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证券交易所“横空出世”:中小旅企的资本春天,会来吗?
最高层9月2日称,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将成为第三大全国性证券交易所,新三板实现超越过往诸多变革的升级,其精选层的66家公司,或将成为上交所第一批上市公司,而另外的1250家创新层公司、5983家基础层公司,成为递延的上市后备力量。
新三板,至此颇有苦熬许久,一朝飞腾之感。
而曾将新三板视为叩开资本市场大门,为己融资的中小旅企,已从“趋之若鹜”,走向摘牌潮,颇有心灰意冷之象,背后既有内因,更有外因。
而今,北交所的“横空出世”,将会带给中小旅企新的机会吗?它们会迎来资本的春天吗?
01
中小旅企大批“出走”新三板
关于新三板,要回溯到2012年8月22日,证监会统一组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同年9月7日,首批8家公司集体挂牌。
不久后的2013年1月1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揭牌运营;同年12月31日,新三板扩容至全国。
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重要平台,新三板来了。
中小企业融资,被多打开了一扇门,蜂拥而至,拥抱新三板:
2014年8月14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达1000家;2016年12月19日,挂牌公司达10000家;2017年,再增至11630家,达到顶峰。
但辉煌很快过去,2018年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开始下滑,每年递减。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3日,其挂牌公司还有7299家,相比2017年峰值,已减少37.2%。
挂牌、摘牌,企业来去之间,都较快。流动性不高、成交量少,融资难,使得企业难有留恋。而企业自己不行,也导致留不下。
有个公开数据可以参考下,2020年整个新三板市场总体成交金额1294.64亿元,而A股在2021年以来的163个交易日中,共有79个交易日的单日成交额超过了1万亿元。
差别太大。
旅游企业近几年在新三板也经历了不小的起落。
执惠不完全统计,2016年,新三板旅游企业挂牌73家,摘牌0家;2017年,挂牌53家摘牌11家;2018年新(拟)挂牌新三板的旅企13家,(拟)摘牌至少19家,进入“负增长”时代;2019年,(拟)摘牌或申请退市数量高达至少27家,涉及景区、酒店、在线旅游、旅行社、实景演艺、文创、IP运营等多个细分领域。
虽近几年仍有新挂牌新三板的旅企,但已明显式微,目前还留在新三板的旅企预计不到80家。
公司长期战略发展规划需要、拟IPO、降低公司运营成本等,是旅企选择摘牌提及的主要说法。
比如2018年摘牌的乔家大院,挂牌不足半年,出走原因是:1、融资要求难以被满足;2、“乔家大院”商标使用权落空,业务发展不确定性增加,旅游周边业务延展受限,新三板之利难有所用,且挂牌带来财务及信息披露成本等。
另一面,不少新三板旅企无法按时披露年报或半年报,被动摘牌。而这背后也折射出,不少旅企的营收、利润压力不小,运营不佳,增长空间受限,别说在新三板“混不下去”,换作其他资本交易平台,更进不去。需要融资,但本身能力资质又不好,颇有无奈,恶性循环。
这种带有优胜劣汰的结果并非根本。几年下来,从曾经的趋之若鹜,寄予厚望,到“门可罗雀”,心灰意冷,核心在于,不少旅企曾期许借助新三板,与资本市场交联,叩开资本之门,融资或上市,做强自己的夙愿,基本落空。
这是个典型缩影。
再不改变,新三板更要冷清了。
2016年5月27日,全国股转公司首次发布创新层挂牌公司名单,对挂牌公司实施分层管理,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
2018年4月21日,新三板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启“新三板+H股”模式,为新三板挂牌企业申请到香港联交所发行股票和上市提供便利。但是,新模式的门槛依然被认为较高,真正够得上的新三板企业不多,未对“摘牌退市潮”带来实质缓和。
2019年10月25日,证监会宣布启动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提出设立精选层、建立转板上市机制。
2020年6月3日,明确转板机制,证监会发布转板上市指导意见。在精选层连续挂牌一年以上,符合转入板块上市条件的公司,可以申请转板到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
2020年7月27日,精选层正式设立,首批32公司挂牌。
2021年7月23日,上交所、深交所发布精选层转板上市配套业务规则,为转板上市进入落地实施阶段进一步明晰实操路径。
截图来源/微信公众号:涛动宏观
自此,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新三板的“新三层”制度形成,大体可视为,一层比一层的筛选标准更严格,门槛逐层递增。
怎么考虑的?
