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珍档展台|嘉庆帝做皇子时书石鼓文

海星 皇史宬 2020-10-0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一件石鼓文,是嘉庆帝颙琰作皇子时的习作,以缂丝工艺织成后进献乾隆帝。

❖ 嘉庆帝做皇子时书石鼓文

清代十分重视对皇子、皇孙的教育。清制,皇子、皇孙自6岁起就要接受教育,上课地点在上书房。老师由翰林院官员担任,称上书房行走,主要教习经史、诗词及满、汉等文字。皇子们上课时间为每日卯进(早6时)申(下午4时)出,课程基本是上午读书,午后写字、念古文、读诗等。

这2件石鼓文书法的落款处,一为“永琰”,另一为“颙琰”,分别贴有“此行款六字及图章二方俱不用”“此行款及图章照样刻换”字样,当为皇十五子永琰登基后将名字中的“永”改为“颙”,所作石鼓文落款也一并修改。

❖ 嘉庆帝朝服像

嘉庆帝名字“永琰”改为“颙琰”,要从乾隆帝的一条上谕说起。

皇子辈“永”字是康熙帝所定,皇孙辈“绵”字是乾隆帝所定。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帝认为永、绵二字是当时使用很普遍的字,“永”字体义不宜缺笔,“绵”字民生易被常用,很难回避。且皇家宗支繁衍,依照“永”“绵”取名的人越来越多,回避起来十分麻烦。“与其改众人之名以避一人之名,莫若改一人之名,使众无可避,较为妥善”。乾隆帝便下达谕旨,要求以后新帝继位时将“永“作“颙”、将“绵”作“旻”,这两字使用不多,避讳较易。

❖ 钤“子臣永琰”白方、“敬书”朱方的嘉庆帝早年书法(局部)

 

  背景故事:石鼓文  

石鼓文,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分别刻在10个高约90厘米、直径约60厘米的花岗岩质石鼓上,故而得名。石鼓上刻着10首记叙游猎的诗,故也称《猎碣》。
❖ 石鼓-吾车(故宫博物院藏)

石鼓文诗皆为四言,同《诗经·小雅》中的“车攻”一首有相似处。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组石刻文字,其年代曾有西周、春秋战国、秦代、汉代、晋代、北魏、西魏、北周等数说。后经金石学家们从其内容、字体和书法风格等多方面的考证研究,认为是秦国遗物。

石鼓在唐初时发现于陕西天兴(今陕西凤翔)三畤原,自韦应物、韩愈作《石鼓歌》以表章之,而后大显于世。此后宋朝时迁于东京(今河南开封),金朝又移至燕京(今北京)。数经迁徙,石鼓上文字磨灭残损甚多,在东京时曾以金色填字,运燕京后又被剔去。其中一鼓现已无字。

石鼓文有些字型与籀文相同。籀文也称大篆,传说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造。籀文型体齐整稳定,春秋时期已在秦国流行,流行过程中又进一步简化和线条化。石鼓文书法朴茂浑古,清代一些书法家的篆书多得力于此。

❖ 明拓战国石鼓文册(故宫博物院藏)

近期文章:

☆ 宫廷里的“神鸟”——喜鹊和乌鸦

《历史档案》2020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 昆明湖畔的皇家“海军学校”

☆ 清代皇子的满语老师


责任编辑:卢  溪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