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朝皇帝的冬装

刘东晖 皇史宬 2021-04-02

四季更迭,转眼已过小雪节气,人们换上了温暖厚实的冬装来抵御寒冷。依据时令换装,古来皆同,身居紫禁城中的帝王亦是如此。在清代,入冬以后适逢一年庆典祭祀活动最为集中的时期,在不同场合适时换装对皇帝而言亦是大事,因而冬装往往是一年中皇帝需用种类最多、等级最高的服饰,那么清朝皇帝冬天具体会穿什么衣服呢?今天就让我们翻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打开皇帝的衣橱,共话皇帝冬装。
❖ 乾隆帝半身冬装像(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华服应冬时

我国古代服饰制度绵延相续,清承前制,御用服饰依据功能大体可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等,但其形制、穿搭等较前代有所调整,上述各场合主要以相应的袍、褂搭配,形成了繁缛森严的规制。具体而言:

礼服,按照用途可细分为用于朝会、元旦、冬至等重大典礼活动的朝服及用于各类祭祀活动的祭服两类。御用冬礼服主要包括:端罩、冬衮服、冬朝袍等,端罩、冬衮服作为礼服褂套穿在冬朝袍之外。故宫博物院藏明黄色缎绣云龙貂镶海龙皮朝袍,为康熙帝御用冬朝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披领与朝袍相连,裾左开,缀铜鎏金錾花扣四枚,挂紫貂皮里,领、袖边镶海龙缘。 
❖ 明黄色缎绣云龙貂镶海龙皮朝袍(故宫博物院藏)
吉服,用于筵宴、观戏、看灯会等庆祝娱乐活动,御用冬吉服以冬吉服袍(即龙袍)为代表,而冬吉服所用之褂制同冬礼服。故宫博物院藏蓝色地缂丝金龙云蝠棉袍,为乾隆朝苏州织造局织造。袍圆立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四开。袍内衬湖色缠枝菊暗花绫里,中间薄施丝棉。缂工细密,构图丰满流畅,纹样层次分明。通过三色金的巧妙搭配,在金光闪烁中显现出独特的晕色效果。
❖ 蓝色地缂丝金龙云蝠棉袍(故宫博物院藏)
常服,用于皇帝日常处理政务及一些非正式但较为严肃的场合,遇斋戒、忌日亦需穿着,御用冬常服有冬常服袍及冬常服褂,相应穿搭,但依据档案记载可知,也有常服袍配穿吉服褂的情况。
行服,皇帝出巡、狩猎等外出骑行场合穿着,冬季亦有相应袍、褂。故宫博物院藏油绿缎棉行服袍为康熙帝所穿,领为紫貂,袖口银鼠皮出锋。月白色暗花绸衬里。袍面油绿色缎地,通身织四合如意云龙纹。皇帝出行骑马时可将衣襟扣在腰际,不骑马时可把缺襟与掩襟相扣。
❖ 圣祖油绿缎棉巡幸袍(故宫博物院藏)

制作有分工

制作上述各类御用冬装所需原料众多,以御用绸缎、各类毛皮等面料最为紧要。其中,御用绸缎主要由织染局、江南三织造等官署负责织造,而毛皮则主要来自于边疆各族捕打进贡以及对俄贸易采买,每年所得以上原料最后汇总于广储司所辖皮库、缎库等处收贮,遇有用度,备文调取。如同治七年(1868年)九月,为制作御用棉龙袍二件、龙褂二件、棉袍七件、大棉袄四件、棉紧身四件、棉褂二件,四执事太监福喜曾向广储司衣库传旨,一次性调用江绸二尺二寸、黄缎二尺、青缎四尺八寸、月白缎八尺一寸、元金二尺、串绸二十五丈六尺、细布一丈八寸、黄纺丝六丈四尺。若遇所需原料库存不足,则由内务府责成各库买办催长据市价实银采购。

