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历史叙事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

刘喆琼,仲 帅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4-02-05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是忠实的爱国主义者。一百年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构建了爱国主义历史叙事,推动实现从救国到兴国、富国再到强国的爱国主义叙事历史演进,呈现出叙事场景的时代性、叙事主题的一贯性、叙事话语的科学性、叙事指向的人民性的主要特点。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历史叙事的百年演进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爱国主义叙事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构建爱国主义历史叙事,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爱国主义历史叙事,坚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的叙事策略,坚持以与时俱进的传播手段推动爱国主义叙事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历史叙事;基本经验


作者:刘喆琼,哈尔滨工程大学,仲  帅,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历史叙事的实质就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中华文化为思想基础,构建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叙事演进,逐步掌握党对爱国主义叙事主导权与话语权,形成共同体层面的历史精神、现实关照与未来经验的内在化过程。我们必须坚持历史思维和历史眼光,从中国历史实际出发来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爱国叙事。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历史叙事凝结了真理的审思与现实的回应,经得起历史、实践与人民的检验。探索和梳理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历史叙事的百年演进历程,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构建爱国主义历史叙事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对新时代培育广泛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推动爱国主义叙事时代化发展,巩固党执政兴国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思想研究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爱国主义思想研究,或者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思想研究,或者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话语体系、实践路径的研究。从历史叙事的理论视角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叙事的主体性、整体性,进而揭示历史叙事的演进规律、内在逻辑和基本经验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这将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一、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历史叙事的百年演进

历史叙事描绘了历史演进的图景,是历史事件起因结果的展现,通过对序列性历史事件进行编排与呈现,将其融入个体的情感记忆与民族的集体认知,形成相应的历史意识及诠释,既包含对当下的把握也反映了对未来的预判。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叙事的历史演进必须要立足党的百年伟大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历史叙事历经不同场景、覆盖多重领域、基于不同阶段的时空转换,贯穿于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兴旺、繁荣、强盛而矢志不渝的探索与奋斗,构建了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演进历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人民解放为核心的爱国主义叙事。近代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晚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先进的社会有识之士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奋起反抗,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和主张,形成了各自的以救国为核心的爱国主义叙事。但是,随着各种爱国救亡运动的相继失败,也暴露出这些救国叙事没有揭示正确的救国道路和中国历史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自觉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的历史重任。党的二大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救国道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构建起党领导人民进行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并最终建立新中国的爱国主义叙事。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实现社会制度变革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核心的爱国主义叙事。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常年战争导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广大人民在贫困和死亡线上挣扎,中华大地百废待兴。围绕建设一个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党的八大提出要将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并建成一个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3],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国家建设的新征程,把国家发展与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构建起党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爱国主义叙事。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爱国主义叙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过程中发生了种种“左”的偏差和错误,而与此同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许多国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4]50他还进一步提出:“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5]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大踏步赶上时代,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起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爱国主义叙事。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核心的爱国主义叙事。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如期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关键一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华民族正处于历史上最有实力和最有信心实现伟大复兴的阶段。与此同时,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进道路上必将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为之付出更为艰苦卓绝的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起党领导人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人民民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爱国主义叙事。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历史叙事的主要特点

历史叙事是个人和集体参与感知历史事件的具体诠释,催生了历史意识与历史精神的更替迭代,使其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因此形成多维度的结构层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一定的建构框架下分析历史叙事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历史叙事通过叙事场景、叙事主题、叙事话语和叙事指向的搭建形成完整体系,展示了先进科学的爱国主义理论和真实生动的爱国主义实践,呈现出时代性、一贯性、科学性和人民性特点,并为我们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历史叙事提供多样视角。

