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气缭绕紫禁城 · 制香

阿雅 皇史宬 2019-11-15

中国古代用香、制香的历史源远流长,紫禁城也深深融入香文化之中,到明清时期宫廷制香有了很大发展。明嘉靖年间,宫廷制有“世庙枕顶香”,宣宗时制“甜香”、“沤手香”,均为香中佳品。在清代文献中有“内制香”的记载,内制香即为皇宫中所制香料。

香囊

有清一代,内务府作为掌管宫廷事物的机关,凡皇室衣、食、住、行各种事务,均由内务府管理和承办。内务府贮藏和管理着内廷外朝及所辖各处的诸多应用物品,香料即是其中之一。清代宫廷所用香料来源广泛,除了各处进贡之外,皇帝也派人制作香料。清人况周颐在《眉庐丛话》中记载:“每岁元旦,太和殿设朝,金炉内所爇香名‘四弃香’,清微澹远,迥殊常品,以梨及苹果等四种果皮晒干制成,历代相传,用之已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记录了清宫制香的配方。

▼ 香炉


避风巴尔撒末香


避风巴尔撒末香在康熙年间就已传入宫中,武英殿存有配制该香的方子:白豆蔻油一两,巴尔萨木油三钱六分,龙涎香一钱六分,蜜蜡金油一分,麝香一钱,筒桂皮油一分,丁香油七厘,底莫油三厘,辣文都油七厘。

雍正时期,在宫中供职的传教士陆续向雍正皇帝献上避风巴尔撒末香,引起雍正皇帝的浓厚兴趣。在向西洋人询问过该香的配制方法和所需原料后,雍正皇帝命西洋人巴多明、罗怀中再行配制。同时命内务府照武英殿旧存香方又配一次避风巴尔撒末香,通过一番比较,雍正帝认为“武英殿旧存的香方香味好”。

▼ 内务府造办处关于

西洋人进避风巴尔撒末香等事的记载

乾隆皇帝对此香更为热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四月,授意造办处查找从前的香方。不久,造办处从乾清宫、武英殿寻觅到龙涎香、桂皮油、丁香油、琥珀油、巴尔萨吗香油、肉豆蔻油、黑龙涎香、荆芥穗油等制香配料,由西洋人遵旨配造。

▼ 造办处从乾清宫等处寻得制香配料清单

一种香料竟然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喜爱,足以见其神奇。


乌卜藏香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内务府广储司收到庄浪都罡喇嘛进贡摃香,不知如何应用,“所进摃香共计三百四十七斤,因无用项,俱经奏准变价”。之后奉旨询问章嘉喇嘛才明白,摃香可用于制作乌卜藏香。于是内务府将摃香二十五斤五两交由中正殿,用于制作乌卜藏香。

▼ 内务府呈将摃香交中正殿以备合乌卜藏香用单

随后,广储司呈送了合配乌卜藏香用料清单,制作一份乌卜藏香需用“黄速香三斤,茵陈二钱,青木香九斤四两,五样干树枝(桃、柳、桑、槐、楮)各一钱,沉香、白檀香、紫降香、白芸香、柏木香、荆芥各二两,飞金二张,丁香二钱,三样茶叶(武夷、六安、黄茶)各一钱,饽饽果子(七星饼、红枣、核桃)各半盘,宝石末一钱,五谷面(红谷、白谷、麦子、糜子、黍子)三合,甜香、异香、福寿香、兰花香各二两八钱”,以上香料可得香十三斤十二两五钱,除去渣沫净得乌卜藏香十二斤。

▼ 内务府呈合配乌卜藏香用料清单

宫廷香料使用广泛,是祭祀、念经礼佛、配制药品、美化环境等多项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用品。以上两种香料,一个是西洋香,一个是我国境内的香,从档案记载的制香配方来看,所需原料种类繁多、品质高贵。制香之人既有西洋人也有宫廷仆役,可见为满足皇家需用所耗之人力物力。而作为西洋香的避风巴尔撒末香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进入我国境内的,其传入和制作也是中西交往的生动事例。


延伸阅读:

香气缭绕紫禁城·贡香

近期文章:

“皇史宬”首次面向热心读者开放纪实

明清番薯传播小史

数说档案开放



责任编辑:郑海鑫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