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明的八本书
前言
有朋友说,很能接受你的文字,有实例有数据有举证;但有时看不懂你的对话,缺乏逻辑性。这其实是体现了文字和语言的差异,虽然你还是面对同一个人,但在直接对话的时候,人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各种信息和判断像泉水一样涌出来。
比如我谈委内瑞拉、法国和加州的共同点,很多人就觉得莫名其妙,对于三者之间的联系,表示不可理解。他们知道委内瑞拉查韦斯治下的经济模式,但对法国的公司雇佣、工会组织、福利制度并不了解,更不要说加州这几年的拉美化趋势。但是在法国工作的朋友会告诉我:“确实,法国人进了工会就象拿到了铁饭碗,工会和黑社会差不多”,加州的朋友会和我说:“加州是越来越左了,税重治安差,不少人准备搬到其它州去”。
三者有何关联呢,其实从现代文明的传承来看,北美是传承了英国的政治架构,南美是传承了欧洲大陆(法国)的政治架构,而加州正处于英式政治架构与欧式政治架构的交汇地带。在多数人眼中,西方文明源于欧洲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其实并非如此,现代文明是从英国起始,扩散到了欧洲和全世界。文明在欧洲大陆发生了变异,一战二战都是在欧洲爆发,有心人还可以看到英国的殖民地普遍比欧洲大陆国家的殖民地发展地好。
周有光老先生说,中国人要先了解外面的世界,然后再从外面的世界看中国。真的是至理名言,思来想去,还是冒昧给大家推荐几本书吧。
无论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最重要的是建立思维的框架。人的思想,好比盖房子,地基要牢固,架构要平衡。否则,书读得再多,路走得再远,也不过是在沙滩上盖大楼,思维依然原地踏步。通过阅读这八本书,可以快速了解世界,认知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快速地搭建思维的整体框架。
《哲学的慰藉》
作者 阿兰德波顿 译者 资中筠
首先很惭愧,我对枯燥的哲学大部头丝毫没有兴趣,这是唯一一本看完的哲学书。在这本小册子里,哲学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哲学的原义是“爱智慧”,哲学家的共同特点是不随俗、不从众、不畏权势,通过独立的深思熟虑而得出自成体系的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
推荐意见
哲学,是一门自我挑战的学问。它满足了一个人对自身的好奇心,帮助平凡的人克服怯懦。
如果你问我:“这有什么用?”。我会很肯定地说:“无用”。
哲学有什么用?毫无用处,哲学不是官场厚黑学,也不是投资秘籍。所以既不会让你快速升迁,也不会让你发财致富。甚至,可能让你处于某种危险的境地。
如果非得要说个用处,不过就是让你拥有思想和独立意志,仅此而已。
《天堂茶话》
老子、孔子都是对中国影响巨大的思想家。老子还是哲学家,孔子是政治家、教育家。在书中,刘军宁先生模拟了孔子向老子请教《道德经》的对话。
推荐意见
现代文明解读下的《道德经》,让我们发现了中国先贤的智慧和人类思想的共通性。
《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轨迹》
任东来先生的作品总是通俗易懂,简洁流畅。这才是最棒的写作,把深刻的道理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那种云里雾里说不清楚,或者搞点黑话切口故弄玄虚的人,无论其多有才华,也是心思猥琐之人。
作为权力制衡最弱一极的司法部门,如何在极端化的政治斗争环境中,发生道德和理性的声音,遏制时不时过度的民主,是个世界难题。任东来先生不愧是优秀的宪政学者,通过对美国最高法院的发展陈述,给我们展现了美国政治制度设计的奥秘。
推荐意见
任先生在书中提到了美国选举制度的漏洞,和对近数十年美国最高法院司法能动过度的担忧。这其实是对现在美国社会法治水平退化、族群撕裂加剧、暴力冲突增加的预言。
任先生还有另一本著作《影响美国的二十五个司法大案》,非常具有可读性,建议在读本书前阅读,会收获更多。
先生英年早逝,在此表示深刻尊敬及缅怀。
《自由的基因》
作者 丹尼尔汉南 译者 徐爽
人们总以为现代文明源于西方,其实不存在西方这个整体概念。准确地说,现代文明是“英国的”独特发明。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是“文明”。文明是指一个建立在民权观念之上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暴力、武备、军阀统治、骚乱与独裁,让位于制定法律的议会,以及可以长久维护法律公正的独立法庭。当文明统治国家,芸芸众生得享安宁平静的生活。在英国普通法,这人类艺术不朽杰作中,自由得到了最精妙而成功的体现。
推荐意见
历史和政治著作中最优秀的作品,大都是英语作家。这本《自由的基因》是近年来最值得阅读的政治理论著作。
学好英语,走遍天下都不怕。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著 阎克文译
这是一本划时代的伟大政治著作,德文原著早在1904年就发表了,英译本1930年在英国面世,50多年后中译本问世。在这本书中,韦伯试图回答的是现代最基本的问题,文明发展与个体的文化和道德观的关系。韦伯认为,社会进步自下而上发生,欧洲现代化的源头是16世纪的宗教革命,加尔文式的宗教激进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有着紧密关联。
