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香港回归25周年|见证百年反殖民斗争的九龙城寨

卢溪 皇史宬 2022-07-06

自英国通过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强行“租借”中国领土香港岛起,香港这颗东方之珠蒙尘一百五十余年。百年来,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始终坚持抗争,富有传奇色彩的九龙城寨,便是百年反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斗争的象征。

  主权象征  

九龙城寨,亦称九龙寨城,位于九龙半岛北部,是历史上中国对于香港法理管辖的重要主权象征。

❖ 九龙城寨位置示意图(1915年香港地图)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随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英国逼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后,中国的南疆面临外国最直接的侵略威胁。
九龙半岛在道光朝时已是铺民云集、市镇繁荣之地,由于与香港岛仅隔着狭窄海峡,自香港岛被割让后成为海防第一线,位置极为关键,因此受到了清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地九龙山地方,有一座嘉庆年间建成的九龙炮台,旧称“九龙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七年(1668年)清军设立的墩台。道光二十三年,经革职留任的两广总督祁贡奏请,在九龙寨设立九龙巡检司以弹压不法、办理华洋交涉,道光帝的谕旨中将九龙巡检这一职位形容为“海疆要缺”。同时,九龙寨还是当地驻军大鹏协的驻扎之所。经过这一轮强化管理,清政府在九龙半岛的军事和行政力量大为充实。
三年后,经两广总督耆英上奏,因“夷情叵测,仍应加以防备……九龙山地方在急水门外,与香港对峙,海面逼近,势据上游”,但“驻守员弁兵丁无险可据,且系赁住民居,并无衙署兵房堪以栖止”,请“于该处添设寨城,用石砌筑,环列炮台,多安炮位,内设衙署兵房”,这是清政府建造九龙城寨的最初构想,并很快得到了批准。
❖ 两广总督耆英为香港建立城寨以便防守事奏折
规划中的九龙城寨为方形石城,坐北朝南,位于旧九龙寨附近的“白鹤山南麓下,离海边三里,一片官荒,地平土坚,风水亦利,既无坟田相碍,亦无潮水掩侵”。规划寨墙总长180丈、高1丈3尺、厚1丈4尺,墙体为前后砌石中填沙土的防炮结构;垛墙高5尺、厚2尺;城寨有4座城门、4座敌楼,其中西门虽建但不开门;北墙依山不设炮,寨墙厚度缩减为6尺,其余三面各配炮32位;城内挖掘水池、开挖水井作为水源,建有副将、巡检衙署,以及演武亭、大校场、军装火药局、兵房、武帝庙等建筑,还预留有修建民房的空地。
九龙城寨之南为原九龙炮台,二者呈犄角之势。炮台也计划加高加厚、修葺建筑,设炮10位。九龙城寨以北的白鹤山上规划一圈腰墙,长170丈、高8尺、厚3尺,均用大块石砌筑,墙上开有长形枪眼,还设有望楼、耳门,以防备有敌居高临下威胁城寨。此外还计划为城寨驻军建造大快船一只,与省河沙尾艇相似,长5丈2尺、宽1丈2尺。
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初七日,九龙城寨工程在祭土神后正式兴工。在修建过程中,发现南面地势低洼,遂将南寨墙加高2尺4寸;又因为城寨内东北地基局促,将北寨墙填筑19丈、厚度改为7尺,这样一来寨墙总长度为199丈。此外还增厚寨墙墙基、挖砌城外壕沟、添筑东门照墙、加用炮台桩木、减少一座城门,工程经费较原估增加了5540两。
道光二十七年四月十八日,九龙城寨工程完竣,经候补广东知府倪谨验收合格。整个工程共用银36000两,其中工料银31890两,拆迁补偿、薪水口粮等4110两。九龙城寨的建造经费完全依赖当地官绅的捐输,据记载“该省(广东)官绅陆续捐资”,共收捐洋银多达468693两,十数倍于实际工程开支,余款解归藩库。
当地官绅如此踊跃捐输,是因为清代制度对捐输者可加恩授官,此外亦可封典父母妻室、貤封祖父母。但在客观上,捐输得来的充足经费,保障了九龙城寨的如期竣工和中国主权的合理彰显。

