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档案是国家和民族建立历史记忆、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北京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皇史宬,是明清两代皇室为保存其皇家史册而建立的档案馆,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曾经的皇家档案库,同时也是北京城中轴线申遗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皇史宬已经完成修缮和展览布设工作并对外开放。
走进这座小院,记者看到了这座皇家档案库的全貌。四周红色高墙环绕,正殿坐北朝南,建在高两米的石台基上,绕以汉白玉护栏,黄琉璃筒瓦庑殿顶,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拱券无梁殿建筑。皇史宬通体由砖石砌成,无一钉一木,称为“石室”。殿内地面筑有1.42米高的石台,上面贮藏档案的铜皮鎏金雕龙樟木匮,又称为“金匮”,每个金匮规格为长1.35米,宽0.75米,高1.3米。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 孙森林:这叫石室金匮,目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放的金匮有152个,它的形制也是非常精美的。楠木的,包铜鎏金,按照是錾刻工艺,整个的云纹包括龙的形态,每个时期都不太一样,但是看着是非常精美的。据孙馆长介绍,皇史宬正殿现有金匮32个,另有120个金匮迁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保存,每一个金匮被当作珍贵的文物精心保管。在金匮里,以满文、汉文、蒙文的次序存放珍贵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 孙森林:像这个皇史宬存放的最重要的,就是在明清两朝存放过实录,反映皇家的最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一些最重要的一些事件,比如说反映整个的历史,那么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文献。皇史宬的“宬”字在《说文解字》中记录到,“宬”字指藏书的屋子,皇史宬则是保存皇家正史的殿堂。作为北京中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修缮后尘封的大门向社会敞开,人们将走进这座古老建筑,感受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记忆。
“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再现丝路历史 展现文化交流
皇史宬修缮开放后,“锦瑟万里 虹贯东西——17世纪至20世纪初‘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与观众见面,它向人们介绍了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商贸的历史文化。
这是绘制于明崇祯七年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它代表了当时东方星学的最高水平,在世界天文史上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同时,这幅《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入选了《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 高建平:《赤道南北两总星图》是由大学士徐光启和西方传教士汤若望等人联合绘制的。这幅图收录了恒星1812个,它代表了当时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成果,也是当时世界上天文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之一。这幅《两河地里图》再现了17世纪前后“丝绸之路”中国境内段的人文地理、历史变迁、特产风俗等。展览中还展示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赠送康熙帝的法文《亚洲地图》,1903年清朝外务部颁发给奥地利驻华公使的护照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 高建平:我们展示了当时的这个清政府颁布的一些护照、照会和国书,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人员交流的一些史料,也是非常珍贵的档案。《金沙江上下两游山水全图》、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所绘的《瑞谷图》、圆明园《海晏堂图》以及20世纪初各国与中国往来外交照会与国书等珍贵档案,见证了丝绸之路与世界各民族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近期文章:
☆ 档案开放|33个全宗档案和军机处满文专档(熬茶档)全文检索数据库向社会开放
☆ 满文古籍|《清代满汉合璧国学丛书》
责任编辑:卢 溪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