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特 别 关 注
高中历史资料汇总(11.16)
高考作文视频讲解(1-10)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 废除宰相制度
(1)原因:
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导致皇权不稳。
③明太祖废元朝行中书省,在地方设三司,集地方权力于中央,
使宰相职权扩大。(历史纵横)
④胡惟庸骄横擅权。(直接原因)
(2)经过:
①1380年,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②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
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立内阁
(1)背景: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
(2)过程: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措施:
(1)南书房
①时间:康熙帝时期
②目的:为扩大皇权。
③职责:
名义上是陪同皇帝读书写字、赋诗作画,实际上是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④影响: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与 南书房 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帝时期
②目的:为办理西北军务。
③特点:
a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b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
c办事机密。
④职责:跪受笔录,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⑤影响: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c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小结:
1.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历程及认识
(1)主要历程:
①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宰相制度形成。
②汉武帝时,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③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制约和监督。
④北宋时期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⑤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和丞相,宰相制度废除。
(2)认识:
纵观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相权和皇权一直处于矛盾和共存中,君主怕相权危及皇权,常用宦官奴仆控制宰相,相权被削弱;宦官、奴仆却成了事实上的宰相。君主为加强权力,千方百计地削弱相权,从而导致宰相制度不断演变。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作用:
①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
②思想专制,钳制了思想。
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