1.叙事场景的时代性:始终准确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的叙事背景。历史场域作为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环境,是构成历史叙事的重要基础,准确把握历史场域才能清晰了解历史叙事的实质。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历史叙事始终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围绕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做出相应调整,强化叙事场景时代性构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与战争构成了这一时期党的爱国主义叙事的宏大场景。中国共产党构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爱国主义叙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为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成为这一时期爱国主义时代主题和叙事场景,为此我们党着力构建起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爱国主义叙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努力构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爱国主义叙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为这一时期叙事场景,我们党进一步构建了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主义叙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准确把握各个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深刻把握爱国主义历史叙事场景的时代性,不断根据所处的历史方位调整爱国主义历史叙事的主题、话语和手段,丰富、拓展和创新爱国主义叙事的内涵。

2.叙事主题的一贯性: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从时间向度上来看,叙事主题决定了历史叙事的演进轨迹;从空间向度上来看,叙事主题决定了历史叙事的内核;从逻辑向度上来看,叙事主题决定了历史叙事的行动指向,最终构成了整个历史叙事的灵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3。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历史叙事始终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构建。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历史叙事的演进过程充满艰难曲折,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以贯之的叙事主题,这一主题具有内在的接续性与统一性。“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1一方面,民族复兴的叙事主题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具体内容,成为各个时期我们党的行动逻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人民解放,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社会制度变革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而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带领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奋进,中国共产党的爱国叙事始终牢牢把握复兴主题;另一方面,我们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叙事主题在时代演进过程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接续推进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向前发展:从救国大业的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到兴国大业的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又到富国大业的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再到强国大业的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自觉选择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担当,通过浴血抗争、奋起建设、开创辉煌、走向复兴,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矢志不渝。

3.叙事话语的科学性: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的话语体系。叙事话语是历史叙事的表达方式,通过话语构建、生成、输出、传播,保证历史叙事在秩序内的持续演进。我们党一经成立就将马克思主义与爱国主义紧密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构建起科学的爱国主义叙事话语,祛除了狭隘虚假的剥削阶级和宗教神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桎梏,塑造了中国人民全新的思想样态。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观认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爱国的基础,无产阶级必须要彻底战胜和摆脱资产阶级,实现自身的解放,并且要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观是我们党构建爱国主义叙事话语的思想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实践中不断深化和丰富爱国主义叙事内涵,使得我们党的爱国主义历史叙事从一开始就拥有科学的灵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历经一系列风险考验,不断加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科学把握,逐步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叙事表达,带领中华民族摆脱压迫与奴役,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观的同时,也为其爱国主义历史叙事注入先进性与科学性,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形成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爱国主义叙事与全球视野相结合,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锻造崭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全世界的和平与全人类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关照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爱国主义历史叙事才得以形成深远的内涵、丰富的主旨与壮阔的精神。

4.叙事指向的人民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叙事指向是对历史叙事最直观的审视,呈现了历史叙事的关键概念和价值旨归,是历史叙事内在逻辑与政治秩序的鲜明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叙事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还依旧迸发出强大的精神魅力,根本原因就是党与人民群众始终血肉相连,其叙事脉络始于人民、忠于人民、成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7]。我们党爱国主义叙事的人民性指向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遵循,也是长期历史经验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叙事指向自成立之初就将人民性刻入内在政治基因,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任何自身的利益。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面对极其艰难的环境,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论是长征路上的“半条棉被”还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都展现了党心与民心的紧密相连;在复兴前景充满光明的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将人民民主贯穿全过程,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一百年来,我们党践行初心、奠定基业、创造辉煌、走向复兴,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人民民主、自立自强、繁荣复兴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带领中国人民摆脱压迫、当家作主、摘掉贫困、走向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在不同阶段人民群众的利益指向不尽相同,我们党根据叙事场景的变化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对于时代的根本需要与利益诉求。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和困难坎坷,我们党的爱国主义叙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站稳人民立场,着眼人民福祉,从人民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依靠人民书写爱国主义叙事的宏伟画卷。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历史叙事的基本经验

