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这场重大疫情,可以是一堂怎样的人生大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校长传媒 Author 新校长传媒编辑部
人生大课,常常是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学校里,未能排进课表,但却又在真实的祸福、得失、悲喜情境中,触及了跟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那些核心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去尝试解答,从而彼此受益的课。
岁末年初的COVID-19疫情带来了全民的困扰,和尚未完全测定的危险,却也送给了每个中国人一些“礼物”——当全民族都静下来,这是一个国家开始进入深度思维的起点。
我们开始审视自己的习惯,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审视自己的人生究竟要走向哪里,审视我们在忙碌的工作中那些很少思考的问题……我们开始拜访自己的内心,拜访那些更深层次的价值与领悟;拜访恐惧背后的希望,危机带来的契机;拜访那些我们曾经的“课堂”很少讲述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认知……
这场重大疫情,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可以是一堂怎样的人生大课?
转载自“新校长传媒”(ID:new_xiaozhang)
1. 什么叫病毒?
病毒就像一颗巧克力豆,外面有一层壳,里面是核心:基因,或者说,遗传物质。许多科学家认为,病毒很可能是最小的生物体。严格意义上来说,病毒处于生命和非生命间的灰色地带。
我们对生命的一般定义为:可繁殖、并为自身存续产生能量。而病毒必须进入特定细胞后,才能完全满足这两个条件。进入细胞后,它们或是悄无声息地潜伏在生物体中以存续;
或是在特定时期影响宿主的繁衍发展——据估计, 8% 的人类基因组都来自病毒的 DNA 片段,它们的数量大概有 10 万个。还有研究发现,一些来自病毒的蛋白质帮人类造出了身体组织,而随着胚胎生长发育,这些病毒基因就被过河拆桥,逐渐关闭了;
最坏的情况,才是病毒进行疯狂的复制,杀死宿主细胞,离开并寻找新的宿主。如我们所知的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非典”,以及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最坏的情况不会毫无缘由地被触发。历史证明,这些瘟疫的源头,通常是由于人类侵犯了本来属于野生动物的领地,导致潜伏的、对人无害的病毒阴差阳错地发生突变,从而感染人类,演变成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极其接近 SARS ,疫情从贩卖野生动物的华南海鲜市场蔓延,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病毒,和生命相互依存、亦敌亦友,在地球上存续了数十亿年,远超人类位居食物链顶端的时间,遍布生态系统的每一个角落,可视作自然界用来平衡生态的手段。人类要避免引发病毒带来的最坏可能,就应该时常考虑地球生态的伦理,始终对自然抱有敬畏。
2. 什么叫疾病?
疼痛、发烧、咳嗽、呕吐、焦虑、打喷嚏、红肿等“不舒服的状态”,一定意味着疾病吗?相反,没有这些症状一定意味着没有疾病吗?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我们发现,以上症状都属于身体常有的反应,只是一种“防御机制”。
那什么是疾病?生物学给出的解释是,疾病就是生物的稳态运转发生异常,可能由病原体、遗传、营养缺乏导致,它分为两大类: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最容易理解,是由具有传播、繁殖能力的病原体引发的细胞损伤,被损伤的细胞出现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紊乱,物理化学层面可被观测和定义。一旦患病人数具有一定规模,便上升为“瘟疫”。
非传染性疾病更复杂。它包括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会和它打交道。
世界上从未有逃离了疾病的生命。自然科学和社会学总是在发展更新,从这一点来说,不应异化或对立任何患有疾病的生命。
3. 什么叫健康?
人们总是从灾病的苦涩中,领悟到健康的美。
相比17年前的SARS ,今天的肺炎疫情信息更多元,专业建议更及时周密,然而大家也更紧张。
关注肺炎健康的同时,我们是否忘记了另一种健康?危机不只影响了身体,也必然会带来极端的情绪。在这场风暴里,除了物理防护,我们也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压力:
第一,首先照顾好自己。
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足量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生活与工作 To-do 清单,并执行它。
第二,处理负向情绪。
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睡前不宜过份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
用自己可以做到的方式,安静呼吸,放空自己。
适量运动,让身体与精神保持活力。
正向思维。不要被部分信息左右,只往坏处看,留意更全面的事实和数据;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疫情影响,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
4. 什么叫家人?
2020 年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没有聚会聚餐,“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断”,成为这个假期的流行语;积极劝说父辈祖辈戴口罩,则成为年轻的 80 后、90后、00后们最操心的事……
大多数的家庭因为疫情的迅速蔓延选择“闭门守家话亲情”,抖音上多了不少家庭娱乐小视频,俨然“严冬”里的一道暖流。
但也有不少家庭被迫分离。有担心自己万一在潜伏期里,会连累了家人的游子;也有因为突然封城,一家三口分隔三地,只能每天早晚视频报平安;还有军人与医务人员因为工作坚守一线,忙碌到没有时间与家人联系……
家人,其实就是那个无论你在不在,他永远都在的人。
5. 什么叫社区?
