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杭州第3只金钱豹仍未寻获?动物生意光鲜背后的暗影交织

刘俏 执惠 2022-08-01

出逃25天,第3只金钱豹依然下落不明。


全城追豹的同时,“瞒豹”事件仍在发酵——“主谋”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下称“杭野”)因此关停,其幕后投资者的商业版图也被挖掘和还原。


资料显示,杭野背后第一大股东雄鹰集团,拥有包含动物旅游在内的三大支柱业务,另外两项则分别涉及猎枪制造,以及声称“依托珍稀野生动物资源”的制药公司。


“一手枪打猎物,一手保护动物。”雄鹰集团背后的业务关联引人联想。也再次引发外界对于动物园产业“地下交易”的关注


旅游产业中,“动物”似是天然和永恒的吸引物。而在文旅新消费时代,面向传统亲子客群和猎奇的年轻客群,这一主题衍生出更多可能,从综合度假区到室内动物园,2.0、3.0产品相继出现、再更新迭代。


但光鲜市场的背后是一片暗影。


从私营动物园通过“黑色操作”交易野生动物,到室内动物园被质疑靠侵害动物“圈钱”,再到与“瞒豹”事件热度相当的活体宠物盲盒……


“动物生意”的光与暗交织,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市场与利益链条?


01


非典型“动物生意”

有多迷人,就有多危险


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这个“瞒豹”事件的主角,究竟在做着怎样的“动物生意”?


我们先简单回顾下这件事的始末:


5月6日 /Tuesday

杭州转塘山林疑似发现豹子,市林水局要求当地动物园自查并上报情况。杭野回应:园内没有动物逃逸,接到林业部门通知后,派人配合救助。

5月7日 /Friday

杭州金苑山庄小区的监控中,发现有豹子出没。

5月8日 /Saturday

上午,杭野发布关园公告,称“园区发生安全问题需及时处理和维护,故暂停开放”,中午时被媒体发现公告已删除。


下午,富阳通报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发生金钱豹外逃事件。杭野随后发布致歉声明,解释称“因考虑到出逃的未成年金钱豹攻击性较弱,担心事件公布会引起恐慌,未及时公布有关信息”。

5月10日 /Monday

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因“金钱豹外逃事件”涉嫌犯罪,杭州市公安局富阳区分局依法对其立案调查,依法对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张德全等五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据野生动物世界金钱豹外逃事件新闻发布会消息,4月19日,由于两名饲养员打违反安全操作规程,3只亚成体金钱豹就已经外逃。而园方管理层经商议,决定隐瞒不报,并在私下自行开展搜捕。


消息发布后,有网友晒照表示,金钱豹出逃当日,曾看到许多春游的小学生正排队入园。而杭野并未及时关园搜捕,其背后暗藏的危险性不言而喻。



明知危险,杭野为何先后两次隐瞒实情?


园方认为,若如实对外公布并上报主管部门“豹出逃”事件,将严重影响“五一”期间营业


而让杭野“只认金钱不认豹”的这笔营收,有多可观?


据杭州市文广旅游局消息,“五一”期间,杭野累计接待游客9.77万人次。若按其180元的门票均价粗略估算,假期5天,杭野仅门票收入就能达到1760万元左右。


诱人的利润,成为杭野以身试法的主因。而杭野的运营和投资主体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庞大的“动物生意”


企查查资料显示,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旗下的控股子公司还包括:杭州龙晖瑞颐酒店、非洲之窗旅游公司、杭州龙晖海洋世界,和已注销的西双版纳亚洲象种源繁育中心。


而杭野的第一大股东龙晖集团,旗下的公司还包括齐齐哈尔龙沙动植物园、三亚龙晖动物繁育有限公司,和已注销的杭州蓝宝石马戏团、富阳龙晖动物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等。从繁育、养殖、管理到马戏,龙晖集团投资涉及动物园产业的环节,几乎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再向上溯源,龙晖集团由黑龙江齐齐哈尔的雄鹰集团80%控股。


雄鹰集团官网简介显示,其是一家以装备制造、旅游、制药三个支柱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其前身为原国家林业部的定点猎枪生产企业


三大指支柱产业中,既有包含猎枪生产的装备制造,又有以动物园相关业务为主的旅游业,还有声称“依托珍稀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产品研发的药业公司。在动物园倡导保护野生动物的背景下,雄鹰集团的这一业务组合,令吃瓜网友们直呼“看不懂”。


一个更具矛盾感的事实是:2012年,雄鹰集团旗下一基地被爆出“犀牛活体刮角”;截至目前,其子公司中的黑龙江雄鹰狩猎俱乐部、黑龙江森巴狩猎俱乐部等仍在运营。而雄鹰集团实控人张举彦,则于2018年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的副会长、常任理事。


“一手枪打猎物,一手保护动物”的企业版图,其具体关联与运作模式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事实上,动物园的黑色利益链,几乎已是公开的秘密


