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丨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 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专题新闻发布会
6月25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 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专题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并发布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相关情况。总工程师张在峰出席并发布新闻。
以下为发布实录。
主持人:新闻界的朋友们,感谢大家今天来参加省生态环境厅的新闻发布会。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经省政府新闻办同意,今天我厅组织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以及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相关情况。
我们非常高兴地请来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张在峰同志作新闻发布。生态环境监测处和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要负责人将与张在峰总工程师一起回答记者提问。
现在,我们首先有请张在峰总工程师发布新闻。
张在峰: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近日,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实施意见》,这是继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19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来,省委、省政府再次制定印发关于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充分体现出省委、省政府对生态环境监测这一基础性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成效,以及《实施意见》印发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意义等相关情况。
一、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后,各级各有关部门依据职责分工,加快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目前,全省已初步建成覆盖所有县市区、功能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质量监测覆盖面全面提升,监测点位及断面涵盖水、大气、土壤、酸雨、噪声、辐射等各个要素,自动监测设施设备广泛涉及地表水和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环境污染来源解析和组分分析等各个领域,为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和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019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湖南省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后,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全面调整,原市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调整为省生态环境厅驻市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主要负责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原县级环境监测机构随县级生态环境局一并上收到市局,主要职能调整为执法监测和应急监测。为进一步厘清垂直管理改革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分工和支出责任,省生态环境厅于2020年4月在全国率先制定印发了《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任务责任清单》。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磨合,各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已逐步适应垂直管理改革后的新体制机制,各项监测工作稳步推进,化解了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自说自话”和行政干预问题,使污染源执法监测与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的协同联动更加紧密,进一步增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独立性、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除此之外,在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方面,我省环境空气质量复合监测站(超级站)、长江经济带水质自动监测站、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等一批监测基础设施逐步落地,规划的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升项目正稳步推进;在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实训,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中,湖南省代表队总分第四名,获得综合比武团体二等奖,同时获得个人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的好成绩;在支撑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监测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环境质量考核、污染防治攻坚决策支撑、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评估、环境风险预测预报、突发环境事件追踪溯源等各项工作;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互联共享和信息发布方面,水质自动监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与预报等数据全面联网并实时公开,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企业自行监测数据面向公众直接开放,门户网站、新闻媒体、手机APP等环境信息公开渠道不断拓展。
在生态环境监测的科学支撑下,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推动实现我省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好转。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六五环境日,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2020年湖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0年全省1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1.7%,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35微克/立方米和50微克/立方米,张家界市、湘西州、郴州市、怀化市、永州市、娄底市和衡阳市7个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45个省级地表水评价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5.9%,其中60个国家地表水评价考核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3.3%,长江干流湖南段和“四水”干流评价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洞庭湖总磷浓度持续下降,在用的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突发环境事件情况除外);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维系良好。
二、《实施意见》印发背景
我省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在前期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面对“十四五”和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省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在基础能力、数据质量、分析应用、共享共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需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为此,省委、省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2020年4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相关要求为基础,结合我省垂直管理改革成果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际,编制印发了本次《实施意见》,为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如何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明确了路线方向、提出具体要求、压实工作责任。
三、《实施意见》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个部分。
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全面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创新,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格局,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责任体系,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强化监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引领服务,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贡献。