社区,我们所赖以生活的“城市细胞”,是现代家庭向社会延伸的第一道边界,它赋予人们特有的归属感。
社区也体现着城市管理在最基础层面的复杂性。17 年后,中国城市社区能否良好运行的能力,再一次经受考验——社区防控成为最基础的防控,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已经成为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最关键一环。社区人员跟踪、信息披露、清洁卫生、物资保障、健康宣导工作是否启动及时,问询细致与否、执行到不到位,有没有应急处置预案等,都成为这场“战役”越来越重要的抓手。
在有限的人手和条件下,如何透过智慧、清晰、周密、严格的管理细节,让社区成为风险防范的最核心屏障,成为保障一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城市的重要基层组织力量——我们只能说:致敬,那些默默担当的“社区逆行者”。
6. 什么叫国家?
国家,不同人有不同的政治、地理、文化、体制、种族、历史的解释。而本次疫情告诉我们,国家存在的最大意义,是让我们以共同体的方式,有能力去达成共识,迎接单靠个人、家庭、企业、学校、社区乃至城市,都无法面对的危机与挑战。
当然,国家又是由上述每一个个体和社群构成。所以有一句话在这个时代分外扎心:你怎样,你的国家就怎样。你直面挑战,你的国家就在战胜灾难;你以邻为壑,你的国家就会人人自危;你自律担当,你的国家就祥和宜居;你推卸责任,你的国家就混乱无序……
国家是我们共同的家。武汉人、重庆人、杭州人、北京人……注定是我们要一生相伴的家人。他的美,也是你的美;他的病,也是你的病……
7. 什么叫谣言?
谣言生于恐慌,也导致更大的恐慌,谣言攻防是本次疫情的大戏——被最快地制造出来,也最快地被粉碎。本次疫情,帮助我们短短数天,就看见了无数谣言的诞生,无数谣言的破碎,堪称国民心智的最好启蒙课。
一次又一次的事实证明,科学理性精神的缺失,和公开透明信息披露的不及时不大声,才是谣言扩散、社会恐慌和危机加剧的主要原因。而此后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尊重受众的知情权,用实际行动增加政府公信力的举动,成为了防止社会陷入大恐慌最有力的办法。
8. 什么叫真相?
你知道吗?我们每天挂在口头,或心中默默追问的真相,总是有多个侧面,也有无数的层次。
真相是一件事情发生的核心事实。
比如本次疫情,它爆发的核心事实是什么?从一开始媒体披露的患病原因是“吃或者销售野生动物”,“未见明显人传人”;到最后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的速度甚至超过当年的SARS,而且进化快,不利于设计疫苗;甚至呼吸和接触都可能是感染通道……其间经历了无数信息源的汇总、分析、推倒、重建、科学研究……最后爆发原因基本抵近那个事实的核心,已经大致可以支撑人们采取理性而有效的行动——但,我们相信它依然不是完整的真相。
真相如此孱弱,甚至很多明目张胆的谎言也比它有生命力。因为真相到来的前提是,每个人都必须诚实地向公众告知他们看到的“事实”,并经过复杂的叠加,竭力地追问。
然而,我们可以看见今天的社会有着令人不安的现实:真相在堕落。很多的人和很多的组织,正在为了宣传、为了利益、为了公关、为了圈子、为了立场,开始“制造真相”,然后相互“贩卖真相”。所以,我们身边很多所谓的“真相”,总是经过加工、包装和炮制,总是出自于某一个群体的简单“配方”。所以,我们变成了一个谁也不能彼此说服的社会。
复活真相,是本次疫情对这个社会的启蒙。真相总是复杂的,我们必须停止拿着简单的事实,去假装自己知道全部真相;我们必须达成共识,这个世界没有哪一种视角——无论是科学、艺术、经济、政治、文化、哲学还是心灵的视角,也无论是儿童、成人、领袖、专家、平民的智慧——都不足以界定真相。只有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互为补充,我们才能共同界定真相。
走向一个复活真相的社会,也许,这需要一代人的共同努力。
9. 什么叫媒体?
媒体,人类社会传播信息的通路,已经在这个时代泛在化了。从纸媒到广播电视,从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和微博,到爱奇艺、抖音和哔哩哔哩。我们已经知道,今天的人们只要愿意,几乎都可以算是“拿着键盘、照相机加麦克风的媒体人”了。
这带来明显的社会进步:百倍于 SARS 时代的、泥沙俱下的信息,推动我们对本次疫情的认识、防卫和研究,提前了宝贵的数十天时间;这也带来明显的社会困境:谣言与恐慌,实在是太多了,多到真相与理性,几乎每一天都在摇摇欲坠。
所以什么是媒体?更完整的回答应该是:无论主流媒体、自媒体、全媒体、融媒体……它首先是一种可以对这个世界说话的权利;其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你说的话是带来整个社会的文明、观念和福利增长吗?是推动人们更加清楚地面对事实真相吗?是能够让你的孩子最终受益的吗?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和法律与道德的追责吗?