部分私营动物园,既要维系生存,更想攫取园区运营以外的超高额利润。久而久之,动物园产业的黑色地带逐渐形成。


据一名认证为“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周卓诚”的微博用户透露,私营野生动物园、虎园等常规“黑色操作”是,先瞒报园区内的新生动物,随后将其或流入黑市,或用于“萌宠”观赏。幼体成年后再替换掉原有的年老个体,而后者又将沦为违规狩猎与药材药酒市场的“原材料”。周卓诚还特别提到,上述“黑色操作”不针对特定一家,而是动物园产业内长期普遍存在的现象


截图来源:微博@开水族馆的生物男


另据“梨视频”2017年发布的视频《私营动物园:老虎枯瘦熊饿死》,时任中国绿发会濒危物种基金秘书长的胡春梅表示,私营动物园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存在,或是为部分非法盗猎洗白。


视频中,私营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也表示,“高峰期,一只小老虎能卖到十几万”。而当被问及动物来源的时候,工作人员则称此为“商业机密”


截图来源:微博@梨视频


02


野生动物园进化史:

高光时刻与转型隐忧


雄鹰集团业务背后的利益链条,目前尚无从查证。但杭野的所为,某种程度上的确佐证了野生动物园是一门“赚钱的生意”。


野生动物园脱胎于传统的城市动物园,但运营模式几乎完全不同。


最初,城市动物园是用于安放动物、供学者科研而专门辟出的城市一隅。后期逐渐向市民开放,提供观赏及科普,价格也实惠亲民。根据相关规定,政府投资动物园的成人门票价格,应不高于当地人均月收入的千分之五。


正是由于首重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及公益性,多数城市动物园有着与传统景区相似的无奈,即以游览观光为主,园内缺少能够与游客互动的体验性项目。


这一需求背景下,野生动物园作为“变种产品”应运而生。


相比城市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的占地面积相对更大。其凭借自然环境或人工模拟环境,营造出大规模的动物散养区,视觉上拥有更广阔的观光视野。


而在体验方面,野生动物园针对以青少年为主的游客群体,往往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体验类项目。在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的同时,一条以“门票+二消”的营收模式也基本跑通。园内的二次消费涵盖了小交通、餐饮、研学体验、纪念品销售等多类业态产品,逐渐成为动物园营收的第二曲线。


2017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园专业委员会成立时表示: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野生动物园公益与经营相结合的产业化模式已获得成功,产业类群盈利能力增强。


而“高光时刻”过后,转型隐忧日渐凸显。


野生动物园的游客构成多以家庭亲子客群为主。但随着各类文旅产品供给逐渐丰富,主题乐园、文博场馆、户外营地、亲子度假村等业态,正在以更具吸引力的IP属性、更加丰富的休闲度假体验等,满足家庭亲子客群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也对野生动物园构成新一轮的客流争夺战。


野生动物园先后迈入自身的存量转型期。


例如,北京野生动物园、上海野生动物园试水园内的营地夜游+研学活动;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则搭建了全国第一家建在野生动物园内的主题酒店;据某设计机构官网消息,处于关停中的杭野,也正有意向在园内新建一座动物主题公园。


截图来源:集美组官网


在原有的观光、餐饮、购物等基础上,融入研学、娱乐、住宿、文创等多种业态。野生动物园们正在探索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强游客粘性、延长消费链条的新路径。传统的野生动物园逐渐向动物主题的综合型目的地过渡,尤其对于私营动物园来说,突围并非易事。


截图来源:长隆集团官网


一个可参考的经典案例是“长隆模式”。


动物是长隆起家、发展走高的绝对核心因素之一。


长隆集团董事长苏志刚起初坚持引进大种群动物,比如长颈鹿、斑马、猎豹、犀牛等,这样形成声势,暂不说投资风险,但确实带来了动物差异化壁垒(数量和质量),稀缺性让长隆有了声名。同时,规模化种群模式,有助于动物繁衍,加上长隆在动物繁衍培育技术的重力投入,这样避免后续继续引进相应动物,成本缩减,且规模化优势抬升。


提个细节,2000年后全球野生动物贸易的壁垒提高,长隆的动物种群规模化优势更为凸显,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能力更突出。这些让动物这个核心形成滚动效应。


当具备一个同领域的强力核心吸引物,且壁垒做高,就有了围绕核心打造更长产业链的可能。长隆后续打造主题乐园,包括水乐园,设备和技术的投入都被认为是当时的顶级,为的是形成“第一、最大、最多、最全”的效应,增加单个项目或整个产品的差异化,极致化的“单品引爆”,多次口碑化叠加。


珍稀野生动物+马戏演艺+酒店+乐园,多个突出项目形成消费长链条,同时动物的IP化、主题化又深度融入酒店、乐园中,“长隆”成为一个IP,这也是动物作为核心的表现


不限于这些,还有更多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让长隆难以被其他企业所复制,只能是自己复制自己。


此时,若再有动物主题的同类产品入局竞争,相比长隆,无论在IP吸引力、业态组合还是运营模式上,短时间内都很难做出差异化


除此之外,私营动物园还面临着较高的准入条件。


相关监管规定,私人开办动物园首先要向林业部门申请国家野生保护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驯养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的,则必须向省林业厅申请,只有拿到许可证之后,才能向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


03


小而美的萌宠经济

能完全避免“带血生意”吗?


