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孩子为什么还要读古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红披风绘本国 Author 张雪文
中国人的一切经验和信息都藏在古典文化里。因为它既通向远古,又连接当下。
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该拥有几套拿得出手的古典文化好书。让它们伴孩子成长,成为孩子知识修养的一部分,照亮他们的一生。
转载自“红披风绘本国”(ID:citichpf)
01
古文之美 照亮我们的生活
古文名场面
承载先人气韵情感
回忆起求学时光,除了想起令人头痛的“熟读并背诵全文”外,多数人往往对古文中的“名场面”念念不忘,多年后仍能复述一二。
这些“名场面”,可能是《逍遥游》中: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亦或是《五柳先生传》中: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又或者是《岳阳楼记》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些“名场面”之所以流传千百年,是因为它们承载的气韵和情感是中国人所向往和推崇的。
这些美好品质穿透厚重历史和时光的尘埃,与每位读者产生着心灵的共鸣。
然而对多数人来说,古文是感受这种共鸣的天然屏障。脱离了考试的古文,似乎已成为一种远离日常生活的过时文体...
但对哈佛大学东亚系的博士商伟来说,古文不仅拥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还能照亮我们的生活。
教孩子读古文
没有量的积累,收效甚微
商伟,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讲授中国古典文学。16岁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陆续获得北大中文系学士、硕士学位,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先后师从袁行霈、林庚、宇文所安、韩南等泰斗级学者。
商伟老师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是国内高校中文系的通用教材
商伟认为,对求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读古文能显著提高他们的文学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教孩子读古文,需要在学校之外做系统性的阅读,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只读几篇古文收效甚微。
为此,商伟精选从先秦到近代的古文80篇
编著了《给孩子的古文》
书中既有诸子百家之言
也有史传篇目
既有脍炙人口的唐宋八大家散文
也有历代学者名家的精彩论断
《给孩子的古文》
精深博达,最棒的古典启蒙读物
为了便于孩子理解,商伟在书中添加了细致的导读注释,既展现出古文写作的千姿百态,也启示阅读古文的不同方式,帮助小读者理解文本。
《给孩子的古文》主编北岛,为这本书写下推荐:“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精深而博达。这册选本在浩瀚典籍中甄选而成,是给孩子不可或缺的古典启蒙读物。”
02
读经典 感受代代相传的气韵
透过古文
窥见原生态语言的爆发力
中国人的气韵,首先体现在语言文字的气韵上。透过语言文字,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文学态度:文字力求简洁凝练、传神生动。
例如《水尽头》中描写柿子林的一句
晓树满星,夕野皆火
这句被商伟称作神来之笔。“着一‘火’字,整个画面顿时就活了。‘火’就是‘火’,当动词用,根本不需要‘像’‘仿佛’‘如同’这一类字眼来修饰。”
用画面表达诗情画意,这种方式,也很容易让孩子感知接受。
再譬如读到《世说新语》中描写嵇康
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一个清爽脱俗、遗世独立的高人逸士形象立刻浮现在眼前。
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将嵇康醉后狷狂豪迈的形状做了诗意的表达,寥寥数语,绘尽人物风流。
嵇康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读古文,扑面而来的是原生态语言的冲击力与爆发力。文字缺少精气神,就要多读这样的文章。
透过古文
窥见名士的潇洒快意
古人言,文以载道。通过古文,还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名人志士的潇洒快意。
金圣叹读《西厢记·拷艳》,为其中的生花妙笔而击掌称快。他想起二十年前山中客居无聊,与好友打探平生快事以解郁闷。于是他乘兴追记谈话的片段,留下了《快事》这篇奇文。
其一,十年别友,抵暮忽至。开门一揖毕,不及问其船来陆来,并不及命其坐床坐榻,便自疾趋入内,卑辞叩内子;“君岂有斗酒,如东坡妇乎?”内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计之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
十年未见的好友,未打招呼便来拜访,金圣叹未觉冒昧,来不及寒暄便要置酒豪饮,一来可见朋友间情谊甚笃,不拘礼节;二可见两人志趣相投,都是洒脱不羁的性格。金圣叹向妻子讨酒,戏称妻子为“君”,可见夫妻间感情亲厚,更妙的是,妻子豪爽不输男子,高高兴兴地拔下金簪换酒钱,这些钱算下来足够三天的酒食。
金圣叹
这样笃厚的友情,平等亲和的夫妻之情,被金圣叹自日常生活中采撷出来,串联成人生七大快事。这些 “不亦快哉”的瞬间,深得商伟的喜爱,竟也忍不住评说:“读这样的文字,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这些灵光乍现的刹那,被古人记录下来化为永久,供后代瞻仰其中风华,而古文也与时变迁,在复古的名义下不断新编,满足着每个时代新的需求。
参照比较
学古文最科学的方法
了解一篇古文的特色,最好的方法是参照比较。商伟在撰写导读时,会将书中的其他篇目做一些对照关联,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全书读起来,更有整体性,也易于孩子吃透文本。
例如《世说新语》中描写陶侃
性检历,勤于事
说他日常搜集锯木屑,用来铺在雪后湿滑的地面上,又收集废弃的竹子根部,用来做组装战船的铆钉。“俭啬”至此,却潇洒坦然而一以贯之,颇有“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味道。
又读到《晋书·烈女传》对陶侃母的描写:陶侃母家中拮据,却在招待孝子范逵时,截下自己的头发卖给邻居,用换来的钱为他提供饭菜。
常言道,有其母必有其子,有这样的母亲,陶侃的“俭啬”和“勤于事”也就很顺利成章了。
陶侃
陶侃是谁呢?他是陶渊明的曾祖父。在这样的家族传统下,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阐述的人生理想也就更容易被理解了: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形象不仅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也是他祖辈的血脉传承。
一部好的古文选,就是一部中华传统文化的读本,把最高的山,最明的月,最缠绵的红叶,送到孩子身边。
读一本好的古文选,也是经历一次古典文化的精神洗礼。古文中体现的隽永品质,将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为他们知识修养和人文储备的一部分。照亮他们的生活。
《给孩子的古文》
学术大家给孩子的“古文公开课”
点击文后“阅读原文”购买
🔚
读古文,你敢让孩子做“小白鼠”吗?
清华大学教授建言“传统文化进教材”:回归而不复古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 tochildren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