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届高考时政热点:深入学习“五中全会精神”

特 别 关 注


高中各科资料汇总(11.16)

高中历史资料汇总(11.16)

高中化学120个关键知识点

高考作文视频讲解(1-10)

2020年高考优秀作文及评析11篇 

历史干货丨 历史必修一至必修三复习资料

历史干货丨2021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难点突破思维导图

历史干货丨高考必备知识——专题贯通与中外关联

历史干货丨一文搞懂美日俄的发展历程

干货丨高中政治易错点——经济篇!

干货 |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考易错知识点汇总,考试用的到! 

   

一、理解五中全会精神三个“新”

1、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建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定位。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新发展阶段的特点是优势和短板并存。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建议》指出,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我国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与此同时,还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尤其是科技创新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等。
新发展阶段是由国内外状况深刻变化所决定。
就国内而言,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正因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才存在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有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等问题。
就国外而言,《建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2、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们需要更加全面贯彻和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建议》中的12个方面: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在这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是居于首位的。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建议》如此重视科技创新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必须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的道路。因此,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构建系统、完备、高效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尽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 
3、加快构建双循环的发展格局
《建议》在论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时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首先,这是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从国际上看,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国际大变局加速变化,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非经济因素冲击,加剧了现有国际治理体系的危机,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发展的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己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第二,这是畅通我国国民经济循环的战略选择。要使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其重要前提条件是国民经济循环要畅通。相比较而言,我国国内需求具有巨大潜力,这是我们的明显优势。当前的国外循环对我国不利,有些因素是我们难以把握的。因此,我们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居民消费的巨大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以国内大市场、大内需为牵引,推动国际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复苏。正如《建议》提出要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国内经济的单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说层层要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相反,未来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规模将会持续地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持续地提升,这也是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

二、强化四个“着力”,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1、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用好科技“关键变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战略支撑,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牢牢把握国际大循环格局主动地位的“关键变量”。
8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听取学者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他在会上提道:“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健全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进度,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2、着力优化供给结构,立足扩大内需基点,促进供需“良性互动”。近年来,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内需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供需“良性互动”,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交通水利、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3、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深入推进“共同富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要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用好内外“两种资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非闭关锁国,而是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以积极主动的开放姿态促进国际合作,全力维护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实现互利共赢。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在更高水平上引进外资,充分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三、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实体经济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
公报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可以看出,十三五的亮点主要在虚拟经济,比如 " 互联网 +"、分享经济,“十四五”的亮点则更倾向于实体经济,不管是从政策还是市场表现来看,实体经济比以往更重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成了未来五年的重中之重。它是中国制造2025精神的另一种阐述方式。

五、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新发展格局”
1、我国国内循环发展的措施: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培育新业态、新经济、新动能。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相关产业兼并重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平公正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2、推动外循环的措施: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②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群。
③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④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政策,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六、典型试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H省根据中央会议精神和省情变化,决定进一步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打通国内经济内循环各个环节:开通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企业登记、申领发票等线上“一表填报”,线下“一个窗口”一次领取或寄递,实现不见面办理,对零售新业态探索实行“一照多址”。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实行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序发展在线教育,积极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加快新基建建设,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和大试验平台为代表的创新基础设施,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延伸拓展,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统筹推进物流供应链建设,降低物流综合成本,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H省的改革和发展举措对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积极影响。(14分)
①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创新创业;②调节收入分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刺激消费需求。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④加快新基建建设,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扩大投资需求。⑤促进商品流通,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打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
 
2.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指的是:未来中国经济依托我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国内需求作为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在国内市场循环流通;同时,以国内经济循环为基础,运用国际分工和协作,便于国内国际经济互相促进发展。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要加快5G基建及应用、光伏电网及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及充电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材料二 9月9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会议中指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发展双循环经济模式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等。但我国流通体系建设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堵点亟待打通,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一是流通成本高,各项管理税费占成本比重超过30%-40%,而发达国家一般为10%-15%;二是我国商贸流通市场的法律不够完善,市场体制不健全,特别是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三是行业企业小而散,我国流通体系90%是中小企业,组织化网络化的大型企业较少,大量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四是基础设施有短板。目前,我国对接国际、服务高附加值的航空运力不足,专业化的物流机场极少,国际高标准的大型物流企业不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加强新基建是如何助力双循环经济的。
①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需求,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生产与消费良性互动。②扩大有效投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收入,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内循环动力。③推动复工复产,带动上下游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生产良性循环。④有利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体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打通当前流通体系建设中的堵点,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①降低流通业的制度性成本,减轻流通企业负担,增强其活力。②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流通业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③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④要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消费投资下滑,国内经济循环受阻,加强“两新一重”建设,是当前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抉择。
“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主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加大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投资,推进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强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为各行各业和生产生活提供了“新联通”,对释放有效投资红利,激发社会消费活力,促进国内大循环意义重大。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加强“两新一重”建设对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作用。(12分)
“两新一重”建设通过投资拉动生产发展,激发生产活力。(3 分)通过生产扩大就业,保障人民收入提高,刺激消费增长。(3分)通过消费升级和转型,推动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良性互动。(3分)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国内供应链产业链,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3 分)

