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宠辱不惊,砥砺前行丨十一个关键词概括“中国这十年”

Selma 执惠 2022-10-15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23场。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艺术司负责人周汉萍、公共服务司负责人陈彬斌、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和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出席介绍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就文旅市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物保护利用、旅游业新特色亮点、文艺界发展成果、非遗传承保护、中外文明交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通过文物考古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答记者问。


01


十一大文旅关键词


执惠从中梳理出十一大文旅关键词:


一是使命任务。十年来,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二是流行业态。“数字文化产业”“云看展”“线上演播”“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自驾游”“露营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海洋旅游”等成为新热词,“大众旅游”“智慧旅游”“文化创意”“非遗工坊”“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旅融合”等延续以往热度。


三是文化资源。十年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物保护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深入实施,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蔚然成风,国潮国风成为年轻人新时尚。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四是市场活力。十年间,文化和旅游市场活力得到有效释放,市场主体加快转型升级,市场体系更加繁荣有序。截至2021年底,全国文化市场经营机构19.1万家,从业人员151.14万人。其中,文艺表演团体1.6万个,较2012年增长123.2%,全年演出场次达到232.5万场,演出观众达到9.3亿人次;旅行社数量从2012年的2.5万家增长至2021年的4.2万家。


五是产业规模。十年来,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从3.6万家增长到了6.5万家,年营业收入从5.6万亿元增长到11.9万亿元。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旅行社4.2万家,A级景区1.4万个,星级饭店8771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逐步凸显。


六是文物保护。十年来,“坚持保护第一”“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让文物活起来”等理念深入人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5058处,国保、省保、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分别增加115%、58%、88%。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6项,1800余件(套)海外文物“游子”回归祖国。各地出台200多部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113项文物保护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发布实施。


七是博物馆。十年来,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全国备案博物馆6183家,免费开放率91%,年度举办展览增长144%、接待观众数量增加119%,“大美亚西亚”“唐宋八大家”“万年永宝”“何以中国”等展览成为社会文化热点。


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


八是乡村旅游。十年来,创新推出12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打造了一批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据测算,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量已超过30亿人次。湖南十八洞村、贵州遵义花茂村…等一批贫困乡村通过开展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就业增收,浙江的余村、安徽西递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亮丽名片。


九是红色旅游。十年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从100处扩展至300处,形成了全面反映近现代以来四个历史时期成就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红色旅游接待游客年均增长率超过11%,2019年达到14.1亿人次。


十是休闲度假旅游。十年来,主动适应游客旅游消费多样化的需求,推动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由2012年的144家增加到2021年的306家,中高等级景区比例大幅提升。创新推出671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300多家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形成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滑雪度假等各种类型的休闲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休闲度假需求。


十一是非遗。截至目前,我国有42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位居世界第一;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2名;各地设立非遗工坊2500余家,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非遗纪录工程、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等,培训传承人超过10万人次。“二十四节气”在北京冬奥会舞台向世界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56个民族都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02


答记者问关键信息点


饶权指出,十年来,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充分展现,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体来看,做到了以下五点。


一是艺术创作持续繁荣,推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二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促进人民精神生活走向共同富裕。三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四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成效显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五是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领域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关于文化和旅游领域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执法监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饶权表示,主要包括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全面优化审批服务、建立新型监管机制等。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相关。关于文化和旅游部在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缪沐阳介绍,这十年的文化产业发展,可谓是“日出江花红胜火”,这十年的旅游产业发展,可谓是“春来江水绿如蓝”。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二是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产业融合激发消费潜力;三是产业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对外贸易成效显著;四是助企纾困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助力行业应对疫情影响。今年下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市场呈现出积极复苏态势。文旅企业的韧性、文旅人的拼劲得到了充分彰显。


近年来,逛博物馆、游览文物遗址逐渐成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这种现象也是中国文物事业发展的一种表现。关于近十年来中国文物保护利用取得的成绩,金瑞国答道,一是文物保护意识持续深化,服务大局成效明显;二是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保护状况有力改善;三是文物博物馆改革持续推进,影响力大幅提升;四是文物治理能力持续增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秦始皇陵兵马俑


关于这十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呈现的新特色、新亮点,饶权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旅游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领域、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饶权着重介绍了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等三个亮点。


这十年来,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农民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效益不断凸显。


这十年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从100处扩展至300处,形成了全面反映近现代以来四个历史时期成就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


延安革命纪念馆内景


这十年来,主动适应游客旅游消费多样化的需求,推动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由2012年的144家增加到2021年的306家,中高等级景区比例大幅提升。创新推出671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300多家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形成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滑雪度假等各种类型的休闲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休闲度假需求。


近年来,文艺界涌现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关于文艺创作方面的发展成果,周汉萍指出,一是优秀作品竞相涌现,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滋养人民审美观价值观;二是坚持守正创新,在新时代文艺创作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努力开创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生动局面。


近年来,非遗越来越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活力。关于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其对弘扬、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会起到的作用,王晨阳表示,一是非遗成为赓续文化文脉、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面;二是非遗成为鉴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源泉;三是非遗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四是非遗成为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内容。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皮影戏


过去十年间,在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饶权指出,一是以文载道,为国际文化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二是以文传声,向世界表达中国文化主张;三是以文化人,与世界人民共享文化成果。


关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取得的成果,陈彬斌表示,重点是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二是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三是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四是积极推动文化资源不断向基层延伸。


近年来,三星堆遗址、汉文帝霸陵、皮洛遗址等重要考古发现备受瞩目。关于在持续推进文物考古研究成果,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方面的措施和成果,金瑞国指出,十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成果丰硕,88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陆续实施,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殷墟、三星堆等重大考古取得新发现,边疆考古、水下考古稳步推进,科技考古、公众考古、涉外考古快速发展,实证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为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将会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深化考古研究、强化科技支撑、优化阐释传播,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 精华文章值得看看 」

执惠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载+入群

商务合作 

爆料或寻求报道

微信:tripvivid5

微信:tripvividsh

微信:tripvivid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