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天!
毛泽东回韶山的路,还有多远?
李奉先
日历一张张地被撕掉,像秋风把落叶吹到草坪上一样。
不觉间,又等来了这个静静的日子。远处的韶峰,似乎见证了这一幕的冷峻与沉陌,而脚下这块土地,这块曾经是一代伟人儿时劳作过的土地,同样见证和记载了世纪沉浮后的辛酸!
曾几何时,这位从韶山冲走出来的游子,打好行囊,匆匆奔波于国之救亡图存之中。
如今,山依旧,水依旧,斯人已长行于古……
他,就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领袖毛泽东。
若问行文为哪般?
———恨天!毛泽东暮年思乡情重,遗嘱葬韶山!
一、 垂暮时,念亲恩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病来如山倒”,毛泽东晚年与常人一样也难免病魔缠身。那种病痛,是让人很难想像的。他经常面色黑黄,呼吸加剧。加之有失眠症、白内障、气管炎、肺心病,因而他的暮年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英雄垂暮,高处不胜寒。原本心境凄凉的毛泽东,此时由支气管引发的咳嗽,经常使他彻夜失眠,以至于不得不插上鼻饲聊以度日。
真可谓“人穷则返本”。毕竟,毛泽东拥有常人那种七情六欲肉体凡身,其思乡情、念亲恩的举动,比以往更加强烈。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晚年常对桌案上他写过的一首诗发呆。
这首诗即兴挥就于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那一天,他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家乡,百感交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此文气度自是不凡,此文的心境,却是五味杂陈。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周年了,人生能有几个32年?我还能活多久?我不是给乡亲人说我要葬在父母身边吗?落叶归根、子随父葬,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毛泽东亦难例外。
时任国务院总理华国锋深知毛泽东此时的心境,连忙让湖南省湘剧团尽快排练毛喜欢的一些湘剧剧目,拍成录相片后送至北京。为此,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紧急开会布署各项准备工作。
紧接着,唐山爆发大地震,毛泽东的心情倍受打击。1976年8月28日,重病中的毛泽东见到了自己的大女儿李敏。老人家用已经不太清晰的喉音问道:“娇娇,你怎么不来看我呀?”李敏哭着诉说了不能来看来的原因,毛泽东因之愈加伤心。
也许是对于这种严酷政治化现状的深深厌恶毛泽东再次提出回湖南老家养病的想法。
二、弥留际,无奈何
——湛湛湘江暖暖风,目极千里伤人心
1976年9月,毛泽东病情再度恶化。毛浑身青紫,呼吸停顿。苏醒过来后,他艰难地想向身边的医护人员说点什么,可惜,他的嘴里只能发出一些“咕噜咕噜”的很小很小的声音。
身边的工作人员马上把笔直塞在毛泽东的手中,毛艰难地握着铅笔,想写出一个“山”字,但是费了很大的力气,第二笔的一折硬是没有横过来,就再也没有力气了。可他仍心有不甘,无奈之余,他用尽了最后的一点力气在床上点了三下。
他是想告诉大家,他死后,一定要回到韶山去,一定要归葬在父母的身边。他知道谁都没有听懂他的话,只得又在木床上连敲了三下,他是想告诉大家,他只能这样躺在床上回韶山了。
人到这个时候,颇为凄凉……
三、身后事,大博弈:
生前揽辔忧天下,身后恩泽云和沙
毛泽东去世后,其灵柩被置放于天安门广场的纪念堂,这非其所愿。
事实上,这种行为是他生前所坚决反对的。毛泽东不仅对保存遗体极其反感,甚至对于一些地方有他的塑像都觉得很不舒服,认为这是“站岗”,是供人参观的“样板”。
只是,建造“毛主席纪念堂”,是各种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当时政治因素颇为棘手,而华国锋毫无较强的政治后盾,又乏军方支持,唯一可能不给对方留下话柄的处理方式就是:考虑民众的感情,比照列宁的处理方式,以表明“继承主席遗志,继续无产阶级革命”之态势。
四、到如今,拉锯战: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韶山人深刻怀念毛泽东,由毛泽东纪念堂可见一斑。
去过韶山的人都知道,“毛泽东是纪念园的主体建筑,与故居前毛泽东父母坟地遥相呼应。纪念堂采用传统庙堂式结构,白墙青瓦,浑厚端正,前厅展示毛主席各个时期生平简介,后厅内有毛主席及六位亲人的汉白玉雕像”亲历于此,特让人浮想联翩,黯然神伤。
但穿过花岗岩石阶,迎面就是一个红色的坟顶,此为韶山人下决心要为他留的安身之所。而目前,中央已安排将毛在北京居住期间的一些遗物,全数转运至韶山,韶山遂开始建设“一号工程”——毛泽东遗物馆。
只是,关于毛主席遗体迁葬问题,已不是一件小事情了。其敏感程度及严重性远不是一个遗体处理问题。其事涉三派观点:
——“坚持归葬派”认为:从“死者为大”的理念出发,老人家的愿望也要尽量满足,至少是“入土入安”;
——“反对归葬派”则驳斥:在苏联已经资本主义复辟下,尚不敢轻易迁葬列宁遗体。“为了国家的稳定与和谐”,不可轻举妄动;
——“折中派”则认为:毛的遗体可迁回韶山,但北京的毛纪念堂却不能撤。可参考美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搞成雕塑。林肯的纪念堂别人放不进去,毛的纪念堂也不要把别人都放进去。有谁可以和毛比肩,平起平坐?林肯不过打了一场南北战争,就被美国人尊崇如此。
三方对毛泽东遗体的安置,各执一词。争议是存在的,所有人地想法都是用心良苦的,皆有善良的愿望及其背后的深度考量!
五、尾声
毛泽东回家的路上有多远?
生逢于这个中国特色的国度里,举国茫然而不知所终。仅留下:
——几页历史的碎片,和那不再翻版的岁月。