韦伯是位知识领域极为广博的杰出学者,他的著作涉及古代农业史、普鲁士农村人口状况、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及宗教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而他的高尚人格更是给那些有幸认识他的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推荐意见
韦伯之思想深刻,特别是对德国(欧洲大陆)的反思,远远超越了黑格尔、马克思、海德格尔这些著名学者。韦伯成长的年代,正是俾斯麦时代,急于在现代化道路上奔跑的德国,获得了路德教改以来少有的四十年和平,德国工业、商业、科学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进展,整个社会歌舞升平、一路前行、势不可挡。但韦伯深刻认识到了德国人的病根,急躁、莽撞、自卑,又妄自尊大、不可一世。韦伯对德国人警告说:“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腐蚀着人的天然政治本能”“德国的任何一个角落现在都是丑态百出”。他希望德国人在政治上迅速成熟起来,呼吁同代人肩负起“在历史面前的责任”,并断言,如果德国不能成为自由的民族,必将给人类连同它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一语成谶,德国在1914年、1939年二次将自己和欧洲拖进灾难的深渊。(《通向常识的道路》)
一百多年后,世界在科技和物质高度发达之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 陷入了某种政治困境。韦伯仿似先知,以同情的眼光注视着彷徨的现代人。回望这本伟大的著作,依然可以给我们相当的启示。
《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在这本书里,余英时先生带领我们重温一下民主政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民主就是人民治理。白话就是老百姓做主。这就是说,国家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国家主权在全体人民手中。政府是受人民委托来管理公共事务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如果不加管制,可能造成资本垄断而绝大多数人沦于仰人衣食的极端不平等的局面。如果是威权社会,更是极易形成权贵资本的高度垄断问题。在这里,政治自由和经济平等发生了原则上的冲突。
我们不能依据“奴隶的平等”而否定平等的价值,也正如我们不能依据“奴役他人的自由”而否定自由的价值一样。就个人而言,我们可以说自由是中心;就群体而言,我们不能不承认平等是基础。所以,罗斯福提出了“免于匮乏的自由”,正是对社会经济平等的一种诠释。当人们的经济生活通过人权制度而获得基本的保障时,自由和平等便在理论和实际上都达到协调了。
推荐意见
有人因为发现了民主的局限性,转而一味鼓吹威权,认为威权是历史必由之路,理由是威权可以发展经济。林氏的新结构经济学,更是把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变成了自然科学领域的数字学,只见数字不见人,把经济增长看作是国家存在的目标。抄录二句威权主义鼓吹者的原句:
威权政府迫使政府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因为这是它的唯一合法性来源。
在中国做生意,尽管放心。只要你不过分,私产保障比美国还有力。
前面一句污辱了经济学,只见经济不见人。后面一句已经完全超出经济学的范畴,成为了“国学”的一种,只见国而不见学。
有人问奥派和凯恩斯派有什么差异。在作者看来,二者的核心差异,是对经济学的目标理解不同。奥派的目标是人,凯恩斯派的目标是经济数字。
其实凯恩斯先生真够倒霉的,威权主义者截取了老凯的理论片断,故意忽视了实施的前提条件,最后还把屎盆子都扣在了凯恩斯先生头上。真是千古奇冤!
《极权主义的起源》
剖析近代极权主义兴起的经典作品。阿伦特的深刻在于,她认为:极权主义起源于大众,潜在地生存于每一个国家,极权主义的政治根源存在于一切政治制度;极权主义以统治全世界为目标,它实行“组织上国际化、意识形态全面化、政治野心全球化”;一切意识形态都包含了极权主义的成分。
推荐意见
世界工业化后,物质水平的指数式发展,使得个人空间获得极大扩张,形成了个人主义/理性主义的泛滥,世俗化浪潮更是造成了人们普遍的孤独感和正常社会联系的缺乏。人们这种离散的生存状态,与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相融合,使得规模巨大的群众运动成为可能。
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中国,随着传统家庭的解体,人们日趋原子化,加之外部和内部情况均不容乐观,阿伦特的著作非常值得一读。越来越多的人鼓吹威权主义,其实威权主义和权权主义就一步之遥:
渴望秩序,崇拜政治强人;
在早期非常高效,对付问题果断坚决;
不允许人们拥有个性和提出反对意见;
当社会发现自己处于危机中,作为一个危险和富有吸引力的选择,极权主义将会再度登场。
《通向常识的道路》
作者 刘苏里
这是一本刘苏里先生和不同学人的谈话录。视野广阔,妙不可言。
推荐意见
把目录抄一遍,就足够了。
与梁文道谈《常识》
与萧瀚谈美国宪法
与于向东谈《论美国的民主》
与高全喜谈费希特
与阎克文谈韦伯
与卢跃刚谈科尔奈
与金雁谈纳吉和德热拉斯
与钱永祥谈伯林
与郑也夫谈凯恩斯
与刘小枫谈《君主论》
与止庵谈奥威尔和赫胥黎
与吴思谈《道德经》
小结
这次介绍了八本书,其实从作者到译者,还有文中提及的人和事,扩展成一百本优秀著作,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足够看十年了。
唯有时间,才能让智慧闪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