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11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拒绝宗教头巾,华裔政治觉醒

Terry 历史之瞳 2018-11-10

前言

  近日美国佛罗里达中央大学(UCF)校园发生一件事情,一名华裔女生Kathy Zhu拒绝带穆斯林头巾,就被认为是“仇视穆斯林”,穆斯林女生联合众多学生向校方投诉,要求学校开除Kathy。

  本文重点并非谈头巾,而是谈华裔的政治觉醒。

  如果你已经看过报道,那下面的图文可以跳过。



事件图文

  Kathy Zhu(以下简称“Kathy”),是UCF一名19岁的华裔学生。有三万多粉丝,不错啊。

  Rayyan Sukkarieh(以下简称“苏卡利”),是一位穆斯林女生,有十几万粉丝,比Kathy多很多,应当是穆斯林社团的名人


  2月1日,Kathy Zhu同学走在校园内,路过了穆斯林学生会MSA的活动摊位,他们正在举办"try on Hijab 体验穆斯林头巾"的活动。这位叫苏卡利的穆斯林女生叫住了她,建议她试戴穆斯林头巾。

  凯西对此不感兴趣,就礼貌地拒绝了。

  她说了“no thank you”,就去上课了。走之前,Kathy拍下了活动摊位的三张照片,顺手发在了推特Twitter上,没有配任何文字。

  按理说,故事就该结束了。

  但是,做人不能太单纯

  这位女穆斯林看到了Kathy的推特,批评她称“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擅自发图”。咦,明明是你在公共场合摆摊推广头巾嘛。

  当然,这只是个借口,重点在其它,她气愤地说:“Kathy竟然没有化时间去了解头巾Hijab是什么,就拒绝了她。真是傲慢无礼。”


  这样的雄文一出,挠到了群众的G点,自然群情激愤,四千多转发,近万个赞,大家都懂的。

  苏卡利看到支持者众多,来劲了,接着发了一条推特要求学校开除Kathy:“让我们把她赶走。给学校发邮件,截图凯西的推特和照片。愚昧无知在我们学校是不可容忍的

  后面的评论自然是老套路,说Kathy自认为是白人,仇恨穆斯林,balabala

  Kathy作为新一代华裔大学生,有自己的观念和坚持。她完全不吃这一套,回复:

  1)事情发生的佛罗里达中央大学是开放校园,公共场所。因此拍照并不违法。

  2)我拍了三张照片,你问我要不要带头巾,我礼貌地拒绝了。说了"谢谢"就去上课了。

  3)以什么理由开除我?

  在简单除述了事件过程后,Kathy直接地表达了观点:之前有了解远在伊朗的穆斯林妇女发起摘头巾运动,在美国校园内竟还有人鼓励戴头巾?穆斯林头巾是一种束缚女性权利的象征,我们应该鼓励“摘掉头巾”,而不是“戴头巾”。所以:


  我不会道歉,

  我不会后退,

  我不会有受害者心态,

  我会一直为自己的信仰做斗争。

  我将为那些受到伊斯兰教法压迫而无法表达意见的伊朗女性发声。

  这是真正的女权。

  Kathy的理念是什么,源于她对穆斯林头巾Hijab的认知。

  在我的大学校园里有这么一个“试戴头巾”的摊位。你告诉我这头巾只是一种民俗服饰,而不是一种宗教物品?难道你想让女人习惯于伊斯兰的压迫?

  Kathy的评点非常到位




为Hijab辩护的常见理由

  (1)民俗说--头巾是传统民族服饰

  用这个理由当然理论水平很低。世界上的民族服装,确实很多。比如,华人可以穿唐装汉服,土耳其人有突厥传统服装,伊朗人有波斯传统服装。

伊朗女性的传统服饰

  但民俗服装没有强制性,穿不穿民俗服装,完全取决于个人,想穿就穿,不想穿就不穿。把宗教与民族混同,搞教族捆绑,这是常见的套路。

  前面说的土耳其人和伊朗人现在都是伊斯兰化了,女人都必须戴Hijab头巾。毫无疑问,Hijab头巾就是伊斯兰对着装的强制要求。再举个实例,中国有所谓的汉穆,就是汉族改信伊斯兰的。如果是汉族女性,原来可以自由着装,成为汉穆后那就要整天戴Hijab了。

  (2)信仰自由说--戴Hijab是穆斯林的信仰自由

  这个理由很有迷惑性,听着像是也没有错,法律应当保护人的信仰自由。

  但谈自由,首先是明确自由的边界。没有边界,就不存在自由。

  自由的边界,就是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通常有二类关系,一类是个体与个体的自由边界,比如,你有言论自由,但你没有侮辱他人的言论自由。你有信仰自由,但前提是你的信仰自由不能侵犯他人的自由;另一类是个体与公共的自由边界。在世俗社会,信仰自由仅限于私人领域,你不能用所谓的个人信仰自由来对抗世俗法律规范的公共秩序,否则就是违法行为。所以:

  不管你信什么教,你都无权干涉我穿什么不穿什么;

  不管你信什么教,你都无权干涉我吃什么不吃什么;

  不管你信什么教,你都无权在公共场所设立宗教专用区域;

  不管你信什么教,你都无权强占马路等公共场所搞宗教活动。  

  况且,头巾作为宗教强制服饰,本身就是不自由的。用不自由的东西来奢谈自由,实在是荒唐。具体论述详见 如何看待头巾?

