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爆红逆袭,博物馆“一超多强”格局生变?
点面靥、描斜红,慵懒奏乐、翩翩起舞……14个唐代乐俑在博物馆中“复活”,化身为一群娇憨丰腴的唐朝少女,上演了一曲如梦如幻的《唐宫夜宴》,并在春节期间成功“霸屏”各大媒体。
河南春晚中的这档现象级节目,也使河南博物院“一战成名”,热度同比大涨500%。而捧红河南博物院的不只《唐宫夜宴》,“一盒难求”的考古盲盒、古钱币巧克力等文创产品同样声名鹊起。
河南博物院的出圈,意味着一家地方博物馆的顺利“逆袭”,也印证了当下博物馆的转型轨迹。地方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创新与潮流敏锐度,正成为一个随机变量,推动国内博物馆市场“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再度生变……
01
河南博物院的“出奇”与出圈
《唐宫夜宴》有着新媒体时代的“爆款”基因。
相比以往古典舞的纤细唯美,《唐宫夜宴》的舞蹈演员们身着棉服、口塞棉花,呈现出憨态可掬的丰腴仕女形象,这无疑是一次“破格”的尝试。而从另一面看,利用当代的视觉审美去复刻传统文化形象,反而增加了古典文化与观众之间的接近性。
舞蹈并非《唐宫夜宴》的全部内容,国潮、文物、艺术、科技的深度融合是其内核。表演过程中,舞台逐渐变成一幅古典画卷,“唐朝少女”们穿行期间;通过5G+AR等“黑科技”,《千里江山图》《唐朝仕女图》等十余件国宝级文物逐一浮现,与整体舞台表演相映成趣。
图片截取自《唐宫夜宴》片段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融合,让博物馆中定格的唐俑变得鲜活生动,也让《唐宫夜宴》成功“出圈”。而在其背后,祭出贾湖骨笛、莲鹤方壶、妇好鸮尊等镇院之宝的河南博物院,同样凭此节目一战成名,成为新晋“网红”博物馆。
一组数据对比可以佐证其热度。2020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高德地图曾发布全国热门博物馆TOP10榜单,彼时的河南博物院仍榜上无名。而今年河南卫视春晚播出后,驴妈妈旅游网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河南博物院搜索量同比上涨500%。携程集团的春节大数据也显示,河南博物院已上榜全国十大线上本地预订人气目的地。
图片来源:高德地图
相比国内其他知名博物馆,河南博物馆的热度亦不逊色。百度关键词搜索指数显示,《唐宫夜宴》播出后,河南博物院热度一举反超“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甚至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平均搜索指数基本持平。
截图来源:百度关键词搜索指数
从《唐宫夜宴》到“元宵奇妙夜”,一系列出奇制胜的操作,帮助河南博物院顺利“出圈”。而事实上,其爆红的伏笔或早在几个月前就已埋下。
去年12月,一组名为“失传的宝物”的考古盲盒悄然走红。玩家通过随盒附赠的“迷你版”考古工具,在一抔黄土中体验考古的乐趣,最终可获得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微缩文物。这种新奇的玩法备受欢迎,甚至一度导致“一盒难求”的现象。截至今年3月初,考古盲盒已销售超过2.2万件,成为河南博物院旗舰店内销量最高的文创产品。
截图来源:河南博物院淘宝旗舰店
从文创产品的打造逻辑出发,考古盲盒实现了一次巧妙的创新。
事实上,在当前的文创市场中,借力盲盒的产品逻辑与营销方式已属常见。但相比简单的玩偶摆件,考古盲盒抓住了盲盒营销的核心逻辑,即未知性与惊喜感,这与考古工作本身的特质十分相似,二者叠加实现了一次完美的融合。这也使考古盲盒在玩法体验上,丰富了探索性与参与感,帮助产品与其背后文化IP结合更加紧密,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辨识度和记忆点。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曾表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让冷门偏门的考古热起来、被公众熟起来。” 除考古盲盒外,河南博物院出品的古钱币巧克力,以及《唐宫夜宴》播出后迅速上线的仕女乐队盲盒,同样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分别位列旗舰店销量排行的第二、三名。
02
博物馆的转型“生意经”
另辟蹊径,对于文物资源优势不够突出的地方博物馆来说,尤为重要。河南博物院的逆袭之路,部分印证了当下博物馆向品牌化、媒体化、娱乐化、数字化四个方面的转型轨迹。
其一是品牌化。
博物馆的品牌化主要基于两方面,文博文创产品及各类活动展览;而文博文创产品开发,也是当前博物馆创新转型的一个重要路径。博物馆作为收集、陈列、研究文物典藏的机构,基于馆藏的文物资源,可延伸出大量不同朝代、历史人物、艺术文化等各方面的待开发IP,拥有打造丰富衍生品的巨大潜力。
国内的文创开发,始于201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首创的《朕知道了》纸胶带,北京故宫博物院紧随其后,并凭其强大的IP开发能力迅速攻占市场。一时之间,全国各地博物馆群起而效仿,文创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某种程度上,文物资源、历史IP的知名度,对文创产品的市场普及度、认可度有着重要影响,这也是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文创产品广受青睐的原因。
事实上,除了“镇馆之宝”等顶级资源外,多数消费者对于地方博物馆文物资源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不少地方博物馆主要聚焦某几件藏品进行开发,因其知名度高、差异化强,但这也导致了文创产品的严重同质化,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笔记本、扇子、马克杯、T恤等产品。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横空出世,有其必然性。河南作为夏商古都,地方博物院以青铜器、陶器、玉器等考古文物而闻名,文创产品将盲盒与考古相结合,有其原创性、独特性与差异化,也借此形成河南博物院的初期品牌化印象。
