俗或民族文化体验覆盖在吃住行游等消费链条中。



以山地旅游“圣地”阿尔卑斯山为例,其冰雪运动是核心体验,在此外还有温泉疗养、登山探险、山地骑行、徒步旅行和乘坐全景观列车等体验,一核心+多体验进行串联。而全景观列车、高山滑雪场、高山温泉和酒吧、冰川地质博物馆、金棕榈快车等,都是阿尔卑斯山特色区域文化的代表,是提升旅游体验、增加消费黏性的重要载体


由此,优美的自然风光、核心山地体验项目、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构成一个山地旅游发展的三要素


另一个维度来看,在以上阐述的山地旅游本身具备的市场发展空间背后,政策的支持亦是推力之一。一个优质的山地旅游项目链接着生态保护、生态资源开发、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区域的文旅产业及整体经济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将山地旅游发展推高的重要考量。


02


山地旅游的中国市场和机会


在巨阔的山地旅游市场中,中国有怎样的机会?


上述《报告》显示,欧洲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山地旅游目的地,而中国也在前十名之列,显现其既有地位和未来潜力空间。


中国的山地资源很丰富。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山区(包括高原、丘陵等在内)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类型多、分布广,高山和极高山具有独特的地貌景观,且较为封闭,资源保存完好。其中中低山占山地总面积的60%,有着开发休闲、娱乐和运动等优势。同时,我国山地型自然文化遗产地、山地型国家风景名胜区、山地型5A景区均超过总量的50%


广袤的地域、民族文化的多元使得中国的山地旅游在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民俗文化的集合呈现多样性,这是既有山地旅游发展和未来扩容的基底。


市场消费需求及其空间则是另一基底。参考官方数据,2019年全年我国国内游客超过6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72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4%、11.7%,这是巨大的消费市场规模。同时,经济发展与收入水平提升,使得国内的旅游消费、生活方式的追求在升级和分级,在还保持一定体量的观光游市场外,休闲度假需求愈加刚性和扩增,若转化到山地旅游,其前景蔚然可观。


根据猫途鹰对其用户的调查研究,40%以上的全球山地旅游人群的山地旅游动力来自山地户外活动。而中国目前约有1.3亿户外运动爱好者,这是巨大的用户基础池。



再看政策端


一方面,山地旅游的合理发展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层定调,对相关有效政策的制定落实,本身即有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文旅产业发展、文旅融合推进背景下,相关的促发展政策已早有制定。


2016年5月,原国家旅游局与国家体育总局签署了《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2017年5月,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而早前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为高屋建瓴;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印发《2019文旅康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这些政策直接或间接为山地旅游带来政策红利。


不过,当前国内山地旅游虽整体在往山地康体(康养)、山地运动、山地冰雪、山地度假等综合模式方向发展,但山地旅游产品相对单一、供给不足等情况也较明显


以一些自然型景区为例来说,在各类型文旅项目复苏回血中其实占有一些先机,缘由在于这些景区的区域空间大、空气流通性好、游客的距离区隔相对容易等,能够先期开放。同时,相对优质的自然环境条件,对应当前及未来游客亲近自然、提倡健康等心理诉求也有帮助,在暂不考虑限流最大承载量50%的情况下,目前自然型景区发展山地旅游具备优势。


但这个先机和优势能延续多久,市场空间能延展多大,关键也要看产品供给,单一的观光型山地旅游产品已然不够,难以满足游客对多样化、综合性的山地旅游体验需求。一些景区受制于环保或景区空间条件,难以在景区内做更多产品服务开拓,在景区外开拓新的业态产品又受制于资金、新项目打造和运营能力,挑战仍不小。同样,一些有开拓条件的山地景区,资金、新项目打造和运营尚是还要迈过的“坎”。此外,交通条件、基础设施较薄弱等限制,又导致了一些山地旅游项目与大体量消费群体的区隔。


机遇在前,挑战在列,以上只是中国山地旅游发展的部分缩影,接下来该如何突破还需整个业界的群策群力。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END

「 精华文章值得看看 」


Ⅰ.投资百亿打造文旅新物种:文旅新时代的产品和目的地竞争

Ⅱ.门票降价、免费:景区的难言之痛

Ⅲ.发展陷困的民宿,迈向文旅度假综合体将获重生?



执 惠

助力中国文旅目的地生态创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