其实就是将新三板中最优质的公司挑选出来,吸引投资者进行交易。大白话就是,告诉投资者,我帮你挑选出了最好的公司,来投资吧,这些公司也就更好实现融资了。
这样一来,新三板饱受诟病的流动性不足、交易不活跃等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
但精选层公司还是太少了。
最新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共7299家,其中基础层5983家、创新层1250家,精选层只有66家。但9月2日,这66家公司成交额达8.38亿元,占整个新三板成交额的74.42%,成交量5101.86万股,占整个新三板成交量的40%。
基础层、创新层公司的交易也太少了。
一个细节是,66家精选层公司里,没有一家旅游企业。
寄融资希望于新三板,包括旅游企业在内的绝大多数企业,还是难有指望。
那么,新的北交所,会带来改变旅企命运的机会吗?
02
北交所来了,中小旅企的资本春天呢?
从目前信息看,北交所算是升级版的“新三板”,与后者既有的基础层、创新层和精选层密切相关。
比如,参考证监会的既有解读,北交所将以现有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意味着北交所将是新三板的组成部分,其将和基础层、创新层一起组成新三板的市场层次。
其中,上述的66家公司,将可能成为北交所的第一批上市公司。同时,北交所未来新上市公司将从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中产生,这对现有及未来的创新层公司有不小利好。顺延下来,基础层公司也有利好。
新的大门,真正在被打开。也意味着,从基础层—创新层—上交所上市,将是个“升级打怪”的过程。
北交所的核心服务对象仍是中小企业,尤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受青睐,包括“创新型的中小科技企业”。
所以,对于多数偏传统、发展想象空间不够突出的中小旅企来说,北交所提供了新的融资曙光,但要落为现实,依然不易。
东亚前海宏观固收首席郑嘉伟对执惠表示,由于北交所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因此对于中小旅企的影响需要区别看待。对于一些比较有创新特色的中小旅企,北交所的成立可以有效帮助其进入资本市场获得融资,从而更快速地发展。对于没有什么特色的中小旅企,可能北交所的设立对于其的影响会相对小一些。
其中,具备科技元素及创新能力,在文旅科技融合方面有所潜力的旅企,会有更好的融资牌面。
凡事两面看。
郑嘉伟认为,新三板运营至今存在两大核心问题:第一是资金端市场整体流动性较差,使得挂牌企业定价难、融资难;第二是资产端挂牌企业质量参差不齐。北交所的设立有助于创新型优质中小旅企快速打通直接融资渠道,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对于质量较差的企业则可能加强审核机制,避免市场中的“鱼龙混杂”现象。
早先就有观点认为,新三板“摘牌潮”或扩容放缓的一个原因是市场监管趋严,新三板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但相应的配套措施严重滞后,导致新三板融资市场低迷,企业估值偏低,融资功能不到位,挫伤了已挂牌和有意向挂牌企业的积极性。
对应到北交所,监管趋严、注重质量仍是大趋势,但相应的配套措施可能会更完善。
这将意味着,那些运营欠佳、产品与模式较传统的旅企,继续摘牌还是大概率。
郑嘉伟的判断是,未来新三板挂牌的中小旅企数量可能会减少,但质量将会提升,因为北交所设立后,挂牌企业的流动性将得到增强,解决了新三板企业定价难、融资难的问题,未来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定价将更符合企业本身价值。
他还提到,在新三板挂牌的旅游企业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及长三角地区,其中北京占到了14%左右。北交所的设立无疑会给这些企业带来更多曝光度,同时提供这些企业更便利的融资渠道及交易场所。
他表示,之前新三板旅企由于处于创新层的企业相对较少,所以融资方式大多局限在股票融资,近年来很多上市企业也因为融不到钱而被迫摘牌。从融资角度来看,北交所的设立从融资层面上,体现了深化新三板改革的目标,促进了融资平台的活力。对于已挂牌新三板的旅游企业而言,融资困难的问题会相对纾解。同时因为北交所的设立,新三板市场也会得到进一步规范,这也有利于已挂牌企业进一步强化公司自身的规范管理、财务及运营以争取到更多的融资,从而提高新三板旅企市场流动性。
而要提高流动性,投资者积极性和数量,也是一大关键。目前为止,新三板投资者门槛较高,也多被热议,降低交易门槛,也有颇高呼声。比如现行的“100万+24个月”(资产100万,交易经验2年)的精选层投资门槛,对不少投资者来说偏高,制约了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提高。
如何有效增加交易市场参与人数,是北交所绕不过去的问题。
接下来,北交所是否会降低投资者门槛,是值得关注的动向之一。
另一个动向是,北交所是否可能实施注册制?
若如此,有观点认为,更多企业包括中小旅企的退市和上市将更为便捷,也会推动当前资本市场改革,带动中小企业上市。
北交所,将给中小旅企带来怎样的新机会?
今日话题
北交所的到来,会是中小旅企的资本春天吗?欢迎您在留言区发表看法
「 精华文章值得看看 」
执 惠
助力中国文旅目的地生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