历史叙事通过更替迭代的精神与记忆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作为串联历史事件的历史意识本不具有自主的可操作性,而历史叙事赋予其对时空转换的把握与理解,形成了连续性的经验建构与历史向导力。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1]65,创造了无可复制的历史功勋和波澜壮阔的历史成就,在中华大地积累了深厚且绵长的爱国认同,为新时代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提供了时间向度的拓展。

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爱国主义叙事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爱国主义历史叙事框架与逻辑往往存在于特定的政治秩序之中,中国人民爱国主义叙事的政治秩序正是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导权与话语权。近代中国,不同的政治实体和组织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爱国主义叙事,中国共产党在与各种叙事模式的较量中逐步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认同。一百年来,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共识与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对爱国主义叙事的领导是广大人民在百年历史过程中选择和认同的结果。

随着国家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巩固和发展了爱国主义叙事主导权。在之后的演进过程中,不断强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话语表达,不断完善和巩固党对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领导,突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6]10中国人民爱国主义叙事的演进秩序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掌握和主导,要想在新时代继续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要坚持党对爱国主义叙事的话语权。

爱国主义叙事的方向与脉络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与文化共识,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诋毁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构建虚无、虚假的爱国主义。我们必须始终认同、拥护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三者有机统一这一爱国主义核心,牢牢把握爱国主义叙事立场,用中国共产党的叙事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继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化和丰富爱国主义叙事话语的科学性与时代性,将传承革命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创新新时代爱国主义话语体系,提升主流话语在爱国主义叙事过程中的阐释力。

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构建爱国主义历史叙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6]13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历史叙事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与凝聚力,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党始终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构建叙事框架。在党成立初期,围绕着走什么革命道路、用何种方式救国,曾面临复杂多样的倾向和选择。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科学真理解读中国实践,以科学方法指导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伴随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建设新中国、实现改革开放、迈入新时代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百年筚路蓝缕的光荣历程中,领导广大中华儿女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并在广袤的中华大地构建了普遍的政治认同与共同的情感,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科学武装探索出适合中国具体实际的叙事方向。

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历史叙事凝聚了叙事主题一脉相承与叙事场景动态转化的辩证统一。爱国主义历史叙事既还原了不同历史场域的内容和特征,也包含了对历史发展趋势的准确预判。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叙事话语始终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贯穿百年的叙事主题,以此为爱国主义叙事的起点,通过不同社会实情的动态变化不断进行话语生成与传播,在历史叙事演进过程中不断从过去的历史事件与案例中抽象出一般的经验,为更好地把握下一叙事场景提供了参考范式与传承意义,从而科学揭示了爱国主义历史叙事演进的客观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以贯之的叙事主题,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其提供了普遍真理,我们党以此为指导根据不同叙事场景演绎出各具特色的叙事内容,始终以当时当地社会历史条件为转移,正确处理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民族独立、完成三大改造、实行改革开放、开启新的时代,并形成了一系列以“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为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概念符号和精神谱系。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把握爱国主义叙事,不断创新和发展爱国主义的内涵,赋予其科学的灵魂和深远的价值。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必须要在爱国主义叙事过程中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话语和科学方法,既要注重理论钻研又要注重面向实践,既要坚决继承又要发扬创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爱国主义实践,提炼新概念、总结新方法,不断激发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在新时代爱国主义叙事中的生命力。

3.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爱国主义历史叙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主义历史叙事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为灵魂,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以西方优秀文化为借鉴,既包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与历史特点,也向世界展示了不同于西方的叙事模式。十月革命为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兼收并蓄、历久弥新的中华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展提供了文明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叙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沃土壤。我们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丰富和创新中国特色爱国主义话语体系,同时吸收和借鉴西方的优秀文明成果,并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其中,形成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既植根现实又面向未来的爱国主义话语体系,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爱国主义叙事向前发展。

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爱国主义叙事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视角。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叙事演进始终以中国实践为基础,在不同历史场域下打造富有时代特色和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爱国主义叙事,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正做到“立足中国实际,汲取中国文化,凝聚中国智慧”。一百年来,我们党主导的爱国主义历史叙事取得了伟大成就,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叙事面临更加复杂的叙事场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严峻和激烈,邓小平同志曾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本质就是“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4]392。我们必须以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思想基础,保障爱国主义的巨轮始终行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航向上。

