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生物学家讲给孩子的地球生命进化故事 | “给孩子”系列No.10问世

苗德岁 给孩子 2022-05-27


熟知“给孩子”系列的读者都知道,这是一套人文大家为孩子们写作的人文通识读本“给孩子”系列:留一套可以传世的书给孩子)。这套书目前已经出版了九本,如果说前九本主要是从孩子容易进入的诗歌、散文、古诗词、汉字、地理等人文领域来培养孩子的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从即将面市的《给孩子的生命简史》开始,这套书进入了自然科学领域。


《给孩子的生命简史》由知名古生物学家苗德岁撰写,带领青少年读者了解地球生命演进的奥秘,全书以讲故事的笔法展开,打破了学科的边界,巧妙地贯通了生物、地理、历史、考古等众多知识领域,为孩子拉开生命进化的序幕,解答了孩子“我从哪里来”的深层好奇


生命科学不应是冰冷的知识,而应该呈现一种更高形式的生命之美。在《给孩子的生命简史》的创作中,苗德岁十分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并举让这本书做到了科学性、文艺性、趣味性的“三合一”,可以说,阅读这本书,庞大的知识还只是“附属品”,更加宝贵的,是获得对未知神秘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这将给孩子的未来以更多的可能性。



致年轻的朋友们

——《给孩子的生命简史》自序

文 | 苗德岁


迄今为止, 北岛先生主编的这套书(“给孩子”系列), 大多属于文学艺术的范畴。说实话, 当我接受编写这本书的邀请时,我对自己所要面临的挑战,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我跟北岛先生算是同龄人, 在读到他的诗作之前,我基本上是不读新诗的。不过, 我的父亲是私塾出来的,逼着我从小背诵了很多古文与古诗词, 后来, 我自己又痴迷于艺术, 比如西方古典音乐, 因此, 我算是一名不可救药的老“文青”。

苗德岁

首位获“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罗美尔奖”的华裔学者,博士后,拥有地质学与动物学双博士学位。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后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82年赴美学习,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修,后获怀俄明大学地质学、动物学博士学位,芝加哥大学博士后。1989年至今供职于堪萨斯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1996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中国的改革开放, 催生了“科学的春天”。当年一部优美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曾把许多像我这样的文学青年及文学少年吸引进了科学领域。这批人当中,如今已有新一代文理兼通的科学家崭露头角。其中有几位是我所熟知的, 如北京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饶毅, 芝加哥大学的遗传学家龙漫远,以及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邓涛、王原等。


其实, 由于历史原因, 早期中国现代科学家中曾涌现出一批艺兼文理的大家,如丁文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李书华等。他们中的许多人, 从小深受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影响, 后来又在西方接受了严格的科学训练。因此, 他们既能做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工作, 又能写辞章优美、立意深远的锦绣文章。比如竺可桢先生的物候学著作, 其中展露的深厚诗学修养, 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与钦佩。(竺可桢: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另一方面, 古代中国文人墨客大多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们的作品中也常常表现出科学的自然观。比如, 中国的水墨山水画中呈现出的褶皱、断层、节理等岩体地质构造, 颇具科学性, 令专业地质学家们叹为观止。最令人称绝的, 是中唐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咏琥珀的五言诗:

《咏琥珀》

韦应物


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

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

诗中对琥珀的成因以及昆虫如何一失足铸成千年犹存的化石, 有如此形象的描述以及合乎科学的推断,实在令当今的古生物学家们惊叹不已。

(琥珀化石,蒋青博士供图

图片来自《给孩子的生命简史》内页)

事实上, 科学与文艺探索和表现的通常是同样一些问题。比如,科学关注我们在自然界的位置: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又往何处去?而文学艺术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手法去探究类似问题。


当你读了一本好书、看了一场动人的电影、听了一首美妙的音乐或是参观了一次精彩的画展, 便经常会感受到心灵的触动, 抑或从新的角度审视自身。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忽略科学与文艺间的内在联系,更糟糕的是,有时甚至误认为两者之间是互相排斥的。


正因如此, 我在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 就有意识地向“科学性、文艺性、趣味性”的“三合一”方向努力。

《给孩子的生命简史》内页)

讨论生命演进的科普书籍很多, 我本人近年来就写过两本, 这本书与其他书有什么不同?能不能超越自己, 写出新意?不然,何必浪费读者的时间与自己的精力?


进化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很宽, 目前各类相关的科普读物提供了大量庞杂的“知识”内容。我则“别出心裁”, 决定在这本书中着重沿着两个方向展开讨论, 这两个方向与困扰达尔文一生的两个难题有关:一是生物演化的遗传机制, 另一个是生物演进的化石证据的匮乏。


所幸, 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研究在这两方面的进展, 大大有助于我们回答上面提到的科学与文艺所共同关注的“天问”: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又往何处去?

《给孩子的生命简史》内页)


有关遗传学的基础知识, 我们目前已经了解了很多,生物教科书中也有一些介绍。我在书中围绕这条主线展开讨论时, 旨在突出整个领域的重要研究和重大发现的历史脉络,帮助年轻朋友们一窥科学研究的真实面貌,了解科学家们如何锲而不舍地探求生命与事物的未知与神秘, 学习他们的执着与专注。一定程度上, 介绍科学知识反而变成了“附属品”, 弘扬科学探索的精神才是头等重要的。


第二条主线涉及我的本行——古生物学。化石被称作生物演化的实证。达尔文之后, 古生物学家们已经发现并研究了数以万计业已灭绝了的各类古生物的化石,展现了它们与现代生物的迥异之处, 揭示出一条重要规律:生物化石在地球历史上的分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即:新的类型不是神创的, 而是从旧的类型演变而来的。迄今为止, 古生物学家们已经成功地重建了生命演进的全景图(包括我们人类自身的演化历程), 几乎填补了所有的“缺失环节”。尽管未来的发现可能会补充和修正某些细节, 但我们对生命演进的宏观图景以及基本规律的认识, 不大可能有颠覆性的改变。


故此, 我在本书中对第二条主线的介绍,也意在重点突出生命演进这出史诗般大戏的宏观场景, 而不仅是介绍零星的古生物学知识碎片。

《给孩子的生命简史》内页)


如果这本小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读者朋友们认识到:科学同样具有文艺的一面, 即想象力与诗性, 而文学艺术也需要逻辑与推理,那么, 出版方、编委会以及作者将会十分欣慰。谢谢大家阅读这本书!

苗德岁

2017年12月10日

《给孩子的生命简史》目录


“给孩子”系列全图


《给孩子的生命简史》


作者:[美]苗德岁

丛书:给孩子系列(No.10)

策划:活字文化

中信出版社

2018年05月 

🔚

定静之美:书法与美育 | 《给孩子的书法》问世
“给孩子”系列:留一套可以传世的书给孩子

世界读书日,孩子们都在读什么?

给孩子 |ID:tochildren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给孩子的生命简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