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艺术中,你在看什么 | 卖艺术书

我就是小白呀 象外 2021-09-25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 象外


罗斯科作品。


艺术是什么?


短暂地离开后,我愿意试着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艺术,是一种看见。


在《艺术的力量》中,西蒙·沙玛说:


“伟大的艺术都有令人不悦的方面。……无情,狡诈,最伟大的绘画作品价值是要一把按住你的脑袋,将你的沉着镇定彻底击碎,然后立刻开始重组你对真实世界的感知。”


重组,便是看见的结果。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这种看见、重组与书籍密不可分。书籍是各个世界的窗口,它让我们的理性开始“看见”,接着,艺术的感性随之而来。


希望本文推荐的几本书,能让大家开始理性地“看见”。


要买书的,扫这里


或者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艺术的力量》


[英] 西蒙·沙玛 
理想国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9年1月
138元


《艺术的力量》是BBC同名纪录片《艺术的力量》的文字版,内容更加详实,书中一个贯穿始终的问题自然是:艺术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它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吗?


剥开一件件伟大的艺术品,西蒙·沙马更关心有血有肉的艺术家。或许换个说法更恰当,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我们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吗?


《艺术的力量》某种程度上,是失败者的故事。不论他们的生前身后的名声有多大,艺术家们总是不满足,不满足于现在,他们关心的是永远,毕加索甚至说,“如果一件艺术品不能一直活到现在,那么就不该出现”。


关于《艺术的力量》我们写过👉用一部9.3分的BBC纪录片来告诉你,艺术究竟有什么用 ,当然,你也可以把书带回家,慢慢读。




《文明》


 [英] 肯尼斯·克拉克 

理想国·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9年1月

118元


什么是文明?我不知道。我还无法用抽象的语言来给它下定义。但我想如果我看到它的话我会认识它……罗斯金说:“伟大的民族会在三种手稿中写下它们的自传,这就是行为之书、语言之书和艺术之书。


七年前,我在旧书买到了肯尼斯·克拉克的书,第一次,我意识到,艺术史是一种文化史。也是第一次,我看到了艺术史家对艺术、对人的自信:


“在研究文明的历史时,人们肯定会试图在个人的天才与社会的道德或精神条件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不论看起来多么不合情理,我还是相信天才。我相信世界上发生的几乎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要归功于个人。”


所以,这是一本我等了很久终于再版的书。


旧版


BBC纪录片《文明》首播于1969年,年逾花甲的肯尼斯·克拉克与拍摄人员,走访13个国家,拍摄117处地点,行程超过13万千米。


克拉克回顾了欧洲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的艺术发展,将文明的进程娓娓道来:艺术家在怎样的时刻,如何摆脱时代的束缚;艺术历经怎样的时期,如何穿越时空的羁绊。


《文明》这本书,汇集了肯尼斯·克拉克毕生对艺术的思考,是理解欧洲文明与艺术无法绕过的经典。




 《新艺术的震撼》


 [澳] 罗伯特·休斯 

 理想国·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9年1月

 138元


如果说“艺术,是一种看见”,那么,20世纪以来的艺术就是这句话的代言人。


从塞尚开始,艺术家表现的主题发生了改变,从“这就是我看到的”到“这就是我看到的吗?”


从此,艺术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


相比于艺术的难以理解,更加让人困惑的是,现实。机械化、网络、VR、生物科技……我们的生活在这一百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家们拒绝袖手旁观,他们试图参与到这场变革中来,而观众对艺术的认知还停留在静物画、风景画、人物画上,艺术家和他的观众们脱节了。


想知道新时代的艺术家们如何看待这个新世界?这本书不要错过。




《造境记 


曾仁臻(鱼山饭宽)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3月

118元


鱼山饭宽(曾仁臻)一个生活在现代,却在画里回到古代的年轻建筑师。在阿改的文章中,这么形容鱼山。👉这么热的天,看点消暑的画有什么不好 | 一个建筑师的纸上游戏


他有两个身份,在《造境记 》的前言中,鱼山这么写道:


曾仁臻,建筑师,一个理工科出身的喜欢中国古典园林并专心于造园研习的人。这个年轻人创作了大量与山水园林有关的绘画作品,名之以“幻园”。


鱼山,喜欢画各种山间、草间或字间有人物生活嬉戏的奇趣小画,令人脑洞大开。……疑之为古怪老人。


鱼山的画。


《造境记》把这两种身份统一了起来,在这本书中,鱼山第一次谈创作时的思考。他访过许多园林,行过许多山路,看过许多风景,勘探、测绘、记录,这些都成为他画画的基底。他所有的画,都不舍对人和自然的关照。7篇创作谈,47条图说,谈多年来看山游园的经历,谈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谈造园的理想,谈画画的苦乐。


