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春节你可能错过的最美童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给孩子 2022-09-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椿树学堂 Author 丁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540fzgq2&width=500&height=375&auto=0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几天朋友圈传唱最广的,莫过于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这首短短的绝句。支教老师梁俊和贵州大山里的孩子们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将《苔》这首“孤独了三百年”的小诗重新唤醒。孩子们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叶嘉莹先生说,只要人心不死,诗心就会永在(叶嘉莹:人心不死,诗心就会永在)。贵州大山里孩子们的歌声之所以让我们感动落泪,正因为《苔》这首诗所抒发的心声:一个人,即使卑微如苔,只要找到生命的价值,一样可以如牡丹般绽放。那群生活在中国最穷的地方的孩子,也跟诗歌所传诵的一样,终于如花般绽放在众人的面前。



央视大年初一推出的创新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如一股清流,让人耳目一新。


这档定位诗词音乐文化的节目“和诗以歌”,借助音乐的翅膀,让诗词之美走入了千家万户,也让经典的诗词璀璨如新。 


第一期节目,来自贵州乌蒙山石门坎的支教老师梁俊带着学生梁越群演绎了一首天籁般的《苔》,让人听得热泪盈眶。

 

小小的苔藓,在阴暗潮湿地,阳光不到处,青春还会来,还是在盛开,还是在绽放。

 

梁俊这个爱唱歌的支教老师,和小伙伴们一起,用一把吉他把诗词带入了中国最穷苦的地方,用音律让孩子和古人对话,让我们感动不已。


诗词的当代苏醒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从“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让我们看到古典诗词在春风中苏醒、复活,在春天里焕发出新的神采。


这群苗族孩子,用天籁之音唤醒了300年前的《苔》,也唤醒了我们。


原来,中国的文字都是有节奏的,诗词歌赋都是可以用声音唱出来的。《经典咏流传》节目的传唱人包括成龙、胡德夫、王力宏、王俊凯、盛一伦、毛不易、毛晓彤等,其中既有演艺圈资深的前辈,也有当红的青春人气偶像,传唱的诗词包括《明日歌》、《登鹳雀楼》、《将进酒》、《陋室铭》、《枉凝眉》等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


吟诵古来有之,近几年也慢慢在传播。传统诗歌的“平长仄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对于孩子们来讲,可能有些难以入门和理解。


但是现代的通俗音乐,配上古典的诗词,让孩子张嘴就来,这样一种尝试,让我们看到诗教的多元存在方式。诗歌诗歌,歌就像给诗安上了翅膀,让诗飞得更远更高。


梁俊和他的小伙伴们在乌蒙石门坎支教的时候,选择了用吉他把诗歌唱出来。上课也唱,下课也唱,清晨唱,日落唱,悲伤的时候唱,快乐的时候也唱,一群人在唱,一个人也在唱……一学期之后,孩子们天籁般的声音唱彻了山谷,唱亮了天空……


妙句非偶得



再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袁枚,乾嘉时期的诗坛盟主,随园主人,散文家,诗人和美食家。

 

因为对做官,学满语,写宫廷式文体一概不耐烦,袁枚不到40就辞官隐居在南京的小仓山,把一个废旧的园子精心改造成后来著名的随园。

 

在《杂兴诗》里有这样描写随园的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

 

如此诗情画意,令人神往,随园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袁枚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更在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也难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声色,不复做出仕之念。

 

在随园里担粪的仆人也会在路过梅树下感伤:“它落了我一身花啊……”在一旁菜园里挽着裤腿摘野菜的袁枚闻之大喜过望,起身直奔书房,铺开宣纸,一挥而就:“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这就是袁枚,提倡“诗者,人之性情也”的袁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美食,热爱文字的袁枚。

 

这首小小的《苔》也许就是他在随园里偶尔得之。阳光下,树叶舒展,花朵绽放;而在阴暗潮湿处,苔藓终日难见阳光,却依然默默生长。袁枚可能心生感动,挥笔写下了自己感受。

 

当然,这种偶然,应该说是建立在他对生活的认识与感知力之上,若非平时的观察积累与审美情趣,自然很难将苔藓与牡丹进行关联类比,进而产生一种拟人化的效果。

 

三百年后,梁老师用他自己向孩子们生动地阐述了自己对苔的理解:“因为我也是从山里出来的,也不是最帅的那一个,也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就像潮湿的角落的那些苔,人们看不见,如果被显微镜放大出来,它们真的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


 

虽然,梁老师与袁枚在不同的时代,但是借由一首小诗,达成精神上的高度共鸣。

 

一个人,即使卑微如苔,只要找到生命的价值,一样可以如牡丹般绽放。那群生活在中国最穷的地方一群苗族的孩子,也跟诗歌所传诵的一样,终于如花般绽放在众人的面前。


有趣的人,会把生活活成一首诗


与其说“苔”的咏唱是一个诗词音乐文化节目,还不如说是一个鲜活的诗歌教学现场。


现代的我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生活久了,很多的灵气都已失去;在高速公路上奔驰,与大自然的联系常常断裂……也许我们需要像袁枚一样,走向山川、河流、田野、森林,拥抱释放灵性的诗歌。


对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当城市慢慢包围农村,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电子产品的俘虏,田园山水和当下孩子之间似乎隔着厚厚的屏障,诗歌的背诵成为许多孩子的负担,成为冗繁的作业。


也许我们应该带着小朋友走向自然,走向泥土,走进二十四节气,走进缤纷的世界,发现细微处的《苔》,吟咏出孩子苔一般的内心情感。


或者,带领孩子走在月光下,读一读“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或者,风吹落叶的时候,感受一番“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或者,踏青远足的时候,细细品味“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让诗歌走进生活,让诗歌不再高不可攀,让诗歌飞进寻常百姓的家,飞进孩子们的日常游玩之处,而不仅仅是飞入课堂,飞进课本。


诗在远方吗?不,有趣的人会把生活活成一首诗。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多一点情趣,多一些浪漫,多一点心思,餐桌旁,书架里,阳台上,都会自然生长出孩子成长的力量。


春天已经来了,不论是春草还是野花,不管是芦芽还是苔藓,不管在阳光下还是在阴影中,诗歌都在那里等候我们的孩子。


诗歌不难,就在你我身边。


让每个生活场景都成为我们学习的现场,成为自然的表达;让我们在诗歌中重新发现世界,也重新发现自我,去创造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丁云

扬州人,水瓶座,江苏省作家协会成员、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日有所诵》小学二年级版主编。著有诗集《跟着蒲公英旅行》、《秋天在田野间散布》、诗论《儿童天生就是诗人》等,曾获冰心文学奖新作奖、中国童诗首奖等。作品散见《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读友》、《意林》、《童话世界》、等刊物;作品入选《中外儿童诗精选》、《新语文读本》、《最美童诗童画》、《中国儿歌大全》、《年度儿童文学读本》等多种选本。

🔚

叶嘉莹:人心不死,诗心就会永在

独家影像 | 九旬“朗读者”叶嘉莹:我想把吟诵传下去

张静:读古诗词,让孩子有活泼丰富的内心

给孩子 |ID:tochildren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