转型不易,尽管不少野生动物园正在加速改变。但疫情成为了最大变量。


我等了三个月,还没有等到多少人来‘报复’我。”去年疫情期间,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凭借着一场“求报复”的演讲走红。


沈志军曾表示,2020年1月至3月长达51天的闭园后,尽管客流情况逐渐回暖,但当年前7个月损失仍达2000万之巨,这个数字约等于园方在动物生活各个方面的一年开支。


这事实上也点出大型野生动物园的一些运营难点:无论怎样转型升级,在场地较大、动物数量多、饲养需求量大等因素下,园区前期投资与运营维护等都是绕不过的“成本门槛”



一边资金需求量大,另一边准入条件又高,野生动物园的行业壁垒被一层一层垒高,也令许多有意入局者望而生畏。


但对于不少亲子客群来说,动物是天然的吸引物,没有人愿意错过这个新消费的“密码”。加之疫情过后,商业项目中的新场景、新业态不断迭代,越来越多的“动物生意”,正在从室外搬进室内,从大场地搬进小场景。


室内动物园是其中最具人气的产品之一。


自2018年,天津zoonly室内主题动物王国、南京Zoonana室内动物园等先后开业,全国各地掀起了一波室内动物园的开店潮。


室内动物园多选择大型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等落位,相比传统的野生动物园,不仅锁定了原有的亲子家庭客群,更切中了当下年轻消费客群猎奇、打卡的消费心理,迅速成为所在商业项目的“流量收割机”。


产品模式上,室内动物园的平均面积控制在2000~3000㎡。以zoonly为例,全馆共饲养展览动物100余种,以萌宠类动物为主,没有猛兽及大型动物入驻。馆内分为动物观赏区、动物体验区、小动物喂食区、餐饮服务区、zoonly剧场、兔子百货等十大主题区域。


从上述业态组合的方式来看,室内动物园同样包含观光、体验、餐饮、演艺、零售等,几乎是一个微缩版的野生动物园。但相比后者,室内动物园不受天气变化等因素限制,观光与体验衔接或更为紧凑


另一边,室内动物园的投资收益模式也逐渐成型。


以室内动物园运营商物垣文化的单店模型为例,据其介绍,“小小动物元”2.0产品单店年营收在700-1000万元之间,投资回收期7-9个月;而3.0产品单店或可达到1200-1500万元,回报周期也在进一步缩短。


室内动物园作为一种文旅新消费对象,某种程度上延长了这笔“动物生意”的利益链,其市场需求还未饱和,可落地场景的要求标准相对较少。同时,投资体量相比大型野生动物园要小得多,准入门槛低,又较易助商业综合体打造差异化的主题标签和流量入口


综合多种因素,室内动物园行业中,蕴藏着空间巨大的蓝海市场。但这片蓝海之上,同样充斥着各种质疑的声音。


室内动物园的主要争议在于动物的养殖生存环境。一方面商超环境中的灯光、声音、人流等,都会对动物造成焦虑。此前,南京Zoonana中的“镇馆之宝”——一只价值30万的树懒,就曾为逃离嘈杂环境“越狱”到天花板的夹层中,并在该夹缝处持续生活了一个半月。



另一方面,室内动物园的新风系统,终究难以营造与室外一模一样的开放通风环境。长此以往,一是动物气味难以消除,二是部分动物混养可能滋生细菌感染,增加动物间疾病传播的可能。


而在以动物为核心吸引物的新业态中,还有某些披着“萌宠经济”外衣的“带血生意”,正在监管缺失下野蛮生长。


近期争议颇多的宠物盲盒是其中典型。从成都到苏州,目前全国已发现上百件“活体宠物快递”,其中不少因为快递盒没有空气流通,窒息甚至死亡。宠物盲盒也将面临全民抵制和更加严格的监管


不难想象,新消费时代,动物园迭代创新产品业态、动物主题及其IP衍生品等,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拥有较为光明的市场前景。但与此同时,如何切实保护动物权益、保障其生存环境?如何真正取缔产业链的黑色地带?动物主题新消费的光与暗依然并存。



今日话题

关于“瞒豹”事件及动物生意,欢迎您在留言区发表看法



课程所剩名额有限

欲了解课程更多信息及报名,请联系:

董先生 15638575643

↑↑↑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 精华文章值得看看 」


执 惠

助力中国文旅目的地生态创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