主要任务有:一是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排污单位、监测机构、社会公众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中的责任与义务,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监测格局,强调监测数据质量的责任要求。二是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从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监督执法、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出发,结合我省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重点方向,逐步扩充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生态质量监测要素与点位,进一步提高监测覆盖面。三是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健全内部质量控制与外部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制度,压实监测机构、排污单位数据质量责任,重点防范地方和部门不当干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行为,形成多部门联合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工作机制,强化行政处罚和司法追责。四是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水平。通过健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加强环境风险预测预警与突发事件应急监测,提升对政府决策的支撑能力;通过推进污染解析跟踪和环境治理成效评估,为破解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参考,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通过关注人居环境安全,优化生态环境信息发布,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优化垂直管理改革后各级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体系,完善监测技术标准体系,推进部门和单位间监测标准规范统一。统筹推进省、市、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升,加强监测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强化全省生态环境信息的共管共享共用。
保障措施为:一是强化组织落实。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省直有关部门抓好工作落实,并通过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履行生态环境监测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积极拓展监测能力建设资金渠道,加大对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运行经费的投入与保障。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求加强监测人才培养,完善人才激励与培训、遴选机制,不断提高监测队伍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四、《实施意见》的实施意义
《实施意见》的印发实施,将推动我省传统环境监测进一步向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转变,各部门、各层级间的生态环境监测分工更为明确、合作更为密切,手工监测与自动监测实现有效互补,固定监测与动态监测形成紧密结合;将推动我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质量等监测数据信息得到充分汇集共享和分析应用,为政府决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供科学支撑;将推动我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监测弄虚作假和人为干扰现象发生得到充分遏制,群众百姓对生态环境的知情权得到保障、参与感得到提升;将推动我省生态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能力建设和运行经费得到有效保障,监测基础设施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和监测队伍专业水平持续提高,为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科学、更高效、更有力的支撑。
未来,全省将以本次《实施意见》为指导,全面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创新,贯彻落实“监测为民、监测利民、监测亲民”理念,积极构建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全力保障监测数据真、准、全,推动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持续提升,强化生态环境监测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支撑。
主持人: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请举手示意,并介绍所在新闻机构。谢谢。
湘声报记者:本次《实施意见》是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继2017年、2019年后再次印发关于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请问本次《实施意见》有什么突出的特色和亮点,将对我省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和工作开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生态环境监测处:非常感谢湘声报记者的提问和关注。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生态环境管理的“顶梁柱”,一直以来为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本次《实施意见》,紧密结合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生态环境部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是全国首个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贯彻落实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文件,充分体现出省委、省政府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高度重视。《实施意见》的特色和亮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把握最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新污染物治理、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等新的要求,《实施意见》对推进大气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监测、温室气体监测、新领域和新污染物监测,推动生态质量监测评估等工作作出明确部署。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实施意见》坚持“监测为民、监测利民、监测亲民”理念,提出关心人民群众“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拓展对人体健康相关指标的监测,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帮助人民群众客观了解身边的环境质量的好与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突出问题导向,着眼解决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重点难点问题。《实施意见》充分考量了当前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项,结合我省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与污染防治重点方向,提出契合我省实际的一系列举措,如:推进镉、铊、锑等重金属监测,推动多部门联合会商提升政府决策支撑,重点加强县级监测能力建设,强化生态环境数据信息共享共管共用,建设“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创新污染源监测监控手段等。四是确保落地落实,加快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覆盖面广,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涉及全省所有市州、县市区和20个省直有关部门。分工明确,《实施意见》已将相关任务逐项分解至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保障有力,将防范和惩治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推进监测能力建设等内容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并明确了要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多措并举,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强化上下联动、深化部门合作,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要求落实。