❖ 广储司为领取成做上用棉龙袍等应行办买江绸等项所需银两事呈稿(局部)
调取的各类面料首先需要经过预处理,如毛皮类面料需经过鞣制、染色等工序,以貂皮为例,一般优先于五六月间乘时熟做。但因内务府随时奉命成做服饰,所以也有在冬季赶工的情况,如道光十年(1830年)冬,内务府匠人以每70张貂皮置入一缸,辅以黄小米、煤、炭、羊油蜡等物,于十五日内熟做貂皮766张。貂皮经过鞣制后,一部分作为本色貂皮备用,一部分则需染色处理。因染色深浅不同,略染紫色者称紫貂,而薰染较深者则称薰貂,用途有差,如皇帝于圜丘、祈谷祭祀时所着冬朝袍有蓝披领及下裳,皆表以紫貂,袖端则用薰貂。
预处理后的各类面料会交专人进一步剪裁和缝制,最终成衣。内务府匠人首先将绸缎、毛皮等裁剪成适合的大小,充作衣料,而后,根据不同服饰的样式、形制,将各类衣料进行接合处理,据《清稗类钞》所载,“上截之皮必较逊于下截,而袖中之皮亦必与上截同,以下截为人所易见,可自炫也。其名曰罗汉统,又曰飞过海。上截恒为羊,下截则猞猁、貂、狐、灰鼠、银鼠皆有之。”待拼接完成,内务府匠人会取用如黄宁绸、黄江绸等各种丝绸吊面,再辅以布匹、棉花、衣线、棉线、铜钮等材料进行缝制,最终制成各类御用袍、褂。

穿用循规制

御用服饰往往有冬夏两式之分,其中大部分在形制和纹饰上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御用冬装仅在材质上有所变化,衬以棉、皮裘等,以为冬季专用。如故宫博物院藏康熙帝冬季穿用明黄地彩云金龙妆花缎貂皮朝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披领与朝袍相连,明黄色绦带背云。袍在明黄色缎地上织金龙纹,间用五彩丝线织祥云和平水江崖纹。镶石青色织金缎及三色金边,衣身边缘及披领镶紫貂,马蹄袖口镶薰貂,袍内以天马皮衬里。  

❖ 明黄地彩云金龙妆花缎貂皮朝袍(故宫博物院藏)
❖ 礼部为咸丰九年十一月初十日翻穿貂褂事致内务府片
清代以前,毛皮往往仅朝内穿着,向外常被视作“炫富”之举,不受推崇。清朝皇帝则并无此顾虑,而是根据自然温度和自身喜好来选择,有将端罩等冬装外翻皮毛穿着之制,汉文档案中记为“反穿”或“翻穿”,按照定例通常于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日开始反穿。虽已有定制,但根据档案记载,具体反穿日期往往要依据皇帝对气温的感受和所降谕旨而定,如道光二年(1822年)十月二十九日,军机大臣等面奉道光皇帝上谕,著于十一月初一日起开始反穿,而到了咸丰九年(1859年),反穿开始的日子则被咸丰皇帝推迟至十一月初十日。

❖ 道光帝为围场尚暖著改在十一月初一日穿貂皮褂事满文上谕

有时,在同一年里,因皇帝个人对气温一时的感知,还会出现更改既定日期的情况。道光九年(1829年),道光皇帝因围场寒冷,决定于十月二十四日入京后便开始反穿。未几,其感到天气转暖,再度改令于十一月初一日起反穿,可谓实力演绎了帝王版“我要我觉得”。
历史的脚步匆匆,御用冬装彰显的帝王尊荣已成过往,但其中蕴含的精湛工艺、匠人智慧乃至背后的故事反映出清代礼仪中“礼之大者,莫过于衣冠”的中华传统文化观念。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近期文章:

☆ 珍档展台|乾隆四十七年绘制的《黄河源图》
☆ 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的诞生(下)
☆ 馆藏系列|宫中全宗档案

☆ 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的诞生(上)


责任编辑:海  鑫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