其二是媒体化。
对于博物馆来说,传统的宣传推广形式以宣传册为主,辅以图书、明信片等出版印刷功能。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博物馆在营销方面的主动性更强,线下各类活动、主题展览,线上综艺节目、纪录片、“双微一抖”社交媒体等,都成为了博物馆对外宣传的渠道。
随着对外发声的渠道趋向多元化,博物馆整合资源、制造话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也因此具备了更明显的媒体属性。文博探索类综艺《国家宝藏》、文物修复类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影视节目,即通过对内容的筛选、策划与呈现,引发了现象级的话题关注度与影响力。
同时,博物馆的媒体化发展趋势也有助于其品牌化形象的巩固。仍以河南博物院为例,《唐宫夜宴》走红后,河南博物院又迅速与河南卫视联手,借鉴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灵感,推出“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特别节目,第一时间延续话题热度,使其成为强化河南博物院品牌形象的加分项。
此外,就博物馆自身的陈列空间与展览形式来说,娱乐化、数字化同样代表了其转型方向。博物馆纷纷尝试从“橱窗中的历史”走向“可参与、可体验、可互动的历史”,通过营造主题空间、体验场景、VR/AR等科技,尽可能缩小博物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博物馆娱乐化的呈现形式之一,是搭建主题空间,南京博物院地下层的民国馆,便在这一方向上进行了探索。
南京博物院尝试对民国时期的老南京街巷进行还原,再现了当时的部分历史建筑,将百乐门大剧院、南北货商铺、老式照相馆等场景以实体店形式融入其中,并通过声光电等技术模拟再现。游客走在民国主题空间中,亲身体验百年之前那段浓缩的历史。
随着VR/AR等仿真建模技术的应用普及,数字化成为博物馆走近受众另一种方式。一方面,博物馆利用这些“黑科技”丰富线下呈现形式,优化现场参观体验,如2017年故宫推出的“VR博物馆”,让受众带来突破时空的限制,以古代人的身份在鲜活的历史场景中行走、触摸,丰富其对馆藏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另一方面,数字化使博物馆陈列展览从“实物导向”拓展到“信息导向”。博物馆通过对文物三维扫描,将其进行数字化,并置入线上虚拟展厅中,通过科技增加了文物在受众面前的曝光度,突破藏品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物普及度及博物馆自身的吸引力。
03
一场存量突围赛悄然打响
新的转型策略,来源于新的消费需求、新的竞争环境。河南博物院的“逆袭”,或将为头部博物馆间的竞争格局带来新的变量。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有5535家博物馆。在五千余家博物馆中,头部玩家包括了文旅部直属的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以及中央地方共建的“8+3”十一家省级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8个博物馆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等3个博物馆为培育对象)。
在学术研究层面,头部博物馆们保持着紧密的交流合作关系。而在旅游目的地层面,由于重点博物馆与高品质文物的增量相对有限,博物馆行业已然显露出存量市场的特征。而对于国内的博物馆市场,二八定律或许不足以形容残酷的竞争格局,事实是占总体数量千分之二的头部博物馆,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客源市场,以及绝大多数的顶级文物资源。
同时,一场围绕在头部玩家周边的存量突围赛,已悄然打响。目前,国内头部博物馆市场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毋庸置疑,故宫博物院站在市场的金字塔顶端。故宫博物院所处的特殊地位,有其必然性,如其拥有国内顶级的文物资源,新媒体时代发展之前,其已凭借各类“清宫剧”被游客们所熟知;也有其偶然性,例如切入文创产品市场早,因此也较早占领了受众心智。
故宫博物院的特殊性使其占据着“一强难撼”的地位。而国家博物馆与各大地方博物馆紧随其后,瓜分剩余市场,“多强”的组成格局或将面临长期的波动变化。从河南博物院的走红经历来看,地方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创新与潮流方面的敏锐度,也将对“一超多强”格局带来更多的竞争变量。
相比一般旅游目的地,博物馆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物收藏,这意味着其拥有品质相对较高的人文旅游资源,差异化突出。而相比一般旅游产品,文物收藏、展览、研究、教育等功能,使博物馆拥有更加稳定的客流和相对更长的生命周期。
而文博消费浪潮下,需求端的持续升温推动了这一竞争加剧。随着消费者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观光旅游无法满足新生需求,旅游活动中深度游、文化游的占比迅速提升。在此背景下,博物馆不再“高冷”,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环球网报道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博物馆数量和游览人次均有上升。其中博物馆数量从2015年的4,626家变成了2019年的5,535家。在游览人次上,2019年,我国博物馆参观人数达到了12.27亿人次,比五年前上涨了57%。
尤其在今年“就地过年”的大背景下,本地游、周边游领跑市场,城市微旅游成为市场新热点,助推了“博物馆热”现象。期间,“网红”文物、博物馆夜游、文创产品等走俏市场,博物馆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升级。
「 精华文章值得看看 」
执 惠
助力中国文旅目的地生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