作为事实上的“媒体人”,我们都必须重新认识自己发出的声音。
10. 什么叫学习?
“这个新型病毒究竟来自哪里,有什么特征?”“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避开、战胜它?”“什么时候能够研发出针对它的新药?”……
在近期的朋友圈,刷屏的几乎全是这样的知识。
事态关己时,每个人都有学习的动力,主动性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瞬间成为每一个人的现实,成为很多人的人生迄今为止最高效能的社群学习。
而真实的学习就是这样发生的——它来自生活中的真实挑战,能产生可以使用的学习成果;它不仅有认识层面上的“是什么”“为什么”,而且有实践层面的“怎么做”,以及评价层面的“效果如何”“还能怎样提高”……当然,学习的过程有时候也包括痛苦地重蹈覆辙。就像17年前SARS 爆发带给我们的教训,这次又一定程度地重温了一次。
11. 什么叫理性科学?
2019 年 12 月 8 日,武汉当地医院接诊第一例新型肺炎病人,8 位市民利用网络发布、转发了相关信息,却不幸被以发布、传播不实消息为由,受到传唤查处。
武汉市政府相关部门之前一直相信: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不会人传人,也没有发现人传人的证据,完全可防可控。结果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这完全是主观臆想后的简单判定,被现实狠狠地打了脸。
沉痛的教训再一次向我们发出灵魂拷问,什么是理性科学的精神?
在抵达理性科学精神的路途上,要战胜两个最常见的“敌人”——主观臆想和私利蒙蔽。世界从来不会按照我们的想象运行,只有远离主观臆想,才能勇敢面对客观规律;其次是摆脱利益的纠葛,在涉及自身小奶酪时,敢于抛弃心中的小九九,冷静地研判事情的客观走向,才能不误人误己。
理性科学,天生与这二者为敌。
12. 什么叫敬畏?
至今尚未完全确定来源的这种病毒的疯狂肆虐,用沉重的方式再次敲打了人类——敬畏自然!
我们早已习惯了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正如严春友在一篇文章中所言,
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做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却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那么,什么才是敬畏自然呢?首先要端正观念,人类并非大自然的主宰,戒除任何想对大自然为所欲为的念头;同时要认清能力边界,不管我们技术如何进步,也永远没有“人定胜天”的那一天,每一个对大自然的鲁莽行动都遭到了沉痛的教训,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如此;还要树立平等意识,自然中的每个物种都拥有和我们一样的生存权利,人类应该与它们共生共长,形成和谐的生态,没有权利剥夺它们的生存,侵占它们的空间。
13. 什么叫“没人是一座孤岛”?
新型病毒的出现,先是影响了一个海鲜市场,很快是一座城,再是一个省,接下来是很多个省,若干个国……
健康受威胁了,交通受阻了,物价波动了,开学上班延迟了……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你的健康,不仅取决于自己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也取决于远在千里万里之外的他人生活是否健康;同样,你的工作和生活,不仅取决于自己多努力,更取决于别人也能够顺畅地工作和生活……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你的一切福祉,几乎都离不开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世界上并没有可以独善其身的克鲁索,我们只有凝聚更多的共识,让社会在一点一点进步中变得更好,学会以利他的方式利己,才能最终惠及所有人。
14. 什么叫恐惧?
此次疫情事件发展中,钟南山院士的发声是个亮眼的转折点之一。
他告诉大家,“现在能不去武汉就别去,能不出就别出”……虽然多是坏消息,但敢于面对真相、让信息透明,相比盲目的乐观,更让人安心,反而让舆论情绪稳定下来。
越是不明肺炎,越不能让公众不明真相,以及时的信息公开、权威的政务发布和全息的媒体报道,缓解“病毒的不明”带来的种种焦虑和恐惧。
真正的恐惧,是对潜在的危险一无所知——中招的概率多大、如何有效回避、可能几种结果、最坏什么后果?
真相并不会产生恐惧,真相的缺席才最让人恐惧。
而恐惧,常常让人在非理智状态下,拿起情绪的武器,放弃有效的行动。
15. 什么叫乐观?