  啰嗦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要说清楚,Hijab头巾不是什么传统民族服饰,更不代表什么宗教自由。全世界人(特别是非教徒,按照教义认为是肮脏的群体)都应该像Kathy那样清晰地认知这个概念。




华裔政治意识的觉醒

  Kathy这次的表现,和人们印象中的华裔不同。

  通常外族看华裔,都是学习刻苦成绩好,性格内向且听话,关门过小日子,远离公共政治。确实差不离,华裔群体普遍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思维习惯,和“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和稀泥意识,人们习惯于“花钱买平安”、“息事宁人”,对于公共事务,更是“不多管闲事”。这其实是几千年农耕经济中的宗族血缘社会中古人的生存之道,在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后的今天,却成为华裔的最大短板。导致华裔群体不了解现化政治,害怕参与公共事务,不敢维护自己的权利。

  所以,外界看来,一是华裔“胆小怕事”,所以“华裔好欺负”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比如,国宝银行是纽约唐人街一家华人社区银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华尔街的大银行得到政府救市,而小小的国宝银行却被曼哈顿检方推上被告席,成为危机中唯一一家被起诉的金融机构。

国宝银行及其创始人孙启诚

  实际上并没有严重的问题,如果选择妥协、认罪,只需要交600万美元罚款就可以了事。但银行开办人孙启诚咽不下这口气,决定不惜代价和美国政府打官司,他不仅要自证清白,更是要让全社会看到“我们华人没有这么好欺负”。国宝银行历尽艰难,用5年的时间花费1000万美元打这场与美国政府的官司。最后陪审团宣布所有指控均不成立,国宝银行最终被判无罪。

  真是欺负人啊,但在美国还好些,毕竟人家讲法治。在东南亚的泰国越南,入境时都要敲中国人竹杠要小费,而在非洲更是家常便饭,已经成为惯例。

  还有就是华裔长期重理轻文,只擅长干技术活,不擅长管理,特别是公共事务管理,所以华裔群体的职业天花板相对较低,很少有人升到管理顶层,这和印度裔在美国的巨大成就形成鲜明对比。


  以前华裔确实搭了民权运动的便车,在欧美社会的政治文明进步中受益。但近年来欧美国家福利水平增加,法治水平下降,形成越来越强烈的“政治正确”倾向,社会已经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欧裔白人在深入反思自己的罪恶,闭门思过“我以前是坏人我以前是坏人我以前是坏人”;拉丁裔利用人多势众的优势,明目张胆修法给自己群体搞特殊福利;非裔遇到问题就暴跳起来,利用“我们是受害者”“反种族歧视”的超级武器,不占便宜不罢手;穆斯林给自己装上了“宗教自由”、“反仇恨”的金钟罩,享有超级公民待遇。而历来不关心不参与公共政治的华裔群体,在衣食住行、安全、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种公共事务中,面对越来越多的歧视法案。

  没有压迫,也就没有反抗。有了压迫,你还在等死,那不是活该!加州的SCA5教育平权案、AB1726号亚裔细分案,让越来越多的华裔认识到了参与公共政治活动的重要性。前几天麻省搞的H3361亚裔细分案,以出生或祖先国籍区分只占人口5%的美籍亚裔,因为广大华裔(亚裔)积极参与听证与示威,最后被成功阻击。

  我们看到,在UCF校园关于宗教头巾的冲突过程中,Kathy的政治理念非常清晰,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坚持维护自己发声维持自己的权利,值得给一万个赞!


华裔参与政治的路径

  理科干活,文科治国。华裔的强项是学习,现在不仅要学好理工科的传统强项,还应当有更多的人去学习法律、历史、政治等社会学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上面说的国宝银行案,孙启诚先生之所以能够打赢官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还有几个超级厉害的女儿。

孙启诚全家合影

  注:美国著名记录片导演Steve James跟踪采访国宝银行孙启诚(Thomas Sung)一家人拍摄的纪录片「国宝:虽小但却足以坐牢」(ABACUS:Small Enough to Jail)入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这部电影还原了国宝银行遭遇诉讼和打官司的过程,并探讨了华人在此案上受到的不公待遇。

  孙启诚自己是移民律师出身,四个女儿中的三个都是从名校法学院毕业,全家这么多搞法律的,孙先生真有远见!