《实施意见》的印发实施,将对我省“十四五”和今后一段时期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和工作开展带来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统筹实施,强化上下级、部门间生态环境监测协调联动,实现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的“一盘棋”和“大格局”;二是有利于压实排污单位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实现污染排放的源头治理和高效监管,推动排污单位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三是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避免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和人为干扰,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四是有利于监测数据集成共享和综合运用,以科学分析、高效预测、精准评估实现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效支撑;五是有利于促进我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持续优化,推动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持续提升,全力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湖南经视记者:刚才,张在峰总工程师提到了生态环境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请简要介绍一下我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以后采取的主要做法以及获得的成效。
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谢谢刚才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我们改革工作的关注。实施省以下生态环境监测垂直管理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部署安排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自2019年底实行垂直管理以来,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授权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统一管理14个驻市州中心的人员、业务与经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逐步提升。
一是调整优化了管理体制,“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监测体系逐步建立。改革后,我们强化省监测中心网络、技术、质控、数据信息和培训“五个中心”引领作用,推动省市县监测机构深度融合。按照中央和省级垂改文件要求,我们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生态环境监测任务责任清单,省级和驻市州监测机构主要负责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质量实行省级监测与评价考核。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省监测中心统一负责对驻市州中心传达政策、制定目标、下达任务和收集审核上报各类信息,实现机构与队伍“一条线”管理,着力培育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理念,持续加强对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有效防范了地方和部门对数据不当干预的问题,有效保障了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全面。改革后的县市区监测机构主要职能调整为执法监测,同时按要求做好环境质量、污染源和应急监测,推动实现了监测、执法的“测管协同”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快速应急响应,建立健全了省市县监测机构各负其责、协同高效的监测体系。
二是构建协调联动机制,“支撑、引领、服务”的职能作用有效发挥。近年来,我们坚持“省级统一指挥,市县协同作战”,打通省市专业技术资源调配壁垒,加强业务沟通与交流,不断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全省监测系统服务环境管理、服务公众需求的职能作用愈发凸显。2020年,省中心和驻市州中心共形成监测数据1156万余个,为说清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提供坚实数据基础;强化应急预警,省市联动开展生态环境应急监测8次,第一时间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同时,我们还不断丰富生态环境监测产品,定期组织省市监测机构开展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会商,编制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要情、专报、快报和简报540余份,及时推送各级相关部门,积极引领和服务地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三是统筹队伍和能力建设,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先锋队。垂改后,为提升省市监测中心1000余人队伍整体能力素质,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建设,构建与环境管理要求相匹配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出台干部职工能力素质提升年实施方案,成立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中青年干部党校,深入开展业务技能帮扶、监测大比武、应急监测演练等10余项活动,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水平。与此同时,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已获批13.8亿元资金用于省级监测机构能力建设,将配置仪器设备4000余台,站房建设16处,着重从环境监测自动化、应急现场监测、环境质量预警预报、数据分析质控以及实验室基础能力等方面提升我省环境监测能力水平,共同推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努力为我省实施“三高四新”发展战略贡献生态环境监测力量。
最后,诚挚邀请各位记者朋友到省和驻市州监测中心做客指导,再次感谢各位的关心与支持。
湖南电台记者:请问在贯彻落实《实施意见》过程中,我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近期将突出哪些重点方向?
生态环境监测处:非常感谢湖南电台记者的提问和关注。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的推进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涵盖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下一步,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将严格落实《实施意见》各项内容,坚持多措并举,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进我省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进程。近期,我们将重点推动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压实排污单位和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主体责任,排污单位要严格落实自行监测、自动监测要求,建立起质量控制体系,对自行监测、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全面负责;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要建立起覆盖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传输、评价和综合分析报告编制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落实,确保出具的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有效。二是深化监测垂直管理改革,按照“做强省级、做大市级、做实县级”的思路,省级和驻市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要发挥好网络、技术、质控、数据信息和培训“五个中心”作用,县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要逐步完善规范采样、分析检测、质量控制、数据分析、特征因子监测“五项基本能力”,并与所在地政府间建立健全长效化业务支持机制,为当地提供所需的监测支撑与服务。三是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围绕生态环境监测重点领域统筹推进监测基础能力建设,逐步提高实验室分析、执法监测、应急监测、核与辐射监测等装备能力;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养与培训,不断提高监测队伍素质和专业水平。特别是针对当前县级监测能力存在的短板弱项,要重点加强县级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确保2025年前县级监测机构具备有效开展行政区域内执法监测和应急监测的能力。四是加强监测数据信息的共享,通过全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对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质量等监测数据信息的有效集成,推动层级间、部门间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共管共享共用,同时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公开,便于群众及时获取相关监测数据信息。五是推进监测领域科技创新,鼓励各行政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以重金属监测、污染溯源解析、环境风险预测预报等方向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和全过程质控技术研究,加快便携、快速、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发推广,目前我省正在着手建设重金属监测预警体系,我们还要加快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水平。
主持人:好,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摄影:黄昌华
近期重点文章推荐
■湖湘潮·百年颂101丨湖南实施湘江保护与治理省“一号重点工程”:实现“江水清、两岸绿、城乡美”
■最高法公布典型案例!15人非法采砂需负刑事、民事法律责任,仅生态环境损坏赔偿被判罚87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