乐观,一种向阳的人生态度,它往往跟通达、信心连在一起,仿佛是中国人让世界惊叹的深层品性,也是中华文明存续至今的内在原因之一。
《周易》说:“乐天知命,故不忧”。忧疫情之难,不若行动抗疫,并静待武汉的捷报频传;忧生活与工作之难,不如趁此良机,与家人诉说一年心事和来年梦想;忧人生之难,不如安身立命而乐天。
16. 什么叫勇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断扩散,大部分病例集中武汉。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必须立即阻断病毒的输出。1 月 23 日,武汉宣布封城。
武汉作为中国华中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国政府做出这一决定,需要理性,更需要勇气。
1 月 23 日下午,武汉参照 2003 年抗击非典的“小汤山医院”模式,建设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集中收治此次肺炎疫情患者。当天晚上 10 点,部分施工人员先行进场施工,随后几天,施工现场各种机械开足马力,晚上灯火通明。除夕夜,施工人员或躲在临时板房或站在路边,端着盒饭当年夜饭,匆匆吃完又继续开工……在这么一个危险的疫区中心,你能看到只有坚持、奋进、刻不容缓。
1 月 24 日,解放军派出 3 支医疗队共 450 人,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乘坐军机出发紧急驰援武汉,全力支援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他们是战士、是医生,更是父母、是儿女,在本该阖家团圆的除夕夜,他们匆匆与家人告别,逆行而上,奔向疫情第一线。
此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坚守希波克拉底誓言的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给予全社会战胜疫情的信心……
生活的意义,总是离不开当下面对它的狰狞时,你我他的勇气。
17. 什么叫安全?
最近提及“安全”,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勤洗手、戴口罩、不聚会。不过,这两天来自一位武汉医生周宁“和疑似新冠病毒抗争的 100 个小时”的经历,从医护行业的专业视角,诠释了一种更系统、专业、冷静的“安全”。
下面是他四天自我隔离的经历简述:
第一天,从恐惧到冷静。出现发热、乏力、腹泻症状,经过最初的恐惧,医生很快冷静下来,立刻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联系呼吸科教授诊断依据。到家后开始针对性地自我隔离,遵医嘱服用药物。
第二天,坚决隔离,谨遵医嘱。从和父母居住的房子搬离,储备充足食物,开始一个人隔离,继续服用药物。
第三天,出现症状,客观分析。继续用药方案,并大量饮用温盐水。午饭后服药出现恶心症状,客观分析情况,确认原因。
第四天,谨慎再谨慎。受冷风刺激身体出现不适,酌情加大药物剂量。即使最终不忍拒绝和父母一起的年夜饭,也戴着双层口罩,保持一米安全距离,“看”着爸妈吃了年夜饭。
不同的“安全”视角,有不少耐人寻味之处。普通人的“安全”重在防护,一旦感染或面对感染者,往往避之不及,甚至在道德上难免自责或责备他人。而医生面对感染时,快速冷静并采取措施,哪怕无法拒绝亲人的要求,也科学地做了处理。这背后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专业知识的把握。
我们当然应该注意“安全”,但在近期充斥人人自危、恐慌、愤怒、颓丧、绝望等各种情绪的复杂情境中,周宁医生的“安全方案”未尝不是一剂良药。
18. 什么叫责任?
责任,常指社会角色分内应做的事。
但在突发、复杂的疫情面前,我们很难针对不同社会角色说清谁应该做什么、谁是否尽责。与此同时,我们又在目睹、听闻以下事件时迅速将之与“责任”二字挂钩:
医生不眠不休地救治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科研人员在社交网络广泛传播消毒、防感指南;企业捐助医疗、食品物资;个人、组织帮助解决医务人员交通、住宿问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灾区的市民进行严格的自我隔离……
参与其中的个体,也将之谓为“责任”。大灾大难前的这些“责任”,总是基于更高层次的道德要求产生,具备人文关怀和公共之心,超然于利益得损,敢于打破角色界线,主动地走向利他、利国、利社会……它还有个名字,叫“公民素养”。
19. 什么叫悲悯?
大灾难前的责任感,总是从悲悯生出。我们必须致敬的那些“逆行者”,我们必须感激的那些意外的援助,我们必须热泪盈眶那些放下个人安危支付灾难代价的行为,很多时候,不仅源于责任,而且源于悲悯。这群人,有一种难得的对人间苦难感同身受的情感。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也正如非洲之父史怀哲所说:当悲悯之心指向人类,又涵盖众生时,才能到达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辉。
20. 什么叫人生大课?
人生大课,常常是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学校里,未能排进课表的课;却又正是我们在真实的祸福、得失、悲喜情境中,去提出跟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那些核心问题,并尝试着解答它们,从而彼此受益的课。
在这份独特的“课表”里,所有的这些问题当然还可以一直罗列:
什么叫担当?什么叫行动?什么叫绝望?什么叫希望?……
期待你的提问和答案。
🔚
一个英国人130年前的生态警示:人一旦离开自然,精神就会枯萎
周国平重读《鼠疫》:可悲的不是SARS,而是SARS之后一切照旧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tochildren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