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叙事话语体系也在发展壮大。具有唯物史观视野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不割裂看待爱国主义叙事演进过程,我们党在总结、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使得过往的历史意识与历史经验在当下的历史背景中获得全新的生命力和话语表达。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结合不同叙事场景的时代特征与人民诉求,增强爱国主义叙事话语体系的系统性、时代性和专业性,推动中国特色爱国主义叙事话语的大众化、学理化、国际化,形成爱国主义历史叙事时间向度的持续拓展。

4.坚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的叙事策略。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历史叙事始终面向全体人民,每一个中国人在客观叙事场景中会受到叙事秩序的影响与制约,并对叙事场景投射主观的个体情感与价值观。在爱国主义历史叙事的演进过程中,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呈现出被动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深度交融与共振,记录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奉献自我、发展自我和成就自我的过程。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旧中国的一盘散沙、被迫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不断转变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以群体性的政治认同与民众智慧不断书写全新的爱国主义叙事。

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叙事之所以历经百年而依旧生动鲜活、催人奋进,在于我们党始终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动员广大人民参与爱国主义叙事构建。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8]我们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社会主要矛盾,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有着不同的辩证研判和科学审视。从国家发展的目标任务出发,中国共产党赋予人们革命者、建设者、开拓者和奋斗者的身份,使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没有民族独立就没有个人解放,没有社会主义事业就没有个人成就,没有国家兴旺发达就没有个人富裕,没有民族伟大复兴就没有个人全面发展。百年爱国主义历史叙事告诉我们:国家强大,国民才有尊严;国民奋进,国家才有希望。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始终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是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发展与个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9]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每一位中国人发挥积极性与创造力,而民族复兴的伟大前景将为我们提供更加广阔的自我实现的舞台。爱国主义历史叙事作为重要的国家政治文化,在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也塑造了中国人民广泛的政治共识,以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激励中国人民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每个人都要把爱国主义奉为精神信仰,夯实爱国主义历史叙事的思想基础与情感认同,激发个体参与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

5.坚持以与时俱进的传播手段推动爱国主义叙事发展。在爱国主义叙事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明确所处的历史方位,牢牢把握时代主题,根据叙事场景调整传播策略,注重丰富其样态、创新其形式,拒绝脸谱化与教条化。中国共产党叙事传播的演进始终植根于叙事场景实际,根据不同的叙事语境进行爱国主义话语生产,基于时代特征变化做出传播手段的调整,将爱国主义叙事的话语传播置于意识形态大局中来分析研判,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社会关切。

在爱国主义叙事过程中,我们在巩固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必须始终饱含人文关怀,既以理论知识启迪民众,又以中华文明凝聚共识。我们党注重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叙事话语,同时又以中华优秀文明作为文化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民的爱国修养,带领人民形成一系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纪念主张、纪念仪式和纪念节日,将爱国主义内涵和爱国主义精神故事化、具体化、符号化,形成多维度、多平台、多层次的爱国主义传播体系,构建起以“复兴”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叙事框架。我们要继续加强主流媒介发展和主流价值观建设,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将国际视野与中华文明相结合,将理论创新与文化互鉴相结合。

在爱国主义叙事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抢占叙事传播先机,牢牢把握爱国主义宣传阵地。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各种话语、思潮、舆论交锋的前沿阵地。我们党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叙事中必须注重在网络平台先声夺人,抢占话语先机。在传播过程中还要注重学术话语与网络话语相结合、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相结合、理性说服与感性号召相结合,实现“情理交融、以理服人”的传播方式,形成良好的舆论潮流。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15.

[3] 王素莉.党的八大路线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共党史研究,1996(4):27-31.

[4]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34

[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7]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

[8] 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64.

[9]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责任编辑  吴海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历史叙事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