总之,鱼山想说的,都在这本书里了。




《美之地图》


[罗马尼亚]米哈埃拉·诺洛茨 

理想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3月

99元


米哈埃拉·诺洛茨(Mihaela Noroc)是一位罗马尼亚摄影师。诺洛茨于2013—2017年自费前往50多个国家旅行,并为当地女性拍摄肖像,记录这个世界上女性多元的生活状态和丰富多样的美。


《美之地图》收录了诺洛茨500余幅作品,镜头前的她们来自世界各个角落,从亚马逊的热带雨林到伦敦街头,从印度的乡镇集市到约旦古城佩特拉。


  米哈埃拉·诺洛茨作品。


 米哈埃拉·诺洛茨说:


我想,美意味着做你自己,真实,自然,不做作,内心坦荡可鉴。如今有太多的压力让女性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打扮和行动,在一些环境里,女性被要求谦卑顺从,把身体包裹得越多越好;而在另一些环境里,女性被要求看起来充满性魅力。但最终,每一位女性都应该拥有自由——自由地选择如何展现自己,自由地探寻自己的美——而不被外在世界的看法裹挟。




《草叶手帖 》


沈继光 

理想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1月

128元


从90年代起,摄影家沈继光兴之所至收集身边的草叶,用相机和文字创作草叶标本的生命故事。自然脱落的梧桐树皮、蔬菜里的菟丝子、友人寄来的残花、床底压了多年的葡萄梗……零敲碎打,压压摆摆,裱裱贴贴,成为142幅草叶摄影作品。


我总是为这种时间和自然的痕迹而心动,大概因为它们记录了一个人鲜活的一生——以艺术的名义。

《草叶手帖 》实拍。



《理解一张照片》


[英] 约翰·伯格 

理想国·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8年3月

59元


这是一个图像时代,但我们真的理解摄影么?如果你想理解摄影,那这本书就是必不可少的。


这本书收录20世纪摄影领域最有原创性的评论家之一约翰·伯格的20多篇文章,

伯格在这些文章中所展示出的理论性源自于他对政治的关注,以及对人性的深切感受。可以说,《理解一张照片》不仅教会人们观看摄影,更教会人们观看世界。




《摄影小史 》


[德]瓦尔特·本雅明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2月

39元


德国哲学家、文化批评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代表作之一。


全书共收入瓦尔特·本雅明于20世纪30年代写就的《摄影小史》(1931)、《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绘画与摄影》(1936)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1938)4篇论文。其中,《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均为本雅明享誉世界的佳作,深入地讨论了摄影、电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




《撕碎建筑的硬壳》


 [日]隈研吾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3月

65元


日本当代建筑大师隈研吾的著作《反造型》的再版。通过日向邸、水玻璃、龟老山、森林舞台、村井美术馆、莲屋等建筑案例,展示了隈研吾东方式的建筑哲思与设计理念。


和西方建筑不同,隈研吾认为,建筑的原点在于与大地的紧密联系,在于与住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哲学紧密联系。


通过文字和建筑作品,隈研吾提供了一种审视建筑的新思路。




《设计与真理 》


[美] 罗伯特·格鲁丁 

理想国·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8年10月

59.00元


罗马城邦的规划图,纽约海岸线上的双子塔;千利休的茶器,伊姆斯夫妇的家具;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杰弗逊的法案……在罗伯特·格鲁丁看来,一切都与设计有关。


所以,书中除了一般的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作者用大量笔墨论述了个人时间日程的设计、知识架构的设计、公司管理模式的设计,以及社会制度(也即如何实现自由)的设计。这本书的理念大概是,把设计拉出圈外




《现代艺术150年》


[英] 威尔·贡培兹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3月

 65元


在前言中,威尔·贡培兹写道,“我发现,现代艺术是生活最大的乐趣之一”。


这本书的导论叫,“你在看什么”。


这两点就是我再一次推荐它的理由。


.

END

.




把艺术拉出圈外


如果你想了解我们

这篇文章里藏着我们的初心

💛

这个世界上真的需要再多一个公号吗?|我就想当个〇外人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微博@Artha象外

以及 知乎 mono Flipboard 今日头条 等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购买链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