    4.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材料一经济内循环主要指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打造经济新发展格局的当务之急。
(1)从经济学角度,列举畅通我国经济内循环的两个有利条件,并说明理由一(7分)
可以从市场主体、市场需求、市场体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领导等角度作答。(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示例:市场主体:我国存在大量的企业等市场主体,具备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丰富的商品和服务,具备畅通我国经济内循环的供给能力。市场需求: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的国内市场存在着大量的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愈发强烈,需求反作用于生产,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内循环。市场体系:我国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发展、达成供需匹配奠定了基础,是畅通我国经济内循环的重要条件。(7分)
   材料二 某校高三时政学习小组同学探究了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历史演进,对其形成的思路、政策及相关背景资料进行了梳理(见下表):
⑵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阐述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必然性。(8分)
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是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结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使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与国际经济互动合作不断加强,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实际发生深刻变革,是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物质前提。在此基础上,我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经济发展内外部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复杂性,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8分)
 
5、针对全球性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及疫情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冲击,在2020年7月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格局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专家指出,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有内无外,也不是忧外无内,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打造新发展格局,要牢牢把握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以我为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以扩大内需为战略为战略基点,绝不是关起门封闭运行,而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通过挖掘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内外循环具体途径和办法,促使内外循环循环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关系。(8分)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内循环,也不能忽视外循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不能割裂二者关系。(3分)②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内循环是主体,要以我为主,自强自立;外循环是重要辅助,不能忽视,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3分)③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探索内外循环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力的新优势,打造新发展格局,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分)
6.(12分)国民经济是一个循环系统,主要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度形成了以外循环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全球经济下行、国际贸易减少的背景下,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意味着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主要在国内完成。在这一体系下,产业链主要由国内配套,原材料主要来自国内,生产加工主要在国内,销售和消费主要在国内。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论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2分)
(1)必要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增强自力更生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2分)是我国应对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恶化、保护主义上升等现实形势,实现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相结合、转变国内经济发展模式的客观要求;(2分)是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推动国内外贸企业转型、促进企业发展、保障国内就业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2分)(考生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可行性:我国经济体量大、人民消费水平升级、国内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大,为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3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我国的产业链相对完整,国内配套相对齐全,生产、销售和消费都在国内,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能刺激经济的发展,使生产得以延续和扩大。(3分)


  7.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科技战愈演愈烈,“内循环”这个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尤其是在今年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发展内循环,将是未来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主要战略方向!
内循环就是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内循环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一直存在的。一笔钱,老百姓拿来消费买了国内的产品,国内的厂家拿这钱去国内的上游企业购买原材料,上游企业拿到这个钱后,给工人支付工资,工人拿到这个钱,又去消费。这就是经济的内循环。外循环就是参与国际产业链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分析说明把发展内循环作为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主要战略方向的重要意义。(6分)
倒逼很多企业开始深耕国内的市场,从而带动中西部的经济发展;企业将不得不增加研发在总收入中的比例,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产业链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每点2分,共6分)
(2)我国企业应如何面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10分)
 立足国内市场,抓住国际市场,准确战略定位,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4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分)面对国际竞争,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3分)


    8.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与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与此同时,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2分)
①生产决定消费,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长期的战略方针,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②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③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也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总分。)


   9.着眼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能力的生产力、完善的配套,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所以,“双循环”的重点是要提升国内消费数量和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未来宏观政策需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激发内需动力,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积极重构新型全球产业链,优化金融业态,引导经济不断转型升级
      有观点认为:“双循环”获得成功要靠政府切实履行经济职能。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8分)
①我国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双循环”获得成功需要政府深化供给侧改革,切实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2分)②“双循环” 获得成功还需要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组织社会建设,为“双循环”提供公共服务,坚持改善民生、改善营商环境。(2分)③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企业、各类人才和消费者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4分)


往期精彩  

高中各科资料汇总(11.16)

高中历史资料汇总(11.16)

高中化学120个关键知识

高考英语听力十大场景必备词汇,记住了你也能拿高分!

干货 | 高中英语要考的所有定语从句考点都在这里了! 

书面表达 | 近十年高考英语100个好句,英语作文快速提分就靠它了!

历史干货丨高考历史材料题30个高频考点的答题术语

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

诗歌鉴赏(手法)思维导图,高中生必备!

整理 | 高中生物必修1-必修3必背知识点,看这个就够了!

近十年高考100个英语作文金句沉淀(上)

近十年高考100个英语作文金句沉淀(下)

高考英语大纲规定的24个语法梳理(一)

高考英语大纲规定的24个语法梳理(二)

高考英语大纲规定的24个语法梳理(三)

高考英语大纲规定的24个语法梳理(四)

高考英语大纲规定的24个语法梳理(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