  另外,华裔应当明确族群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这点可以参照其它族群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首先应当是用政治理念来团结所有人,在美国就要理解美国规则,遵守美国规则,用法律的方式维权,这是基本出发点;其次,团结本族群的人,华裔要团结起来,团结起来发声才有力量。这二者,次序不能反,如果反过来就会陷入非裔和穆斯林那样的“受害者思维”困境,表面上暂时得到了团体利益,实质上阻碍了自身的成长。维护华裔团结的不应是肤色、种族或地域,首先应当是共同的文明理念。

  当然,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社会工作,积极参与投票。华裔的投票率可能是各个族群中最低的。那些不投票或把票交给别人代投的,你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权利,也就别怪政客忽视你的利益。华裔应当成为社会建设的热情参与者,积极影响各种社会游戏规则的制定。

  



华裔应当提高警惕

  华裔的政治成长之路,必定不平坦,但必须坚持。

  苏卡利这类穆斯林女学生,在发达国家享受着各种自由,却在为推广禁锢女性的宗教压迫服饰而努力,实在是无比讽刺的画面。谁是真正的愚昧无知?

  大家千万不要被Hijab下貌似单纯的眼神所迷惑,上个月在加拿大发生的事情,同样和头巾有关。 

  11岁穆斯林女孩谎报“亚裔男子剪头巾” 

  当地时间1月12日,多伦多警方接到一名11岁小女孩的报案,称有一名“亚裔”男子在她上学路上尾随她,并手持剪刀两次试图剪破她的穆斯林面纱。这名小女孩还称,她10岁的弟弟目睹了这一切。 事件发生的多伦多Scarborough是华人区,多伦多五十万华人约有一半住在那里。

  当天下午,在警方还没有给出调查结论的情况下,女孩及其家人在多伦多教育局发言人的陪同下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泪俱下地讲述她的遭遇,并称自己“真的很恐惧”。

请注意纯真的眼神

  加拿大广播公司、《环球邮报》、《多伦多星报》等主流英文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一时舆论哗然。多伦多市长、安大略省省长以及联邦总理特鲁多也很快对此表态,慰问女孩,谴责仇恨行为。

  当地时间1月15日,多伦多警方公布调查结果,纯属编造。

  《多伦多星报》在其1月15日的报道中质疑:为何在报案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里,多伦多教育局就让一个11岁的女孩和她的母亲、祖母以及年仅10岁的弟弟一起,在教育局媒体关系经理莎丽(Shari Schwartz-Maltz)的陪伴下,面对电视台的镜头以及成群的记者,将她的故事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报道称,即使是在真实的案件中,这样的露面也是“不寻常的”。未满18周岁的罪案受害者通常不会被媒体和警察透露姓名,更何况是直接公开面对镜头。

  这件事情本身很可能是孤立事件,但发生和处置的过程让人感到加拿大社会的政治气氛非常诡异。让我们回顾下




加拿大的M103动议

  2017年初,加拿大自由党(类似于美国的民主党)穆斯林女议员提出M-103动议,称反对或批评伊斯兰是一种歧视,但加拿大社会对“伊斯兰恐惧症”(Islamophobia)这个词争议很大。后来加拿大国会在自由党主导下,通过M-103动议。动议虽不是法案,但动议是法案的预备。

提出动议的穆斯林移民议员Iqra Khalid

  多伦多教育局是M103的积极支持者,该局公布的官方文件中,对伊斯兰恐惧症Islamophobia这个词进行定义:“伊斯兰恐惧症是指对伊斯兰教或者穆斯林、或伊斯兰政治或文化恐惧,偏见,仇恨或不喜欢。”指引还称“伊斯兰恐惧症”提升至歧视级别,如:反犹太主义,同性恋恐惧症和种族主义。

  作为教育局指引,影响将会是所有学生,包括非穆斯林学生。据多伦多太阳报,多伦多教育局的这份指引还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介绍学生使用穆斯林问候方式,包括语言和动作。

  2、鼓励儿童使用剪纸的形式,认识世界各地著名的清真寺。

  3、学生的作业包括撰写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加拿大穆斯林人的事迹,一共有12个人选,其中4人是目前在职的自由党政治家。

