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清代典故|郑板桥及诗二首

皇史宬 皇史宬 2023-10-10


开栏语: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他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总书记更是弘扬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者和引领者,在系列重要讲话中经常使用诗词、古语、格言等典故,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指导意义。目前全党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等为必读书目。为加深学习理解,本号现推出“《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清代典故”专栏,结合馆藏清代档案、古籍,对书中涉及的典故知识及其蕴含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阐释解读。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中四次引用清代诗人郑板桥的诗句,为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清代典故之一,从中可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两篇文章里引用了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的诗句。《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是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讲话的一部分,他借此阐述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更多关注困难群众,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他用这些深刻反映人民心声的佳句阐释了“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篇文章均引用郑板桥《竹石》的诗句,用以表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除了《习近平著作选读》中收录的四篇文章外,总书记在其他重要讲话中也多次引用郑板桥这两首诗,还曾将郑板桥的《竹石》一诗改写为“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为对七年上山下乡经历的深刻体会,表达了扎根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信念。




郑板桥(1693-1766),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诗文通俗易懂,真挚风趣,为民众所喜诵;书法师古而不泥古,以隶、楷相掺,并杂以行草,独创“六分半书”;画艺以擅兰、竹著称,亦能治印。

❖ 清人画郑燮小像(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郑板桥于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藏《山东巡抚阿里衮为署范县知县期满请实授事题本》记载:“范县知县郑燮,才识明白,办事勤慎,堪以调补潍县知县……乾隆十一年四月十六日奉旨:郑燮依议调补。”郑板桥居官期间清正廉明,多有惠政,深受百姓拥戴。到了乾隆十八年四月二十一日,当时暂署山东巡抚的杨应琚题请“潍县知县郑燮告休”。
❖ 山东巡抚阿里衮为署范县知县期满请实授事题本(局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竹石》这两首诗都是题画诗,皆为七言绝句,此二诗借物言志、诗句通俗、脍炙人口。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题中的“潍县署”,即潍县衙署之意,是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所作。
诗题中的“年伯”,起初为对父亲同年登科者的尊称,后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再后以泛指长辈。此处年伯指包括,包括系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三甲一百七十六名,郑板桥系乾隆元年进士,二甲第八十八名,包括、郑板桥皆为科举进士出身,且包括为郑板桥的长辈,故郑板桥尊称其为年伯。

❖ 乾隆元年进士题名碑拓片(局部)·国家图书馆藏

包括,字银河,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七年四月至乾隆八年十一月任山东布政使,期间曾署理山东巡抚。据一史馆所藏《上谕档》记载:“乾隆七年四月二十四日内阁奉上谕:包括著调补山东布政使,护理巡抚印务,速赴新任。其员缺著魏定国调补。钦此。”“乾隆八年十一月初三日内阁奉上谕:山东布政使包括著来京候旨。其原缺著原任湖北布政使乔学尹补授。钦此。”

❖ 乾隆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上谕档中关于包括在山东任职的记载

诗题中的“大中丞”,“大”是古代表示尊敬之意的用语,如称上级官员为大老爷等,“中丞”是清朝对巡抚的尊称。清制,巡抚为从二品官,例有兼衔。雍正元年(1723年)定巡抚加衔制:凡由侍郎授者,定为兼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由学士、副都御史及卿员、布政使等官升授者,俱加右副都御史衔;由左佥都御史或四品京卿、按察使等官升授者,俱加右佥都御史衔。乾隆十四年(1749年)又定,巡抚除由侍郎授者外,余俱兼右副都御史衔,其是否加兵部侍郎衔,应由吏部届时题请酌定。因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副都御史因同古官职御史中丞而俗称御史中丞,故尊称巡抚为中丞。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关于督抚兼衔的规定

总书记采撷郑板桥这两首广为流传的诗词,汲取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带给人们深刻的思想启迪。今天,我们借助明清档案,深入了解典故背后的历史细节,领会总书记的用典深意,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领悟总书记的著作,更好地指导学习和工作。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近期文章: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

☆ 档案开放|军机处满文专档(哈萨克档)全文检索数据库和5万件清代兵部-陆军部档案向社会开放

☆ 国际档案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系统(新版)正式上线

☆ “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入选年度全国主题展览推介名单

责任编辑:卢  溪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