  界中之界  
从九龙城寨的规划施工来看,这是一座精心设计建造的军事堡垒,虽然是基于传统中式营寨建造,没有跟上近代要塞的发展步伐,但依然具有一定的军事防御价值。但对于侵略成性的英国殖民者而言,九龙城寨却是他们进一步侵占香港的重大阻碍。
❖ 清代九龙城寨复原模型
咸丰六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方认为占领九龙半岛的时机已经成熟。咸丰八年,英国皇家工兵办事处针对九龙半岛提出“看来最合乎需要的是,取得一块多少大一点的土地,这块土地将包括从九龙岬角到鲤鱼门的整个北部海岸”的建议,香港辅政司马撒尔在一份备忘录中也提及“占领该(九龙)半岛是极端必要的”,以上记录充分暴露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野心。
咸丰八年十二月,蓄谋已久的英国侵略军非法占领九龙半岛南部,并于两个月后发布布告,称九龙炮台以南的半岛及昂船洲均由英军驻扎掌管。至当年不平等的《北京条约》签订,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区被迫租借,但九龙城寨仍属清政府管辖范围。
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是永无止境的,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专条》内规定“所有现在九龙城内驻扎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清政府保住了对九龙城寨的管理权,但此时九龙城寨已被英国控制区团团包围,沦为界中之界,仅具象征意义。
❖ 晚清九龙城寨照片

  不屈抗争  

至此,清政府对于九龙城寨已是有心无力。而英国侵略者依然认为九龙城寨是“无止无休的麻烦和香港及中国政府间经常发生摩擦的源泉”,一直试图彻底占领九龙城寨,九龙城寨军民对此进行了坚决抵抗。

据1898年英方的《香港殖民地展拓界址报告书》摘要中记载:九龙城面积6.5英亩,总人口744名,其中驻军544人、平民200人。此时的九龙城寨已经逐渐失去军事作用,其“城墙有六个哨楼,现用作家庭住宅”。英方在摘要中直言不讳:“容许一个像九龙城这样一个驻军的市镇长期为中国官兵占据,看来无论如何均不符合保卫香港武备的需求”。
光绪二十五年,英国决定依据不平等条约接管新界地区,新界乡民自发组织武装抵抗,与英国侵略者爆发“新界六日战”。随后英国悍然违反哪怕已经是不平等的条约,颁发《有关九龙城的枢密院令》,以“中国官员在九龙城内行使管辖权妨碍保卫香港之武备”的离奇理由,宣布“九龙城为女王陛下香港殖民地之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与原来即为该殖民地之一部分无异”。随后英军侵入九龙城寨内,城内军民逃散一空,软弱的清政府对此只能表达口头上的抗议。
香港人民早已不满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和侵略行径,这次英方接管新界和入侵九龙城寨之举,犹如一根导火索点燃了香港人民积蓄已久的怒火,一时间香港各处都有同胞自发散发传单揭帖,揭露英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展现了坚决的斗争决心。英方被迫收敛嚣张的侵略气焰,从已经占领的九龙城寨中撤出。
清朝灭亡后,九龙城寨内的军民依然留守于此。1935年,英国殖民政府再度试图驱逐居民并清拆城寨,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中止。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占领香港及九龙城寨,拆毁了寨墙,为了保护九龙城寨古迹,当地民众将城寨石额埋入地下保存。
抗战胜利后,九龙城寨内逐渐聚居大量民众,多次挫败英帝国主义的非法进入。1948年,英方试图清拆九龙城寨,遭到居民们以石块为武器的自卫反击,内地人民也以示威方式声援,英方被迫中止行动。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积极维护和争取对香港地区及九龙城寨的主权。1962年,英方再次试图清拆九龙城寨,城寨居民成立了反清拆委员会,并草拟文件发往北京寻求祖国支持。中国政府向英方表达了严重抗议,在祖国的支持下,城寨居民成功迫使英方搁置了清拆计划。
随着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英国签订《中英联合声明》,明确了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整个香港地区恢复行使主权,百年游子终于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关于九龙城寨问题,中国政府和英方达成一致,决定将这座已经破败不堪的城寨清拆,并在尽量保留寨城原有建筑物及特色的基础上兴建一座公园,就是今天的“九龙寨城公园”。
❖ 20世纪70年代后的九龙城寨
❖ 日本艺术家绘制的《大图解九龙城》画面
九龙城寨修建于中国日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时期,是英勇的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精神的象征,见证了旧中国的腐朽、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残暴和新中国建立后的日益富强,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了中国香港的百年沧桑。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近期文章:

☆ 《历史档案》2022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 清朝科场的关节作弊与防范措施
☆ 国家档案局于6•9国际档案日发布中国档案行业宣传片《逐梦兰台》

☆ 大考题库|每周一题


责任编辑:海  鑫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