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9月30日,近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出生,以文名满天下。她的曾外祖父李鸿章和祖父张佩纶都是晚清名臣,二人的友谊与交往、显赫与颓唐、华丽与失落,也成为一个时代的沉浮缩影。❖ 张爱玲
张佩纶,字幼樵,又字篑斋,直隶(现河北)丰润人。自幼好学,博闻强记。同治九年(1870年)中举人,十年中进士,时年24岁。其后历任编修、侍讲等,仕途得意,慷慨好论天下事,评议朝政,弹劾大臣,书生意气,煊赫一时,与张之洞、宝廷、黄体芳并称为“翰林四谏”。
❖ 张佩纶
光绪八年(1882年),张佩纶“以直言敢谏蒙皇太后皇上特达之知,擢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刚刚上任,立即弹劾罢免失职官员数人。在短短几年里,张佩纶弹劾的官员内有帝师翁同龢、户部尚书董恂、吏部侍郎邵亨豫,外有四川总督丁宝桢、陕西巡抚谭钟麟等。张佩纶弹章用词非常犀利,诸如:衰病昏惰、贪黩营私、衰庸不职、鄙猥招摇等,一时间满朝为之侧目,上下震悚,一疏上闻,四方传诵,张佩纶成为“得名最远,招忌最深”的清流党人。❖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佩纶特参吏部侍郎邵亨豫衰庸不职事奏片
一般认为,“清流”政治上保守,是洋务派的对立面。但犀利无比的张佩纶从来不攻击洋务派的重要人物李鸿章,而且张佩纶与李鸿章很早就结成了紧密关系,却从不为外人知悉。据张佩纶晚年自述,其父张印塘与李鸿章有着生死之交。光绪五年夏,张佩纶因母丧丁忧去职,办丧事及迁葬其父需费浩大,而张佩纶很拮据。路过天津时,李鸿章邀其小住,并“承假白金千两为营葬之需”。投桃报李,这一年张佩纶在上《河运万难规复折》中盛赞:“以李鸿章之才望,重以朝命,资以巨款,自能审地势,体民情,善为操纵,上足裕国而下不扰民。”按规定官员守制期间不能出任公职,李鸿章以张佩纶“丰才啬遇,深为惦念”,招其到北洋担任幕僚。张佩纶在李鸿章的幕僚中很受礼遇,即便因意见不合对李鸿章有所冒犯,李仍端坐静听,谆谆诱导,从不动怒。李还曾拍着张佩纶的背说:子之于我,大体相似。对李鸿章来讲这已经是给出的相当高的评价了。光绪九年,张佩纶出任总理衙门行走,与李鸿章通信频繁,大小事情都要陈述。与李鸿章的接触,也使张佩纶改变了对许多事的看法,他曾对李鸿章说:“作清流须清到底,犹公之谈洋务,各有门面也。”❖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做“清流”,有时候就是立一个门面,而张佩纶也是想做一番事业的。历练的机会很快到来,清廷由于藩属国越南问题与法国发生争端而渐渐陷入战争阴云,张佩纶上疏坚决主战,于是朝廷任命张佩纶会办福建海疆事宜,授三品衔,准其专折奏事。
关于这次任职,李鸿章认为张佩纶到福建“下基层”,接触一点现实,向朝廷提一些建议,历练一番,但要见好就收,早些回京复命。但张佩纶抵达福建后,看到官员懦弱昏聩,激发了斗志,连续弹劾福建官员,亲自查勘船政局及闽江沿岸各要塞形势,提出沉船堵塞闽江口以拒法舰等策,还驻进了战争最前沿的马尾船政局。李鸿章反对开战,坚决否定张佩纶的做法,而且不肯调拨北洋军舰援闽,认为调北洋海军南下也无济于事。朝廷也不许张佩纶先发制人,只要求“就现有兵力实力固守”,结果坐视大量法国军舰进入闽江。马江之战前,法军舰队司令孤拔致电张佩纶令其在12小时内投降,否则将进攻福建水师。当张佩纶接到法方开战照会时,法国军舰已开始进攻,江面上硝烟四起,福建水师虽英勇抵抗,但在保守的战略限制和巨大的实力差距下覆灭。❖ 法国铜版画:恶战过后的马江江面·福建马江海战纪念馆藏