  “不喜欢就是歧视”,这动议实质上给伊斯兰披上了金钟罩,谁敢批评谁可能犯罪,这严重限制人们的言论自由。白左们竟然还把特定宗教引入教育界,从小洗脑。


  这白左当道的加拿大实在奇葩,精英们为了选票,连基本的脸皮都不要了。

  其一,是否加拿大目前的法律不能保护公民的宗教自由,需要对特定宗教和人群进行强制保护?加拿大司法继承英国的普通法系,世界一流水平,完全没有必要。

  如果确实有必要保护特定宗教和人群,那也应当先搞个“反犹太恐惧症”的动议吧。根据2013年加拿大警方的数据,在326宗针对特定宗教或宗教团体的“仇恨犯罪”(占仇恨犯罪总比例28%)中,针对犹太人的最多,达181起,占比高达56%,针对穆斯林的有65起,占比1/5。

  其二,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伊斯兰世界与世俗世界的冲突是广泛的。

  2012-2016年全球恐怖袭击共发生5万起以上,有人根据马里兰大学数据库的统计资料做出恐怖袭击大数据地图:

  下面是2014年度全球穆斯林人口密度地图

  对比地图,我们可以发现,恐怖袭击除了发生在伊斯兰世界自身,还集中在伊斯兰与世俗世界交汇之处,更多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芝加哥大学的恐怖袭击数据库:UChicago CPOST,里面收录了1982-2015年的所有恐怖袭击档案,选择所有种类,一共搜索出4933例恐怖袭击。排除Babbar Khalsa、猛虎组织、东乌克兰的俄罗斯族等非伊斯兰教恐怖袭击后,一共搜索出4775例恐怖袭击。进行计算可得:4775/4933=96.8%。如果只选择2015年的档案,一共搜索出600例恐怖袭击。排除非伊斯兰教恐怖袭击后,一共搜索出597例恐怖袭击。进行计算可得:597/600=99.5%。因此,“恐怖分子都是穆斯林”这句话是错误的,正确的描述应为:在1982-2015年间,恐怖分子有约96.8%是穆斯林,在2015年,恐怖分子有99.5%是穆斯林。

  而在2016年,在西方国家就发生了伊斯兰性质恐怖袭击61次,导致214人死亡,666人受伤。全球数据则更加骇人:圣战共袭击了61个国家,共达到2475次,造成21238人丧生,26677人次受伤(数据来自thereligionofpeace.com)。

  随着欧美各国穆斯林移民的增加,除了恐怖袭击频发,日常生活中社会治安劣化、公共安全感下降、言论自由受侵蚀和价值观念冲突更是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怎么可能不质疑?怎么可能不批评?

  所以,加拿大此类的M103动议妨碍了公众的表达自由,完全是违背法治精神的。

  更进一步,解决任何社会问题,公开和自由地讨论是第一步。类似于加拿大M103动议,赋予伊斯兰以宗教特权,禁止质疑禁止批评,其实并未改善穆斯林的处境,反而会强化与其他族群的疏离感,未来很可能导致更强烈的社会冲突。



华裔的认知问题

  有不少华裔理工男认为穆斯林女孩报假案是小事一桩,不值得华人如此大惊小怪,其实是相当的无知。

  很多社会动荡的起因,其实是一些不起眼的公共事件。假设一下:

  如果警方未能查清这是穆斯林女孩报假案,后果会怎么样?起码有如下影响:

  1、继续深化加拿大自由党政客和白左群体反“伊斯兰恐惧症”运动,加深加拿大的族群矛盾;

  2、案件发生地是华裔聚居区,华裔群体将背负歧视和仇恨的罪名,这将对华裔的公共形象将是重大打击。考虑到华裔参政议政的能力与热情本来就低,这对加拿大华裔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是雪上加霜。

  很多华裔感觉这个事情很蹊跷,但他们抗议的重点放在要求政客道歉上面了,其实完全搞错了方向,政客的动作不过是例行公事。这件事情的核心,是应当像前面的Kathy那样,对宗教头巾的性质有清晰的认知,直接了当地指出穆斯林女性的头巾本身就是宗教压迫的象征,穆斯林女性是伊斯兰教法的受害者。

  美国和加拿大的政治氛围,还是有很大差异的。美国已经调整方向,而加拿大还在闷头向前,不过加拿大人少,家底厚,经得起折腾。


  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前面提到的穆斯林女大学生和加拿大女议员,她们自己生活在美国加拿大获得了那么多的自由,甚至还被选为议员处理公共事务。她们是否想过,如果自己还是生活在原来的穆斯林国家,按照教义,她不止要被迫戴头巾,不能自己开车,出门要丈夫允许,还会被男人合法暴力。她们是否想过,自己应该去帮助更多穆斯林女性去获得自由?但很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她们在极立维护那些禁锢女性自身的宗教强制规则。

  世界之大,奇葩真多。


相关阅读

如何看待头巾?

虔诚者的逻辑

如果有家人信教

无论历史如何,五十六个民族终归是一家

在世俗的土耳其,宗教事务局为何规定教徒只准右手吃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