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付巧妹做客墨子沙龙(中)一万四千年之前的欧洲人,并没有蓝色的眼睛
付巧妹,现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 主任,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中德中科院-马普分子古DNA实验室主任,人类演化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1426qyfay1&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文字版
在早期现代人跟这些灭绝的古人类或相关古人类共存的阶段里面,到底这些早期现代人是怎么演化成现在的亚洲人还有欧洲人的呢?还有他们在共存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接下来主要针对这两个主线向大家介绍。
首先是关于它的不同人群,就是现代人群形成的特点。在2016年以前,早于7000年的基因组个体是非常少的,只有零星几个,但是在2016年,由于刚提到的富集的方法,使得我们从几个个体,扩展到了51个个体。这51个个体针对的是基因组,基因组的染色体是父母相互互补,然后对后代影响。这一个个体代表了跟这个个体相关的所有的群体。所以这51个个体,对于我们研究冰河时期(的古人类很有帮助)。大家可能对冰河时期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但是末次冰期大家可能听过,也就是说这51个个体大概是从4万5千年前到距今7千多年,它经历了末次冰期还有末次冰期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非常好奇这些人在这种环境下,会有什么影响?
这张图里看到的整个灰色的区域,就是被冰盖覆盖住了。曾经在两万九千年前后,地球上经历过一个末次冰期里面最寒冷的阶段,也叫做末次盛冰期,大约是从两万六千年到一万九千年前,而且在末次盛冰期的阶段,整个欧亚大陆,尤其是欧洲这边的北欧,都被冰盖覆盖住了。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生存是非常严峻的,对于人类来讲是如此,对动物也是如此。我们都知道其实在末次盛冰期这个阶段,有很多动物灭绝了,比如这里看到的猛犸象,还有披毛犀等等。在这个阶段里,人类何去何从?
首先,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距今大概四万年前后,有两个不同的个体告诉了我们类似的信息。四万年前的相关群体中,有还没有成为欧洲人或亚洲人的群体,也就是说他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亚洲人,但他已经是欧亚大陆的人群了。比如说四万五千年前的Ust’-Ishim个体,他是目前为止有直接测年的最早的早期现代人,(我们)获得了他的基因组,而且通过这个基因组,我们了解到不管是针对欧亚大陆中哪一个人群,他都不是最相关的,但是相对于非洲人来讲,他还是跟欧亚大陆人群最接近。
在这种情况下,他告诉了我们什么?在这里只是简单地让大家知道它蕴含的含义。在我们这个研究之前,很多人通过现在的基因研究,认为进入到亚洲主要是两次事件,一次事件是从南线进入到大洋洲,这是稍早一次,第二次稍晚是进入到东亚,这是主要的两次迁徙到亚洲的特点。那么我们这个个体,他是在北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也符合刚才说的南线的迁徙的话,他应该跟后期的这个人群更近,跟大洋洲这些人群更远,但是我们研究发现并不是这样。所以至少告诉我们早期人类很有可能是辐射进入到亚洲,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南线。
另外一块有意思的是,即使四万年前还存在着没有成为欧洲人或者亚洲人的人群,但是在这个时间阶段,同样也存在已经成为欧洲人的人。比如这里的三万七千年前的个体,他对他之后的以及现在的欧洲人,都有很大的影响,他已经有欧洲人的系统的信息了。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这个三万七千年前的个体,他对于三万七千年到一万四千年前整个时间段里的人群,其实是非常相似的,虽然内部有很多不一样,但是外部的人群对他没有太大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想让大家了解到,在这个时间段里欧洲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文化,叫做格拉维特文化。大家可能会好奇这个文化有什么特点?这个文化对于寒冷环境是非常非常适应的,比如他会使用猛犸象搭帐篷。不管怎么样,很多考古学家甚至人类学家都认为,因为他适合这种寒冷,所以他在整个欧洲甚至西伯利亚,都有发现相关类型的文化,所以当时认为这个相关人群的迁徙能力非常强,能够把文化传递到这么远的距离。
但是我们的研究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首先,这些人都是几万年前的人,通过他的这些艺术品,我们可以看到确实两边有非常相似的文化,但是我们通过遗传发现,在欧洲这些文化的人,确实他们之间有很大的遗传相似性,但是在西伯利亚的人群,他并没有跟欧洲的相同文化的人群聚在一起,他们并不是同一个类群的。所以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相同的情况下,并不意味着这些人群一定是相同的。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什么?就是三万五千年前比利时的一个个体,这个个体之后就是刚刚说到的格拉维特文化,但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两个直接相关的人群有直接的联系,反而这个人群突然对他很久之后时间里面的人群有影响,这个人群就是一万九千年到一万四千年前的人群。至少让我们知道,当时的人并没有一个连续的(影响),反而是一个古老人群在某一个时间段里,突然对后期的某个特殊的时间段里的人群有影响。这其实也告诉我们人群的一个反转,在之前的研究是根本不知道的。
我们也是通过资料发现,如果大家对这个时间有一定敏感性的话,其实这里的一万九和一万四,一个是末次盛冰期结束的时候,一个是末次冰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所以这个反转跟环境气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知道,但是可以看到它们肯定是有联系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把所有的欧洲人从不同时间段进行排序,把这些欧洲人跟我们外界的现代人,比如说亚洲人、非洲人、美洲土著人还有东亚人、包括近东人等等一系列的人群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其中有一支人群,也就是近东这些人群,他对于不同时间的欧洲人的影响都不一样。
比如说一万四千年前,在此之前欧洲人跟他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在此之后的人群,非常显著地跟近东人群有联系。而且一万四千年(这个时间节点)跟末次盛冰期有很大的关联。当然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研究都不是基于气候来看它的时间段,都是基于遗传本身提供的信息告诉我们这个时间,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了解分段时间可能跟什么相关。所以两边是绝对独立的,在这种情况下让我们看到了可能全球变暖的现象,对于人群结构的影响还有融合是有很大关系的。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在一万四千年前后的欧洲人,他眼睛的颜色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万四千年之前的欧洲人,他并没有蓝色的眼睛,只有一万四千年之后才出现了蓝色的眼睛。而且在很大情况下,欧洲人的白色皮肤比蓝色眼睛出现的时间还要晚,所以我们现在所谓的典型的欧洲人——金发碧眼,就是蓝色眼睛和白色皮肤,并没有说在一万多年前就有,其实是之后才出现的。
延伸阅读
想要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同讨论科普问题,获得墨子沙龙小秘书贴心服务,及时获取各类科普活动通知吗?扫码加墨子沙龙小秘书,拉你入墨子沙龙超大群。
墨子沙龙是由墨子沙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主办、上海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及中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协办的公益性大型科普论坛。沙龙的科普对象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热爱科普的普通民众,力图打造具有中学生学力便可以了解当下全球最尖端科学资讯的科普讲坛。
关于“墨子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