战后,张佩纶成为众矢之的。清政府派一向与张佩纶不睦的左宗棠查办此案,左宗棠以“幼樵与彼交好”故出京时特意找到李鸿章沟通。显然,左宗棠对张佩纶的才华还是欣赏的,同时他又把面子卖给了李鸿章。尽管有左宗棠为张佩纶开脱罪责,张佩纶还是被遣戍察哈尔察罕陀罗海、张家口等地,效力3年,以赎其罪。“朝是青云暮逐臣”,曾经因直言敢谏获得“非常恩宠”的张佩纶,仓促间走上前台,惊魂未定就成为千夫所指的罪臣。光绪十一年,李鸿章入觐京师,慈禧太后问他怎么评价张佩纶这个人,李鸿章回答:张佩纶经此挫折,阅历益深,人才难得,若竟废弃终身,殊属可惜。慈禧太后听后没有表态,但李鸿章认为:“瞻仰慈颜,似尚不以臣言为谬。”
光绪十四年,张佩纶结束流放,回到原籍丰润,流放期间其第二任夫人病故。张佩纶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原配朱芷芗的父亲是大理寺卿、军机章京朱学勤,继室边粹玉的父亲边宝泉官至闽浙总督,此时李鸿章“查其意气已平,学养益粹”,遂将女儿李经璹(小名菊藕)嫁给张佩纶。李经璹时年23岁,父亲是朝廷重臣,本人又知书达礼、容貌秀丽;而张佩纶已年届40,而且是一个流放归来的罪臣,似乎门不当户不对。对于为什么把女儿嫁给张佩纶,李鸿章在奏折中说:“夫人无贵贱贤愚,孰不爱其子女?臣久忝兼圻,何难求一快婿?即张佩纶尚为学士,年齿相悬,申以婚姻,已不谐于俗见,况系军台释回之废员。使非臣深悉其立身之本末,安肯以爱女而畀之品行有亏之人。此臣区区怜才之苦心,不待自明而可上白于朝廷,下质于后世者也。”婚后张佩纶夫妇就住在天津直隶总督衙门。 ❖ 李经璹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夕,情势危急,李鸿章的继子李经方欲赴前线,张佩纶则明确表示反对。李经方遂鼓动御史端良上奏称张佩纶干预公务,上谕将其驱令回籍、毋许逗留。李鸿章对此十分恼怒,立即上折为辩护称:张佩纶在署中忧谗畏讥,不赞一辞,安分并无过失,并指斥端良“未谙外间事例,纯构虚词,无庸深辨”,请求朝廷开恩令张佩纶照准居住。❖ 直隶总督李鸿章请准已革侍讲学士张佩纶于直境照常居住事奏折李鸿章的奏折对张佩纶极力维护,动情入理,柔中带刚,非朝廷重臣断不敢如此措辞。但光绪帝不为所动,朱批:“张佩纶获咎甚重,李鸿章何得再为剖辨。仍令回籍,不准在该督署中居住。”这样,张佩纶不得不偕妻南下,定居金陵。❖ 南京的张佩纶故居
中日甲午战争后,李鸿章代表清廷签订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成为国人眼中的罪臣。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李鸿章保荐张佩纶随办和约,朝廷著赏其翰林院编修之职并办理交涉,但张佩纶北上入李幕,对官衔坚辞不就。后李鸿章等再次保荐张佩纶,清廷以四品京堂起用,张佩纶又坚辞不就。光绪二十七年,李鸿章病逝于北京,享年79岁。这位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却自嘲为“裱糊匠”的人,其人生之甘苦,可能以张佩纶最能体会;而对张佩纶来说,最能接纳他、赏识他的人离去了,而自己无所成就,孑然孤立,一无倚著。张佩纶越发苦闷,常常纵酒,至光绪二十九年在金陵寓所病故,享年55岁。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 创意竞赛|“世界记忆•中国文献遗产创意竞赛”初赛入围名单公布
☆ 馆藏系列|管理前锋护军等营事务大臣处全宗档案
☆ 微展厅|明正德帝《罪己诏》
☆ 新章上线|四月双章,等您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